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取卵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33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取卵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取卵针,解决取卵针功能单一、且操作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刺针、接卵管和负压发生器,还包括设置在穿刺针与接卵管之间的空心壳体,设置在该空心壳体上且均伸入到其内部的倒“T”型连通管和倒“L”型连通管,与倒“L”型连通管连通的注射器,以及分别与倒“T”型连通管和倒“L”型连通管连接、用于控制二者与穿刺针交替连通的切换机构;所述倒“T”型连通管位于空心壳体外部的一端与大气连通。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功能繁多,操作便捷,适于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取卵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取卵针。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取卵针通常由穿刺针、接卵管和负压发生器构成,三者通过连通管连通,如图1所示。取卵针的工作原理是:启动负压发生器,使接卵管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卵子通过穿刺针吸入到接卵管中,实现取卵。
[0003]然而,现有的取卵针由于仅有负压抽吸的功能,而不具备正压冲洗注射的功能,因此,如果因为血凝块或液体粘稠而导致穿刺针的连通管内发生阻塞,则需要关闭负压发生器,并将接卵管与穿刺针分离,然后将穿刺针与注射器连通,利用注射器的正压向穿刺针内注水清洗,清洗完毕后再重新连上接卵管,然后开启负压发生器,在产生负压后再继续取卵。如此反复操作不仅麻烦,而且缺少正压冲洗和注射的功能也使得取卵针用途较为单一,无法用于减胎、宫外孕等介入性治疗的药物注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取卵针,主要解决现有的取卵针功能单一、且操作麻烦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多功能取卵针,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刺针、接卵管和负压发生器,还包括设置在穿刺针与接卵管之间的空心壳体,设置在该空心壳体上且均伸入到其内部的倒“T”型连通管和倒“L”型连通管,与倒“L”型连通管连通的注射器,以及分别与倒“T”型连通管和倒“L”型连通管连接、用于控制二者与穿刺针交替连通的切换机构;所述倒“T”型连通管位于空心壳体外部的一端与大气连通。
[0007]作为优选,所述倒“T”型连通管和倒“L”型连通管中,二者与穿刺针连接的一端的管径均与该穿刺针的管径大小相同。
[0008]作为优选,所述倒“T”型连通管与倒“L”型连通管设置在空心壳体相对的两侧。
[0009]具体地说,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设置在倒“T”型连通管与大气连通的一端、用于使倒“T”型连通管连通穿刺针和接卵管的第一压柄,以及设置在倒“L”型连通管位于空心壳体外部的一端、用于使倒“L”型连通管连通穿刺针的第二压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柄中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用于控制倒“T”型连通管空气进入量的调节装置。
[0011]具体地说,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空腔内的滑动挡块,以及设置在该滑动挡块上、用于带动其在空腔内滑动的把手。
[0012]再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挡块上还设有面积刻度尺。
[0013]作为优选,所述倒“T”型连通管与大气连通的一端内部还设有空气滤膜。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空心壳体设有倒“T”型连通管和倒“L”型连通管的两侧均设有定位转动把手。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I)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设计合理,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0017](2)本实用新型利用切换机构,可以实现倒“T”型连通管和倒“L”型连通管在空心壳体内与穿刺针交替连通,并且当倒“T”型连通管与穿刺针连通的同时还与接卵管连通,这样,在开启负压发生器后,便可以进行取卵的工作;而当倒“L”型连通管与穿刺针连通时,则可以实现正压冲洗穿刺针和向其注射药物的功能,上述两种功能通过设置的倒“T”型连通管、倒“L”型连通管和切换机构后可以快速交替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功能繁多的特点,解决了现有单腔取卵针功能单一的缺陷。
[0018](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调节装置,可调节倒“T”型连通管中的空气进入量,利用空气产生的正压,可以抵消穿刺针内的部分负压,进而实现调整穿刺针内负压大小的效果,达到灵活取卵的目的;同时,在不使用取卵功能时,由于有空气正压和负压发生器产生的负压相互抵消,因此,其可以不用重复开启和关闭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可以持续开启,进而在冲洗完穿刺针后,将接卵管与倒“T”型连通管连通,并调节其空气进入量后便可直接进行取卵工作,其操作相当便捷。
