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与方法

文档序号:126385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与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并公开了一种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包括阀体、阀芯、测试膜,阀体为四通阀体,测试膜密封设置在测试膜通道端口,阀芯包括阀芯本体与阀杆,阀芯本体紧密套装在阀芯通道内,阀杆可绕阀芯通道旋转;阀芯本体上开有三个阀芯通孔,在注入位置、关闭位置、穿刺位置时,通过旋转阀杆可使相应的通道处于需要的关闭位置。本发明还公布了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方法。本发明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与方法能直观有效地检测提示麻醉穿刺针是否穿破黄韧带,到达硬脊膜外腔,避免穿刺失败给病人带来痛苦,也利于临床医生的操作与带教,并为麻醉并发症的医疗询证提供直观明确的证据。
【专利说明】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硬膜外麻醉广泛应用于国内麻醉临床界,硬膜外麻醉又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即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又简称为硬膜外阻滞。
[0003]进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时,临床主要根据阻力的改变来判断所经过的层次。当遇到黄韧带时阻力增大,有坚韧感,穿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时有“脱空感”,临床医生凭此判断到达预定位置,可以注入麻醉药,这种凭经验和手感来判断的方式无法从视觉上来提供证据,容易穿过硬膜外腔,进入蛛网膜下腔,使穿刺失败,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而且这种方式对年青医生的临床带教会带来不便,也会对麻醉并发症的医疗询证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硬膜外麻醉存在是否成功主要靠手感和经验来判断,不够直观的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有效检测提示麻醉穿刺针是否穿破黄韧带,到达硬脊膜外腔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与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包括阀体、阀芯、测试膜,所述的阀体为四通阀体,其中穿刺针通道与测试膜通道为直通,阀芯通道与测试膜通道呈L型,注射器通道中心轴与阀芯通道、穿刺针通道以及测试膜通道中心轴线垂直;测试膜密封设置在测试膜通道端口,所述的阀芯包括中空的阀芯本体以及与阀芯本体固定连接的阀杆,阀芯本体紧密套装在阀芯通道内,阀杆位于阀芯通道外,可绕阀芯通道旋转;阀芯本体上开有三个阀芯通孔,阀杆旋转到注入位置时,穿刺针通道关闭,测试膜通道、注射器通道与相应的阀芯通孔相通;阀杆旋转到关闭位置时,穿刺针通道、测试膜通道、注射器通道均关闭;阀杆旋转到穿刺位置时,注射器通道关闭,穿刺针通道、测试膜通道与相应的阀芯通孔相通。在注入位置,通过注射器通道将一定量的测试媒介注入装置内,使测试膜明显膨出装置;在关闭位置,穿刺针通道连接穿刺针一端,穿刺针的另一端已刺入黄韧带;穿刺位置,继续进行穿刺,当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时利用硬膜外腔内的负压将测试媒介吸入硬膜外腔使测试膜恢复原状,给临床一个放大的视觉提示,完成穿刺测试。利用负压的作用可以很直观地判断穿刺是否到位,可有效保障穿刺安全,并为临床和医学教学提供直观明确的医学询证。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阀芯通道、穿刺针通道以及测试膜通道中心轴位于同一横平面,阀芯通道与测试膜通道中心轴线重合,阀芯通道与测试膜通道中心轴线垂直,四个通道的中心轴线相交于一点。可有效保障阀杆旋转到相应位置时,各相关通道与相应的阀芯通孔处于需要的开或闭的位置,也便于加工制造。[0007]作为优选,所述三个阀芯通孔,其中两个阀芯通孔同轴线,第三个阀芯通孔的轴线与前两个阀芯通孔的轴线垂直,阀杆的方向与两个同轴线的阀芯通孔同方向,且阀杆向上时,第三个阀芯通孔位于测试膜通道一侧,三个阀芯通孔的大小、位置与穿刺针通道、测试膜通道、注射器通道在阀芯通道壁上开口的大小和位置相适应,保证能关闭和开启三个通道。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三个阀芯通孔的孔径大于麻醉置管的直径。如果穿刺针与穿刺针通道卡住不易取下的情况下,可以除去测试膜,将麻醉置管穿过阀芯通孔进行置管操作,置管完成后再将穿刺针和本发明装置一起取出。
[0009]作为优选,所述阀芯本体与阀杆连接处设置限位块,阀芯通道的端口设置限位凹槽,当阀杆绕阀芯通道旋转时,限位块与限位凹槽配合使阀芯只能在有限的角度内旋转。有利于控制阀杆的运动,避免不必要的操作。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测试膜通过测试膜端盖与测试膜通道密封连接。测试膜端盖的设置方便测试膜的连接与替换。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测试膜通道的内径为15-20mm,穿刺针通道的内径为
