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口服液和利咽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98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口服液和利咽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蝉蜕、冬凌草、川贝母、大青叶、蒲黄、甘草、胖大海、百部、云芝、虎杖、知母、山蒟、车前子、南沙参、瓜蒌、明党参、苦杏仁、马兜铃、太子参、三色堇。相对于西医治疗,其具有价廉、操作简便、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和耐药性等优点。
【专利说明】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口服液和利咽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口服液和利咽片。
【背景技术】[0002]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病程长,缠绵难愈,一直是耳鼻喉科的难题,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空气、水质污染严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滥用抗生素等原因,致使呼吸系统疾病与日俱增,尤其以慢性咽炎发病率较高,据统计其发病率城镇人口占咽部疾病的10%~20%,农村人口占5.5%,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0003]慢性咽炎常由病毒、细菌、真菌、吸入刺激性气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导致的急性咽喉炎迁延而来,临床上有咽痒、咽喉微痛、咽异物感、干咳、痰多、咽喉烧灼感、声撕、咽喉部黏膜充血等症状体征。本病多由炎症的反复刺激,空气污染,嗜食辛辣,不禁烟酒所致,或临近组织病变迁延,或用嗓过度,其发病率极高。
[0004]西医大多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辅以地塞米松及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漱口液等,也有用咽喉含片治疗。但抗生素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佳,而且易反复发作。
[0005]慢性咽炎,中医称为喉痹,《素问.阴阳别论》日:“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痹者,闭塞不通,是为阴阳不调,邪热互结咽部所致,故临床多见咽部有咽痛、咽痒、咽干、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相对于西医治疗,采用中药治疗慢性咽炎具有价廉、操作简便、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和耐药性等优点。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相对于西医治疗,其具有价廉、操作简便、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和耐药性等优点。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蝉蜕、冬凌草、川贝母、大青叶、蒲黄、甘草、胖大海、百部、云芝、虎杖、知母、山筠、车前子、南沙参、瓜萎、明党参、苦杏仁、马兜铃、太子参、三色堇。
[0008]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仅由上述原料药构成。
[0009]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蝉蜕20g~30g、冬凌草20g~30g、川贝母45g~55g、大青叶50g~60g、蒲黄25g~35g、甘草20g~30g、胖大海25g~35g、百部15g~25g、云芝30g~40g、虎杖40g~50g、知母40g~50g、山菌20g~30g、车前子25g~35g、南沙参30g~40g、瓜萎20g~30g、明党参25g~35g、苦杏仁15g~25g、马兜铃25g~35g、太子参30g~40g、三色堇IOg~20g。
[0010]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蝉蜕25g、冬凌草25g、川贝母50g、大青叶55g、蒲黄30g、甘草25g、胖大海30g、百部20g、云芝35g、虎杖45g、知母45g、山筠25g、车前子30g、南沙参35g、瓜萎25g、明党参30g、苦杏仁20g、马兜铃30g、太子参35g、三色堇15g。
[0011]本发明提供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口服液和利咽片。
[00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口服液时,具体为:
[0013]第一步,捋上述原料药组分按照所述的质量按此例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3kg~5kg的水,进行煎煮3~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进行煎煮2~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进行煎煮I~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
[0014]第二步,取相对于原料药质量之和0.03~0.06倍的蔗糖,加水溶解,随后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提取液中,浓缩,除去部分水,获得生药浓度为2g/ml~3g/ml的溶液,在O~4°C的温度下冷藏过夜,过滤,获得口服液;
[0015]第三步,捋过滤后的口服液采用间歇式脱气的方式,在灌装前进行脱气其真空度-0.04mpa ;
[0016]第四步,捋口服液在50°C温度下充入IOml管状瓶中并封盖,使充填溶液后的管状瓶中的真空度> 0.01mpa,要求管状瓶采用无菌水洗净、热风吹干,再行灌装;瓶盖按卫生要求使用;第七步杀菌,充填包装完成的口服液,采用105°C、30分钟进行蒸汽高温杀菌方式进行最终产品杀菌。
