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4405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它是由以下药材制备成:太子参、党参、黄芪、沙果、生地、麦冬、白芍、当归、川芎、五味子、丹参、柏子仁、玄参、红花、赤芍、磁石、龙骨、牡蛎、桂枝、瓜蒌、木香、陈皮、黄芩、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蓝花参、铃兰、蜜环菌、槭叶草、白术、八仙花、月季花、郁金、炒枣仁、木本猪毛菜、桂圆肉、莎草、炙远志、薤白、大枣、厚朴、枳壳、茯神、茯苓、合欢皮、佛手、黄精、北五加皮、苦参、甘松、桑寄生、何首乌、枸杞子、黄连、附子、半夏、苏梗、石菖蒲、莲子肉、玉竹、蝉蜕、地骨皮。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病毒性心肌炎从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来看,包括于古典医籍所记载的“心瘅”、“惊悸”、“怔忡”、“猝死”、“心水”、“汗证”等许多病证之中。“心瘅”病名,又名心热病,在《汉书?艺文志》之前已有,其《方技略》谓:古代有“五脏六府瘅十二病方”,其五脏瘅中当有心瘅,可惜已佚。《外台秘要》卷四:“心瘅,烦心,心中热。”《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的“心瘅”,指因外感温热病邪,或因手术等创伤,温毒之邪乘虚侵入,内舍于心,损伤心之肌肉、内膜,以发热、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热)病类疾病,即指西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惊悸”、“怔忡”、“猝死”、“心水”、“汗证”等,都是以症状为主的疾病名称。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出现心悸、多汗、猝死,心力衰竭时还可出现水肿等症状。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有邪毒侵心型、气滞血瘀型、气阴两虚型、心阳虚衰型等类型。目前,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较多,多以西药为主,存在治疗效果较差、治疗时间长、副作用大等不足。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目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药材制备成:太子参12-18份、党参30-40份、黄芪30-40份、沙果25-35份、生地12-18份、麦冬8-12份、白芍10-15份、当归18-22份、川芎18-22份、五味子8-12份、丹参30-40份、柏子仁12-18份、玄参10-15份、红花8-12份、赤芍10-15份、磁石10-15份、龙骨10-15份、牡蛎10-15份、桂枝8-12份、瓜萎8-12份、木香10-15份、陈皮10-15份、黄芩10-15份、板蓝根18-22份、金银花18-22份、连翘12-18份、蓝花参8_12份、铃兰8_12份、蜜环菌10-15份、槭叶草10-15份、白术12-18份、八仙花10-15份、月季花8-12朵、郁金8-12份、炒枣仁10-15份、木本猪毛菜10-15份、桂圆肉8-12份、莎草10-15份、炙远志8-12份、薤白10-15份、大枣10-15枚、厚朴8-12份、枳壳8_12份、茯神10-15份、茯苓10-15份、合欢皮10-15份、佛手10-15份、黄精10-15份、北五加皮8-12份、苦参10-15份、甘松10-15份、桑寄生12-18份、何首乌12-18份、枸杞子12-18份、黄连6-12份、附子5-8份、半夏6-10份、苏梗10-15份、石菖蒲10-15份、莲子肉10-15份、玉竹12-18份、蝉蜕12-18份、地骨皮8-12 份。
[0006]所述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药材制备成:太子参15份、党参35份、黄芪35份、沙果30份、生地15份、麦冬10份、白芍12份、当归20份、川芎20份、五味子10份、丹参35份、柏子仁15份、玄参12份、红花10份、赤苟12份、磁石12份、龙骨12份、牡贩12份、桂枝10份、瓜萎10份、木香12份、陈皮12份、黄芩12份、板蓝根20份、金银花20份、连翘15份、蓝花参10份、铃兰10份、蜜环菌12份、槭叶草12份、白术15份、八仙花12份、月季花10朵、郁金10份、炒枣仁12份、木本猪毛菜12份、桂圆肉10份、莎草12份、炙远志10份、薤白12份、大枣12枚、厚朴10份、枳壳10份、茯神12份、茯苓12份、合欢皮12份、佛手12份、黄精12份、北五加皮10份、苦参12份、甘松12份、桑寄生15份、何首乌15份、枸杞子15份、黄连9份、附子6份、半夏9份、苏梗12份、石菖蒲12份、莲子肉12份、玉竹15份、蝉蜕15份、地骨皮10份。
[0007]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是:由所述中药按常规方法制成汤剂、胶囊剂、散剂或颗粒剂。
