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153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该中药是由小红人、山莴苣、大叶子、小飞蓬、槐角、茯苓、白苏叶、败酱草、昆明鸡血藤、延胡索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数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溃疡性结肠炎一个典型的临床过程包括黏液脓血便和腹痛腹泻。然而,作为一种全身系统性疾病,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包括累及关节,例如肠病性关节炎,肝胆管的疾病,例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还可以出现眼和皮肤的损害。目前病因不明,一般西医疗法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副作用。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发现,本发明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小红人、山莴苣、延胡索、小飞蓬、槐角、茯苓、白苏叶、败酱草、昆明鸡血藤、大叶子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小红人30 - 50份、山莴苣20 — 40份、延胡索20 — 40份、小飞蓬15 - 25份、槐角15 — 25份、茯苓15 — 25份、白苏叶15 — 25份、败酱草15 - 25份、昆明鸡血藤8 — 15份、大叶子8 — 15份。
`[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小红人40份、山莴苣30份、延胡索30份、小飞蓬20份、槐角20份、茯苓20份、白苏叶20份、败酱草20份、昆明鸡血藤12份、大叶子12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小红人:酸、凉。通经活血,止血,解毒。临床用于泄泻,痢疾,月经不调,崩漏,跌打损伤等症。
[0008]山莴苣:苦、寒。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临床用于咽喉肿痛,肠痈,疮疖肿毒,子宫颈炎,产后瘀血腥痛,疣瘤,崩漏,痔疮出血等症。
[0009]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胃、心、肺、脾经。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用于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
[0010]小飞蓬:微苦、辛、凉。清热利湿,散瘀消肿。临床用于痢疾,肠炎,肝炎,胆囊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疮疖肿痛,外伤出血,牛皮癣等症。
[0011]槐角:苦,寒。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用于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血热吐紐,白发,肝热目赤,头晕目眩等症。
[0012]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等。
[0013]白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经。疏风宣肺,理气消食,解鱼蟹毒。临床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喘,脘腹胀闷,食积不化,吐泻,肢体肿毒,蛇虫咬伤等症。
[0014]败酱草: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用于肠痈腹痛、痈肿疮毒。
[0015]昆明鸡血藤:苦、涩、甘、温。归肝、肾经。补血止血,活血通络。临床用于血虚体弱,劳伤筋骨,有经不调,闭经,产后腹痛,恶露不尽,各种出血,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
[0016]大叶子:苦、涩、平。归大肠经。涩肠止泻。
[0017]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与感染、遗传免疫、生活不规律、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及情绪有关。本病属中医“泄泻”、“腹痛”、“痢疾”等范畴。脾胃受损,湿聚不化,蕴而成热,壅阻气机,伤及肠络脂膜,血败肉腐,混杂而下,而见腹痛、黏液脓血便,致气滞血瘀。本发明中小红人活血、解毒,为君药;山莴苣解毒、活血、止血,延胡索活血、散瘀、止痛,为臣药;小飞蓬散瘀,槐角凉血止血,茯苓健脾和胃,白苏叶疏风、理气,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昆明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大叶子涩肠止泻。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独特的疗效,达到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0018]本发明中药于2005年至2011年临床观察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39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39例患者中,年龄49 - 61岁,病程多在8个月到5年,平均年龄55岁。
[0019]2、诊断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主症:(1)腹痛泻下脓血,血色紫暗或黑便;(2)腹痛拒按;(3)嗳气食少;(4)胸胁胀满;(5)舌质紫暗有瘀点;(6)脉弦涩;(7)腹内有包块。次症:(I)肠粘膜粗糙呈颗粒状或有息肉;(2)肠腔内肿物或发现癌肿;(3) D-木糖醇排泄率正常或偏低。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或主症舌相必备,次症2-3项。
[0020]3、治疗方法
3.1处方:小红人40g、山莴苣30g、延胡索30g、小飞蓬20g、槐角20g、获茶20g、白苏叶20g、败酱草20g、昆明鸡血藤12g、大叶子12g。
[0021]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25天为I疗程。
[0022]4、治疗结果:
4.1参照《中医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痊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结肠镜检查示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遗留疤痕,大便常规镜检3次正常;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症改善程度达到二级以上,舌、脉基本恢复正常,结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恢复程度达到二级以上,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数每高倍视野在3个以下;
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改善达一级以上,结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恢复程度达到一级以上,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数每高倍视野在5个左右;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结肠镜检查无改变。
[0023]4.2结果:39例患者中,痊愈18例(46.2%),显效10例(25.6%),好转7例(17.9% ),无效4例(10.3% ),总有效率为89.7%。
[0024]5、典型病例
5.1马某,男,40岁,经常性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发作期间大便次数多者可达日6~10次,尤以晨起为甚,伴少量脓血,腹痛,胸胁胀满。经检查,腹泻粘液脓血便,肛门红肿,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025]5.2张某,女,61岁,腹痛腹泻,以左下腹为甚,大便日3~7次,质稀,带脓血,便意频频,腹部下坠感,伴有腹痛,嗳气食少、形体消瘦、小便短赤、胸胁胀满、倦怠乏力,舌苔紫暗,脉弦。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27]实施例1,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是由小红人30g、山莴苣20g、延胡索20g、小飞蓬15g、槐角15g、茯苓15g、白苏叶15g、败酱草15g、昆明鸡血藤8g、大叶子8g制成。
[0028]实施例2,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是由小红人40g、山莴苣30g、延胡索30g、小飞蓬20g、槐角20g、茯苓20g、白苏叶20g、败酱草20g、昆明鸡血藤12g、大叶子12g制成。
[0029]实施例3,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是由小红人50g、山莴苣40g、延胡索40g、小飞蓬25g、槐角25g、茯苓25g、白苏叶25g、败酱草25g、昆明鸡血藤15g、大叶子15g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小红人30 — 50份、山萬苣20 — 40份、大叶子20 — 40份、小飞蓬15 — 25份、槐角15 - 25份、茯苓15 - 25份、白苏叶15 — 25份、败酱草15 — 25份、昆明鸡血藤8 — 15份、延胡索8 — 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小红人40份、山莴苣30份、大叶子30份、小飞蓬20份、槐角20份、茯苓20份、白苏叶20份、败酱草20份、昆明鸡血藤 12份、延胡索12份。
【文档编号】A61K36/704GK103751299SQ201410053745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8日
【发明者】国艳, 张伟, 国坤 申请人:国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