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保护独眼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保护独眼罩,包括由塑料注塑成型且具有上拱曲面的眼罩体,眼罩体的边沿形状与人体眼眶的生理形状一致,眼罩体设有一个用于滴加眼药水的滴水孔及至少一组呈圆周分布的透气孔,滴水孔设在眼罩体的中心,同一组的透气孔沿周向均匀分布,并且圆周的圆心与滴水孔的中心重合;本实用新型整体设计成外凸的弧面结构,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能避免触碰到眼球、对眼球产生压力,从而能更有效地保护创伤眼睛;眼罩体由塑料注塑成型以保证其机械强度,开有滴水孔和透气孔,便于滴加眼药水并且同时实现与外界联通,杜绝细菌的滋生;滴水孔的中心设置及透气孔的环形设置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美观效果,有效减弱儿童的抵抗情绪。
【专利说明】医用保护独眼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罩,特别涉及一种医用保护独眼罩。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儿童眼外伤约占外伤总数的25%左右,其致盲率高达60%_70%,因受伤后患儿自律性低,控制力差,为避免其“揉眼睛”造成二次伤害,需要将受伤眼睛暂时保护起来;另夕卜,手术后戴眼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放松自己的警觉心,无意识地去搓揉眼球,或因为睡姿不良,不小心挤压到眼部,造成眼球受伤。目前做法为:在眼部位置直接贴敷、固定医用眼垫、眼贴。这些医用眼垫、眼贴虽然柔软、舒适,但也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第一,平面结构的眼垫、眼贴容易触碰到眼睛,对眼球产生压力,使患者感觉不适;第二,机械强度不足、起不到完整的保护作用,稍微受到外力冲击即对患者眼睛造成二次伤害;第三,不美观,尤其是儿童对其存在抵抗情绪、依从性不高;第四,使用时需胶布固定,不便于对受伤眼睛滴加药水,或在滴加药水时往往需要先将其摘下,如此多次重复后容易使其受到污染,另外患者脸上留下很多胶布痕迹,不易清洗;第五,全包围的固定方式会使眼部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容易滋生细菌。
[0003]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医用眼罩,其结构合理、外形美观、机械强度高,能对眼睛起到完整的保护作用,而且便于滴加眼药水,在保护的同时实现与外界联通,杜绝细菌的滋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保护独眼罩,其结构合理、外形美观、机械强度高,能对眼睛起到完整的保护作用,而且便于滴加眼药水,在保护的同时实现与外界联通,杜绝细菌的滋生。
[0005]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保护独眼罩,包括由塑料注塑成型且具有上拱曲面的眼罩体,所述眼罩体的边沿形状与人体眼眶的生理形状一致,所述眼罩体设有一个用于滴加眼药水的滴水孔及至少一组呈圆周分布的透气孔,所述滴水孔设在所述眼罩体的中心,同一组的所述透气孔沿周向均匀分布,并且所述圆周的圆心与所述滴水孔的中心重合。
[0006]进一步,所述眼罩体上设置一个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滴水孔的开关部件。
[0007]进一步,所述眼罩体的边沿为加厚的圆滑边。
[0008]进一步,所述眼罩体的边沿具有用于与眼睛附近脸部粘接的粘接部。
[0009]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把所述眼罩体固定在人体眼眶上的固定件。
[0010]进一步,所述固定件为弹性松紧带,所述眼罩体的周边对称设有用于穿设所述弹性松紧带的连接孔,所述弹性松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眼罩体的两端;或者,所述固定件由织带和设置在所述织带端部的搭扣组成,所述织带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其长度的“曰”字扣。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保护独眼罩,整体设计成外凸的弧面结构,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能避免触碰到眼球、对眼球产生压力,从而能更有效地保护创伤眼睛;眼罩体由塑料注塑成型以保证其机械强度,能对眼睛起到完整的保护作用;开有用于滴加眼药水的滴水孔和用于透气的透气孔,便于滴加眼药水并且同时实现与外界联通,杜绝细菌的滋生;滴水孔的中心设置及透气孔的环形设置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美观效果,有效减弱儿童的抵抗情绪;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医用保护独眼罩,包括由塑料注塑成型且具有上拱曲面的眼罩体1,所述眼罩体I的边沿形状与人体眼眶的生理形状一致,所述眼罩体I设有一个用于滴加眼药水的滴水孔3及至少一组呈圆周分布的透气孔2,所述滴水孔3设在所述眼罩体I的中心,同一组的所述透气孔2沿周向均匀分布,并且所述圆周的圆心与所述滴水孔3的中心重合;眼罩体I大小与人体眼眶相近,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设计多种尺寸;眼罩体I为外凸的弧面即上拱曲面,外凸设计使其与人体眼球自然配合,使用时能防止触碰到眼球、对眼球产生压力,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眼罩体I边沿形状为椭圆形;椭圆形边沿与人体眼眶形状相适应,能对眼睛形成全包围保护;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类似形状代替,如圆形;塑料注塑成型使眼罩体I具有