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796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中药,该中药是由小一口血、大浮萍、灰藋、前胡、竹茹、木贼、漆大姑、山楂、女贞子、牛蒡子、黑豆皮制成。临床可以用于治疗风热型荨麻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在人群中有15%~ 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荨麻疹病因复杂,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慢性,若反复发作达数月以上者称慢性荨麻疹,多数患者虽经治疗亦迁延难愈。其特点为: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反复发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季节和部位。在治疗时,西药治疗疗效差,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满意。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小一口血、大浮萍、灰藿、前胡、竹茹、木贼、漆大姑、山楂、女贞子、牛蒡子、黑豆皮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小一口血30 — 40份、大浮萍20 — 30份、灰藿20 — 30份、前胡15 - 25份、竹茹15 — 25份、木贼10 — 20份、漆大姑10 — 20份、山楂10 - 20份、女贞子10-20份、牛蒡子10-20份、黑豆皮10-15份。
[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小一口血35份、大浮萍25份、灰藿25份、前胡20份、竹茹20份、木贼15份、漆大姑15份、山楂15份、女贞子15份、牛蒡子15份、黑豆皮12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小一口血:酸、微涩。性凉。清热解毒,止血,利水。临床用于疔疮肿毒,荨麻疹,疥疮,毒蛇咬伤,外伤出血,咳血,吐血,急性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
[0008]大浮萍:辛、寒。归肺、脾、肝经。疏风透疹,利尿除湿,凉血活血。临床用于风热感冒,荨麻疹,血热瘙痒,湿疹,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臁疮,丹毒,无名肿毒,跌打肿痛等症。
[0009]灰藿:苦、甘、性平。疏风清热,解毒祛湿,杀虫。临床用于风热感冒,腹泻,痢疾,荨麻疫,疮瘍肿毒,湿疮,白癒风,虫叹伤等症。
[0010]前胡:辛、苦、微寒。归肺经。降气化痰,宣散风热。用于咳喘痰多色黄者,外感风热咳嗽有痰者。
[0011]竹茹:甘、微寒,归肺、胃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所致的咳嗽或心烦不目民,胃热呕吐等。
[0012]木贼:甘苦、平。归肺、肝、胆经。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目生云翳,肠风下血,痔血,血痢,妇人月水不断,脱肛等。
[0013]漆大姑:苦、涩、平。归胃、脾、大肠经。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临床用于生漆过敏,稻田皮炎,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烧伤,乳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等症。
[0014]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肿痛等。
[0015]女贞子:甘、苦、凉。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用于头昏目眩,腰膝酸软,耳鸣等证。
[0016]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用于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等。
[0017]黑豆皮:甘、凉。归脾、肺、肾经。养血平肝、祛风解毒。主治头痛,阴虚烦热,盗汗,风痹,湿毒,痈疮,眩晕等。。
[0018]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急性荨麻疹针对病因配合辨证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而慢性荨麻疹由于病因复杂,病程长,治疗上比较困难。中医学最基本理论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本发明中小一口血清热解毒,为君药,大浮萍疏风透疹,灰藿疏风清热、解毒,为臣药,前胡宣散风热,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木贼疏散清热,漆大姑清热解毒、止痒,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女贞子补益肝肾、清虚热,牛蒡子疏风风热、透疹、解毒,黑豆皮祛风解毒。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风热型荨麻疹具有独特的疗效,诸药共奏清热解表,疏风止痒,祛风解毒,补益气血之功效,达到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目的。
[0019]本发明中药于2005年至2010年临床观察风热型荨麻疹46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中,年龄18 - 67岁,病程多在I个月到5年,平均年龄34.9岁。
[0020]2、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中的诊断依据进行临床诊断:
(I)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
[0021](2)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
[0022](3)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0023](4)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0024](5)皮 疹经过3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者为慢性荨麻疹。
[0025]风热型荨麻疹症症状:全身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样扁平皮疹,常见于皮面,呈红色或粉红色,剧痒,兼见头痛发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溲赤等症。舌质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滑数。
[0026]3、治疗方法
3.1处方:小一口血35g、大浮萍25g、灰藿25g、前胡20g、竹苑20g、木贼15g、漆大姑15g、山楂15g、女贞子15g、牛蒡子15g、黑豆皮12g。
[0027]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7天为I疗程。
[0028]4、治疗结果:4.1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治愈: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疹出现;
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消退30%以上;
未愈:皮疹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0029]4.2结果:46例患者中,痊愈24例(52.2%),好转13例(28.3 % ),未愈9例(19.5% ),总有效率为80.5%0
[0030]典型病例
1、肖某,男,32岁,全身出现皮疹,反复发作一年余,曾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药。2010年3月5日就诊,当时在腰部仍有没退的红色风团,患者自觉瘙痒、心烦口渴、乏力。诊见舌苔红,脉细。诊断为风热型荨麻疹,服用本发明药物。一周后复诊,症状减轻。再服一月,症状消失。第三个月停药后症状未再发作,一年随访未复发。
[0031]2、张某,女,29岁,2011年5月10日就诊。患者诉近2年来,全身皮肤出现风团,时起时消,早晚较剧,服抗过敏药物后即减轻,停药后复发。最近3天来又发作,痒甚,饮食尚可,大便干,小便溲赤。躯干、四肢散发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红色风团样皮疹,周围红晕,触之硬,部分皮疹融合成大片,可见搔痕血痂。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数。诊断为风热型荨麻疹急性发作。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3天后,皮疹全部消退,未见新生。继服中药I月,I天I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33]实施例1,一种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中药,是由小一口血30g、大浮萍20g、灰藿20g、前胡15g、竹苑15g、木贼10g、漆大姑10g、山楂10g、女贞子10g、牛蒡子10g、黑豆皮IOg制成。
[0034]实施例2,一种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中药,是由小一口血35g、大浮萍25g、灰藿25g、前胡20g、竹苑20g、木贼15g、漆大姑15g、山楂15g、女贞子15g、牛蒡子15g、黑豆皮12g制成。
[0035]实施例3,一种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中药,是由小一口血40g、大浮萍30g、灰藿30g、前胡25g、竹茹25g、木贼20g、漆大姑20g、山楂20g、女贞子20g、牛蒡子20g、黑豆皮15g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小一口血30 - 40份、大浮萍20 - 30份、灰藿20 一 30份、前胡15 — 25份、竹茹15 —25份、木贼10 - 20份、漆大姑10 - 20份、山楂10 — 20份、女贞子10-20份、牛蒡子10-20份、黑豆皮1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小一口血35份、大浮萍25份、灰藿25份、前胡20份、竹茹20份、木贼15份、漆大姑15份、山楂15份、女 贞子15份、牛蒡子15份、黑豆皮12份。
【文档编号】A61P17/00GK103784806SQ201410082266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7日
【发明者】戴杨 申请人:戴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