[0019](4)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面积刻度尺,可在调节空气进入量时,通过读取其上的刻度来知晓倒“T”型连通管一端的开口面积,然后根据面积与大气压强、压力的计算公式,即可快速计算出当前倒“T ”型连通管内的气体压力,从而进一步方便了穿刺针内负压大小的
灵活调整。
[0020](5)本实用新型还设有空气滤膜,可将外界进入到倒“T”型连通管内的空气进行除尘和除菌,以确保取卵通道内的洁净,避免卵子受到污染。
[0021](6)本实用新型性价比高,适用范围广泛,除了取卵,其还可以用于冲洗穿刺针和减胎、宫外孕等介入性治疗的药物注射,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现有取卵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4为穿刺针与负压发生器连通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穿刺针与注射器连通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调节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0028]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8为调节装置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0030]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0031]1-穿刺针,2-手柄,3-接卵管,4-负压发生器,5-空心壳体,6-第一压柄,7_定位转动把手,8-倒“T”型连通管,9-空气滤膜,10-滑动挡块,11-把手,12-面积刻度尺,13-第二压柄,14-倒“L”型连通管,15-注射器。【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0033]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取卵方面,其包括通过连通管依次连接的穿刺针1、空心壳体5、接卵管3和负压发生器4,以及切换机构和注射器15。为便于握住取卵针进行工作,在空心壳体5与接卵管3连接的连通管上还设有手柄2。
[0034]所述空心壳体5上分别设有倒“T”型连通管8和与注射器15连通的倒“L”型连通管14,二者均伸入到空心壳体5内部,并通过切换机构实现与穿刺针I交替连通。具体地说,该切换机构包括设置在倒“T”型连通管8位于空心壳体外部一端的第一压柄6,以及设置在倒“L”型连通管14位于空心壳体外部一端的第二压柄13。通过按压第一压柄6,可以使倒“T”型连通管8移动直至其两端(即位于空心壳体5内部的两端)分别与穿刺针I和接卵管3连通,而该倒“T”型连通管8的第三端(即位于空心壳体5外部的一端)则与大气连通。当倒“T”型连通管8与穿刺针I和接卵管3连通时,倒“L”型连通管14不与穿刺针I连通,如图4所示。而通过按压第二压柄13,则可以实现倒“L”型连通管14与穿刺针I连通,此时,倒“T”型连通管8不与穿刺针I和接卵管3连通,如图5所示。如此一来,当需要进行取卵工作时,只需要将倒“T”型连通管8与穿刺针I和接卵管3连通,然后开启负压发生器4,即可进行取卵工作;而需要对穿刺针I进行正压冲洗时,则按压第二压柄13,使倒“L”型连通管14移动直至与穿刺针I连通,然后利用注射器15向穿刺针I内注水,即可实现冲洗穿刺针I的目的,并且该种方式还可以使取卵针具有减胎针、宫外孕等介入性治疗的药物注射的功能。
[0035]此外,为方便实现倒“T”型连通管8和倒“L”型连通管14之间的切换,该倒“T”型连通管8和倒“L”型连通管14设置在空心壳体5相对的两侧,图4和图5中的箭头分别表示倒“T”型连通管8和倒“L”型连通管14的移动方向,倒“T”型连通管8移动的同时将推动倒“L”型连通管14往下移动;而倒“L”型连通管14移动的同时则推动倒“T”型连通
管8往上移动。
[0036]另外,在倒“T”型连通管8和倒“L”型连通管14相互切换时,由于二者是通过第一压柄6和第二压柄13带动移动与穿刺针I连通的,因此,当倒“T”型连通管8与穿刺针I和接卵管3连通时,为使其不因为发生偏移或抖动而导致倒“T”型连通管8没能很好地与穿刺针I和接卵管3稳定连通,或者当倒“L”型连通管14与穿刺针I连通时,为使其不因为发生偏移或抖动而导致倒“L”型连通管14没能很好地与穿刺针I稳定连通,所述空心壳体5设有倒“T”型连通管8和倒“L”型连通管14的两侧均设有定位转动把手7。如图3、4所示,利用定位转动把手7,在倒“T”型连通管8与穿刺针I和接卵管3连通时,转动定位转动把手7,使其限定第一压柄6的活动,即可确保倒“T”型连通管8位置的稳定并能够很好地与穿刺针I和接卵管3连接。倒“L”型连通管14位置固定的方式与上述相同,如图5所示。
[0037]而为了使倒“T”型连通管8和倒“L”型连通管14能够很好地与穿刺针I对接和连通,作为优选,在所述倒“T”型连通管8和倒“L”型连通管14中,二者与穿刺针I连接的一端的管径均与该穿刺针I的管径大小相同,并且倒“T”型连通管8与接卵管3连接的另一端的管径也与设置在倒“T”型连通管8和接卵管3之间的连通管的管径大小相同。
[0038]为进一步完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还在第一压柄6靠近倒“T”型连通管位于空心壳体外部一端的端口处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用于控制倒“T”型连通管8空气进入量,当倒“T”型连通管8空与穿刺针I和接卵管3连通时,通过该调节装置的调节,可实现倒“T”型连通管8与大气连通的一端开口大小的调节,从而实现调节负压吸引力大小的目的。具体地说,该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空腔内的滑动挡块10,以及设置在该滑动挡块10上的把手11。通过拉动把手11,可以带动滑动挡块10在空腔内滑动,从而达到调节倒“T”型连通管8与大气连通的一端开口大小的目的,而滑动挡块10遮住倒“T”型连通管8 一端开口的多少也决定了该倒“T”型连通管8的空气进入量为多少,图6和图8分别为通过移动滑动挡块10改变倒“T”型连通管8 一端开口大小的两种不同的使用示意图。由于进入的空气提供了正压,抵消了负压发生器4产生的部分负压,因此,该种方式可以很好地调节穿刺针I内负压吸引力的大小。
