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气管内供氧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95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气管内供氧导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气管内供氧导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由气管导管1、左支气管供氧管2、右支气管供氧管3和连接管4构成。其特征是:气管导管1的顶端设有连接管4,左支气管供氧管2和右支气管供氧管3分别位于气管导管1的左右两侧的侧壁内,左支气管供氧管2的末端开口于气管导管1末端的端面,右支气管供氧管3的末端开口于气管导管1末端的侧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大大减少肺组织的死腔量和重复吸入量,显著降低呼吸阻力,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复苏的成功率,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是一种理想的支气管内供氧导管。
【专利说明】一种支气管内供氧导管
[0001]【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大大减少肺组织的死腔量和重复吸入量,显著降低呼吸阻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的支气管内供氧导管。
[0002]【背景技术】:在临床医疗活动中,气管内插管术是一种基本的技能操作,用于对实行全麻的患者和危重病患者,或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功能复苏术。目前,在临床麻醉与复苏中广泛使用的气管导管的呼吸通气类型均为气管内导管型,这种气管导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呼吸阻力,导致复苏中的肺组织留有大量的功能性死腔,不能充分利用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另外,由于气管内导管的管腔中可储存一定量的气体,所以患者的呼吸运动,包括了对气管导管内气体的重复吸入,这样必然会降低患者吸入气体的含氧量,因而对临床麻醉的安全性及复苏的成功率存在一定的威胁,尤其是对儿童和危重病人可导致缺氧性损伤,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痛苦。
[0003]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条件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大大减少肺组织的死腔量和重复吸入量,显著降低呼吸阻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的支气管内供氧导管。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该支气管内供氧导管,由气管导管、左支气管供氧管、右支气管供氧管和连接管构成,气管导管的顶端设有连接管,左支气管供氧管和右支气管供氧管分别位于气管导管的左右两侧的侧壁内,左支气管供氧管的末端开口于气管导管末端的端面,右支气管供氧管的末端开口于气管导管末端的侧壁。
[000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大大减少肺组织的死腔量和重复吸入量,显著降低呼吸阻力,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复苏的成功率,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是一种理想的支气管内供氧导管。
[0006]【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参照附图1,1、气管导管,2、左支气管供氧管,3、右支气管供氧管,4、连接管。
[0009]【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由气管导管1、左支气管供氧管2、右支气管供氧管3和连接管4构成,气管导管I的顶端设有连接管4,左支气管供氧管2和右支气管供氧管3分别位于气管导管I的左右两侧的侧壁内,左支气管供氧管2的末端开口于气管导管I末端的端面,右支气管供氧管3的末端开口于气管导管I末端的侧壁。
[0010]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按照气管导管置入操作常规将气管导管I插入患者的气管中,然后将湿化后的氧气从左支气管供氧管2和右支气管供氧管3输送至患者的左支气管和右支气管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气管内供氧导管,其特征在于:该支气管内供氧导管,由气管导管(I)、左支气管供氧管(2)、右支气管供氧管(3)和连接管(4)构成,气管导管(I)的顶端设有连接管(4),左支气管供氧管(2)和右支气管供氧管(3)分别位于气管导管(I)的左右两侧的侧壁内,左支气管供氧管(2)的末端开口于气管导管(I)末端的端面,右支气管供氧管(3)的末端开口于气管导管(I)末端的侧壁。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3379450SQ201320387948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9日
【发明者】明海宁, 孙钦艳, 柳琴 申请人:明海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