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疔疮疖痈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85阅读:19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疔疮疖痈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疔疮疖痈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菊花20-25、白芷10-12、蜂房3-5、桔梗5-7、皂角刺3-5、甘草2-4、丝瓜络1-3、没药2-4、葶苈子3-5、黄芩3-4、白芨1-3、王不留行2-4、狗头芙蓉1-3、紫花地丁2-4、七叶一枝花2-4、大甲草1-2、大蓟2-4、鱼腥草3-5、火炭母草2-4和白毛夏枯草1-3;本发明具有清热燥湿、通经活络、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脱毒排脓去腐生肌的功效,同时本发明治愈时间短,疗效明显,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疔疮疖痈的外用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疔疮疖痈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疔疮是一种生于皮层较深、形如钉状的恶疮,该病多生于夏秋季,由火热之毒蓄结 所致,其症状表现为:初起形如栗粒,上有白色脓头,形小而根深,坚硬如钉,疮面红肿,疼 痛难忍,常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目前,国内治疗红肿疔疮的药物较多,主要以西药为 主,存在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不够满意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疔疮疖痈的外用中药。
[0004]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疔疮疖痈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菊花20-25、白芷10-12、蜂房 3-5、桔梗5-7、皂角刺3-5、甘草2-4、丝瓜络1-3、没药2-4、葶苈子3-5、黄芩3-4、白芨1-3、 王不留行2-4、狗头芙蓉1-3、紫花地丁 2-4、七叶一枝花2-4、大甲草1-2、大蓟2-4、鱼腥草 3-5、火炭母草2-4和白毛夏枯草1-3。
[0005] 治疗疔疮疖痈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菊花22、白芷11、蜂房4、桔 梗6、皂角刺4、甘草3、丝瓜络2、没药3、葶苈子4、黄芩3. 5、白芨2、王不留行3、狗头芙蓉 2、 紫花地丁 3、七叶一枝花3、大甲草1. 5、大蓟3、鱼腥草4、火炭母草3和白毛夏枯草2。
[0006] 狗头芙蓉为锦葵科植物台湾芙蓉的根及茎;大甲草,别名药虎草,大戟科,大戟属; 火炭母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直立或半攀缘状;白毛夏枯草为双子叶植物纲 唇形科植物,是唇形科植物。
[0007]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加入适量的医用酒精混 合均匀,外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般10天即可痊愈。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清热燥湿、通经活络、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脱毒排脓 去腐生肌的功效,同时本发明治愈时间短,疗效明显,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实施例1 :治疗疔疮疖痈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白菊花22、白芷 11、蜂房4、桔梗6、皂角刺4、甘草3、丝瓜络2、没药3、葶苈子4、黄芩3. 5、白芨2、王不留行 3、 狗头芙蓉2、紫花地丁 3、七叶一枝花3、大甲草1.5、大蓟3、鱼腥草4、火炭母草3和白毛 夏枯草2。
[0010]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加入适量的医用酒精混 合均匀,外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般10天即可痊愈。
[0011] 典型病例: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疔疮疖痈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白菊花20-25、 白芷10-12、蜂房3-5、桔梗5-7、皂角刺3-5、甘草2-4、丝瓜络1-3、没药2-4、葶苈子3-5、黄 芩3-4、白芨1-3、王不留行2-4、狗头芙蓉1-3、紫花地丁 2-4、七叶一枝花2-4、大甲草1-2、 大蓟2-4、鱼腥草3-5、火炭母草2-4和白毛夏枯草1-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疔疮疖痈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 为:白菊花22、白芷11、蜂房4、桔梗6、皂角刺4、甘草3、丝瓜络2、没药3、葶苈子4、黄芩 3. 5、白芨2、王不留行3、狗头芙蓉2、紫花地丁 3、七叶一枝花3、大甲草1. 5、大蓟3、鱼腥草 4、 火炭母草3和白毛夏枯草2。
【文档编号】A61P17/02GK104056063SQ201410270600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8日
【发明者】罗捷华 申请人:合肥瑾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