[00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利咽片时,具体为:
[0018]第一步,捋上述原料药组分按照所述的质量按此例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3kg~5kg的水,进行煎煮3~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进行煎煮2~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进行煎煮I~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
[0019]第二步,将提取液浓缩除去水,在65°C干燥,粉碎,取100g粉碎后的产物,加入乳糖30g、预胶化淀粉20g及糊精5g,混匀,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2.5g、滑石粉lg,混匀,压制成500片,包薄膜衣,即得。
[002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口服液,其原料药包括:蝉蜕、冬凌草、川贝母、大青叶、蒲黄、甘草、胖大海、百部、云芝、虎杖、知母、山菌、车前子、南沙参、瓜萎、明党参、苦杏仁、马兜铃、太子参、三色堇;
[0021]所述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0022]第一步,捋上述原料药组分按照所述的质量按比例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3kg~5kg的水,进行煎煮3~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进行煎煮2~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进行煎煮I~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
[0023]第二步,取相对于原料药质量之和0.03~0.06倍的蔗糖,加水溶解,随后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提取液中,浓缩,除去部分水,获得生药浓度为2g/ml~3g/ml的溶液,在O~4°C的温度下冷藏过夜,过滤,获得口服液;
[0024]第三步,捋过滤后的口服液采用间歇式脱气的方式,在灌装前进行脱气其真空度-0.04mpa ;
[0025]第四步,捋口服液在50°C温度下充入IOml管状瓶中并封盖,使充填溶液后的管状瓶中的真空度> 0.01mpa,要求管状瓶采用无菌水洗争、热风吹干,再行灌装;瓶盖按卫生要求使用;第七步杀菌,充填包装完成的口服液,采用105°C、30分钟进行蒸汽高温杀菌方式进行最终产品杀菌。
[002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利咽片,其原料药包括:蝉蜕、冬凌草、川贝母、大青叶、蒲黄、甘草、胖大海、百部、云芝、虎杖、知母、山萄、车前子、南沙参、瓜萎、明党参、苦杏仁、马兜铃、太子参、三色堇:
[0027]所述利咽片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0028]第一步,捋上述原料药组分按照所述的质量按比例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3kg~5kg的水,进行煎煮3~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进行煎煮2~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进行煎煮I~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
[0029]第二步,捋提取液浓缩除去水,在65°C干燥,粉碎,取100g粉碎后的产物,加入乳糖30g、预胶化淀粉20g及糊精5g,混匀,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2.5g、滑石粉lg,混匀,压制成500片,包薄膜衣,即得
[00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1]相对于西医治疗,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具有价廉、操作简便、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和耐药性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蝉蜕、冬凌草、川贝母、大青叶、蒲黄、甘草、胖大海、百部、云芝、虎杖、知母、山菌、车前子、南沙参、瓜萎、明党参、苦杏仁、马兜铃、太子参、三色堇。
[0033]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仅由上述原料药构成。
[0034]方中,蝉蜕疏风止痒,冬凌草滋阴清热,川贝母滋阴润肺,大青叶凉血利咽,燥湿化痰,蒲黄滋阴清热,散结消肿,甘草能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并有抑菌、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可消除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另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平滑肌有良好的解痉效果,胖大海清热生津,润肺利咽,对血管平滑肌有收缩作用,可改善粘膜炎症,百部润肺止咳,云芝健脾利湿,止咳平喘,虎杖散瘀定痛,化痰止咳,知母滋阴降火,车前子清热利尿,祛痰止咳,南沙参滋阴清热,生津润燥,瓜萎润肺化痰,明党参润肺化痰,养阴和胃,苦杏仁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太子参补气健脾,润肺生津,三色堇清热解毒,止咳,山萄行气止痛,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实现清热利咽、祛痰消肿、润肺止咳的功效。
[0035]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药理如下:
