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逆体位理疗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7878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下肢逆体位理疗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下肢逆体位理疗器,它包括躺椅(3)和基座(1),其特征是所述的躺椅(3)通过转轴(2)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1)上,转轴(2)由电机驱动带动躺椅(3)绕其转动;所述的躺椅(3)的前端连接有调节器(4),摆杆(5)通过摆杆轴(6)与调节器相连的同时通过往复式动力输出轴(7)与驱动其运动的摆杆电机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躺椅的后仰,使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能力提升到接近上肢的水平,从根本上瓦解人体下肢特别弱势、特别容易遭受糖尿病足威胁伤害的生理基础和被动局面。
【专利说明】下肢逆体位理疗器【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专门针对人体下肢的新型理疗器械。该器械普遍适用于各种中老年人的下肢日常保健,特别适用于糖尿病人的下肢保健和肢端发生坏疽患者的辅助治疗。该器械可望从根本上动摇和瓦解糖尿病足得以形成和容易恶化的生理基础。
【背景技术】
[0002]现代人的下肢与上肢相比,似乎天生具有明显的弱势,它成了许多病痛的高发区和重灾区。譬如:很多老年人冬天下肢特别寒冷而上肢通常无事;同样得了痛风病,在上肢或其它部位发病的极少,在下肢发生肿痛的比例极高;最为极端的是糖尿病性肢端坏疽:上肢发生肢端坏疽的极其罕见、造成上肢坏死被迫截肢的更是闻所未闻,而下肢发病的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几百万例、被迫截肢的每年高达上百万例,平均每30秒就有一例被迫截肢,后果之惨重令人震惊,上下肢之间不下万倍的差距令人费解。[0003]本发明首先确定了以下几项基本事实:
[0004]1、同一个人不存在两种生理年龄,不存在下肢已经年老体弱、上肢依然年轻力壮的可能性;
[0005]2、同一个糖尿病人全身的血液病理性改变是一样的,不存在血液上肢特别好、下肢特别差的情况;
[0006]3、同样不良的生态环境和饮食生活习惯等,对同一个人的影响是全身性的,不可能存在刻意欺负下肢、特别优待上肢的情况;
[0007]4、人体上下肢的生理解剖学特征高度相似,上肢不多任何一项特殊的保护功能、下肢不缺任何一项基本功能,也不比上肢多承担任何一项生化义务,在生理活动本质上可以认定完全相同;
[0008]5、复杂的生理活动发生小概率意外是可能的,但面对同样的糖尿病威胁,上下肢之间发病率和截肢率出现上万倍的差异,绝非小概率意外,必有客观存在的具体差异。
[0009]本发明分析后认为,以上情况共同反映出同一个问题:下肢血液循环情况不如上肢。
[0010]如前所述,本发明确定“人体的上下肢在多种生理、病理方面都高度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也确认“上下肢之间必有客观存在的具体差异”。本发明经过反复认真比对后进一步确认,这种具体差异应该是、同时也只能是“上下肢之间的体位差”。也就是说,上肢自然体位较高,它的静脉血液是向下回流的,回流容易。对动脉而言,只要前方腾出空间,心脏就很有把握地将动脉血液泵送到位,所以上肢血液循环状况通常良好;下肢自然体位最低,它的静脉血液回流需要向上爬升一米多,需要克服较大的阻力,回流困难。而前方的静脉血液不能顺畅地回流,后续的动脉血液即使有心脏提供强大的动能也无法及时到位,所以下肢的血液循环能力就比上肢明显差。面对同样的年老、同样的嘌呤代谢紊乱,上肢相对无事、下肢成为病痛的高发区和重灾区也就不奇怪了 ;面对同样的糖尿病威胁,上肢基本能够抗住、下肢特别难以抗住,两者被迫截肢人数相差上万倍,也就可以得到合理解释了。[0011]对于本发明确认的理论,还需要补充解释如下:
[0012]人类直立行走、手高脚低至少也有几十万年了。可是直到百十年前甚至仅几十年前,人类血液得富贵病的还极少、人们普遍活动量也足够大。譬如说,古人上肢静脉血液向下回流需要的动能是2个单位,下肢静脉血液向上回流需要的动能是6个单位,而古人普遍能够提供的动能是20个单位,足以同时满足上下肢的最大需求,所以古人上下肢的血液循环都是有可靠保障的,没有任何一方处于相对劣势。现代许多人的血液都发生了病理性改变,粘滞阻力加大了,单位重量也加大了,而现代人普遍全身的运动量却降低了,很多一线工人工作时都可能只动手不动腿,下肢的运动量下降尤甚。原来不成问题的事情,现在就可能成大问题了。譬如,现代的上肢静脉血液向下回流需要的动能由原来的两个单位提升到3个单位,下肢静脉血液向上回流所需要的动能由原来的6个单位提升到12个单位,而现代人日常能够保证提供的动能只剩13-14个单位了。这对于上肢而言,虽然健康状态有所下滑,但仍能满足其静脉血液回流所需,所以依然问题不大。可是对于下肢而言,这已经逼近临界点、日常就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了。偶尔穿一天紧口袜、数小时不良坐姿或一次并不严重的外伤刺激,都可能跌破临界点。如果随后人体的自我适应、自我调整、自我修复的能力没有跟上,或者类似不良刺激严重发生、反复发生,下肢发生坏疽病变的可能性就急剧增加了。
