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痰湿阻络型脑梗死患者言语含糊不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717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痰湿阻络型脑梗死患者言语含糊不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痰湿阻络型脑梗死患者言语含糊不清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的:半夏30份、厚朴15份、桃仁15份、红花15份、桔梗15份、胖大海10份、白芥子6份、黄芪20份、白术20份、山药20份、牛膝15份、荆芥15份、防风15份、地龙10份、甘草10份。以上诸药配伍,以燥湿化痰为主,佐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熄风通络,对痰湿阻络型脑梗死患者言语含糊不清的症状疗效显著,可标本兼治。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痰湿阻络型脑梗死患者言语含糊不清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脑梗死的中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痰湿阻络型脑梗死患者言语含糊不清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 [0003]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脑梗死患者言语含糊不清的情况,常规治疗效果差,周期长,给患者生活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心理上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痰湿阻络型脑梗死患者言语含糊不清的中药组合物。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治疗痰湿阻络型脑梗死患者言语含糊不清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的:半夏30份、厚朴15份、桃仁15份、红花15份、桔梗15份、胖大海10份、白芥子6份、黄芪20份、白术20份、山药20份、牛膝15份、荆芥15份、防风15份、地龙10份、甘草10份。
[0007]上述的中药剂型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口服剂型。
[0008]优选的,所述的药剂是一种汤剂,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09]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称取以上诸药混合,加8倍重量水,浸泡2小时,加热煎煮1.5小时,过滤得煎煮液一与残渣;残渣再加8倍重量水,加热煎煮I小时,过滤得煎煮液二 ;合并煎煮液一与煎煮液二,即得汤剂。
[0010]本发明的药理及效果如下:
[0011]方中半夏、厚朴、桔梗、胖大海、白芥子以化痰、利咽为主;黄芪、白术、山药以健脾为主;桃仁、红花以活血通络为主;荆芥、防风以祛风解表利咽为主;地龙息风止痉;牛膝滋补肝肾;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诸药配伍,以燥湿化痰为主,佐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熄风通络,对痰湿阻络型脑梗死患者言语含糊不清的症状疗效显著,可标本兼治。
[0012]临床资料
[0013](I) 一般资料
[0014]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痰湿阻络型脑梗死言语含糊不清患者100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为脑梗死,并运用MMSE评测患者无智力障碍。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0015](2)治疗方法
[0016]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基础上加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熬制成汤剂,一日一剂,分早晚服,10剂为I疗程,轻度患者连续服用1-2个疗程,重度患者连续服用3个疗程。
[0017](3)疗效评定标准
[0018]采用汉语失语检查表进行评定计分。该评定方法包括九项内容:即自发谈话、复述、命名、理解、阅读、书写、结构与视空间、运用、计算,总分100分。
[0019]治愈:评分为100分;
[0020]显效:评分为大于80分;
[0021]有效:评分为60-80分;
[0022]无效:评分小于60分。
[0023](4)治疗效果
[0024]如下表1。
[0025]表1
[0026]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痰湿阻络型脑梗死患者言语含糊不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的:半夏30份、厚朴15份、桃仁15份、红花15份、桔梗15份、胖大海10份、白芥子6份、黄芪20份、白术20份、山药20份、牛膝15份、荆芥15份、防风15份、地龙10份、甘草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痰湿阻络型脑梗死患者言语含糊不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一种汤剂,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称取以上诸药混合,加8倍量水,浸泡2小时,加热煎煮1.5小时,过滤得煎煮液一与残渣;残渣再加8倍量水,加热煎煮I小时,过滤得煎煮液二 ;合并煎煮液一与煎煮液二,即得汤剂。
【文档编号】A61P9/10GK103751477SQ201410015074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4日
【发明者】郝连玉, 杨琴, 吕洋, 李成君, 韩培海 申请人:郝连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