专利名称:隧道式传递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递窗,特别是一种隧道式传递窗。
背景技术:
传统的传递窗包括两端相通的箱体、安装在该箱体两端通口处的两个门扇、以及设在所述箱体顶部的洁净处理单元,使用时,完全依靠人力对物件的推动实现物件在两门扇之间的传递,若推力消失物体便不能进行传递而停留在箱体内部,因此这种传统结构的传递窗的传递距离较短。由于传递距离短,采用杀菌灯或采用洁净式吹淋方式,杀菌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隧道式传递窗,旨在提高传递窗的传递距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式传递窗,包括两端相通的箱体、安装在该箱体两端通口处的两个门扇、以及设在所述箱体顶部的洁净处理单元,所述箱体的内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两门扇之间的传送装置。作为优选,所述传送装置为传递辊。作为优选,所述传送装置为传送带。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内安装有紫外杀菌灯。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外底部设置有污物处理单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在传递窗箱体的内底部设置了介于两门扇之间的传送装置。使用时,物件可借助该传送装置在两门扇之间长距离传递,加大传递窗的传递距离。2、由于传递距离的加大,可以延长杀菌时间,保证杀菌效果。3、加大传递距离后,可以给两个不同净化级别的传递房间之间形成洁净度的缓冲,避免污染.4、加大传递距离后,能够更方便地结合紫外线杀菌、吹菌等多种方式对传递的物件进行全方位的清洁。5、在箱体外地不设置了污物处理单元,处理后的灰尘等物会及时被吸走,避免二次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_箱体,2-门扇,3-洁净处理单元,4-传送装置,5-紫外杀菌灯,6-污物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
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隧道式传递窗,包括两端相通的箱体1、安装在该箱体两端通口处的两个门扇2、以及设在所述箱体顶部的洁净处理单元3。其中,门扇2通过铰链安装在箱体I上;洁净处理单元3中设有洁净设备,用于保证箱体内空气的洁净度。为了加大本传递窗的传递距离,本实施例在所述箱体I的内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两门扇2之间的传送装置4,使用时,物件可借助该传送装置在两门扇之间长距离传递。该·传送装置4可以是传递辊,也可以是传送带,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传递辊。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隧道式传递窗与实施例一类似,所不同的是本例中两门扇2之间的纵向距离比较短(即箱体I的长度较短,适用于墙壁较薄的情况下),为了加大传送距离,本例将箱体I的宽度尺寸设置的比较大,采用侧传送方式。而且本例在所述箱体I内还安装有紫外杀菌灯5。此外,为了能及时将箱体I内的灰尘吸走,避免二次污染,本例在所述箱体I的外底部设置有污物处理单元6。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隧道式传递窗,包括两端相通的箱体(I)、安装在该箱体两端通口处的两个门扇(2)、以及设在所述箱体顶部的洁净处理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I)的内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两门扇(2)之间的传送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4)为传递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4)为传送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隧道式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I)内安装有紫外杀菌灯(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隧道式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I)的外底部设置有污物处理单元(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式传递窗,它包括两端相通的箱体、安装在该箱体两端通口处的两个门扇、以及设在所述箱体顶部的洁净处理单元,所述箱体的内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两门扇之间的传送装置。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传递窗的传递距离,并且由于传递距离的加大,使得通过传递窗的物品得到洁净处理的时间延长、洁净处理单元可以加强,使得通过传递窗的物品可以得到充分的洁净。
文档编号A61L2/10GK202822195SQ20122054365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袁焕春 申请人:苏州安科众达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袁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