[0013]简而言之,现代人虽然是在用全身面对同样的消极因素或不利因素,表面看上肢与下肢面对的负担相同,但由下肢所处的“自然最低体位”直接导致的“静脉血液回流困难”却在下肢放大甚至激化了多种消极因素,使下肢特别地不堪重负、特别弱势、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人体下肢“糖尿病性肢端坏疽”高发、频发,世界范围内每年造成上百万人被迫截肢,这是最根本性原因。
[0014]大量临床实践发现,几乎所有糖尿病足患者最终都发生了大、中、小动脉血管的复杂病变、最后迫使医生做出“弃腿保命”决定的也是动脉系统腐败损坏、修复无望。本发明强调“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是根本”似乎是离经叛道。但本发明认真分析后坚持认为:绝大多数“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发生的始作俑者都是静脉系统、绝大多数动脉系统出现的毛病都是被“静脉血液回流困难不肯让路”拖累的结果,连发病机制尚不够明确的“神经病变”,本发明都认为主要是拜“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赐。真正源于动脉血管先行意外堵塞、把自己和后面的静脉系统“饿”出毛病来的情况可能有,但这不可能具有普遍性。如果偶有发生,发病前必有直接伤害到动脉血管的急性意外事故发生。
[0015]客观地说,社会各界对改善糖尿病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还是相当重视的。譬如,保健医生普遍要求病人“放开腿”,为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提供必要的动力;临床医生普遍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或抗凝血药物,还有辅以高压氧仓、红外线照射的。保健界也有适合普通人使用的各种型号的跑步机等等。以上种种做法对改善血液循环都是正确的和有利的,但普遍效果不佳。究其根本,这些方法都是被动型和防守型的。主动出击、从改变下肢血液循环不利地位入手的方法未见。

【发明内容】

[001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肢逆体位理疗器。
[00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0018]一种下肢逆体位理疗器,它包括躺椅3和基座I,其特征是所述的躺椅3通过转轴2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I上,转轴2由电机驱动带动躺椅3绕其转动;所述的躺椅3的前端连接有调节器4,摆杆5通过摆杆轴6与调节器相连的同时通过往复式动力输出轴7与驱动其运动的摆杆电机相连。
[0019]所述的往复式动力输出轴7与摆杆5相连的接点的位置可调。
[0020]根据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为:通过相应的器械,直接将人体下肢的“自然最低体位”逆转到人为的最高体位,让下肢的静脉血液的回流方向,由原先的“由下向上回流一米多”临时改变成和上肢极其类似的“由上向下回流数十公分”,使静脉血液的自重,由原来的消极因素转变成现在的积极因素,从而提升静脉血液的回流速度和回流能力。
[0021]必须说明,本实用新型不具有直接消炎杀菌、营养神经、修复受损肌体的任何内容。本发明能够取得的直接效果有三:一是尽可能及时地将下肢淤积的静脉血液送回内脏处理,二是缩短淤血对下肢血管和肌体的刺激时间,三是尽快为后续的动脉血液的到来腾出空间,让动脉血液所携带的新鲜血氧及生长、发育、营养、修复和治疗所需的必要物质(当然也包括医生实施的药物干预)能够顺畅到位。简而言之,本发明是通过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来调动人体原本就有的一切积极因素和正能量发挥作用,由它们来防病治病。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3]1、目标高度明确:直指“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
[0024]2、手段简捷明快: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下肢体位逆转至最高体位、直接攻击和瓦解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得以形成的生理基础,直击根本;