2.5-3.5mm,穿刺针与穿刺针通道活动密封连接,所述注射器通道内径为4-4.5_,注射器与注射器通道活动密封连接。测试膜通道的大小既便于临床操作又使得制造比较方便,穿刺针通道内径与穿刺针外径匹配,注射器通道内径与注射器的外径相匹配,便于操作。
[0012]作为优选,所述测试膜通道上设置标示块,标示阀杆已旋转到关闭位置。方便确定位置进行操作。
[0013]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条所述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1)将阀杆旋转到注入位置,此时穿刺针通道关闭,测试膜通道、注射器通道与相应的阀芯通孔相通,注入测试媒介l-2ml,至测试膜鼓出;
2)阀杆旋转到关闭位置,此时穿刺针通道、测试膜通道、注射器通道均关闭,拔下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的一端,此前穿刺针的另一端已刺入黄韧带;
3)阀杆旋转到穿刺位置,此时注射器通道关闭,穿刺针通道、测试膜通道与相应的阀芯通孔相通,开始进行穿刺,如果穿刺到了硬膜外腔,由于负压的作用,测试媒介被吸入,鼓出的测试膜回到初始位置,可开始进行置管及后续操作。
[0014]注入位置,穿刺针通道关闭可保证测试膜鼓出;关闭位置,可保证连接穿刺针时的气密性;穿刺位置,注射器通道关闭,可保证负压吸引测试媒介,使测试膜回到初始状态。通过旋转阀杆到相应位置,执行相关操作可保证测试膜的鼓出和恢复,从而直观地判断出是否穿刺到位。
[0015]作为优选,所述的测试媒介为空气或生理盐水。空气或生理盐水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影响和损坏,也利于测试膜的鼓出和恢复。
[0016]本发明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与方法通过旋转阀杆到相应位置,执行相关操作,根据测试膜的鼓出和恢复,能直观有效地检测提示麻醉穿刺针是否穿破黄韧带,到达硬脊膜外腔,避免穿刺失败给病人带来痛苦,也利于临床医生的操作与带教,并为麻醉并发症的医疗询证提供直观明确的证据。【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中阀体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5为图1中测试膜端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图1一图5 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3]实施例1
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如附图1、2、3所示,包括阀体1、阀芯2、测试膜3,所述的阀体I为四通阀体,阀芯通道4、穿刺针通道5以及测试膜通道6中心轴位于同一横平面,注射器通道7中心轴与阀芯通道4、穿刺针通道5以及测试膜通道6中心轴线垂直,阀芯通道4与测试膜通道6中心轴线重合,阀芯通道4与测试膜通道6中心轴线垂直,四个通道的中心轴线相交于一点,测试膜3通过测试膜端盖11与测试膜通道6端口密封连接。测试膜端盖11如图5所示,将测试膜3从外扣在测试膜通道6端口。
[0024]如附图3所示,所述的阀芯2包括中空的阀芯本体8以及与阀芯本体8固定连接的阀杆9,阀芯本体8上开有三个阀芯通孔10,其中两个阀芯通孔10同轴线,第三个阀芯通孔10的轴线与前两个阀芯通孔10的轴线垂直,阀杆9的方向与两个同轴线的阀芯通孔10同方向,且阀杆9向上时,第三个阀芯通孔10位于测试膜通道6 —侧。三个阀芯通孔10的大小、位置与穿刺针通道5、测试膜通道6、注射器通道7在阀芯通道4壁上开口的大小和位置相适应,保证能关闭和开启三个通道,且阀芯通孔10的内径大于麻醉置管的直径,三个阀芯通孔10的内径选择为2.2mm,如附图3、4所示。
[0025]所述阀芯本体8与阀杆9连接处设置限位块14,阀芯通道4的端口设置限位凹槽15,当阀杆9绕阀芯通道4旋转时,限位块14与限位凹槽15配合使阀芯2只能在90度的范围内旋转。
[0026]所述的注射器通道7 口具有凸台12。
[0027]所述的测试膜通道6的内径为16mm。
[0028]所述的穿刺针通道5的内径为3_,穿刺针与穿刺针通道5活动密封连接。
[0029]所述的注射器通道7内径为4_,注射器与注射器通道7活动密封连接。
[0030]所述测试膜通道上设置标示块13,标示块13有“OFF”标示,标示阀杆9已旋转到关闭位置。
[0031]阀芯本体8紧密套装在阀芯通道4内,阀杆9位于阀芯通道4外,可绕阀芯通道4旋转;阀杆9旋转到注入位置时(阀杆竖直向上),穿刺针通道5关闭,测试膜通道6、注射器通道7与相应的阀芯通孔10相通;阀杆9旋转到关闭位置时(阀杆右上方45度),穿刺针通道5、测试膜通道6、注射器通道7均关闭;阀杆9旋转到穿刺位置时(阀杆水平向右),注射器通道7关闭,穿刺针通道5、测试膜通道6与相应的阀芯通孔10相通。
[0032]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将阀杆9旋转到注入位置(阀杆竖直向上),此时穿刺针通道关闭,测试膜通道、注射器通道与相应的阀芯通孔相通,利用大小合适的注射器注入空气2ml,至测试膜鼓出;
