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水肿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水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灯心草4-6、茵陈2-4、白术5-7、芍药花3-5、葶苈子2-4、升麻6-8、紫苏3-5、赤小豆10-15、牵牛花3-5、路路通2-4、莱菔子4-6、浮萍2-4、莲蓬壳1-3、落花生叶5-7、玉米须3-5、贯众2-4、水蜡烛根5-7、倒触伞2-4、水菖蒲5-7、百节藕3-5、水八角1-3、一支箭2-4和天青地白草1-3;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理气健脾、活血消肿之功效,对水肿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水肿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水肿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腠,引起肢体浮肿的疾病,浮肿多见于颜面四肢,严重者可波及全身,甚则产生胸水和腹水,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与肺、脾、肾、三焦各脏腑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水肿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的体内水液运行障碍,水湿停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部、四肢、甚至全身浮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水肿的中药组合物。
[0004]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水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灯心草4-6、茵陈2-4、白术5-7、芍药花3-5、葶苈子2-4、升麻6-8、紫苏3-5、赤小豆10-15、牵牛花3_5、路路通2_4、莱菔子4_6、浮萍2-4、莲蓬壳1-3、落花生叶5-7、玉米须3-5、贯众2_4、水蜡烛根5_7、倒触伞2_4、水菖蒲5-7、百节藕3-5、水八角1-3、一支箭2-4和天青地白草1-3。
[0005]治疗水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灯心草5、茵陈3、白术6、芍药花 4、葶苈子3、升麻7、紫苏4、赤小豆12、牵牛花4、路路通3、莱菔子5、浮萍3、莲蓬壳2、落花生叶6、玉米须4、贯众3、水蜡烛根6、倒触伞3、水菖蒲6、百节藕4、水八角2、一支箭3和天青地白草2。
[0006]用量和用法:服用本发明的汤剂,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理气健脾、活血消肿之功效,对水肿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实施例1:治疗水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灯心草5、茵陈3、白术6、芍药花4、葶苈子3、升麻7、紫苏4、赤小豆12、牵牛花4、路路通3、莱菔子5、浮萍3、莲蓬壳2、落花生叶6、玉米须4、贯众3、水蜡烛根6、倒触伞3、水菖蒲6、百节藕4、水八角2、一支箭3和天青地白草2。
[0009]用量和用法:服用本发明的汤剂,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
[0010]典型病例:
病例1:章某,男,42岁,全身乏力,肌肉酸痛,下肢浮肿,伴有失眠,心悸,头昏和大便不畅等症状,舌淡红,苔水滑,脉弦细,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一个疗程,浮肿症状减少,无头昏心悸感觉,继续服用两个疗程,水肿症状完全消失,痊愈。[0011]病例2:舒某,男,64岁;全身皆肿,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一个疗程后,浮肿症状减少,腹部肿胀减小,继续服用两个疗程,水肿症状完全消失。
[0012]病例3:洪某,男,72岁;全身浮肿,双下肢按之如泥,不能行走,并伴有心慌头晕等症状,家人甚为担心,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两周,浮肿症状减少,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水肿症状完全消失,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水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灯心草4-6、茵陈2-4、白术5-7、芍药花3-5、葶苈子2-4、升麻6_8、紫苏3_5、赤小豆10-15、牵牛花3_5、路路通2-4、莱菔子4-6、浮萍2-4、莲蓬壳1-3、落花生叶5_7、玉米须3_5、贯众2_4、水蜡烛根5-7、倒触伞2-4、水菖蒲5-7、百节藕3-5、水八角1_3、一支箭2_4和天青地白草1_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水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灯心草5、茵陈3、白术6、芍药花4、葶苈子3、升麻7、紫苏4、赤小豆12、牵牛花4、路路通3、莱菔子5、浮萍3、莲蓬壳2、落花生叶6、玉米须4、贯众3、水蜡烛根6、倒触伞3、水菖蒲6、百节藕4、水八角2、 一支 箭3和天青地白草2。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3520523SQ201310405904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吴承菊 申请人:吴承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