[0025]3、绝无负作用:本实用新型不涉及任何药物和手术,它所利用的是最简单、最自然的物理学原理,高度安全;
[0026]4、适用范围极广: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适用于普通老年人和脑力劳动者的日常保健,特别适用于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患者的辅助治疗和康复、甚至可以用于运动员剧烈运动后大腿的放松和舒缓,其效果未必亚于人工按摩;
[0027]5、兼容性极强:本实用新型不仅与现有治疗肢端坏疽的任何手段及药物都没有矛盾和冲突,而且还有利于它们效能的充分发挥;
[0028]6、预期效果极好:本实用新型自身不具备直接消除肢端坏疽的功效,但它却能充分调动人体自身具备的全部正能量相互配合工作、可以使长期处于最劣势地位的人体下肢享受到类似于人体上肢(甚至大脑)般优越的静脉血液回流待遇、可望从根本上消除肢端坏疽得以形成的生理基础,所以预期效果极好。由此断言下肢的肢端坏疽率就将下降到与上肢般的“极其罕见”可能为时过早,但使下肢的坏疽发病率和截肢总数大幅度下降百分之五六十甚至七八十,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中,I是基座;2是转轴;3是逆体位躺椅;4是距离调节器;5是摆杆;6是摆杆轴是摆杆电机往复式动力输出轴;8是可调节接点(7和8可以合称摆动幅度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003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合示意图介绍如下:
[0032]逆体位躺椅3,形如普通的高背靠椅,它通过转轴2,安装在基座I上。使用者直接坐在躺椅3上,然后将左右两脚分别放在左右两个摆杆5前部的脚踏上;
[0033]由于使用者身高、腿长不同,而且病腿可能已伸展受限,所以需要通过距离调节器4分别调整摆杆5,至各腿合适的距离(以该腿能够伸直且不过分勉强为准),然后临时绑扎固定;
[0034]启动相应电机,使躺椅3绕转轴2转动,使上部靠背后仰、下部摆杆上翘,至躯体平躺、腿脚向前上方翘起体位,停住;
[0035]启动摆杆电机,往复式动力输出轴7将推动摆杆5分别绕摆杆轴6往复摆动,通过踏板将使用者的两腿分别向前上方拉上、推下,反复做缓慢蹬踏运动,强制双腿的肌肉、血管等收缩、挤压和震动,从而促进下肢内静脉淤血向下回流;
[0036]由于使用者年龄、体质、腿病程度不同,各腿实际能够适应的运动幅度也不相同,所以使用前尚须通过可调节接点8将摆杆5的摆动幅度调整到自我适应的范畴。调整方式如简单的杠杆原理:可调节接点8向6靠近,则摆动幅度加大,反之则减小。所谓“自我适应范畴”只有一个理论标准:“接近使用者能够正常承受的活动上限”。为了确保安全,该项调整应该从最小幅度开始逐渐放大至合适幅度,而不宜相反。
[0037]还有两点需要说明:
[0038]1、本实用新型中的4、5、6、7、8等实际是两套,为简化图面,示意图中仅标示了一套;对于脚踏、绑扎、相应电机、距离调节等基本在公知范围内的东西,图中也未予标示或仅标示所在位置。
[0039]2、从单纯简化角度看,将本实用新型的两套电动摆杆等简化成一套无动力的脚踏车似乎可行,因为它同样能够满足本实用新型“腿脚在最高体位”和“运动”的两个核心要求,还能顺便锻炼腿部肌肉。这种简化用于基本健康者的日常保健并无不可,但这对于大量年老体弱者或是已经发生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患者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两腿可能已经无法适应标准对称的运动了,而且为了治病,每天需要多次、每次需要坚持几十分钟两腿向上的运动,普遍已经体力不支。再者,有些病情较重者下肢积存的代谢废物已经过多,被动运动能够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而新产生的代谢废物相对较少,比较有利于加快康复的进程。
【权利要求】
1.一种下肢逆体位理疗器,它包括躺椅(3)和基座(I),其特征是所述的躺椅(3)通过转轴(2)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I)上,转轴(2)由电机驱动带动躺椅(3)绕其转动:所述的躺椅(3)的前端连接有调节器(4),摆杆(5)通过摆杆轴(6)与调节器相连的同时通过往复式动力输出轴(7)与驱动其运动的摆杆电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逆体位理疗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往复式动力输出轴(7)与摆杆(5)相连的接点的位置可调。
【文档编号】A61H1/00GK203468962SQ20132044458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5日
【发明者】庄勒 申请人:庄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