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型中药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301466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型中药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组合型中药药贴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药贴由膏药和药面制成;膏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木鳖子40克、细辛40克、莪术50克、三棱50克、肉桂45克、巴豆45克、皂角45克、川姜45克、白芷45克、香附45克、防风40克、元参40克、生姜40克、全虫40克、血竭40克、香油2.5公斤、樟丹1.25公斤;药面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冰片20克、肉豆蔻20克、蜗牛20克、雄黄20克;该中药药贴能够有效治疗新生儿消化不良、腹部疼痛、吐奶、泄泻、小肠疝气;妇科病痛经、白带多、异味重、手脚冰凉;男科前列腺炎、肾虚、肾寒;且制作简便、药效长,应用广泛、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组合型中药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型中药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相应提高。人们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的同时,大量疾病也随之进入我们的生活。
[0003]目前,人们面对疾病的侵害多采用西药疗法,虽然西药能快速的见效,但都是对于很多疾病都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西药的医药成本大,副作用强,长期服用存在潜在的危害。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简便、药效长,应用广泛、成本低;使用方便,舒适柔软,分别储存,分体组合,应用选择性强,卫生无菌,且不会污染衣物的组合型中药药贴。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型中药药贴,该中药药贴由膏药和药面制成;所述膏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木鳖子40克、细辛40克、莪术50克、三棱50克、肉桂45克、巴豆45克、皂角45克、川姜45克、白芷45克、香附45克、防风40克、元参40克、生姜40克、全虫40克、血竭40克、香油2.5公斤、樟丹1.25公斤;所述药面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冰片20克、肉豆M 20克、蜗牛20克、雄黄20克;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型中药药贴的制备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本发明一种组合型中药药贴中的膏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数配比提取膏药原料:木鳖子40克、细辛40克、莪术50克、三棱50克、肉桂45克、巴豆45克、皂角45克、川姜45克、白芷45克、香附45克、防风40克、元参40克、生姜40克、全虫40克、血竭40克,洗净、晾干;香油2.5公斤、樟丹1.25公斤,备用;
2)取步骤I)中的香油置于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樟丹除外)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3)取步骤2)中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改用中火;熬炼时不断搅拌药油,待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止;
4)取步骤I)中的樟丹与步骤2)中药油炼混合,关火时加樟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即可。
[0007]作为优选,该组合型中药药贴中的药面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O按重量份数配比提取药面原料:冰片20克、肉豆蘧20克、蜗牛20克、雄黄20克; 2)取步骤I)中的药材,将粉成细面放入容器中密封。
[0008]上述中药药贴的使用方法是:取膏药3克做成大于肚脐的圆形,放在有硬度的布上;成人取药面0.5克,小儿取药面0.25克,将药面放入肚脐内;将放有膏药的硬布对着肚脐贴好,用手捂I一 3分钟即可,5天后把膏药揭开,再取同样的药面放入肚脐内,再把膏药贴上,一副膏药用10天。不同病情需要治疗的时间不同。
[000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组合型中药药贴,其药材功效作用分别为:
1、木鳖子: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疠,痔漏,干癣,秃疮;2、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3、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4、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5、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6、巴豆: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满;外用蚀疱。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7、皂角:祛风痰,除湿毒,杀虫;8、川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9、白芷: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10、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止痛,月经不调;11、防风: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12、元参: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13、生姜:祛风、解表、和胃、温经止痛;14、全虫: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15、血竭:祛瘀定痛,止血生肌;16、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17、肉豆蘧: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18蜗牛:清热解毒,利尿19雄黄: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0010]本发明一种组合型中药药贴的有益效果是:该中药药贴能够有效治疗新生儿消化不良、腹部疼痛、吐奶、泄泻、小肠疝气;痛经、白带多、异味重、手脚冰凉;前列腺炎、肾虚、肾寒;制作简便、药 效长,应用广泛、成本低;使用方便,舒适柔软,分别储存,分体组合,应用选择性强,卫生无菌,且不会污染衣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及所达到的具体功能,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2]实施例:
一种组合型中药药贴,所述中药药贴由膏药和药面;所述膏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木鳖子40克、细辛40克、莪术50克、三棱50克、肉桂45克、巴豆45克、皂角45克、川姜45克、白芷45克、香附45克、防风40克、元参40克、生姜40克、全虫40克、血竭40克、香油2.5公斤、樟丹1.25公斤;所述药面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冰片20克、肉豆蘧20克、蜗牛20克、雄黄20克。
[0013]所述组合型中药药贴的制备方法过程如下:
该组合型中药药贴的膏药制备方法过程如下:
1)按重量份数配比提取膏药原料:木鳖子40克、细辛40克、莪术50克、三棱50克、肉桂45克、巴豆45克、皂角45克、川姜45克、白芷45克、香附45克、防风40克、元参40克、生姜40克、全虫40克、血竭40克,洗净、晾干;香油2.5公斤、樟丹1.25公斤,备用;
2)取步骤I)中的香油置于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樟丹除外)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3)取步骤2)中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改用中火;熬炼时不断搅拌药油,待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止;4)取步骤I)中的樟丹与步骤2)中药油炼混合,关火时加樟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即可。
[0014]该组合型中药药贴的药面制备方法过程如下:
O按重量份数配比提取药面原料:冰片20克、肉豆蘧20克、蜗牛20克、雄黄20克;
2)取步骤1)中的药材,将粉成细面放入容器中密封。
[0015]实验例:
实验对象:40名症状程度相等的患者,按服用药物不同分为两大组,再按妇女与婴儿的不同症状分为两小组,每小组20人。
[0016]实验方法与时间: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段治疗,实验组使用本发明治疗症状性高血压的中药配方,记录时间为2个月,记录次数为I次,两组实验前妇女的症状为:痛经、白带多、异味重、手脚冰凉,婴儿的症状为:新生儿消化不良、腹部疼痛、吐奶、泄泻、小肠疝气;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I度8人、II度7人、III度5人。
[0017]注意事项:
1.本品绝无过敏性反应,严禁口服。
[0018]2.贴药部位如有痒的感觉,可把膏药揭下来,晾I一5分钟再贴上,贴药部位不可用手抓、挠、搓。
[0019]3.洗澡时,可把膏药接下来放好,不能搓贴药的部位,洗完再把膏药贴上 实验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型中药药贴,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药贴由膏药和药面制成;所述膏药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木鳖子40克、细辛40克、莪术50克、三棱50克、肉桂45克、巴豆45克、皂角45克、川姜45克、白芷45克、香附45克、防风40克、元参40克、生姜40克、全虫40克、血竭40克、香油2.5公斤、樟丹1.25公斤;所述药面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冰片20克、肉豆蘧20克、蜗牛20克、雄黄20克。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中药药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数配比提取膏药原料:木鳖子40克、细辛40克、莪术50克、三棱50克、肉桂45克、巴豆45克、皂角45克、川姜45克、白芷45克、香附45克、防风40克、元参40克、生姜40克、全虫40克、血竭40克,洗净、晾干;香油2.5公斤、樟丹1.25公斤,备用; 2)取步骤I)中的香油置于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樟丹除外,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3)取步骤2)中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改用中火;熬炼时不断搅拌药油,待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 珠状为止; 4)取步骤I)中的樟丹与步骤2)中药油炼混合,关火时加樟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型中药药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O按重量份数配比提取药面原料:冰片20克、肉豆蘧20克、蜗牛20克、雄黄20克; 2)取步骤I)中的药材,将粉成细面放入容器中密封。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3920109SQ201410112471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5日
【发明者】徐铁刚 申请人:徐铁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