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混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3301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混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灸麻黄10-25份,白芥子5-20份,干姜5-15份,苏子10-25份,法半夏10-25份,杏仁10-25,陈皮5-20份,补骨脂10-30份,莱菔子10-25份,炙甘草5-15份,细辛5-15份,射干5-20份,胆南星5-20份。本发明对于寒性哮喘的治疗具有疗效明显、安全性高、适合长期服用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混合物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混合物。
[0002]【背景技术】:
寒性哮喘是中医症名,其症状往往畏寒、多夜间阵发性哮喘,且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水。大多数是由过敏性体质或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所以应该脱敏治疗。临床上大多数哮喘属于寒性哮喘。寒性哮喘发作多突然发作,憋得很难受的,马上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可很快不喘了,但不能经常用。不要只图一时轻松,过量应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轻则引起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重则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
[0003]
【发明内容】
:
本发明就是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对于寒性哮喘的治疗具有疗效明显、安全性高、适合长期服用的中药混合物。
[0004]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灸麻黄10-25份,白芥子5-20份,干姜5-15份,苏子10-25份,法半夏10-25份,杏仁10-25,陈皮5-20份,补骨脂10-30份,莱菔子10-25份,炙甘草5_15份,细辛5_15份,射干5_20份,胆南星5-20份。
[0005]配方优选为:
灸麻黄12份,白芥子9份,干姜9份,苏子12份,法半夏12份,杏仁12,陈皮6份,补骨脂15份,莱菔子12份,炙甘草9份,细辛6份,射干12份,胆南星12份。
[0006]制备方法:
将中药原料筛选去渣后,将干姜、杏仁粉碎成100目细粉,而后在其它中药原料中加入4-8重量的水煎煮3次,第一次用8倍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时加入穿山甲粉末用6倍的水煎煮I小时,第三次用4倍的水煎煮45分钟,而后合并3次的煎煮液后,浓缩成原体积的30%后加入干姜、杏仁粉末后搅匀,浓缩成干浸膏,粉碎成600目细粉即为本发明的中药混合物。
[0007]组成本发明的各中药原料的药理、药效说明如下: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症。本品中所含的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较持久,特别是支气管处于痉挛状态的时候作用更为明显。低浓度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均能引起支气管扩张,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能缓解由组胺或者乙酞胆碱所致犬呼吸道阻力增加。甲基麻黄碱亦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麻黄挥发油中的左旋-α-松油醇和2,3,5,6-四甲基吡嗪有平喘作用。
[0008]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肝;脾;胃;心包经。具有化痰逐饮;散结消肿等功效。常用于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等症。本品还具有抗真菌、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而起祛痰等作用。
[0009]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等功效。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症。姜的多种成分都有中枢抑制、加强镇静催眠和对抗中枢兴奋药的作用.干姜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干姜浸剂及干姜浸剂与半夏浸剂合用时均可使离体心脏自主运动增强;
苏子: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等功效。常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症。本品还具有抗癌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苏子对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但临床上对于葡萄球菌所致的疾病很少使用紫苏,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所致的肠胃炎病,则有用之。苏子能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分泌,故有发汗作用,亦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因而有止咳袪痰作用,故感冒咳嗽每多用之。此外,苏子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故其行气和中的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0010]法半夏:为半夏的炮制品。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等功效。常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等症。
[0011]杏仁:味苦,性温,有毒。归肺、大肠经。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等功效。常用于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等症。本品还具有抗炎、镇痛、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呈镇静呼吸中枢、降血压、抗癌、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等作用。