[0008]用法及用量:本发明的中药以汤剂为主,每日I付,分2次服用,早、晚各服用I次,15天为I个疗程,一般2-5个疗程即可治愈;也可将其制成胶囊剂、散剂或颗粒剂。
[000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出各原料药及其配比,具有行气活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养心安神的功效,实现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目的;本发明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制备方法简单等优点,经临床验证,本发明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有效率95%。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11]具体实施例1
[0012]I)、汤剂的制备方法:称取太子参15克、党参35克、黄芪35克、沙果30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白芍12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五味子10克、丹参35克、柏子仁15克、玄参12克、红花10克、赤苟12克、磁石12克、龙骨12克、牡贩12克、桂枝10克、瓜萎10克、木香12克、陈皮12克、黄芩12克、板蓝根2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蓝花参10克、铃兰10克、蜜环菌12克、槭叶草12克、白术15克、八仙花12克、月季花10朵、郁金10克、炒枣仁12克、木本猪毛菜12克、桂圆肉10克、莎草12克、炙远志10克、薤白12克、大枣12枚、厚朴10克、枳壳10克、茯神12克、茯苓12克、合欢皮12克、佛手12克、黄精12克、北五加皮10克、苦参12克、甘松12克、桑寄生15克、何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黄连9克、附子6克、半夏9克、苏梗12克、石菖蒲12克、莲子肉12克、玉竹15克、蝉蜕15克、地骨皮10克。用传统的煎药方法,把药物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I小时,用武火煮沸以后再用中火煮20-30分钟,把药汁倒出,再放适量的水用武火煮沸后中火煎煮15-20分,倒出药汁,2次药汁混合后分2份,早晚各一次服用。小儿减量服用。
[0013]2)、胶囊剂的制备方法:称取太子参15克、党参35克、黄芪35克、沙果30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白芍12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五味子10克、丹参35克、柏子仁15克、玄参12克、红花10克、赤苟12克、磁石12克、龙骨12克、牡贩12克、桂枝10克、瓜萎10克、木香12克、陈皮12克、黄芩12克、板蓝根2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蓝花参10克、铃兰10克、蜜环菌12克、槭叶草12克、白术15克、八仙花12克、月季花10朵、郁金10克、炒枣仁12克、木本猪毛菜12克、桂圆肉10克、莎草12克、炙远志10克、薤白12克、大枣12枚、厚朴10克、枳壳10克、茯神12克、茯苓12克、合欢皮12克、佛手12克、黄精12克、北五加皮10克、苦参12克、甘松12克、桑寄生15克、何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黄连9克、附子6克、半夏9克、苏梗12克、石菖蒲12克、莲子肉12克、玉竹15克、蝉蜕15克、地骨皮10克。把药物放入药锅中加10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空胶囊中,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0014]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小儿减量服用。
[0015]3)、散剂的制备方法:称取太子参15克、党参35克、黄芪35克、沙果30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白芍12克、当归20克、川弯20克、五味子10克、丹参35克、柏子仁15克、玄参12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磁石12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桂枝10克、瓜萎10克、木香12克、陈皮12克、黄芩12克、板蓝根2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蓝花参10克、铃兰10克、蜜环菌12克、槭叶草12克、白术15克、八仙花12克、月季花10朵、郁金10克、炒枣仁12克、木本猪毛菜12克、桂圆肉10克、莎草12克、炙远志10克、薤白12克、大枣12枚、厚朴10克、枳壳10克、茯神12克、茯苓12克、合欢皮12克、佛手12克、黄精12克、北五加皮10克、苦参12克、甘松12克、桑寄生15克、何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黄连9克、附子6克、半夏9克、苏梗12克、石菖蒲12克、莲子肉12克、玉竹15克、蝉蜕15克、地骨皮10克。