2)阀杆旋转到关闭位置(阀杆右上方45度),此时穿刺针通道、测试膜通道、注射器通道均关闭,拔下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的一端,此前穿刺针的另一端已刺入黄韧带;
3)阀杆旋转到穿刺位置(阀杆水平向右),此时注射器通道关闭,穿刺针通道、测试膜通道与相应的阀芯通孔相通,继续进行穿刺,如果穿刺到了硬膜外腔,由于负压的作用,空气被吸入,鼓出的测试膜回到初始状态,可开始进行置管河后续操作。
[0033]实施例2
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的结构和实施例1相同,测试膜通道6的内径为18_ ;穿刺针通道5的内径为3.5mm ;注射器通道7内径为4.5mm。
[0034]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方法的步骤和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注入生理盐水Iml0
[0035]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
1.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芯(2)、测试膜(3),所述的阀体(1)为四通阀体,其中穿刺针通道(5)与测试膜通道(6)为直通,阀芯通道(4)与测试膜通道(6)呈L型,注射器通道(7)中心轴与阀芯通道(4)、穿刺针通道(5)以及测试膜通道(6)中心轴线垂直;测试膜(3)密封设置在测试膜通道(6)端口,所述的阀芯(2)包括中空的阀芯本体(8)以及与阀芯本体(8)固定连接的阀杆(9),阀芯本体(8)紧密套装在阀芯通道(4 )内,阀杆(9 )位于阀芯通道(4 )外,可绕阀芯通道(4 )旋转;阀芯本体(8 )上开有三个阀芯通孔(10),阀杆(9)旋转到注入位置时,穿刺针通道(5)关闭,测试膜通道(6)、注射器通道(7)与相应的阀芯通孔(10)相通;阀杆(9)旋转到关闭位置时,穿刺针通道(5)、测试膜通道(6)、注射器通道(7)均关闭;阀杆(9)旋转到穿刺位置时,注射器通道(7)关闭,穿刺针通道(5)、测试膜通道(6)与相应的阀芯通孔(10)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通道(4)、穿刺针通道(5)以及测试膜通道(6)中心轴位于同一横平面,阀芯通道(4)与测试膜通道(6)中心轴线重合,阀芯通道(4)与测试膜通道(6)中心轴线垂直,四个通道的中心轴线相交于一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阀芯通孔(10),其中两个阀芯通孔(10)同轴线,第三个阀芯通孔(10)的轴线与前两个阀芯通孔(10)的轴线垂直,阀杆(9)的方向与两个同轴线的阀芯通孔(10)同方向,且阀杆(9)向上时,第三个阀芯通孔(10)位于测试膜通道(6)—侧,三个阀芯通孔(10)的大小、位置与穿刺针通道(5)、测试膜通道(6)、注射器通道(7)在阀芯通道(4)壁上开口的大小和位置相适应,保证能关闭和开启三个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阀芯通孔(10)的孔 径大于麻醉置管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本体(8)与阀杆(9)连接处设置限位块(14),阀芯通道(4)的端口设置限位凹槽(15),当阀杆(9)绕阀芯通道(4)旋转时,限位块(14)与限位凹槽(15)配合使阀芯(2)只能在90度内有限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膜(3 )通过测试膜端盖(11)与测试膜通道(6 )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膜通道(6)的内径为15-20_,穿刺针通道(5)的内径为2.5-3.5_,穿刺针与穿刺针通道(5)活动密封连接,所述注射器通道(7)内径为4-4.5_,注射器与注射器通道(7)活动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膜通道(6)上设置标示块(13),标示阀杆(9)已旋转到关闭位置。
9.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条所述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阀杆旋转到注入位置,此时穿刺针通道关闭,测试膜通道、注射器通道与相应的阀芯通孔相通,注入测试媒介l_2ml,至测试膜鼓出; 2)阀杆旋转到关闭位置,此时穿刺针通道、测试膜通道、注射器通道均关闭,拔下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的一端,此前穿刺针的另一端已刺入黄韧带; 3)阀杆旋转到穿刺位置,此时注射器通道关闭,穿刺针通道、测试膜通道与相应的阀芯通孔相通,开始进行穿刺,如果穿刺到了硬膜外腔,由于负压的作用,测试媒介被吸入,鼓出的测试膜回到初始状态,可开始进行置管及后续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膜外麻醉穿刺安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媒介为空气或生理盐 水。
【文档编号】A61M39/24GK103536344SQ201310459207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潘乐屹 申请人:潘乐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