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晾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
背景技术:
非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均需要消毒后再次使用,这不仅节约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有利于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普通的医疗器械常常采用浸泡消毒的方式,而浸泡消毒后的医疗器械需要晾干待用,但浸泡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若未擦干便随意重叠放置,不仅占用大量空间,而且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现有技术中虽有医疗器械的晾干设备或装置公开(如CN 201668754U公开了一种“多层医药器具晾干架”,CN201492719U公开了一种新型护理晾干架),但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尚难以完全满足要求,尤其是治疗盘、方盘、弯盘等面积大的器械,用现有晾干架进行晾干并不适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以解决治疗盘、方盘、弯盘等所占面积大的医疗器械消毒后的归置和晾干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包括脚轮、下框体、上框体、立柱、加强杆、垂直分隔层和倾斜分隔层,所述下框体和上框体为形状、尺寸相同的矩形框体,所述立柱为四根,下框体的四个角分别与四根立柱的下部连接,上框体的四个角分别与四根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加强杆为至少两根,各加强杆相隔一间距平行安装在下框体上,所述脚轮为四个,分别安装在四根立柱的下端,所述垂直分隔层为至少三层,各垂直分隔层相隔一间距平行放置在上框体、下框体和四根立柱围成的空间内,且放置方位与加强杆相交,各垂直分隔层的上部与上框体连接,其下部与下框体和加强杆连接,所述倾斜分隔层位于垂直分隔层的一侧或两侧,倾斜分隔层为至少两层,各倾斜分隔层相隔一间距平行放置在上框体、下框体、两根立柱和垂直分隔层围成的空间内,各倾斜分隔层的上部两端分别与两立柱连接,其下部与垂直分隔层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其垂直分隔层由上横杆、下横杆和两根竖杆构成,上横杆为垂直分隔层的上部,下横杆为垂直分隔层的下部,两根竖杆相隔一间距平行安装,它们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杆和下横杆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其倾斜分隔层由一根侧横杆和两根斜杆构成,所述侧横杆为倾斜分隔层的上部,两根斜杆相隔一间距平行安装,它们的一端与侧横杆连接,它们的另一端用于与垂直分隔层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其垂直分隔层、倾斜分隔层之间的间距根据所放置的医疗器械确定。为了便于移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的上框体设置有扶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1]1、本实用新型所述医疗器械晾干架中垂直分隔层之间的空间和倾斜分隔层之间的空间特别适合占用空间大且大小不一的治疗盘、方盘、弯盘等医疗器械的放置,且医疗器械消毒后插入分隔层之间,可避免消毒水污染台面。2、本实用新型所述医疗器械晾干架设置有脚轮和扶手,因而推拉移动方便。3、本实用新型所述医疗器械晾干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主视图;图6是图4的俯视图。图中,I—下框体、2—立柱、3—上框体、4一垂直分隔层、5—倾斜分隔层、6—脚轮、7—加强杆、8—扶手、9 一上横杆、10—下横杆、11 一竖杆、12—侧横杆、13—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的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由下框体1、上框体3、立柱2、加强杆7、垂直分隔层4、倾斜分隔层5、脚轮6和扶手8组成。所述下框体I和上框体3为形状、尺寸相同的矩形框体,所述立柱2为四根,下框体I的四个角分别与四根立柱的下部连接,上框体3的四个角分别与四根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加强杆7为两根,两加强杆相隔一间距平行安装在下框体I上,所述脚轮6为四个,分别安装在四根立柱的下端;所述垂直分隔层4为五层,各垂直分隔层的结构相同,均由上横杆9、下横杆10和两根竖杆11构成,上横杆为垂直分隔层4的上部,下横杆为垂直分隔层4的下部,两根竖杆相隔一间距平行安装,它们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杆和下横杆连接,各垂直分隔层相隔一间距平行放置在上框体、下框体和四根立柱围成的空间内,且放置方位与加强杆7相交,各垂直分隔层的上部与上框体3连接,其下部与下框体I和加强杆7连接;所述倾斜分隔层5为两层,两倾斜分隔层的结构相同,均由一根侧横杆12和两根斜杆13构成,所述侧横杆为倾斜分隔层5的上部,两根斜杆相隔一间距平行安装,它们的一端与侧横杆连接,它们的另一端用于与垂直分隔层连接,两倾斜分隔层位于垂直分隔层的一侧,相隔一间距平行放置在上框体、下框体、两根立柱和垂直分隔层围成的空间内,两倾斜分隔层的上部两端分别与两立柱2连接,其两根斜杆13与垂直分隔层连接;扶手8为两套,对称安装在上框体3的两侧面。