把药物放入药锅中加12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0016]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小儿减量服用。
[0017]4)、颗粒剂的制备方法:称取太子参15克、党参35克、黄芪35克、沙果30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白芍12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五味子10克、丹参35克、柏子仁15克、玄参12克、红花10克、赤苟12克、磁石12克、龙骨12克、牡贩12克、桂枝10克、瓜萎10克、木香12克、陈皮12克、黄芩12克、板蓝根2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蓝花参10克、铃兰10克、蜜环菌12克、槭叶草12克、白术15克、八仙花12克、月季花10朵、郁金10克、炒枣仁12克、木本猪毛菜12克、桂圆肉10克、莎草12克、炙远志10克、薤白12克、大枣12枚、厚朴10克、枳壳10克、茯神12克、茯苓12克、合欢皮12克、佛手12克、黄精12克、北五加皮10克、苦参12克、甘松12克、桑寄生15克、何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黄连9克、附子6克、半夏9克、苏梗12克、石菖蒲12克、莲子肉12克、玉竹15克、蝉蜕15克、地骨皮10克。把药物放入药锅中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再加入适量的糊精和矫味剂,按照本领域常规工艺制粒,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颗粒剂。
[0018]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小儿减量服用。
[0019]具体实施例2
[0020]称取太子参12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沙果25克、生地12克、麦冬8克、白芍10克、当归18克、川弯18克、五味子8克、丹参30克、柏子仁12克、玄参10克、红花8克、赤芍10克、磁石10克、龙骨10克、牡蛎10克、桂枝8克、瓜萎8克、木香10克、陈皮10克、黄芩10克、板蓝根18克、金银花18克、连翘12克、蓝花参8克、铃兰8克、蜜环菌10克、槭叶草10克、白术12克、八仙花10克、月季花8朵、郁金8克、炒枣仁10克、木本猪毛菜10克、桂圆肉8克、莎草10克、炙远志8克、薤白10克、大枣10枚、厚朴8克、枳壳8克、获神10克、茯苓10克、合欢皮10克、佛手10克、黄精10克、北五加皮8克、苦参10克、甘松10克、桑寄生12克、何首乌12克、枸杞子12克、黄连6克、附子5克、半夏6克、苏梗10克、石菖蒲10克、莲子肉10克、玉竹12克、蝉蜕12克、地骨皮8克。
[0021]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成汤剂、胶囊剂、散剂或颗粒剂。
[0022]具体实施例3
[0023]称取太子参18克、党参40克、黄芪40克、沙果35克、生地18克、麦冬12克、白芍15克、当归22克、川芎22克、五味子12克、丹参40克、柏子仁18克、玄参15克、红花12克、赤芍15克、磁石15克、龙骨15克、牡贩15克、桂枝12克、瓜萎12克、木香15克、陈皮15克、黄芩15克、板蓝根22克、金银花22克、连翘18克、蓝花参12克、铃兰12克、蜜环菌15克、槭叶草15克、白术18克、八仙花15克、月季花12朵、郁金12克、炒枣仁15克、木本猪毛菜15克、桂圆肉12克、莎草15克、炙远志12克、薤白15克、大枣15枚、厚朴12克、枳壳12克、茯神15克、茯苓15克、合欢皮15克、佛手15克、黄精15克、北五加皮12克、苦参15克、甘松15克、桑寄生18克、何首乌18克、枸杞子18克、黄连12克、附子8克、半夏10克、苏梗15克、石菖蒲15克、莲子肉15克、玉竹18克、蝉蜕18克、地骨皮12克。
[0024]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成汤剂、胶囊剂、散剂或颗粒剂。
[0025]实验例:
[0026]I)临床资料:本发明共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为12-55岁。
[0027]2)治疗方法:本发明的中药以汤剂为主,每日I付,分2次服用,早、晚各服用I次15天为I个疗程,一般2-5个疗程即可治愈;也可将其制成胶囊剂、散剂或颗粒剂。
