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疮疖的中药药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疮疖的中药药膏,属于医药【技术领域】。疮疖是指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目前的治疗方法为外敷抗生素软膏、苯酚或使用物理疗法,例如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但是疥疮发作时皮肤表面红肿疼痛,甚至发炎发脓,目前药物生效止痒慢,药物毒性大。本发明使用重量份原料:金银花藤1-1.5份、一点红1-1.5份、一枝黄花1-1.5份、木芙蓉1-1.5份,制备成中药药膏,使用时外敷于患处。经过实际临床应用试验113例,治愈率92.92%,好转率5.31%,有效率达到98.23%,由临床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拔脓、消肿功效,且未发现局部或全身过敏现象,用药安全可靠。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疮伟的中药药膏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疮疖的中药药膏,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疮疖是指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在中医角度来说是因外感热毒、湿热内蕴,热毒不得外泄,阻于肌肤所致;西医角度则是因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感染细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疮疖多发生于夏季,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而以头面、背及腋下多见。其特征是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脓出即愈。目前的治疗方法为外敷抗生素软膏、苯酚或使用物理疗法,例如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对于疮疖这一类皮肤疾病,使用中药治疗亦有非常良好的疗效,目前常用的配方组合有很多,但是发掘更有效果的药物或治疗方法还是很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疮疖的中药药膏,以解决疮疖发作时皮肤表面红肿疼痛,甚至发炎发脓的问题,克服目前药物生效止痒慢,药物毒性大的不足。
[0004]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是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一种治疗疮疖的中药药膏,主要由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
金银花藤1_1.5 一 点红1-1.5 一枝黄花1-1.5木芙蓉1-1.5 ;
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原料粉碎,所得细粉过200-300目筛,将药粉与常规膏药基质混合均匀,使得每克药膏中含生药量是3-5克,灭菌,包装即得。
[0005]米取上述措施的本发明,组成原料为金银花藤、一点红、一枝黄花、木芙蓉,其中金银花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藤,性寒味甘,入心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的功效,外用针对湿疹、皮肤瘙痒有治疗作用;一点红为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微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消炎的作用,能够治疗各种炎症;一枝黄花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的全草,味辛苦平,入肝胆经,具有疏风清热、抗菌消炎的作用,主治各种热证引起的感冒、肺炎以及痈肿疮疖、毒蛇咬伤,煎剂在体外对各种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木芙蓉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花,味辛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的作用,水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上述药物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拔脓、消肿的作用,外敷患处,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各种疮疖。北海市桑寄生药物研究所对113例疮疖患者用本发明进行了临床应用验证,验证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取临床病例113例,其中成年男性45例,成年女性38例,未成年儿童30
例;
(2)疮疖部位:头面33例,四肢56例,背部24例;
(3)治疗方法:使用本发明外敷患处,每天敷3次,6天为一疗程,用药后及时观察局部皮肤及全身副作用;
(4)疗效观察:a、疗效标准:用药一疗程后;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好转:临床症状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或加重;
(b)疗效分析:
113例疮疖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疮疖的中药药膏,其特征是所述中药药膏主要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 金银花藤1_1.5 一点红1-1.5 一枝黄花1-1.5木芙蓉1-1.5 ; 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原料粉碎,所得细粉过200-300目筛,将药粉与常规膏药基质混 合均匀,使得每克药膏中含生药量是3-5克,灭菌,包装即得。
【文档编号】A61K36/355GK103989722SQ201410233512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9日
【发明者】许永龙, 许世钦 申请人:许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