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的结构如图4、图5、图6所示,由下框体1、上框体3、立柱2、加强杆7、垂直分隔层4、倾斜分隔层5、脚轮6和扶手8组成。所述下框体I和上框体3为形状、尺寸相同的矩形框体,所述立柱2为四根,下框体I的四个角分别与四根立柱的下部连接,上框体3的四个角分别与四根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加强杆7为两根,两加强杆相隔一间距平行安装在下框体I上,所述脚轮6为四个,分别安装在四根立柱的下端;所述垂直分隔层4为四层,各垂直分隔层的结构相同,均由上横杆9、下横杆10和两根竖杆11构成,上横杆为垂直分隔层4的上部,下横杆为垂直分隔层4的下部,两根竖杆相隔一间距平行安装,它们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杆和下横杆连接,各垂直分隔层相隔一间距平行放置在上框体、下框体和四根立柱围成的空间内,且放置方位与加强杆7相交,各垂直分隔层的上部与上框体3连接,其下部与下框体和加强杆连接;所述倾斜分隔层5为六层,且位于垂直分隔层两侧,每侧3层,每层倾斜分隔层的结构相同,均由一根侧横杆12和两根斜杆13构成,所述侧横杆为倾斜分隔层5的上部,两根斜杆相隔一间距平行安装,它们的一端与侧横杆连接,它们的另一端用于与垂直分隔层连接,各侧的三层倾斜分隔层相隔一间距平行放置在上框体、下框体、两根立柱和垂直分隔层围成的空间内,每层倾斜分隔层的上部两端分别与两立柱2连接,其两根斜杆13与垂直分隔层连接;扶手8为两套,对称安装在上框体3的两侧面。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包括脚轮(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框体(I)、上框体(3)、立柱(2)、加强杆(7)、垂直分隔层(4)和倾斜分隔层(5), 所述下框体(I)和上框体(3)为形状、尺寸相同的矩形框体,所述立柱(2)为四根,下框体(I)的四个角分别与四根立柱的下部连接,上框体(3)的四个角分别与四根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加强杆(7)为至少两根,各加强杆相隔一间距平行安装在下框体(I)上,所述脚轮(6)为四个,分别安装在四根立柱的下端, 所述垂直分隔层(4)为至少三层,各垂直分隔层相隔一间距平行放置在上框体、下框体和四根立柱围成的空间内,且放置方位与加强杆(7)相交,各垂直分隔层的上部与上框体(3)连接,其下部与下框体和加强杆连接, 所述倾斜分隔层位于垂直分隔层的一侧或两侧,倾斜分隔层(5)为至少两层,各倾斜分隔层相隔一间距平行放置在上框体、下框体、两根立柱和垂直分隔层围成的空间内,各倾斜分隔层的上部两端分别与两立柱连接,其下部与垂直分隔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其特征在于垂直分隔层(4)由上横杆(9)、下横杆(10)和两根竖杆(11)构成,上横杆为垂直分隔层(4)的上部,下横杆为垂直分隔层(4)的下部,两根竖杆相隔一间距平行安装,它们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杆和下横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其特征在于倾斜分隔层(5)由一根侧横杆(12)和两根斜杆(13)构成,所述侧横杆为倾斜分隔层(5)的上部,两根斜杆相隔一间距平行安装,它们的一端与侧横杆连接,它们的另一端用于与垂直分隔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其特征在于上框体设置有扶手(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其特征在于上框体设置有扶手(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医疗器械晾干架包括脚轮、下框体、上框体、立柱、加强杆、垂直分隔层和倾斜分隔层,所述下框体和上框体为矩形框体,下框体的四个角分别与四根立柱的下部连接,上框体的四个角分别与四根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加强杆相隔一间距平行安装在下框体上,所述脚轮分别安装在四根立柱的下端,所述垂直分隔相隔一间距平行放置在上框体、下框体和四根立柱围成的空间内,且与加强杆相交,各垂直分隔层的上部与上框体连接,下部与下框体和加强杆连接,所述倾斜分隔层位于垂直分隔层的一侧或两侧。本实用新型所述医疗器械晾干架特别适合治疗盘、方盘、弯盘等医疗器械的放置和晾干,可避免消毒水污染台面,且移动方便,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A61L2/26GK202961271SQ20132000256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4日
发明者冯灵 申请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