[0036]蝶脱:拉丁名Cicadae Periostracum,味甘、性寒归肺、肝经,具有宣风除热,透疫,利咽,解痉的功效,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所致的发热、咳嗽、咽痛、咽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肝经风热,目赤多泪等证。
[0037]冬凌草: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感冒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关节风湿痛、蛇虫咬伤等证。
[0038]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入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喉痹、乳痈等证。
[0039]大青叶:味苦、性大寒,归心、肝、胆、胃经,具有清瘟解毒,凉血化斑,退黄的功效,既能清气分之实热,又能解血分之热毒,主要用于瘟病热病所致之高热汗出,烦渴引饮;火毒炽盛之发斑发狂,吐血等症状;麻疹之高热神昏,疹色紫暗;肝胆湿热蕴蒸之黄疸;肝胆火升之耳聋耳鸣;火郁热毒所致之咽痛、口舌生疮、肝炎等证。
[0040]蒲黄:味苦、辛,性温,归肝经,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主治胸胁刺痛,闭经,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等证。
[0041]甘草:性平,味甘,入十二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痈疽疮疡、咽喉肿痛,气喘咳嗽,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0042]胖大海:味甘,淡,性凉,归肺、大肠经,具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闭,头痛目赤的功效。[0043]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入肺经,具有润肺止咳,灭虱杀虫的作用,百部温润而不燥,性守而不走,又有开泄降气之功,主要用于新久诸咳,尤适于劳热久咳者,现代用于防治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肺结核之干咳,百日咳等证。
[0044]云芝:味甘,淡,性微寒,归肝;脾;肺经,具有健脾利湿;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抗肿瘤的功效,主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多种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等证。
[0045]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入肝、胆、肺经,具有祛风利湿,散瘀定痛,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泄泻痢疾,淋浊带下,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肺热咳嗽痰多等证。
[0046]知母:拉丁名Anemarrhenae Rhizoma,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肾经,有湾热除烦,滋阴润燥、清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躁,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等症状;其苦寒质润,性沉降,既能清热,又能生津,善治温热病邪入气分,热盛伤津;也用于治疗消渴症;痰热壅肺而喘,肺燥咳嗽,痰少不利;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等症状,知母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0047]山萄:味辛、苦,微温,入心、肾二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理气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经脉拘挛,跌打损伤,哮喘,久咳等证。
[0048]车前子:味甘,性寒,入肾、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淋浙涩痛,泄泻,风热赤目肿痛,羞明多泪等证。
[0049]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经,有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劳嗽痰血,胃阴不足、口感咽燥、大便秘结、舌红少苔等证,可提高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力,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
[0050]瓜萎:性寒,味甘,微苦,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等证。
[0051]明党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脾、肝经,具有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目赤眩晕,疔毒疮疡等证。[0052]苦杏仁:味苦、辛,性微温,入脾、肺二经,具有宣肺止咳,降气平喘,润肠通便,杀虫解毒的功效,主治咳嗽,喘促胸满,喉痹咽痛,肠燥便秘,虫毒疮疡等证。
[0053]马兜铃:味苦,性微寒,归肺、大肠经,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等证。
[0054]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入脾、肺经,具有补气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治气虚肺燥咳嗽,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等证。
