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由楼梯草、望江青、龙胆草、含羞草、榆荚仁、石青菜、百合、芦荟、波棱瓜、对叶豆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非传染性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常发于胸胁部、其次是颜面、下肢等部位。祖国医学早有记载,称为“缠腰火丹”。“火丹”是形容本病毒盛火炽,常骤然发生,出现簇状水疱,沿周围神经分布,剧烈疼痛。初时病情不重,如能及时诊治,可大大缩短疗程,故早期治疗很重要。若病情延误,治疗时间延长,愈后可留下后遗神经痛。临床上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集簇性粟粒至绿豆大的水疱为特点,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还伴有皮肤红赤,疱疹如粟,密集成片,灼热疼痛,一般不糜烂,口苦、口渴欲饮,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略数等症状。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楼梯草、望江青、龙胆草、含羞草、榆荚仁、石青菜、百合、芦荟、波棱瓜、对叶豆,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制成:楼梯草40 — 60份、望江青20 — 40份、龙胆草20 - 40份、含羞草15 - 30份、榆荚仁15 — 30份、石青菜15 — 30份、百合10 —20份、芦荟10 - 20份、波棱瓜5 — 15份、对叶豆5 — 10份。
[000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楼梯草50份、望江青30份、龙胆草30份、含羞草25份、榆荚仁25份、石青菜25份、百合15份、芦荟15份、波棱瓜10份、对叶豆8份。
[0007]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的重量份为:楼梯草40份、望江青20份、龙胆草20份、含羞草15份、榆荚仁15份、石青菜15份、百合10份、芦荟10份、波棱瓜5份、对叶豆5份。
[000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的重量份为:楼梯草60份、望江青40份、龙胆草40份、含羞草30份、榆荚仁30份、石青菜30份、百合20份、芦荟20份、波棱瓜15份、对叶豆10份。
[0009]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楼梯草:苦、微寒。归大肠、肝、脾经。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赤白痢疾,高热惊风,黄疽,风湿痹痛,水肿,淋证,经闭,疮肿,痄腮,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骨折等症。
[0010]望江青:甘、苦、凉。归肺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咽喉肿痛,肺痈,百日咳,痢疾,乳痈,带状疱疹,目生翳障,咯血,跌打肿痛等症。
[0011]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黄疸尿赤,肝火头痛、目赤耳聋、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厥、手足抽搐等。
[0012]含羞草:苦、涩、微寒、小毒。归心、肝、胃、大肠经。凉血解毒,清热利湿,镇静安神。用于感冒、小儿高热,支气管炎,肝炎,肠炎,结膜炎,泌尿结石,水肿,血尿,失眠,带状疱疹,跌打损伤等症。
[0013]榆荚仁:苦、微辛、平。健脾安神,清热利水,消肿杀虫。临床用失眠,食欲不振,带下,小便不利,水肿,小儿疳热赢瘦,烫火伤,疮癣等症。
[0014]石青菜:味苦,性凉。清热利湿,止咳平喘,凉血止血。临床用于痢疾,肝炎,咳嗽,哮喘,荨麻疹,外伤出血等症。
[0015]百合:甘、微苦、微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临床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热病后期,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痈肿,湿疮等症。
[0016]芦荟:苦、寒。归肝、大肠经。泻下,清肝,杀虫。用于热结便秘;肝火头痛;目赤惊风;虫积腹痛;疥癣;痔瘘;解巴豆毒。
[0017]波棱瓜:苦、寒。泻肝火,清胆热。用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
[0018]对叶豆:辛、苦、寒。归心、脾经。祛风燥湿,止痒,缓泻。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疱疹,便秘。
[0019]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之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经湿热内蕴,外溢皮肤而生,偶因兼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本发明中楼梯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为君药,望江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龙胆草清热燥湿、斜杆胆火,为臣药,含羞草凉血解毒、清热利湿、镇静安神,榆荚仁健脾安神、清热利水,石青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芦荟泻下、清肝,波棱瓜泻肝火、清胆热,对叶豆祛风燥湿、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泻火,利湿解毒,凉血清心安神的功效,达到治疗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的技术效果。
