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73298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白药子、半边莲、斑鸠菊、落葵、八仙草、大血藤、繁缕、地耳草、芙蓉叶、剪刀股、毛蕊花、菥蓂、肿节风、头巾草、马齿苋和苦菜;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利水消肿、消肿排脓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可以活血散结、和中开胃、化气止痛,改善机体内外环境,从而治疗或减轻急性阑尾炎的各种症状,适于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0003]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有:
[0004]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
[0005]2.胃肠道症状,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数增多。
[0006]3.发热,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C。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0007]4.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0008]5.腹肌紧张,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0009]6.皮肤感觉过敏,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0010]现代医中,多数病患都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难免有后遗症,更多患者还是愿意以内服药进行保守治疗。而西医治疗远期疗效欠佳,难以消除病根,且价格昂贵,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对治疗急性阑尾炎的药物必须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而中药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作用强、见效快、药效持久等优点,且没有依赖性、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因此选择一种中药制剂治疗急性阑尾炎,对于急性阑尾炎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利水消肿、消肿排脓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可以活血散结、和中开胃、化气止痛,改善机体内外环境,从而治疗或减轻急性阑尾炎的各种症状,适于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0013]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4]白药子57?87份半边莲56?86份斑鸠菊54?84份落葵53?83份
[0015]八仙草51?81份大血藤49?79份繁缕47?77份地耳草45?75份
[0016]芙蓉叶43?73份剪刀股42?72份毛蕊花41?71份菥蓂40?70份
[0017]肿节风38?68份头巾草36?66份马齿觅34?64份苦菜31?61份。
[0018]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9]白药子80份半边莲79份斑鸠菊77份落葵76份
[0020]八仙草74份大血藤72份繁缕70份地耳草68份
[0021]芙蓉叶66份剪刀股65份毛蕊花64份菥蓂63份
[0022]肿节风61份头巾草59份马齿苋57份苦菜54份。
[0023]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24]白药子73份半边莲72份斑鸠菊70份落葵69份
[0025]八仙草67份大血藤65份繁缕63份地耳草61份
[0026]芙蓉叶59份剪刀股58份毛蕊花57份菥蓂56份
[0027]肿节风54份头巾草52份马齿苋50份苦菜47份。
[0028]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29]白药子66份半边莲65份斑鸠菊63份落葵62份
[0030]八仙草60份大血藤58份繁缕56份地耳草54份
[0031]芙蓉叶52份剪刀股51份毛蕊花50份菥蓂49份
[0032]肿节风47份头巾草44份马齿苋42份苦菜40份。
[0033]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34](I)将白药子、斑鸠菊、大血藤和肿节风去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酒精溶液,浸泡5?6小时后,加热煮沸回流提取3?4小时,再次加入6?8倍量酒精溶液,加热煮沸回流提取2?3小时,最后,加入4?6倍量酒精溶液,加热煮沸回流提取I?2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12?1.15的稠膏,备用;
[0035](2)将半边莲、繁缕、芙蓉叶和马齿苋去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
[0036](3)将落葵、八仙草和头巾草去杂质,洗净,微波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0037](4)将地耳草、剪刀股、毛蕊花、菥蓂和苦菜把加醋液与水少许,拌匀,稍焖,用文火炒不粘手为度,取出烘干,研末,过140目细粉,备用;
[0038](5)将上述步骤(I)所制得的稠膏、步骤(2)所制得的滤液以及步骤(3)、步骤(4)所制得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制成片剂,即为所述的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
[0039]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0040]白药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用于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胃痛,内出血,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神经性皮炎。《中药鉴别手册》载:“清热解毒,止痛。治急性肝炎,恶性疟疾,急性阑尾炎,急性菌痢,毒蛇咬伤,急性胃肠炎,腹痛及其它炎症。”
[0041]半边莲:味辛,性凉;归心、小肠、肺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毒蛇咬伤,痈肿疔疮,扁桃体炎,温瘆,足癣,跌打损伤,湿热黄疸,阑尾炎,肠炎,肾炎,肝硬化腹水及多种癌症。《福建民间草药》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0042]斑鸠菊:味甘、湿,性凉;归肝经。清热解毒,生肌敛疮。用于阑尾炎,疮疖,烫火伤。《云南药用植物名录》载用于阑尾炎、疮疖。叶:治疗烫火伤。”《陆川本草》载凉血,解毒,消炎,生肌。治热毒,火疮,血瘙,斑瘆。”
[0043]落葵:味甘、淡,性凉。清热解毒,接骨止痛。用于阑尾炎,痢疾,大便秘结,膀胱炎,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陆川本草》载:“凉血,解毒,消炎,生肌。治热毒,火疮,血瘙,斑瘆。”
[0044]八仙草:味苦、辛,性寒;归肺、肝、肾经。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乳腺炎,阑尾炎,水肿,感冒发热,痢疾,尿路感染,尿血,牙龈出血,刀伤出血。《草药手册》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阑尾炎,近用于治癌。”
[0045]大血藤:味苦,性平;归大肠、肝经。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用于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肠痈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扑痛。《陕西中草药》载:“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理气活血,祛风杀虫。治阑尾炎,月经不调,崩漏,小儿疳积,蛔虫、蛲虫症。”
[0046]繁缕:味甘、酸,性凉;归肝、大肠经。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催乳。用于肠炎,痢疾,肝炎,阑尾炎,牙痛,头发早白,乳汁不下,乳腺炎,跌打损伤。《贵州民间方药集》载解热利尿,催生,催乳,活血去瘀。治跌打损伤,消伤肿,又治无名肿毒。”
