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320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北沙参10份、生地8份、制首乌9份、炒黄芩6份、炒白芍9份、川楝子6份、制香附6份、吴茱萸6份、党参6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慢性肝炎。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定义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0003]病因病机
以胁肋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所以,胁痛多与肝胆疾病有关。凡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或过食肥甘,嗜酒无度,或久病体虚,忧思劳倦,或跌仆外伤等皆可导致胁痛。辨证时,应先分气血虚实,一般气郁者多为胀痛,痛处游走不定。血瘀者多为刺痛,痛有定处。虚证胁痛多隐隐作痛,实证胁痛多疼痛突发,痛势较剧。
[0004]症状
典型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呈波动性间歇性,甚至多年没有任何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容易疲劳和胃部不适,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临床上经常见到隐匿性肝硬化患者,在出现肝硬化之前,没有感觉到明显不适,也没有进行常规的体检,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偶有患者出现恶心,腹胀、黄疸,尿色深,但依据症状不能判断出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
[0005]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北沙参【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I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稍晾,置沸水中烫后,除去外皮,干燥。或洗净直接干燥。【性味】甘、微苦,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用法用量】4.5?12g。【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0006]生地【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性味】甘,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疫。【用法用量】6?15g。
[0007]制首乌【来源】本品为寥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其藤茎称“夜交藤”。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性味】苦、甘、潘,温。【归经】归肝、心、肾经。【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用法用量】6?12g。
[0008]黄岑【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岑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法用量】3?9g。
[0009]白芍【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用法用量】6?15g。【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0010]川楝子【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性味】苦,寒;有小毒。【归经】归肝、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用法用量】4.5?9g。
[0011]香附【来源】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莖。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性味】辛、微苦、微甘,平。【归经】归肝、脾、三焦经。【功能主治】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用法用量】6?9g。
[0012]吴茱萸【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0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bodinieri (Dode) Huang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经】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用法用量】1.5?6@;外用适量。
[0013]党参【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党参(西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 (Nannf.) L.T.Shen 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用法用量】6?30g。【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发明内容】

[0014]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慢性肝炎的目的。
[001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北沙参10份、生地8份、制首乌9份、炒黄芩6份、炒白芍9份、川楝子6份、制香附6份、吴茱萸6份、党参6份。
[0016]发明人认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时间久则阳气虚损,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阻滞于两胁,发为胁痛。故组配本方。
[0017]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发明人2012年4月?2012年12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慢性肝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8.4岁,病程5?25年;对照组男26例,女8例,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46.7岁,病程4?23年。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0018]2、试验方法
2.1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每日2次。疗程3个月。
[0019]对照组口服苦参素胶囊(国药准字H20020044,宁夏博尔泰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其说明书服用。疗程1个月。
[0020]3、治疗结果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ALT、AST、TP均恢复正常,A /G倒置纠正;有效:临床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好转。
[0021]治疗结果见表1。
[0022]表1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η 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总治愈率(%)
治疗组 34 10 22 2 94.1%* 29.4%*
对照组 34 6 22 6 82.4% 17.6%
与对照组比较,*Ρ〈0.05。
[0023]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慢性肝炎,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25]具体实施例1
称取:北沙参10克、生地8克、制首乌9克、炒黄芩6克、炒白芍9克、川楝子6克、制香附6克、吴茱萸6克、党参6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0026]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0027]具体实施例2
称取:北沙参10克、生地8克、制首乌9克、炒黄芩6克、炒白芍9克、川楝子6克、制香附6克、吴茱萸6克、党参6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0028]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口服,每日服用一次。
[0029]具体实施例3
称取:北沙参10克、生地8克、制首乌9克、炒黄芩6克、炒白芍9克、川楝子6克、制香附6克、吴茱萸6克、党参6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0030]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北沙参10份、生地8份、制首乌9份、炒黄芩6份、炒白芍9份、川楝子6份、制香附6份、吴茱萸6份、党参6份。
【文档编号】A61K36/8905GK104383198SQ201410756863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1日
【发明者】丁铁梅 申请人:丁铁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