[0020]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于2010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45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7 — 65岁,病程多在2_6天,平均年龄29岁,发病部集中在位腰腹部,胸背部,头面部以及四肢部位。
[0021]2、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皮损多为绿豆或黄豆大小的水疱,三五成群聚集一处或多处,排列成带状,基底潮红,严重时可出现出血点、血疱或坏死;
(2)初起皮肤发红,并伴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轻度发热,疲倦不适、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3 )疼痛明显,有难忍的剧痛和疹消后遗疼痛症状。
[0022]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临床症状:皮肤红赤,疱疹如粟,密集成片,灼热疼痛,一般不糜烂,口苦、口渴欲饮,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略数。
[0023]3、治疗方法: 3.1处方:楼梯草40g、望江青20g、龙胆草20g、含羞草15g、榆荚仁15g、石青菜15g、百合10g、芦荟10g、波棱瓜5g、对叶豆5g。
[0024]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3天为I疗程。
[0025]4、治疗结果:
4.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治愈:疱疹全部消退或结痂,疼痛消失,无新生疱疹;
有效:皮疹消退3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
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疼痛未减轻。
[0026]4.2结果:4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5例(77.8% ),有效8例(17.8% ),无效2例(4.4% ),总有效率为95.6%0
[0027]5、典型病例:
5.1张某,男,37岁,右胸胁部疱疹,色赤红,内有浆液,每堆3?5个成群或呈片状斑丘疹,局部有抓痕、血痕,疲乏无力、烦躁易怒、小便短赤、纳差舌淡、苔薄黄,脉浮略数,诊断为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随访3个月无后遗神经痛发生。
[0028]5.2丛某,男,33岁,疼痛剧烈I天,右侧腰部、胸胁部、腹部有多处成片状分布的麦粒大的红斑,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诊断为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3个疗程,痊愈,随访3个月无后遗神经痛发生。
[0029]5.3徐某,女,38岁,右侧颈、背部疼痛,起疱疹3天,分布大量密集的红色疱疹,疱疹基底部发红,疱壁紧张发亮,灼热刺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腻,脉滑。诊断为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3个疗程,痊愈,随访3个月无后遗神经痛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31]实施例1,一种治疗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楼梯草50g、望江青30g、龙胆草30g、含羞草25g、榆荚仁25g、石青菜25g、百合15g、芦荟15g、波棱瓜10g、对叶豆8g制成。
[0032]实施例2,一种治疗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楼梯草40g、望江青20g、龙胆草20g、含羞草15g、榆荚仁15g、石青菜15g、百合10g、芦荟10g、波棱瓜5g、对叶豆5g制成。
[0033]实施例3,一种治疗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楼梯草60g、望江青40g、龙胆草40g、含羞草30g、榆荚仁30g、石青菜30g、百合20g、芦荟20g、波棱瓜15g、对叶豆1g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肝经火盛型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楼梯草40 - 60份、望江青20 - 40份、龙胆草20 — 40份、含羞草15 — 30份、榆荚仁15 - 30份、石青菜15 - 30份、百合10 — 20份、芦荟10 — 20份、波棱瓜5 — 15份、对叶豆5 — 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楼梯草50份、望江青30份、龙胆草30份、含羞草25份、榆荚仁25份、石青菜25份、百合15份、芦荟15份、波棱瓜10份、对叶豆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楼梯草40份、望江青20份、龙胆草20份、含羞草15份、榆荚仁15份、石青菜15份、百合10份、芦荟10份、波棱瓜5份、对叶豆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楼梯草60份、望江青40份、龙胆草40份、含羞草30份、榆荚仁30份、石青菜30份、百合20份、芦荟20份、波棱瓜15份、对叶豆10份。
【文档编号】A61K36/8967GK104258038SQ201410533266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1日
【发明者】赵砚霞, 崔洪红 申请人:赵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