[0028]3)疗效评价标准:
[0029]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0030]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0031]未愈:主症未改善,实验室检查未改善。
[0032]4)治疗结果:本发明共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经过2-5个疗程的治疗,治愈48例,占80 %,好转9例,占15 %,未愈3例,占5 %,有效率为95 %。
[0033]5)典型病例:
[0034]1、李某,男,52岁,经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2个疗程后好转,服用5个疗程治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0035]2、胡某某,女,43岁,经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I个疗程后好转,服用3个疗程治愈,3年未复发。
[0036]3、孟某,男,35岁,经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2个疗程后好转,服用5个疗程治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0037]4、魏某,男,16岁,经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I个疗程后好转,服用3个疗程治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0038]经过大量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本发明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属于纯中药制剂,对人体毒、副作用小,对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具有可靠、安全、显著的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药材制备成:太子参12-18份、党参30-40份、黄芪30-40份、沙果25-35份、生地12-18份、麦冬8-12份、白芍10-15份、当归18-22份、川芎18-22份、五味子8-12份、丹参30-40份、柏子仁12-18份、玄参10-15份、红花8-12份、赤芍10-15份、磁石10_15份、龙骨10-15份、牡蛎10-15份、桂枝8-12份、瓜萎8-12份、木香10-15份、陈皮10-15份、黄芩10-15份、板蓝根18-22份、金银花18-22份、连翘12-18份、蓝花参8_12份、铃兰8_12份、蜜环菌10-15份、槭叶草10-15份、白术12-18份、八仙花10-15份、月季花8-12朵、郁金8-12份、炒枣仁10-15份、木本猪毛菜10-15份、桂圆肉8-12份、莎草10-15份、炙远志8_12份、薤白10-15份、大枣10-15枚、厚朴8-12份、枳壳8-12份、茯神10-15份、茯苓10-15份、合欢皮10-15份、佛手10-15份、黄精10-15份、北五加皮8_12份、苦参10-15份、甘松10-15份、桑寄生12-18份、何首乌12-18份、枸杞子12-18份、黄连6_12份、附子5_8份、半夏6_10份、苏梗10-15份、石菖蒲10-15份、莲子肉10-15份、玉竹12-18份、蝉蜕12-18份、地骨皮8-12 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药材制备成:太子参15份、党参35份、黄芪35份、沙果30份、生地15份、麦冬10份、白芍12份、当归20份、川弯20份、五味子10份、丹参35份、柏子仁15份、玄参12份、红花10份、赤芍12份、磁石12份、龙骨12份、牡蛎12份、桂枝10份、瓜萎10份、木香12份、陈皮12份、黄芩12份、板蓝根20份、金银花20份、连翘15份、蓝花参10份、铃兰10份、蜜环菌12份、槭叶草12份、白术15份、八仙花12份、月季花10朵、郁金10份、炒枣仁12份、木本猪毛菜12份、桂圆肉10份、莎草12份、炙远志10份、薤白12份、大枣12枚、厚朴10份、枳壳10份、茯神12份、茯苓12份、合欢皮12份、佛手12份、黄精12份、北五加皮10份、苦参12份、甘松12份、桑寄生15份、何首乌15份、枸杞子15份、黄连9份、附子6份、半夏9份、苏梗12份、石菖蒲12份、莲子肉12份、玉竹15份、蝉蜕15份、地骨皮10份。
3.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按常规方法制成汤剂、胶囊剂、散剂或颗粒剂。
【文档编号】A61P9/00GK104258297SQ20141054694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5日
【发明者】鲁翠花 申请人:鲁翠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