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静脉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静脉采血针,包括静脉针组件、穿刺针组件及与穿刺针组件适配相连的真空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型采血针还包括套筒,所述的套筒底部设有6:100接头,所述的穿刺针组件设于套筒内底端,所述的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管、穿刺针针座以及穿刺针管护套,所述的穿刺针针座与6:100接头相连,所述的穿刺针管护套套接在所述的穿刺针管上,所述的静脉针组件与6:100接头直接相连;所述静脉针组件内还设有防针刺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套筒及防针刺结构,双重防针刺结构的设置,避免了医护人员被刺伤,提高了采血针的使用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静脉采血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静脉采血针。
【背景技术】
[0002]在医疗领域中,医护人员通过各种手段采集、获取人体生理、病理信息,用于正确诊断疾病,其中对于血液标本的采集通常有以下三种途径:(I)皮下采血,多用于对血液成分的简易分类计数检测,多使用皮下(实心或三棱形)采血针;(2)静脉采血,可对血液学、血液内病原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指标进行详尽的检测,在临床中应用甚广,多使用笔式或分体式静脉采血针;(3)动脉采血,多在危重急症中对动脉血气指标检测,应用较少,多使用动脉采血专用注射器进行采集。对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检验,其目的是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检测、获得血液血成分及血液内细菌学、病毒学的感染水平的检测,以了解人体生理及病理情况,或了解药物治疗后的效果,并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及预后做出判断等。
[0003]静脉采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采血方式,静脉采血针结构包括穿刺针,穿刺针尾端连接导管,导管另一端连接针座,针座外端连接采血针。使用时,通过穿刺针实施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将采血针贯穿刺入真空采血管内,在负压作用下,血液通过穿刺针、导管及采血针被抽入采血管内;如此反复,可实现多管次血标本的采集,采血完毕,拔出静脉穿刺针,局部止血。
[0004]然而在采血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要拔出穿刺针及采血针,并对其进行废弃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也常易被针尖刺伤,造成交叉感染,危险性较大。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静脉采血针,通过对结构的改进,避免医护人员被刺伤,提高了采血针的使用安全性。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静脉采血针,包括静脉针组件、穿刺针组件及与穿刺针组件适配相连的真空采血管,所述安全型采血针还包括套筒,所述的套筒底部设有6:100接头,所述的穿刺针组件设于套筒内底端,所述的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管、穿刺针针座以及穿刺针管护套,所述的穿刺针针座与6:100接头相连,所述的穿刺针管护套套接在所述的穿刺针管上,所述的静脉针组件与6:100接头直接相连;所述静脉针组件内还设有防针刺结构。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静脉针组件包括6:100导管座、导管、静脉针针柄、静脉针针管、静脉针针座以及容纳针座的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静脉针针座间设有防针刺结构,所述的6:100导管座与所述的6:100接头相配,所述的导管连接导管座与静脉针针座,所述静脉针针管设置于静脉针针座上且与导管导通,所述的静脉针针柄对称设于静脉针针座两侧,与所述静脉针针柄配合在所述外壳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的针管护套套接在静脉针针座上。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静脉针针座上部开设有卡舌,所述外壳上近外端处及内端处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当卡舌卡设于第一卡槽时,静脉针伸出外壳,当卡舌卡设于第二卡槽时,静脉针收纳于外壳内,构成所述的防针刺结构。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6:100接头为螺口接头、直口接头或者内接口接头。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穿刺针组件的长度小于套筒长度。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采血针采用注射针替换静脉针组件,所述的注射针旋接固定在套筒上。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穿刺针组件外部设置套筒,在静脉针组件内设置防针刺结构,由于防针刺结构及套筒的设置,可以对穿刺针及静脉针进行防针刺,双重防针刺的设置,提高了采血针的使用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静脉针组件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穿刺针组件放大示意图。
