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459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及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腹壁缺损是支撑脏器的腹壁在某个部位出现断裂或者弱化,使腹腔脏器连同腹膜经腹壁薄弱处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局部肿块。这种腹壁缺损各种年龄均可能发生,正常人腹壁上有一些薄弱的区域,如腹股沟管、股环;加上有的人腹壁某一部位发育有缺陷,如脐环闭锁不全、腹白线缺损等;还有手术切口、外伤造成的腹壁损伤;老年肌肉萎缩造成腹壁肌肉薄弱等都会造成腹壁缺损。腹壁缺损是不能自愈的,尽管它不会在短时间内恶化。早期或有轻度症状时,患者会感到疼痛,下腹坠胀,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病情不断发展后,由于肿块坠入阴囊,会造成活动及行走不便。严重者会发生嵌顿,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肠坏死,甚至危机生命,因此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无张力修补术”(Tension-free Technique),使用腹壁修复材料填补缺损。聚丙烯腹壁修复材料是临床上使用最广且效果较好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生理惰性、生物相容性、优良的韧性和机械性能。一般采用编织的方法将单丝聚丙烯纤维编织连接成网状结构。根据临床使用和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这种聚丙烯腹壁修复材料植入体内后会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和腹壁内的粘连。为了减少其负性并发症效应,轻质聚丙烯网片相应出现,这种轻质聚丙烯网片减少了聚丙烯的用量并增大了网状结构的网孔口径。临床研究证实轻质聚丙烯网片具有以下的优势更柔软,更耐受弯曲;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作用更明显,网孔孔径增大,更利于纤维组织成长穿过,更被结缔组织浸润,能够早期与组织嵌合;更耐受 感染,即使在脓性感染伤口中肉芽组织仍然可以增殖于网孔内,不引起网片腐蚀形成。然而,聚丙烯的减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材料本身引起的炎症反应。在用于腹壁全层缺损修补时,聚丙烯网片与内脏器官直接接触可引起炎症反应、腹腔粘连,甚至可能侵蚀肠壁,引起肠瘘。因此,制备一种腹壁缺损修复材料既可以保证柔顺性能、力学性能和网孔结构,又可以提高修复材料与组织的生物相容性避免炎症反应,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本专利采用细菌培养的方法,将与聚丙烯材料相比具有更优生物相容性的细菌纤维素包裹在构成聚丙烯网片的聚丙烯纤维上,制备出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在不影响腹壁缺损修复材料网状结构、力学性能,从根本上解决了由材料本身引起的炎症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植入体内后网状结构有利于纤维组织生长穿过,可避免慢性炎症反应和腹壁内的粘连。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经灭菌处理的聚丙烯网片浸入石蜡溶液,取出,待石蜡凝固后将其浸入正己烷中5 lOmin。选取能分泌细菌纤维素的菌株活化制备成种子醪液,然后将菌株浓度为60 95%的种子醪液均匀滴加在经石蜡处理的聚丙烯网片表面,加入发酵培养基培养I 3d后取出发酵产物。发酵产物经石蜡脱除、纯化处理,得到细菌纤维素复合聚丙烯网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其中,如上所述的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聚丙烯网片为聚丙烯纤维编织成型的具有网孔结构的聚丙烯网片,厚度为O.1 O. 4mm,密度为20 45g/m2,网片的网孔口径为4. O 10. 0mm2。如上所述的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能分泌细菌纤维素的菌株是木醋杆菌、根瘤菌属、八叠球菌属、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产碱菌属、气杆菌属或固氮菌属中的一种或几种。如上所述的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复合方法为将菌株浓度为60 95%的种子醪液以点阵方式均匀滴加在聚丙烯网片的表面,5 IOmin后加入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温度为25 35°C,时间为I 3d。一般情况下,菌种在聚丙烯网片上生长时,会进入网片的网孔结构中,形成无孔的片层。在本专利中,为了维持网孔结构,首先采用石蜡处理占据网孔空间。石蜡处理后,需将聚丙烯网片浸入正己烷一段时间,目的是为了除去聚丙烯网片中聚丙烯纤维表面及内部的石蜡,使石蜡主要存在在聚丙烯网片的网孔中。