[0055]三色堇: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的功效,主治疮疡肿毒,小儿湿疹,咳嗽等证。
[0056]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蝉蜕20g~30g、冬凌草20g~30g、川贝母45g~55g、大青叶50g~60g、蒲黄25g~35g、甘草20g~30g、胖大海25g~35g、百部15g~25g、云芝30g~40g、虎杖40g~50g、知母40g~50g、山萄20g~30g、车前子25g~35g、南沙参30g~40g、瓜萎20g~30g、明党参25g~35g、苦杏仁15g~25g、马兜铃25g~35g、太子参30g~40g、三色堇IOg~20g。
[0057]进一步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蝉蜕25g、冬凌草25g、川贝母50g、大青叶55g、蒲黄30g、甘草25g、胖大海30g、百部20g、云芝35g、虎杖45g、知母45g、山筠25g、车前子30g、南沙参35g、瓜萎25g、明党参30g、苦杏仁20g、马兜铃30g、太子参35g、三色堇15g。
[0058]本发明提供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任何常规的口服剂型,优选为口服液和利咽片。
[0059]本发明还提 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口服液时,具体为:
[0060]第一步,捋上述原料药组分按照所述的质量按比例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3kg~5kg的水,进行煎煮3~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进行煎煮2~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进行煎煮I~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
[0061]第二步,取相对于原料药质量之和0.03~0.06倍的蔗糖,加水溶解,随后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提取液中,浓缩,除去部分水,获得生药浓度为2g/ml~3g/ml的溶液,在O~4°C的温度下冷藏过夜,过滤,获得口服液;
[0062]第三步,捋过滤后的口服液采用间歇式脱气的方式,在灌装前进行脱气其真空度-0.04mpa ;
[0063]第四步,捋口服液在50°C温度下充入IOml管状瓶中并封盖,使充填溶液后的管状瓶中的真空度> 0.01mpa,要求管状瓶采用无菌水洗净、热风吹干,再行灌装;瓶盖按卫生要求使用;第七步杀菌,充填包装完成的口服液,采用105°C、30分钟进行蒸汽高温杀菌方式进行最终产品杀菌。
[006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利咽片时,具体为:
[0065]第一步,将上述原料药组分按照所述的质量按此例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3kg~5kg的水,进行煎煮3~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进行煎煮2~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进行煎煮I~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
[0066]第二步,捋提取液浓缩除去水,在65°C干燥,粉碎,取100g粉碎后的产物,加入乳糖30g、预胶化淀粉20g及糊精5g,混匀,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2.5g、滑石粉lg,混匀,压制成500片,包薄膜衣,即得。
[0067]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68]实施例1中药口服液I
[0069]捋蝶脱25g、冬凌草25g、川贝母50g、大青叶55g、蒲黄30g、甘草25g、胖大海30g、百部20g、云芝35g、虎杖45g、知母45g、山药25g、车前子30g、南沙参35g、瓜萎25g、明党参30g、苦杏仁20g、马兜铃30g、太子参35g和三色堇15g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5kg的水,进行煎煮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3kg的水,进行煎煮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的水,进行煎煮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取25g的蔗糖,加水溶解,随后加入前面获得的提取液中,浓缩,除去部分水,获得生药浓度为2g/ml的溶液,在0°C的温度下冷藏过夜,过滤,获得口服液,捋过滤后的口服液采用间歇式脱气的方式,在灌装前进行脱气其真空度-0.04mpa,捋口服液在50°C温度下充入IOml管状瓶中并封盖,使充填溶液后的管状瓶中的真空度> 0.01mpa,要求管状瓶采用无菌水洗净、热风吹干,再行灌装;瓶盖按卫生要求使用,随后杀菌,充填包装完成的口服液。
[0070]实施例2中药口服液2
[0071]捋蝉蜕20g、冬凌草20g、川贝母45g、大青叶50g、蒲黄25g、甘草20g、胖大海25g、百部15g、云芝30g、虎杖40g、知母40g、山药20g、车前子25g、南沙参30g、瓜萎20g、明党参25g、苦杏仁15g、马兜铃25g、太子参30g和三色堇IOg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5kg的水,进行煎煮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3kg的水,进行煎煮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的水,进行煎煮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取20g的蔗糖,加水溶解,随后加入前面获得的提取液中,浓缩,除去部分水,获得生药浓度为2g/ml的溶液,在0°C的温度下冷藏过夜,过滤,获得口服液,捋过滤后的口服液采用间歇式脱气的方式,在灌装前进行脱气其真空度-0.04mpa,将口服液在50°C温度下充入IOml管状瓶中并封盖,使充填溶液后的管状瓶中的真空度> 0.01mpa,要求管状瓶采用无菌水洗净、热风吹干,再行灌装;瓶盖按卫生要求使用,随后杀菌,充填包装完成的口服液。
