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79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属中药领域;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粳米、桂枝、金樱子、乌梅、大枣、丝瓜藤、麻黄、大蒜、金莲花、红花、草果、芦根、紫苏、枇杷叶、羌活和虎杖;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宣通鼻窍、散风消炎之功效,对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塞均有显著疗效,且服用方便,见效快,成本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
[0003]鼻炎一般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两种。鼻粘膜或粘膜下组织因为病毒感染、病菌感染、刺激物刺激等,导致鼻粘膜或粘膜下组织受损,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0004]急性鼻炎大多因受凉后身体抵抗力减弱,病毒和细菌相继侵入引起,也可为某些以呼吸道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的鼻部表现,急性鼻炎屡发可转为慢性,一些心脏病或肾脏病病人,因鼻腔长期或经常瘀血也可造成慢性鼻炎,还有某些其他病症及粉尘、气体、温湿度急剧变化均可引起此病。
[0005]鼻炎导致产生过多粘液,通常引起流涕、鼻塞等症状,感冒、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其它原因还包括脑脊梁液鼻漏,萎缩性鼻炎等,都是引起鼻炎的重要因素。
[0006]目前治疗鼻炎的药品繁多,但疗效不佳,西医认为鼻炎是由于发热感冒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治疗上常采用抗生素、杀菌消炎、手术、激光等治疗方案,虽能见效快,但痛苦大、易复发、且医疗费用高,中医作为祖国的传统医学,在治疗疾病发面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若从中研`制一种药物对于鼻炎的治疗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宣通鼻窍、散风消炎之功效,对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塞均有显著疗效,且服用方便,见效快,成本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0009]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0]粳米62~87份桂枝52~87份金樱子52~82份乌梅47~82份
[0011]大枣42~82份丝瓜藤42~77份麻黄42~72份大蒜37~72份
[0012]金莲花37~67份红花32~62份草果32~57份芦根27~57份
[0013]紫苏22~52份枇杷叶22~47份羌活17~47份虎杖17~42份。
[0014]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5]粳米67~82份桂枝57~82份金樱子57~77份乌梅52~77份
[0016]大枣47~77份丝瓜藤47~72份麻黄47~67份大蒜42~67份
[0017]金莲花42~62份红花37~57份草果37~52份芦根32~52份[0018]紫苏27~47份枇杷叶27~42份羌活22~42份虎杖22~37份。
[0019]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20]粳米72~77份桂枝62~77份金樱子62~72份乌梅57~72份
[0021]大枣52~72份丝瓜藤52~67份麻黄52~62份大蒜47~62份
[0022]金莲花47~57份红花42~52份草果42~47份芦根37~47份
[0023]紫苏32~42份枇杷叶32~37份羌活27~37份虎杖27~32份。
[0024]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25]粳米74份桂枝69份金樱子67份乌梅65份
[0026]大枣62份丝瓜藤62份麻黄57份大蒜54份
[0027]金莲花52份红花47份草果44份芦根42份
[0028]紫苏37份枇杷叶34份羌活32份虎杖30份。
[0029]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30](I)将粳米、枇杷叶去杂质洗净,晾干,置于锅内文火加热炒至微焦,取出,研末,过160目细粉,备用;
[0031](2)将桂枝、大枣、金莲花、红花、草果和羌活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2的稠膏,备用;
[0032](3)将金樱子、乌梅、丝瓜藤和虎杖洗净,浸入2倍量的85%的乙醇溶液浸泡I~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浓缩成65°C下相对密度为1.22~1.28的稠膏,备用;
[0033](4)取麻黄去杂质放入容器内,选0.5倍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麻黄中拌匀,闷润,取出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且不黏手时,取出晾凉,置于研钵内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0034](5)将大蒜、芦根和紫苏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去杂质,留汁液备用;
[0035](6)将上述步骤(1)~(5)所制得的细粉、稠膏以及汁液混合,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片剂,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
[0036]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0037]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平和五脏,止烦渴,止泄,壮筋骨,通血脉,益精强志。主治泻痢,胃气不足,口干渴,呕吐,诸虚百损等。《滇南本草》载:“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0038]桂枝:味辛、甘,性温;入膀胱、心、肺经。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腹痛,症瘕结块,胸痹,心悸,小便不利。《长沙药解》载:“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定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0039]金樱子:味酸、甘、涩,性平;归肾、膀胱、大肠经。收涩,固精,止泻。主治阳事不举,精液清稀,头晕目眩,耳鸣,面色苍白或晦暗,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0040]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别录》载:“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0041]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心、肝、肺、大肠经。败毒抗癌,补脾润肺,养血安神,疗疮缓痛。祖国医学认为,大枣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润心肺等功效,对人体十分有益。
[0042]丝瓜藤:味苦,性微寒,小毒;入心、脾、肾三经。舒筋活血,健脾杀虫。主治腰膝四肢麻木,月经不调,水肿,齿露,鼻渊,牙宣。《本草求原》载:“和血脉,话筋络,滋水,止阴痛,补中健脾,消水肿。治血枯少,腰膝四肢麻木,产后惊风,调经。”