在发酵培养过程中,菌株可以在聚丙烯纤维表面及内部分泌细菌纤维素,并最终使细菌纤维素完全包裹聚丙烯纤维。如上所述的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石蜡脱除方法为,在50 70°C的温度下,发酵产物分别在蒸懼水、异丙醇和无水乙醇中浸泡5 lOmin。如上所述的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纯化处理方法为,发酵产物在重量百分含量为I 8%的NaOH水溶液中,在30 100°C的温度下加热3 6h。再用水反复冲洗至中性。以除去菌体蛋白和粘附在纤维素膜上的残余培养基。如上所述的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产物为细菌纤维素复合聚丙烯网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其中细菌纤维素均匀包裹在构成聚丙烯网片的聚丙烯纤维上,网孔口径为3. 5 9. 0mm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石蜡处理、原位发酵法,将细菌纤维素包裹在构成聚丙烯网片的聚丙烯纤维上,制备出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植入体内后网状结构有利于纤维组织生长穿过,可避免慢性炎症反应和腹壁内的粘连。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 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 :将经灭菌处理的聚丙烯网片浸入石蜡溶液,稍候取出,待石蜡凝固后将其浸入正己烷5min,然后取出。其中具有网孔结构的聚丙烯网片厚度为O. 4mm,密度为20g/m2,网片的网孔口径为10. 0mm2。将能分泌细菌纤维素的木醋杆菌活化制备成种子醪液,然后将菌株浓度为60%的种子醪液以点阵方式均匀滴加在经石蜡处理的聚丙烯网片表面。滴加种子醪液5min后加入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温度为25°C,时间为3d。在50°C下,发酵产物分别在蒸馏水、异丙醇和无水乙醇中浸泡lOmin。然后在重量百分含量为3%的NaOH水溶液中,80°C下加热6h。再用水反复冲洗至中性。以除去菌体蛋白和粘附在纤维素膜上的残余培养基。得到网孔口径为9. Omm2的细菌纤维素复合聚丙烯网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其中细菌纤维素均匀包裹在构成聚丙烯网片的聚丙烯纤维上。实施例2:
将经灭菌处理的聚丙烯网片浸入石蜡溶液,稍候取出,待石蜡凝固后将其浸入正己烷中6min。其中具有网孔结构的聚丙烯网片厚度为O. 3mm,密度为25g/m2,网片的网孔口径为
9.0mm2n将能分泌细菌纤维素的根瘤菌属活化制备成种子醪液,然后将菌株浓度为95%的种子醪液以点阵方式均匀滴加在经石蜡处理的聚丙烯网片表面。滴加种子醪液6min后加入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温度为26°C,时间为2d。在50°C下,发酵产物分别在蒸馏水、异丙醇和无水乙醇中浸泡9min。然后在重量百分含量为1%的NaOH水溶液中,100°C下加热6h。再用水反复冲洗至中性。以除去菌体蛋白和粘附在纤维素膜上的残余培养基。得到网孔口径为8. 5mm2的细菌纤维素复合聚丙烯网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其中细菌纤维素均匀包裹在构成聚丙烯网片的聚丙烯纤维上。实施例3:
将经灭菌处理的聚丙烯网片浸入石蜡溶液,稍候取出,待石蜡凝固后将其浸入正己烷中7min。其中具有网孔结构的聚丙烯网片厚度为O. 2mm,密度为30g/m2,网片的网孔口径为
8.0mm2n将能分泌细菌纤维素的八叠球菌属活化制备成种子醪液,然后将菌株浓度为80%的种子醪液以点阵方式均匀滴加在经石蜡处理的聚丙烯网片表面。滴加种子醪液7min后加入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温度为28°C,时间为3d。在60°C下,发酵产物分别在蒸馏水、异丙醇和无水乙醇中浸泡8min。然后在重量百分含量为5%的NaOH水溶液中,60°C下加热5h。再用水反复冲洗至中性。以除去菌体蛋白和粘附在纤维素膜上的残余培养基。得到网孔口径为7. Omm2的细菌纤维素复合聚丙烯网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其中细菌纤维素均匀包裹在构成聚丙烯网片的聚丙烯纤维上。实施例4
将经灭菌处理的聚丙烯网片浸入石蜡溶液, 稍候取出,待石蜡凝固后将其浸入正己烷中8min。其中具有网孔结构的聚丙烯网片厚度为O. 1mm,密度为45g/m2,网片的网孔口径为
4.0mm2n
将能分泌细菌纤维素的无色杆菌属活化制备成种子醪液,然后将菌株浓度为70%的种子醪液以点阵方式均匀滴加在经石蜡处理的聚丙烯网片表面。滴加种子醪液8min后加入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温度为30°C,时间为Id。在60°C下,发酵产物分别在蒸馏水、异丙醇和无水乙醇中浸泡7min。然后在重量百分含量为8%的NaOH水溶液中,30°C下加热3h。再用水反复冲洗至中性。以除去菌体蛋白和粘附在纤维素膜上的残余培养基。得到网孔口径为3. 5mm2的细菌纤维素复合聚丙烯网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其中细菌纤维素均匀包裹在构成聚丙烯网片的聚丙烯纤维上。实施例5