[0012]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常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本品具有三大类作用,一是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此外,近代研究认为,橘皮具有有刺激性祛痰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积气。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较大剂量有抑制作用;有轻微的收缩血管作用,静脉注射有迅速升压作用,反复给药亦无耐药性;甲基橙皮甙有使冠状动脉流量增加,冠状动脉阻力减小,血压降低心率减少的作用。本品中所含的橙皮甙能降低胆固醇,抑制试验性溃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
[0013]补骨脂:味辛、苦,性温。归肾、脾经。具有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等功效。常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白癜风,斑秃等症。本品具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对气管收缩有明显舒张作用、皮肤病损伤常见致病性真菌和细菌的抑制作用、有显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生育和雌激素样作用、抗衰老、升高白细胞以及止血等作用。
[0014]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等功效。常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等症。本品还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毒、降压、明显减低体血管阻力以及肺血管阻力等作用。
[0015]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症。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
[0016]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等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症。本品还具有局部麻醉、解热、镇痛、抑菌以及对瞬膜及血压皆有肾上腺素样作用。
[0017]射干:味苦,性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等功效。常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喉痹不通,二便不通,诸药不效,腹部积水,皮肤发黑,乳痈初起。等症。本品还具有抗微生物、消炎等作用。
[0018]胆南星:味苦、微辛,性凉。归肺、肝、脾经。具有清火化痰,镇惊定痼等功效。常用于中风痰迷,惊风癫痫,痰火喘嗽,头风眩晕等症。
[0019]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对于寒性哮喘的治疗具有疗效明显、安全性高、适合长期服用等优点。
[0020]【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灸麻黄12份,白芥子9份,干姜9份,苏子12份,法半夏12份,杏仁12,陈皮6份,补骨脂15份,莱菔子12份,炎甘草9份,细辛6份,射干12份,胆南星12份。
[0021]实施例2:
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灸麻黄10份,白芥子5份,干姜5份,苏子10份,法半夏10份,杏仁10,陈皮5份,补骨脂10份,莱菔子10份,炙甘草5份,细辛5份,射干5份,胆南星5份。
[0022]实施例3:
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灸麻黄25份,白芥子20份,干姜15份,苏子25份,法半夏25份,杏仁25,陈皮20份,补骨脂30份,莱菔子25份,炙甘草15份,细辛15份,射干20份,胆南星20份。
[0023]实施例1-3句采用以下制备方法:
将中药原料筛选去渣后,将干姜、杏仁粉碎成100目细粉,而后在其它中药原料中加入4-8重量的水煎煮3次,第一次用8倍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时加入穿山甲粉末用6倍的水煎煮I小时,第三次用4倍的水煎煮45分钟,而后合并3次的煎煮液后,浓缩成原体积的30%后加入干姜、杏仁粉末后搅匀,浓缩成干浸膏,粉碎成600目细粉即为本发明的中药混合物的生药粉。
[0024]服用方法:
每日服用两次,每次服内含I克-3克生药粉的胶囊。连服3月为一个疗程。
[0025]平时食疗注意忌口戒水果、牛奶。多吃虾、牛、羊肉。
[0026]典型病例:
患者:刘某某,女21岁,患有寒性哮喘十多年,夏天不得吹风扇和空调,夜间喘、不能平臣卜。服药本发明6个疗程后,夜喘等症状大为好转,且可以平卧。又继续服药6个疗程后哮喘症状基本消失,目前除去有点气虚,营卫不固外身体无异常。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灸麻黄10-25份,白芥子5-20份,干姜5-15份,苏子10-25份,法半夏10-25份,杏仁10-25,陈皮5-20份,补骨脂10-30份,莱菔子10-25份,炙甘草5_15份,细辛5_15份,射干5_20份,胆南星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灸麻黄12份,白芥子9份,干姜9份,苏子12份,法半夏12份,杏仁12,陈皮6份,补骨脂15份,莱菔子12份,炙甘草9份,细辛6份,射干12份,胆南星12份。
3.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中药原料筛选去渣后,将干姜、杏仁粉碎成100目细粉,而后在其它中药原料中加入4-8重量的水煎煮3次,第一次用8倍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时加入穿山甲粉末用6倍的水煎煮I小时,第三次用4倍的水煎煮45分钟,而后合并3次的煎煮液后,浓缩成原体积的30%后加入干姜、杏仁粉末后搅匀,浓缩成干浸膏,粉碎成600目细粉即为本发明的中药混合物。
【文档编号】A61P11/06GK104399049SQ201410758782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2日
【发明者】王正琦 申请人:王正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