[0043]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滇南本草》载:“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该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
[0044]大蒜:味辛、甘,性温;入脾、胃、肺经。温中健胃,消食理气,解毒杀虫,消肿止痛,止泻止痢,治肺驱虫。主治痈疽肿毒,白秃癣疮,痢疾,泄泻,肺痨,顿咳,蛔虫蛲虫,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本草纲目》载:“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症积肉食,此其功也。”
[0045]金莲花:味苦,性凉。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金莲花茶能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养阴清热、养肝明目和提神, 尤其对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和声音撕哑者有消炎、预防和治疗作用。
[0046]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主治经血不调,产后腹痛,症瘕,外伤瘀血肿痛,痈疽肿痛,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本草蒙筌》载:“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0047]草果:味辛,性温,无毒;脾经、胃经。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食。主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饮膳正要》载:“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
[0048]芦根: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天宝本草》载:“清心益肾,去目雾,头晕,耳鸣,疮毒,夜梦颠倒,遗精。”
[0049]紫苏: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理气宽中,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鱼蟹中毒。《滇南本草》载:“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0050]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可治疗口干消渴,肺风面疮,粉刺。《滇南本草》载:“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
[0051]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散风寒湿,止痛。主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本草备要》载:“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
[0052]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产后瘀血不下,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痈肿疮毒。[005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4]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宣通鼻窍、散风消炎之功效,对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塞均有显著疗效,且服用方便,见效快,成本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56]实施例1[0057]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58]粳米82g桂枝82g金樱子77g乌梅77g
[0059]大率77g丝瓜藤72g麻黄67g大蒜67g
[0060]金莲花62g红花57g草果52g芦根52g
[0061]紫苏47g枇杷叶42g羌活42g虎杖37g。
[0062]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63](I)将粳米、枇杷叶去杂质洗净,晾干,置于锅内文火加热炒至微焦,取出,研末,过160目细粉,备用;
[0064](2)将桂枝、大率、金莲花、红花、草果和芜;活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2的稠膏,备用;
[0065](3)将金樱子、乌梅、丝瓜藤和虎杖洗净,浸入2倍量的85%的乙醇溶液浸泡I~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浓缩成65°C下相对密度为1.22~1.28的稠膏,备用;
[0066](4)取麻黄去杂质放入容器内,选0.5倍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麻黄中拌匀,闷润,取出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且不黏手时,取出晾凉,置于研钵内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0067](5)将大蒜、芦根和紫苏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去杂质,留汁液备用;
[0068](6)将上述步骤(1)~(5)所制得的细粉、稠膏以及汁液混合,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片剂,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
[0069]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I次,每次2片,饭后温开水送服;5天为I个疗程,轻者I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可痊愈。
[0070]实施例2
[0071]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72]粳米77g桂枝77g金樱子72g乌梅72g
[0073]大率72g丝瓜藤67g麻黄62g大蒜62g
[0074]金莲花57g红花52g草果47g芦根47g
[0075]紫苏42g枇杷叶37g羌活37g虎杖32g。
[0076]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77]实施例3[0078]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79]粳米74g桂枝69g金楼子67g乌梅65g
[0080]大率62g丝瓜藤62g麻黄57g大蒜54g
[0081]金莲花52g红花47g草果44g芦根42g
[0082]紫苏37g枇杷叶34g羌活32g虎杖30g。
[0083]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84]实施例4
[0085]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86]粳米72g桂枝62g金楼子62g乌梅57g
[0087]大率52g丝瓜藤52g麻黄52g大蒜47g
[0088]金莲花47g红花42g草果42g芦根37g
[0089]紫苏32g枇杷叶32g羌活27g虎杖27g。
[0090]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91]实施例5