[0017]其中:1、套筒;2、6:100接头;3、穿刺针管;4、穿刺针针座;5、穿刺针管护套;6、6:100导管座;7、导管;8、静脉针针柄;9、静脉针针管;10、静脉针针座;11、外壳;12、卡舌;
13、第一卡槽;14、第二卡槽;15、针管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3所示,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静脉采血针,包括静脉针组件、穿刺针组件及与穿刺针组件适配相连的真空采血管,所述安全型采血针还包括套筒1,所述的套筒I底部设有6:100接头2,所述的穿刺针组件设于套筒内底端,所述的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管3、穿刺针针座4以及穿刺针管护套5,所述的穿刺针针座4与6:100接头2相连,所述的穿刺针管护套5套接在所述的穿刺针管3上,所述的静脉针组件与6:100接头直接相连;所述静脉针组件内还设有防针刺结构。
[0019]所述的静脉针组件包括6:100导管座6、导管7、静脉针针柄8、静脉针针管9、静脉针针座10以及容纳针座的外壳11,所述外壳11与所述静脉针针座10间设有防针刺结构,所述的6:100导管6座与所述的6:100接头2相配,所述的导管7连接导管座与静脉针针座,所述静脉针针管9设置于静脉针针座10上且与导管7导通,所述的静脉针针柄8对称设于静脉针针座10两侧,与所述静脉针针柄8配合在所述外壳11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在静脉针针座上套接有针管护套15。
[0020]所述静脉针针座10上部开设有卡舌12,所述外壳11上近外端处及内端处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13及第二卡槽14,当卡舌12卡设于第一卡槽13时,静脉针针管9伸出外壳11,当卡舌12卡设于第二卡槽14时,静脉针针管9收纳于外壳11内,构成所述的防针刺结构。
[0021 ] 所述的6:100接头为螺口接头、直口接头或者内接口接头。
[0022]所述的穿刺针组件的长度小于套筒长度。
[0023]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采血针采用注射针替换静脉针组件,所述的注射针旋接固定在套筒上。
[0024]采血针在使用时,首先拔掉与外壳连接的针管护套,此时静脉针针管裸露在外,静脉针针座上的卡舌卡在第一卡槽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静脉针对病人进行穿刺,然后将真空采血管伸入套筒内,使得穿刺针管贯穿刺入真空采血管内,在负压作用下,血液通过静脉针针管、导管及穿刺针管被抽入采血管内,完成采血操作。采血完毕后,拔出真空采血管,由于穿刺针管外套设穿刺针管护套,因此血液不会外流,并且由于穿刺针管容纳于套筒内,可避免医护人员被刺伤;将静脉针针管从病人身体拔出,然后按下卡舌,使得卡舌从第一卡槽脱离,再向后抽动导管,导管带动静脉针针座及静脉针针管向外壳内端滑动,直至卡舌卡进第二卡槽内,此时静脉针针管完全容纳于外壳内,不会刺伤医护人员,上述双重防针刺结构的设置,极大的提高了采血针的使用安全性。
[0025]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静脉采血针,包括静脉针组件、穿刺针组件及与穿刺针组件适配相连的真空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型采血针还包括套筒(I),所述的套筒(I)底部设有6:100接头(2),所述的穿刺针组件设于套筒内底端,所述的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管(3)、穿刺针针座(4)以及穿刺针管护套(5),所述的穿刺针针座(4)与6:100接头(2)相连,所述的穿刺针管护套(5)套接在所述的穿刺针管(4)上,所述的静脉针组件与6:100接头直接相连; 所述静脉针组件内还设有防针刺结构,所述静脉针针座(10)上部开设有卡舌(12),所述外壳(11)上近外端处及内端处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13)及第二卡槽(14),当卡舌(12)卡设于第一卡槽(13)时,静脉针针管(9)伸出外壳(11),当卡舌(12)卡设于第二卡槽(14)时,静脉针针管(9)收纳于外壳(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脉针组件包括6:100导管座(6)、导管(7)、静脉针针柄(8)、静脉针针管(9)、静脉针针座(10)以及容纳针座的外壳(11),所述外壳(11)与所述静脉针针座(10)间设有防针刺结构,所述的6:100导管座(6)与所述的6:100接头(2)相配,所述的导管(7)连接导管座与静脉针针座,所述静脉针针管(9)设置于静脉针针座(10)上且与导管(7)导通,所述的静脉针针柄(8)对称设于静脉针针座(10)两侧,与所述静脉针针柄配合在所述外壳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在静脉针针座上还套接有针管护套(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6:100接头为螺口接头、直口接头或者内接口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针组件的长度小于套筒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采血针采用注射针替换静脉针组件,所述的注射针旋接固定在套筒上。
【文档编号】A61B5/154GK203677101SQ201320737079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吴林元, 俞云龙, 陈宝达, 杭永林 申请人: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