较大的机械强度,可起到完整的保护作用,防止眼球稍微受到外力冲击即对患者眼睛造成二次伤害;滴水孔3设在眼罩体I中心,一般与眼睛正视时瞳孔位置对应,患者需要滴加眼药水时,可直接从该孔滴入;滴水孔3为圆形孔,全对称的形状更利于滴入药水;透气孔2可防止眼罩体I将眼睛完全围闭起来时使眼部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而造成的细菌滋生;多个位于同一圆周分布的透气孔2为一组,既可以设置在眼罩体I边缘,透气的同时保证眼罩体I顺利遮挡患者视线;圆周分布即同一组透气孔2的中心在同一圆上;透气孔2优选为两组,每组的数量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但优选为八个;如果无须对患者进行遮光保护,透气孔2也可以均匀设置在眼罩体I上,此时就仅起到透气作用;至于透气孔2的形状与数量,并无特定限制,只要起到充分透气功能即可,透气孔2优选为与滴水孔3相似的形状;多组圆周分布的透气孔2与中心滴水孔3配合,使本医用保护独眼罩具有较强的美观效果,有效减弱儿童的抵抗情绪;滴水孔3的比透气孔2大,其表面积约为透气孔2的四倍;
[0016]本实施例中,所述眼罩体I上设置一个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滴水孔3的开关部件4 ;开关部件4位于眼罩体I外表面,与眼罩体I具有相同的弧度;开关部件4表面比滴水孔3略大,以保证将其顺利关闭;开关部件4可采取左右移动或者上下翻转的形式进行开闭操作,例如可以是通过一转轴枢接在滴水孔3边缘的挡板,挡板的弧度与滴水孔3的弧度相应;当需要对患者眼睛进行遮光保护时,平时不需要使用滴水孔3时可将其关闭,以免让光线透过滴水孔3造成患者畏光不适;在需要滴加眼药水时则将开关部件4打开;当然,在不设置开关部件4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一次性胶贴挡住滴水孔3。[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眼罩体I的边沿5为加厚的圆滑边;加厚圆滑边使眼罩体I的整体外观更流畅,而且圆滑的边沿5更贴近皮肤,不会对皮肤造成刮伤。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眼罩体I的边沿5具有用于与眼睛附近脸部粘接的粘接部(图中未示出),可利用该粘接部将眼罩体I初步固定在眼眶上;粘接部采用单面胶带,并在胶带表面覆盖一层保护纸,使用时撕开保护纸即可粘接在眼睛周围。
[0019]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把所述眼罩体I固定在人体眼眶上的固定件,利用该固定件也可将眼罩体I固定在眼眶上。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弹性松紧带6,所述眼罩体I的周边对称设有用于穿设所述弹性松紧带6的连接孔7,所述弹性松紧6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眼罩体I的两端;弹性松紧带6的设置便于绑接及调节,而且可满足不同头颅大小的患者的需求;连接孔7为对称设于眼罩体I两端的长方形孔;当然,固定件也可以由织带和设置在织带端部的搭扣组成,织带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其长度的“曰”字扣。
[002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用保护独眼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塑料注塑成型且具有上拱曲面的眼罩体(I),所述眼罩体(I)的边沿形状与人体眼眶的生理形状一致,所述眼罩体(I)设有一个用于滴加眼药水的滴水孔(3)及至少一组呈圆周分布的透气孔(2),所述滴水孔(3)设在所述眼罩体⑴的中心,同一组的所述透气孔⑵沿周向均匀分布,并且所述圆周的圆心与所述滴水孔(3)的中心重合;所述眼罩体(I)上设置一个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滴水孔(3)的开关部件(4),所述开关部件(4)位于眼罩体(I)外表面并通过左右移动或者上下翻转的形式进行开闭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保护独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罩体(I)的边沿(5)为加厚的圆滑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保护独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罩体(I)的边沿(5)具有用于与眼睛附近脸部粘接的粘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医用保护独眼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把所述眼罩体(I)固定在人体眼眶上的固定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保护独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弹性松紧带(6),所述眼罩体(I)的周边对称设有用于穿设所述弹性松紧带(6)的连接孔(7),所述弹性松紧带(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眼罩体(I)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保护独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由织带和设置在所述织带端部的搭扣组成,所述织带上还设有用于调节其长度的“曰”字扣。
【文档编号】A61F9/04GK203790134SQ201320764647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王晓蕾, 李世迎, 王贞, 徐燕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