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肝经郁热证的中药新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广谱性治疗肝经郁热证的治疗失眠、头痛及焦虑症肝经郁热证的中药新药物组合,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失眠、头痛及焦虑症是当今社会的常见高发性疾病,临床上以某一症状或疾病为主,而兼有其他两种疾病或症状,所以三种疾病或症状往往同时出现,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我国成人的失眠率达10% -20%,焦虑症的患病率达5% -10%,偏头痛的患病率约为 9.85%,患者的社会生活功能受到显著影响,严重困扰者当代人的生活。失眠、焦虑症及头痛的治疗方法多样,目前存在的西医治疗以镇静催眠、缓解焦虑及止痛剂对症药物治疗为主,可以缓解部分患者的症状,但是往往伴明显副作用,如困倦乏力、消化道不适等,且容易导致药物依赖甚至成瘾性,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而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有整体调解,副作用小,无药物依赖等特点。为此,发挥中医中药优势、研发治疗失眠、头痛及焦虑症的有效药物,成为中医药临床工作者担负的职业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临床上缺少广谱性治疗失眠、头痛及焦虑症肝经郁热证有效方药的问题,本发明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精选效药,制成一种广谱性治疗失眠、头痛及焦虑症肝经郁热证的新药物组合一清肝解郁汤,具体内容如下使用依据适用于失眠、头痛及焦虑症肝经郁热证者,症见失眠,头痛,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口渴喜饮,口苦口干,目赤耳鸣,或头晕目眩,或头痛欲裂,或嘈杂吞酸,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黄燥,脉弦数,或弦滑数。方药组成柴胡9g郁金9黄连6g半夏9g胆南星6g僵蚕6g炒麦芽9g使用方法煎药时加冷水超过药面五分至一寸,二煎水量酌减,如无特殊指定,头煎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沸后,再煎15分钟,药品质地坚实者,可酌情多煎5-10分钟,煎药未沸时用武火,沸后用文火,每隔3至5分钟搅拌一次,头二煎药共计得药汁300ml左右,混合后,早饭前和晚饭后二次分服。
具体实施例方式该广谱性治疗失眠、头痛及焦虑症肝经郁热证的新药物组合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包括用药依据、方药组成及使用方法三部分(I)使用依据适用于失眠、头痛及焦虑症肝经郁热证者,症见失眠,头痛,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口渴喜饮,口苦口干,目赤耳鸣,或头晕目眩,或头痛欲裂,或嘈杂吞酸,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黄燥,脉弦数,或弦滑数。(2)方药组成柴胡9g郁金9黄连6g半夏9g胆南星6g僵蚕6g炒麦芽9g(3)使用方法煎药时加冷水超过药面五分至一寸,二煎水量酌减,如无特殊指定,头煎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沸后,再煎15分钟,药品质地坚实者,可酌情多煎5-10分钟,煎药未沸时用武火,沸后用文火,每隔3至5分钟搅拌一次,头二煎药共计得药汁300ml左右,混合后,早饭前和晚饭后二次分服。(4)疗效评价临床使用本药物组合治疗偏头痛肝经郁热证52例,疗程2周,结果显效32例占61. 5 %,有效18例占34. 6 %,无效2例占3. 8 %,治疗睡眠障碍肝经郁热证61例,疗程2周,结果显效46例占75. 4 %,有效15例占24. 6 %,无效0例占0 %,治疗焦虑状态48例,疗程2周,结果显效37例占77. I %,有效10例占20. 8%,无效I例占2. I %。, 结论中药疗法治疗偏头痛、睡眠障碍和焦虑状态肝经郁热证有肯定的疗效,值得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肝经郁热证的中药新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组成为柴胡9g郁金9黄连6g半夏9g胆南星6g僵蚕6g炒麦芽9g。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肝经郁热证的中药新药物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煎药时加冷水超过药面五分至一寸,二煎水量酌减,如无特殊指定,头煎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沸后,再煎15分钟,药品质地坚实者,可酌情多煎5-10分钟,煎药未沸时用武火,沸后用文火,每隔3至5分钟搅拌一次,头二煎药共计得药汁300ml左右,混合后,早饭前和晚饭后二次分服。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肝经郁热证的中药新药物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其用药依据适用于失眠、头痛及焦虑症的肝经郁热证者,症见起病失眠,头痛,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口渴喜饮,口苦口干,目赤耳鸣,或头晕目眩,或头痛欲裂,或嘈杂吞酸,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黄燥,脉弦数,或弦滑数。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肝经郁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方药组成为柴胡、郁金、黄连、半夏、胆南星、僵蚕、炒麦芽,且各药物剂量或药物间比例为9:9:6:9:6:6: 9。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经郁热证的中药新药物组合,该组合物为广谱性治疗失眠、头痛及焦虑症的新药物组合,属于中药技术领域。该药物组合为柴胡9g 郁金9 黄连6g 半夏9g 胆南星6g 僵蚕6g 炒麦芽9g。目前市面上缺乏广泛性治疗失眠、头痛及焦虑症中药新药,该药物组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精选效药组方而成,用于失眠、头痛及焦虑症肝经郁热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弥补现有治疗药物的不足。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2641470SQ20121002720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8日
发明者曹克刚, 高颖 申请人:曹克刚, 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