将经灭菌处理的聚丙烯网片浸入石蜡溶液,稍候取出,待石蜡凝固后将其浸入正己烷中9min。其中具有网孔结构的聚丙烯网片厚度为O. 2mm,密度为40g/m2,网片的网孔口径为
5.Omm ο将能分泌细菌纤维素的气杆菌属活化制备成种子醪液,然后将菌株浓度为85%的种子醪液以点阵方式均匀滴加在经石蜡处理的聚丙烯网片表面。滴加种子醪液9min后加入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温度为35°C,时间为2d。在70°C下,发酵产物分别在蒸馏水、异丙醇和无水乙醇中浸泡6min。然后在重量百分含量为6%的NaOH水溶液中,70°C下加热4h。再用水反复冲洗至中性。以除去菌体蛋白和粘附在纤维素膜上的残余培养基。得到网孔口径为4. Omm2的细菌纤维素复合聚丙烯网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其中细菌纤维素均匀包裹在构成聚丙烯网片的聚丙烯纤维上。实施例6 将经灭菌处理的聚丙烯网片浸入石蜡溶液,稍候取出,待石蜡凝固后将其浸入正己烷中lOmin。其中具有网孔结构的聚丙烯网片厚度为O. 3mm,密度为35g/m2,网片的网孔口径为 7. 0mm2n将能分泌细菌纤维素的产碱菌属与固氮菌属混合活化制备成种子醪液,然后将菌株浓度为65%的种子醪液以点阵方式均匀滴加在经石蜡处理的聚丙烯网片表面。滴加种子醪液IOmin后加入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温度为32°C,时间为3d。在70°C下,发酵产物分别在蒸馏水、异丙醇和无水乙醇中浸泡5min。然后在重量百分含量为7%的NaOH水溶液中,50°C下加热3h。再用水反复冲洗至中性。以除去菌体蛋白和粘附在纤维素膜上的残余培养基。得到网孔口径为5. Omm2的细菌纤维素复合聚丙烯网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其中细菌纤维素均匀包裹在构成聚丙烯网片的聚丙烯纤维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经灭菌处理的聚丙烯网片浸入石蜡溶液,取出,待石蜡凝固后将其浸入正己烷中5 IOmin ;选取能分泌细菌纤维素的菌株活化制备成种子醪液,然后将菌株浓度为60 95%的种子醪液均匀滴加在经石蜡处理的聚丙烯网片表面,加入发酵培养基培养I 3d后取出发酵产物;发酵产物经石蜡脱除、纯化处理,得到细菌纤维素复合聚丙烯网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聚丙烯网片为聚丙烯纤维编织成型的具有网孔结构的聚丙烯网片,厚度为O.1 O. 4mm,密度为20 45g/m2,网片的网孔口径为4. O 10. 0mm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能分泌细菌纤维素的菌株是木醋杆菌、根瘤菌属、八叠球菌属、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产碱菌属、气杆菌属或固氮菌属中的一种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菌株浓度为60 95%的种子醪液以点阵方式均匀滴加在聚丙烯网片的表面,5 IOmin后加入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温度为25 35°C,时间为I 3d。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石蜡脱除方法为,在50 70°C的温度下,发酵产物分别在蒸馏水、异丙醇和无水乙醇中浸泡5 IOmin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纯化处理方法为,发酵产物在重量百分含量为I 8%的NaOH水溶液中,在30 100°C的温度下加热3 6h,再用水反复冲洗至中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得到的产物为,细菌纤维素复合聚丙烯网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其中细菌纤维素均匀包裹在构成聚丙烯网片的聚丙烯纤维上,网孔口径为3. 5 9. 0mm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将经灭菌处理的聚丙烯网片浸入石蜡溶液,取出,待石蜡凝固后将其浸入正己烷中5~10min。选取能分泌细菌纤维素的菌株活化制备成种子醪液,然后将菌株浓度为60~95%的种子醪液均匀滴加在经石蜡处理的聚丙烯网片表面,加入发酵培养基培养1~3d后取出发酵产物。发酵产物经石蜡脱除、纯化处理,得到细菌纤维素复合聚丙烯网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备的网状腹壁缺损修复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植入体内后网状结构有利于纤维组织生长穿过,可避免慢性炎症反应和腹壁内的粘连。
文档编号A61L27/40GK103055351SQ2013100147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6日
发明者钟春燕,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人:海南光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