[0039]并且,为确保空气的洁净,使取卵针在进行取卵工作时卵子不会受到污染,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倒“T”型连通管8与大气连通的一端内部还设有空气滤膜9,进入到倒“T”型连通管8中的空气将会首先通过空气滤膜9的过滤,然后变成洁净空气后再进入到倒“T”型连通管8内部。
[0040]再进一步地,为实现对空气进入量的精确调节,所述滑动挡块10上还设有面积刻度尺12。该面积刻度尺12采用反向显示的方式显示当前倒“T”型连通管8与大气连通的一端开口的面积,可在厂家出厂时预先设定好。如图7所示,图中的O点表示当前滑动挡块10和倒“T”型连通管8的交点,而该交点对应的刻度即为此时的倒“T”型连通管8 一端开口的面积。举个实例,例如当滑动挡块10移动到图6所示的位置时,图7中的交点O对应的刻度为0.40 (本实施例中的单位为m2),则确定此时倒“T”型连通管8 一端开口的面积为
0.40m2,根据公知常识可知,标准大气压强约为IO5pa (即105N/m2),因此,利用面积与压力、压强的关系,可以快速算出此时的倒“T”型连通管8内的气体压力为0.40X 105N=40KN。面积刻度尺12的测量单位和测量范围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这样,通过把手11带动滑动挡块10移动,并察看面积刻度尺12上的实时刻度,即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负压发生器4的负压大小灵活调整倒“T”型连通管8的空气进入量,以便更好地进行取卵工作。
[0041]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实施例并结合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后,可以毫无疑义地知晓本实用新型完整的技术方案。而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一种实现方式,不应当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下所作出的任何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和润色,或是进行等同置换,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实质上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取卵针,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刺针(I)、接卵管(3)和负压发生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穿刺针(I)与接卵管(3)之间的空心壳体(5),设置在该空心壳体(5)上且均伸入到其内部的倒“T”型连通管(8)和倒“L”型连通管(14),与倒“L”型连通管(14)连通的注射器(15),以及分别与倒“T”型连通管(8)和倒“L”型连通管(14)连接、用于控制二者与穿刺针(I)交替连通的切换机构;所述倒“T”型连通管(8)位于空心壳体外部的一端与大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取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倒“T”型连通管(8)和倒“L”型连通管(14)中,二者与穿刺针(I)连接的一端的管径均与该穿刺针(I)的管径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取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倒“T”型连通管(8)与倒“L”型连通管(14)设置在空心壳体(5)相对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取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设置在倒“T”型连通管(8)与大气连通的一端、用于使倒“T”型连通管连通穿刺针(I)和接卵管(3)的第一压柄(6),以及设置在倒“L”型连通管(14)位于空心壳体外部的一端、用于使倒“L”型连通管连通穿刺针(I)的第二压柄(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取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柄(6)中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用于控制倒“T”型连通管(8)空气进入量的调节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取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空腔内的滑动挡块(10),以及设置在该滑动挡块(10)上、用于带动其在空腔内滑动的把手(I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取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挡块(10)上还设有面积刻度尺(12)。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取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倒“T”型连通管(8)与大气连通的一端内部还设有空气滤膜(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取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壳体(5)设有倒“T”型连通管(8)和倒“L”型连通管(14)的两侧均设有定位转动把手(7)。
【文档编号】A61B17/425GK203598025SQ201320799979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张潇潇, 朱一帆, 吕群, 杨业洲, 闵丽华 申请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