[0092]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93]粳米67g桂枝57g金樱子57g乌梅52g
[0094]大枣47g丝瓜藤47g麻黄47g大蒜42g
[0095]金莲花42g红花37g草果37g芦根32g
[0096]紫苏27g枇杷叶27g羌活22g虎杖22g。
[0097]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98]临床资料:
[0099]1、病例选择:
[0100]作为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选择确诊的鼻炎患者40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0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10~64岁,平均年龄50.8岁,病程最短者4个月,最长者5年,平均2.7年。对照组20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11~63岁,平均年龄52.5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4年,平均
2.1 年。
[01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0102]2、药物选择:
[0103]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I次,每次2片,饭后温开水送服;5天为I个疗程,轻者I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可痊愈。
[0104]对照组服用通窍鼻炎颗粒,每日3次,早中晚各I次,每次4粒;8天为I个疗程,轻者2个疗程,重者3~4个疗程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通常无效。
[0105]3、疗效判定:
[0106](I)治愈:炎症全部消失,症状恢复正常。
[0107](2)显效:炎症消失,症状基本恢复正常。
[0108](3)有效:炎症基本消失,症状部分好转。
[0109](4)无效:通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0110]4、结果:
[0111] 选用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治疗组中,治愈84例,显效61例,有效52例,无效3例,治愈率42%,总有效率98.5%。
[0112]对照组中治愈43例,显效48例,有效32例,无效77例,治愈率21.5%,总有效率61.5%。
[0113]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0114]典型病例举例:
[0115]1、董某,男,18岁,辽宁沈阳人。患者患有鼻炎,并伴有耳鸣头痛,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每日2次,早晚各I次,每次2片,服用I个疗程后,症状缓解,服用2个疗程后治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0116]2、程某,女,27岁,江苏徐州人。患者患有鼻炎,伴有鼻塞头闷,用过多种药物治疗,未见起色。后来我院就诊,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服用I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后痊愈,回访,至今未复发。
[0117]3、梁某,男,45岁,浙江湖州人。患者头痛、头晕、脑胀,午后加重,伴鼻塞,嗅觉减弱,偶有鼻流黄涕,入院检查诊断为慢性鼻炎,曾先后经中西医治疗,症状时轻时重,目下病情渐重。后来我院就诊,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I个疗程后,诸症缓解,症状基本控制,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后,鼻炎诸症彻底消失康复,随访,至今未复发。
[0118]4、邓某,女,61岁,山东济宁人。患者鼻塞、鼻痒,并伴喷嚏、流泪、流清涕,反复发作2年余,经多家医院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曾到多家医院治疗,中西药也用过不少,时轻时重,反反复复,都未能彻底治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服用I个疗程后,症状有所控制,病情明显好转,服用2个疗程后,过敏性鼻炎彻底痊愈,随访,至今从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粳米62~87份桂枝52~87份金樱子52~82份乌梅47~82份 大枣42~82份丝瓜藤42~77份麻黄42~72份大蒜37~72份 金莲花37~67份红花32~62份草果32~57份芦根27~57份 紫苏22~52份枇杷叶22~47份羌活17~47份虎杖17~4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粳米67~82份桂枝57~82份金樱子57~77份乌梅52~77份 大枣47~77份丝瓜藤47~72份麻黄47~67份大蒜42~67份 金莲花42~62份红花37~57份草果37~52份芦根32~52份 紫苏27~47份枇杷叶27~42份羌活22~42份虎杖22~3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粳米72~77份桂枝62~77份金樱子62~72份乌梅57~72份 大枣52~72份丝瓜藤52~67份麻黄52~62份大蒜47~62份 金莲花47~57份红花42~52 份草果42~47份芦根37~47份 紫苏32~42份枇杷叶32~37份羌活27~37份虎杖27~3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 数为: 粳米74份桂枝69份金樱子67份乌梅65份 大枣62份丝瓜藤62份麻黄57份大蒜54份 金莲花52份红花47份草果44份芦根42份 紫苏37份枇杷叶34份羌活32份虎杖30份。
5.—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粳米、枇杷叶去杂质洗净,晾干,置于锅内文火加热炒至微焦,取出,研末,过160目细粉,备用; (2)将桂枝、大枣、金莲花、红花、草果和羌活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2的稠膏,备用; (3)将金樱子、乌梅、丝瓜藤和虎杖洗净,浸入2倍量的85%的乙醇溶液浸泡I~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浓缩成65°C下相对密度为1.22~1.28的稠膏,备用; (4)取麻黄去杂质放入容器内,选0.5倍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麻黄中拌匀,闷润,取出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且不黏手时,取出晾凉,置于研钵内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5)将大蒜、芦根和紫苏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去杂质,留汁液备用; (6)将上述步骤(1)~(5)所制得的细粉、稠膏以及汁液混合,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片剂, 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
【文档编号】A61K36/9064GK103623335SQ201310687820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李爱香, 刘丽艳, 袁素萍 申请人:李爱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