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中草药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289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用中草药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外用中草药膏,其原料药物组成为(按重量计):土三七10-20g、白芷3-10g、白蔹9-18g、地榆3-10g、托盘8-18g、虎杖8-15g、唐松草10-20g、黄芩5-15g、麻油200-300g,其主要特点系见效快、费用低廉,在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的药物以后,当天既能明显见效、疼痛减轻,3-7天既能康复,并且不留疤痕。
【专利说明】一种外用中草药霣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治疗皮肤疾病的中草药膏。

【背景技术】
[0002]皮肤疾病在现代医疗领域是高发的疾病,皮肤病的产生原因有:接触不清洁的外部事物、被感染、内部器官发生病变、一些人为原因均会造成皮肤疾病,例如:烧烫伤、创伤、湿疹、疱疹、外痔等,目前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运用西药治疗,然后采用其他治疗手段治疗,这种方法的治疗由于其价格高昂、见效慢、疼痛减缓需要的时间较长等原因为普遍患者所抵触。


【发明内容】

[0003]鉴于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用中草药膏,其主要特点系见效快、费用低廉,在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的药物以后,当天既能明显见效、疼痛减轻,3-7天既能康复,并且不留疤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用中草药膏,其原料药物组成为(按重量计): 土三七10-20g、白芷3-10g、白蔹9-18g、地榆3_10g、托盘8_18g、虎杖8_15g、唐松草
10-20g、黄芩 5-15g、麻油 200-300g。
[0005]进一步,上述原料药物的优选用量为:土三七15g、白芷6g、白蔹12g、地榆38g、托盘12g、虎杖10g、唐松草15g、黄岑9g、麻油250g。
[0006]进一步,将土三七15g、白6g、白薮12g、地榆38g、托盘12g、虎杖10g、唐松草15g、黄岑9g研磨成碎末以后加入麻油250g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外用中草药膏。
[0007]药理分析:土三七:破血散瘀、止血、止痛、消肿、治肿毒作用。
[0008]白芷:消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
[0009]白蔹: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
[0010]地榆:消炎、止血、排毒、排脓。
[0011]托盘:消炎、祛湿。
[0012]虎杖:活血散瘀、清热解毒。
[0013]唐松草:清热解毒。
[0014]黄芩:清热解毒、止血。
[0015]麻油:解毒生肌、消肿止痛。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本发明所述的外用中草药膏涂覆在发生病变或创伤的皮肤表面,涂覆后3个小时既能明显减轻疼痛症状,3-7天既能治愈皮肤疾病,从实际应用中看,白芷、白蔹、地榆、托盘几味原料药充分发挥自身的药理、药性,兼具消炎、解毒、排脓、生肌的功效,结合虎杖、唐松草、黄芩、麻油的清热解毒、散瘀、生肌的作用,将各自的功能结合到一起,使本发明具有较强的止痛消炎、散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止痛镇痛的作用及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8]—种外用中草药膏,原料药物优选用量为:土三七15g、白]E 6g、白薮12g、地榆38g、托盘12g、虎杖10g、唐松草15g、黄芩9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碎末以后,加入麻油250g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外用中草药膏。
[0019]临床具体病例。
[0020]张某,女,38岁,农民。2012年4月就诊,腰部疱疹2天,疼痛剧烈,呈烧灼感,经诊断:患者腰部可见成簇水疱,基底潮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据其症状、体征诊为带状疱疹,使用本药膏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并与6天内痊愈。
[0021]张某,于2012年10月15日在不慎失火烧伤,头部及肩部烧伤面积达200c m%治疗数天未见好转,使用本发明所述的药物治疗后,只用3天烧伤处明显好转,连用此药7天基本痊愈,无疤痕。
【权利要求】
1.一种外用中草药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药物组成土三七10-20g、白芷3-10g、白蔹 9-18g、地榆 3-10g、托盘 8-18g、虎杖 8_15g、唐松草 10_20g、黄芩 5_15g、麻油 200_300g。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4337943SQ201310324702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田兴洋 申请人:田兴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