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哮喘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5316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哮喘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哮喘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由麻黄8-10克、杏仁8-10克、陈皮6-10克、半夏10-15克、苏子10-15克、白芥子5-6克、莱菔子10-15克、葶苈子10-15克、石菖蒲6-10克、沉香3-6克、全瓜蒌10-15克、僵蚕8-10克、蝉蜕10-15克、桑白皮10-15克、地龙10-15克、柴胡6-10克、丹参15-20克组成,经清洗、烘干研末过筛、炼制蜂蜜、制成药丸等步骤制成,因而制作简单、服用方便、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特别适合于哮喘病的治疗。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哮喘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治疗反复发作的哮喘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哮喘病中医称哮病哮证,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肺系疾患。它是宿痰伏肺,复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逆挛急、狭窄而发病。以发作性喉部哮喘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治疗哮喘病的药,但大多治疗不彻底,治疗时间长,价格较高。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服用方便、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治疗哮喘病的药及其制备方法。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哮喘病的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原材料组成:麻黄8-10克杏仁8-10克陈皮6-10克半夏10-15克苏子10-15克白芥子5_6克莱菔子10-15克葶苈子10-15克石菖蒲6-10克沉香3_6克全瓜萎10-15克僵蚕8-10克蝉蜕10-15 克桑白皮10-15克地龙10-15克柴胡6_10克丹参15-20克。
[0005]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I)、清洗: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方将原材料混合好,用清水进行清洗干净;
[0007]2)、烘干研末过筛:将清洗好的原材料放入烘干箱中进行烘干,然后进行研末,再用100目的筛子将原材料进行过筛,颗粒小的药末过滤出来,以备后用,颗粒大的再进行研末过筛,最终达到过筛的目的;
[0008]3)、制成注射液:上药加水煎煮2次,滤去药渣,得药液1500ml,静置沉淀24小时,滤取上清液浓缩至500ml,100mL分装灭菌。
[0009]4)、制成药丸:将炼蜜与上述药末混合揉按均匀,放置约半小时,再次揉按,制成9克左右的蜜丸即可。
[0010]该发明还可制成蜜丸、药末冲剂、水丸、胶囊、注射液。
[0011]麻黄:性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的功效.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0012]杏仁:味甘、苦,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有小毒。归肺、脾、大肠经。具有止咳嗽,坠痰,润大肠,气闭便难,逐痹散结。主治咳嗽,喘促胸满,喉痹咽痛,肠燥便秘,虫毒疮疡。
[0013]陈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
[0014]半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善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饮呕吐。
[0015]苏子:温而不燥,即可化痰,又可止咳平喘,易于痰咳阻肺而咳喘者。治痰壅气逆,咳喘胸闷。
[0016]白芥子:味辛,气温,无毒。入肝、脾、肺、胃、心与胞络之经。能去冷气,安五脏,逐膜膈之痰,辟鬼崇之气,消癖化疟,降息定喘,利窍明目,逐瘀止疼,俱能奏效。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
[0017]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归肺、脾、胃经。消食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0018]葶苈子:性大寒,味辛、苦。归肺、膀胱经。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0019]石菖蒲: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鸣;耳聋;脘腹胀痛;噤口痢;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疥癣。 [0020]沉香:辛苦,温,入肾、脾、胃经。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0021]全瓜萎:甘、微苦,寒,归肺、胃及大肠经。功能:宽胸散结,润肺祛痰,滑肠通便。主治:痰热咳嗽,心胸闷痛,乳腺炎症,液干便秘,用于热痰咳喘,燥热痰喘之征。
[0022]僵蚕:咸、辛,平。归肝、肺、胃经。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
[0023]蝉蜕:甘,寒。归肺、肝经。散风除热,利咽,透疫,退醫,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0024]桑白皮:甘,寒。归肺、膀胱经。利尿、降压,对神经系统有镇静、安定、抗惊厥、镇痛、降温的作用。主治肺热咳喘、小便不利。
[0025]地龙:性寒,味咸。归肝、胃、肺、膀胱经。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功能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平喘、利尿、通络除痹。主治高热烦躁、惊痫抽搐、肺热喘咳、热结尿闭、痹痛肢麻、半身不遂,以及疮疡肿毒等证。
[0026]柴胡:苦平、归经、入肝、胆经。功能: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主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
[0027]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入心、脾、肝、肾血分之药。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主治瘀血头、胸、胁、腹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血虚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
[00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组方简单,价格低廉,疗效高,副作用少,具有良好的平喘、止咳、祛痰作用。通过多年临床应用的100余例观察结果统计,有效率达95%,治愈效果如下:
[0029]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哮喘病的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原材料组成:麻黄8-10克、杏仁8-10克、陈皮6-10克、半夏10-15克、苏子10-15克、白芥子5_6克、莱菔子10-15克、葶苈子10-15克、石菖蒲6-10克、沉香3-6克、全瓜萎10-15克、僵蚕8_10克、蝉蜕10-15克、桑白皮10-15克、地龙10-15克、柴胡6-10克、丹参15-20克。
2.一种治疗哮喘病的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方将原材料混合好,用清水进行清洗干净; . 2)、烘干研末过筛:将清洗好的原材料放入烘干箱中进行烘干,然后进行研末,再用.100目的筛子将原材料进行过筛,颗粒小的药末过滤出来,以备后用,颗粒大的再进行研末过筛,最终达到过筛的目的; .3)、制成注射液:上药加水煎煮2次,滤去药渣,得药液1500m1,静置沉淀24小时,滤取上清液浓缩至500ml,100mL分装灭菌; . 4)、制成药丸:将炼蜜与上述药末混合揉按均匀,放置约半小时,再次揉按,制成9克左右的蜜丸即可。
【文档编号】A61K36/8888GK103961493SQ201310054111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杨少梅, 刘春丽, 丁咏梅, 王杰欣, 王淑兰 申请人:杨少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