[0072]实施例3中药口服液3
[0073]捋蝉蜕30g、 冬凌草3025g、川贝母55g、大青叶60g、蒲黄35g、甘草30g、胖大海35g、百部25g、云芝40g、虎杖50g、知母50g、山萄30g、车前子35g、南沙参40g、瓜萎30g、明党参35g、苦杏仁25g、马兜铃35g、太子参40g和三色堇20g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5kg的水,进行煎煮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3kg的水,进行煎煮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的水,进行煎煮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取35g的蔗糖,加水溶解,随后加入前面获得的提取液中,浓缩,除去部分水,获得生药浓度为3g/ml的溶液,在0°C的温度下冷藏过夜,过滤,获得口服液,捋过滤后的口服液采用间歇式脱气的方式,在灌装前进行脱气其真空度-0.04mpa,捋口服液在50°C温度下充入IOml管状瓶中并封盖,使充填溶液后的管状瓶中的真空度> 0.01mpa,要求管状瓶采用无菌水洗争、热风吹干,再行灌装;瓶盖按卫生要求使用,随后杀菌,充填包装完成的口服液。
[0074]实施例4利咽片
[0075]捋蝉蜕25g、冬凌草25g、川贝母50g、大青叶55g、蒲黄30g、甘草25g、胖大海30g、百部20g、云芝35g、虎杖45g、知母45g、山萄25g、车前子30g、南沙参35g、瓜萎25g、明党参30g、苦杏仁20g、马兜铃30g、太子参35g和三色堇15g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5kg的水,进行煎煮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3kg的水,进行煎煮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的水,进行煎煮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捋提取液浓缩除去水,在65°C干燥,粉碎,取100g粉碎后的产物,加入乳糖30g、预胶化淀粉20g及糊精5g,混匀,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
2.5g、滑石粉lg,混匀,压制成500片,包薄膜衣,即得。
[0076]实施例5毒理学实验
[0077]实验分组5组采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3制备的中药口服液组I至组3,均进行浓缩,获得生药浓度为IOg生药/ml的药液,实施例4制备的利咽片组4,捋其碾碎,溶解在水中,获得生药浓度为IOg生药/ml的药液,非给药组。每组10只昆明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
[0078]实验步骤:(I)采用小鼠口服灌胃给药,如上述分5组,给药前禁食12h,然后给予上述中药口服液组I至组3,利咽片组4灌胃,每日3次,连续给药7d,空白对照组不给药,观察此较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
[0079]实验结果:给药后30min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2h左右恹复正常,实验小鼠连续观察7d,其全身状况、摄食、饮水、大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无一动物死亡。7d后处死动物,剖解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未发现异常改变。
[0080]实施例6临床数据
[0081]一般资料
[0082]2008年5月~2011年6月收治慢性咽炎患者246例男138例,女108例;年龄13~65岁,其中30~50岁185例,诊断均符合《实用耳鼻喉科学》诊断标准。临床分型:单纯性咽炎137例,肥厚性咽炎66例,干燥性及萎缩性咽炎43例。
[0083]治疗方法
[0084]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口服液进行治疗患者每日服2剂,早晚各I剂,7天I个疗程,使用4个疗程。
[0085]上述治疗期间禁用辛辣腥腻食物或饮酒,避免过度劳累。
[0086]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自觉症状消失,局部检查,咽黏膜红润,不充血,无红肿。淋巴滤泡消失或缩小。②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仅在劳累、饮酒过度后咽部有不适感,局部所见无明显充血红肿。③无效:治疗前后自觉症状和咽部检查无变化。
[0087]统计学方法
[0088]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构成此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89]结果,见表1。[0090]表1不同类型的慢性咽炎疗效此较
[0091]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蝉脱、冬凌草、川贝母、大青叶、蒲黄、甘草、胖大海、百部、云芝、虎杖、知母、山萄、车前子、南沙参、瓜萎、明党参、苦杏仁、马5?铃、太子参、三色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仅由上述原料药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蝶脱20g~30g、冬凌草20g~30g、川贝母45g~55g、大青叶50g~60g、蒲黄25g~35g、甘草20g~30g、胖大海25g~35g、百部15g~25g、云芝30g~40g、虎杖40g~50g、知母40g~50g、山萄20g~30g、车前子25g~35g、南沙参30g~40g、瓜萎20g~30g、明党参25g~35g、苦杏仁15g~25g、马兜铃25g~35g、太子参30g~40g、三色堇IOg~20g。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蝉蜕25g、冬凌草25g、川贝母50g、大青叶55g、蒲黄30g、甘草25g、胖大海30g、百部20g、云芝35g、虎杖45g、知母45g、山筠25g、车前子30g、南沙参35g、瓜萎25g、明党参30g、苦杏仁20g、马兜铃30g、太子参35g、三色堇15g。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口服液和利咽片。
