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742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分数组成:小蓟10-15份,地榆10-15份、葱白5-10份,人参5-10份,山药10-30份,刺五加5-15份,大枣10-30份、川芎3-12份,延胡索5-10份,姜黄5-10份,本发明的优势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配伍合理,内外用药,可以有效治疗慢性中耳炎疾病,疗效显著,纯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小。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治疗中耳炎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0003]西医治疗中耳炎多以单纯型局部用药为主,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显效快,但是治标不治本,病症容易反复。
[0004]中医认为,耳部疾病是由于致病邪毒侵犯,使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发生病理变化,具体到中耳炎,即为肝胆湿热、邪气盛行所致。当机体正气旺盛,邪气便不易侵犯而发生病,故《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正气虚,邪气乘虚而入,才会发生疾病,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中耳炎疾病的发生是正邪斗争的反映,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在耳病中,致病之外邪多见于风、热、湿邪;脏腑功能失调,多为肝、肾、心、脾等。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疗效显著的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分数组成:
[0008]小蓟10-15份,地榆10-15份、葱白5_10份,人参5_10份,山药10_30份,刺五加5-15份,大枣10-30份、川芎3-12份,延胡索5-10份,姜黄5-10份,
[0009]一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分数组成:
[0010]小蓟12份,地榆12份、葱白8份,人参8份,山药20份,刺五加10份,大枣20份、川弯8份,延胡索8份,姜黄8份,
[0011]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I)按量称取上述组合物,用清水冲洗两遍;
[0013](2)将上述组合物混合后粉碎;
[0014](3)将粉碎后的组合物加入1000份水中,浸泡10小时后武火煮沸,文火持续煎煮20分钟;
[0015](4)过滤,弃掉滤渣;将滤液浓缩至300份。
[0016]本发明的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中,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葱白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三药共为君药;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增志;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四药共为臣药;川芎活血行气;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三药共为佐药;十味中药合用,共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补中益气、活血行气之功效,有效治疗慢性中耳炎。
[0017]本发明的优势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配伍合理,内外用药,可以有效治疗慢性中耳炎疾病,疗效显著,纯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一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分数组成(每份Ig):
[0020]小蓟10份,地榆10份、葱白5份,人参5份,山药10份,刺五加5份,大率10份、川芎3份,延胡索5份,姜黄5份,
[0021]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22](I)按量称取上述组合物,用清水冲洗两遍;
[0023](2)将上述组合物混合后粉碎;
[0024](3)将粉碎后的组合物加入1000份水中,浸泡10小时后武火煮沸,文火持续煎煮20分钟;
[0025](4)过滤,弃掉滤渣;将滤液浓缩至300份。
[0026]实施例2
[0027]—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分数组成(每份Ig):
[0028]小蓟12份,地榆12份、葱白8份,人参8份,山药20份,刺五加10份,大枣20份、川弯8份,延胡索8份,姜黄8份,
[0029]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030]实施例3
[0031]一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分数组成(每份Ig):
[0032]小蓟15份,地榆15份、葱白10份,人参10份,山药30份,刺五加15份,大枣30份、川弯12份,延胡索10份,姜黄10份,
[0033]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034]实验例:
[0035]1.一般资料
[0036]自2008年-2011年,共选取慢性中耳炎患者150例,其中男64例女86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3个月。
[0037]2.治疗方法
[0038]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药物,每日I剂,早晚各一次,每次100g。同时使用本发明制备的药剂滴耳,每日早晚各一次,具体为:病人取坐位或者卧位,耳朵朝上,将耳朵向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15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0039]3.诊断标准
[0040]显效:耳堵、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提高至正常;纯音测听检测骨气导差在1dB以内;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力图为A型曲线,峰值为0.3?1.5_。镫骨肌反射引出。
[0041]有效:耳堵、耳鸣症状减轻,听力有提高;纯音测听检测气导较治疗前提高10?15dB,但未达到正常,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力图为As型曲线,峰值较正常偏低。
[0042]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各项检查无明显改善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
[0043]4.治疗效果
[0044]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显效68例显效,有效7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
[0045]不良反应:使用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004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分数组成: 小蓟10-15份,地榆10-15份、葱白5-10份,人参5-10份,山药10-30份,刺五加5-15份,大枣10-30份、川芎3-12份,延胡索5-10份,姜黄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分数组成: 小蓟12份,地榆12份、葱白8份,人参8份,山药20份,刺五加10份,大枣20份、川弯8份,延胡索8份,姜黄8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量称取上述组合物,用清水冲洗两遍; (2)将上述组合物混合后粉碎; (3)将粉碎后的组合物加入1000份水中,浸泡10小时后武火煮沸,文火持续煎煮20分钟; (4)过滤,弃掉滤渣;将滤液浓缩至300份。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4383438SQ201410616887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5日
【发明者】孙俊 申请人:孙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