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体血液回收的吸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013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自体血液回收的吸引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用于自体血液回收的吸引头,适用于外科手术期间自体血液回收。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次性血液回收管道为双腔管,该管道由两部分组成,细管部分粘附在粗管上。细管为滴药管,其始端与抗凝药袋连接,其末端是抗凝剂出口。粗管为供血管,其末端与储血器连接,其始端与细管末端有一共同开口,此开口与吸引头相连。负压抽吸时,术野血必须经过吸引头,再进入双腔管的开口,始与抗凝剂混合并进入供血管。这种设计的缺点在于术野血不能与抗凝剂即时混合,容易在吸引头内就发生凝血产生血块;另外,负压抽吸时容易将空气与术野血混合吸入,空气在管道中对红细胞产生直接的物理性破坏,导致红细胞变形甚至溶血,从而降低红细胞回收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空气的混合吸入、能够避免术野血在吸引头中凝血,有效减轻空气对红细胞的物理性破坏,有效保护红细胞的一种用于自体血液回收的吸引头。一种用于自体血液回收的吸引头,包括吸引头和滴药管,所述吸引头的外壁上连接有至少一根所述滴药管,所述滴药管的出口与所述吸引头的吸液口处于同一平面。多根所述滴药管在所述吸引头的外壁上均匀排布,多根所述滴药管的末端汇合并且与抗凝药袋连接。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传统吸引头上设计一个或多个滴药管,使得滴药管与吸引头吸液口于同一平面。当负压抽吸时,抗凝剂从滴药管流出,并很快与术野血共同被吸引头吸入,混合后进入供血管。这样一来,术野血在被抽吸的即刻便于抗凝剂相混合,可以避免术野血在吸引管内发生凝血。另外,抗凝剂在吸引头开口处形成液面,能够有效减少甚至避免空气的吸入,减轻空气对红细胞的破坏,提高回收红细胞的效率综上所述,本装置实现了术野血与抗凝剂的即时混合,并且减少空气的混合吸入,能够避免术野血在吸引头中凝血,有效减轻空气对红细胞的物理性破坏,最终有效保护红细胞,提高红细胞的回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 Ca)为本实用新型的滴药管设置在所述吸引头上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 (b)为本实用新型的滴药管设置在所述吸引头上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 (c)为本实用新型的滴药管设置在所述吸引头上的结构示意图三;[0012]附图1至2中,1、吸引头,2、滴药管,3、抗凝药袋,4、供血管,5、储血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所述吸引头I附着有一个或多个滴药管2,滴药管2与吸引头I为一体成型,滴药管2的出口与吸引头I吸液口于同一平面,一个或多个滴药管2的末端汇合后与抗凝药袋3连接。吸引头I末端连接于供血管4,供血管4末端连至储血罐5。抗凝剂速度根据临床上具体情况调节。外界提供负压后,吸引头I在术野中抽吸,与此同时抗凝剂从滴药管2流出并很快被吸引头I吸进。术野血和抗凝剂混合后进入供血管4。最后进入储血罐5。图2为在不同结构下,图1A-A面的剖视图,如图2a所示,吸引头I带有一个滴药管2 ;如图2b所述吸引头I带有四个滴药管2 ;如图2c吸引头I带有八个滴药管2。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自体血液回收的吸引头,包括吸引头和滴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头的外壁上连接有至少一根所述滴药管,所述滴药管的出口与所述吸引头的吸液口处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自体血液回收的吸引头,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滴药管在所述吸引头的外壁上均匀排布,多根所述滴药管的末端汇合并且与抗凝药袋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自体血液回收的吸引头,包括吸引头和滴药管,所述吸引头的外壁上附着有至少一根所述滴药管,所述滴药管的出口与所述吸引头的吸液口处于同一平面,多根所述滴药管在所述吸引头的外壁上均匀排布,多根所述滴药管的末端汇合并且与抗凝药袋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术野血与抗凝剂的即时混合,并且减少空气的混合吸入,能够避免术野血在吸引头中凝血,有效减轻空气对红细胞的物理性破坏,最终有效保护红细胞,提高红细胞的回收。
文档编号A61M1/00GK202942529SQ201220685138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
发明者黄静秀, 蔡宏伟, 陈露 申请人:中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