6.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口服液时,具体为: 第一步,捋上述原料药组分按照所述的质量按此例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3kg~5kg的水,进行煎煮3~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进行煎煮2~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进行煎煮I~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 第二步,取相对于原料药质量之和0.03~0.06倍的蔗糖,加水溶解,随后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提取液中,浓缩,除去部分水,获得生药浓度为2g/ml~3g/ml的溶液,在O~4°C的温度下冷藏过夜,过滤,获得口服液; 第三步,捋过滤后的口服液采用间歇式脱气的方式,在灌装前进行脱气其真空度-0.04mpa ; 第四步,捋口服液在50°C温度下充入IOml管状瓶中并封盖,使充填溶液后的管状瓶中的真空度> 0.01mpa要求管状瓶采用无菌水洗争、热风吹干再行灌装;瓶盖按卫生要求使用;第七步杀菌,充填包装完成的口服液,采用105°C、30分钟进行蒸汽高温杀菌方式进行最终广品杀菌。
7.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利咽片时,具体为, 第一步,捋上述原料药组分按照所述的质量按此例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3kg~5kg的水,进行煎煮3~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进行煎煮2~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进行煎煮I~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 第二步,捋提取液浓缩除去水,在65°C干燥,粉碎,取100g粉碎后的产物,加入乳糖30g、预胶化淀粉20g及糊精5g,混匀,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2.5g、滑石粉lg,混匀,压制成500片,包薄膜衣,即得。
8.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口服液的原料药包括蝉脱、冬凌草、川贝母、大青叶、蒲黄、甘草、胖大海、百部、云芝、虎杖、知母、山菌、车前子、南沙参、瓜萎、明党参、苦杏仁、马5?铃、太子参、三色堇; 所述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第一步,捋上述原料药组分按照所述的质量按此例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3kg~5kg的水,进行煎煮3~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进行煎煮2~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进行煎煮I~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 第二步,取相对于原料药质量之和0.03~0.06倍的蔗糖,加水溶解,随后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提取液中,浓缩,除去部分水,获得生药浓度为2g/ml~3g/ml的溶液,在O~4°C的温度下冷藏过夜,过滤,获得口服液; 第三步,捋过滤后的口服液采用间歇式脱气的方式,在灌装前进行脱气其真空度-0.04mpa: 第四步,捋口服液在50°C温度下充入IOml管状瓶中并封盖,使充填溶液后的管状瓶中的真空度> 0.01mpa,要求管状瓶采用无菌水洗净、热风吹干,再行灌装;瓶盖按卫生要求使用;第七步杀菌,充填包装完成的口服液,采用105°C、30分钟进行蒸汽高温杀菌方式进行最终广品杀菌。
9.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利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利咽片的原料药包括蝉脱、冬凌草、川贝母、大青叶、蒲黄、甘草、胖大海、百部、云芝、虎杖、知母、山菌、车前子、南沙参、瓜萎、明党参、苦杏仁、马5?铃、太子参、三色堇; 所述利咽片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第一步,捋上述原料药组分按照所述的质量按此例送入搅拌机中混合,随后送入不锈钢提取釜中,添加3kg~5kg的水,进行煎煮3~5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渣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进行煎煮2~4小时,煎煮液过滤,在滤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进行煎煮I~3小时,煎煮液过滤,捋三次过滤获得的滤液混合,获得提取液; 第二步,捋提取液浓缩除去水,在65°C干燥,粉碎,取100g粉碎后的产物,加入乳糖30g、预胶化淀粉20g及糊精5g,混匀,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2.5g、滑石粉lg,混匀,压制成500片,包薄膜衣,即得。
【文档编号】A61P11/04GK103830640SQ201410085735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0日
【发明者】江峰, 翁婉丹, 靳一鸣, 徐雷, 张 杰, 古洪亮 申请人:宁波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