[0047]地耳草:味甘、微苦,性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用于肝炎,早期肝硬化,阑尾炎,眼结膜炎,扁桃体炎;外用治疮疖肿毒,带状疱瘆,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常用中草药手册》载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治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疔肿痈疽,毒蛇咬伤,跌打扭伤。”
[0048]芙蓉叶:味微辛,性凉;归肺、肝经。清肺凉血,消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结炎、阑尾炎、痈疖脓肿、急性中耳炎、烧伤、烫伤。
[0049]剪刀股:味苦,性寒;归胃、肚、肾经。清热凉血,利尿消肿。用于肺热咳嗽,喉痛,口腔溃疡,急性结膜炎,阑尾炎,水肿,小便不利;外用治乳腺炎,疮疖肿毒,皮肤瘙痒。《常用中草药手册》载解热毒,消痈肿,凉血,利尿。”
[0050]毛蕊花:味苦,性凉,有小毒。清热解毒,止血。用于肺炎,阑尾炎,创伤出血,关节扭伤,疮毒。《云南中草药》载:“消炎,止血,拔毒。治疮毒,刀枪伤,跌打损伤。”
[0051]菥蓂:味苦、甘,性平。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和中开胃。用于阑尾炎,肺脓疡,痈疖肿毒,丹毒,子宫内膜炎,白带,肾炎,肝硬化腹水,小儿消化不良。《纲目》载和中益气,利肝明目。”
[0052]肿节风:味苦、辛,性平;归心、肝经。抗菌消炎,祛风通络,活血散结。用于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肿瘤。
[0053]头巾草:味微苦,性凉。清热解毒,利尿。用于治肝炎,阑尾炎,跌打损伤,蛇咬伤。
[0054]马齿苋:味酸,性寒。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乳腺炎,痔疮出血,白带,疔疮肿毒,湿瘆、带状疱瘆。《纲目》载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0055]苦菜: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破瘀活血,排脓。用于阑尾炎,腹腔脓肿,肠炎,痢疾,急、慢性盆腔炎,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衄血,跌打损伤,疮疖肿痛,黄水疮,阴囊湿瘆。《滇南本草》载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诸积,利小便。”
[005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7]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利水消肿、消肿排脓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可以活血散结、和中开胃、化气止痛,改善机体内外环境,从而治疗或减轻急性阑尾炎的各种症状,适于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59]实施例1
[0060]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61]白药子85g半边莲84g斑鸠菊82g落葵81g
[0062]八仙草79g大血藤77g繁缕75g地耳草73g
[0063]芙蓉叶71g剪刀股70g毛蕊花69g菥蓂68g
[0064]肿节风66g头巾草64g马齿苋62g苦菜59g。
[0065]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66](I)将白药子、斑鸠菊、大血藤和肿节风去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酒精溶液,浸泡5?6小时后,加热煮沸回流提取3?4小时,再次加入6?8倍量酒精溶液,加热煮沸回流提取2?3小时,最后,加入4?6倍量酒精溶液,加热煮沸回流提取I?2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12?1.15的稠膏,备用;
[0067](2)将半边莲、繁缕、芙蓉叶和马齿苋去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
[0068](3)将落葵、八仙草和头巾草去杂质,洗净,微波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0069](4)将地耳草、剪刀股、毛蕊花、菥蓂和苦菜把加醋液与水少许,拌匀,稍焖,用文火炒不粘手为度,取出烘干,研末,过140目细粉,备用;
[0070](5)将上述步骤⑴所制得的稠膏、步骤⑵所制得的滤液以及步骤⑶、步骤(4)所制得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制成片剂,即为所述的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
[0071]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早中晚各I次,每次I片;10天为I个疗程,轻者I?2个疗程,重者遵医嘱逐量增加。
[0072]实施例2
[0073]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74]白药子80g半边莲79g斑鸠菊77g落葵76g
[0075]八仙草74g大血藤72g繁缕70g地耳草68g
[0076]芙蓉叶66g剪刀股65g毛蕊花64g菥蓂63g
[0077]肿节风61g头巾草59g马齿苋57g苦菜54g。
[0078]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79]实施例3
[0080]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81]白药子73g半边莲72g斑鸠菊70g落葵69g
[0082]八仙草67g大血藤65g繁缕63g地耳草61g
[0083]芙蓉叶59g剪刀股58g毛蕊花57g菥蓂56g
[0084]肿节风54g头巾草52g马齿苋50g苦菜47g。
[0085]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86]实施例4
[0087]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88]白药子66g半边莲65g斑鸠菊63g落葵62g
[0089]八仙草60g大血藤58g繁缕56g地耳草54g
[0090]芙蓉叶52g剪刀股51g毛蕊花50g菥蓂49g
[0091]肿节风47g头巾草44g马齿苋42g苦菜40g。
[0092]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93]临床资料:
[0094]1、病例选择:
[0095]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急性阑尾炎患者40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9岁?61岁,平均年龄18岁,病程I个月?2个月,平均I年。对照组200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96例,年龄13岁?56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半个月?I个月,平均半个月。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0096]2、药物选择:
[0097]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口服,每日3次,早中晚各I次,每次I片;10天为I个疗程,轻者I?2个疗程,重者遵医嘱逐量增加。
[0098]对照组服用阑尾灵颗粒,开水冲服,一次12g,一日3-4次或遵医嘱。
[0099]3、疗效判定:
[0100](I)治愈:灼烧性疼痛、反射性胃痉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
[0101](2)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身体恢复健康。
[0102](3)无效:病症无变化。
[0103]4、结果:
[0104]服用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组中,治愈144例,有效32例,无效24例,治愈率72%,总有效率88%。
[0105]对照组中治愈108例,有效44例,无效48例,治愈率54%,总有效率76%。
[0106]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0107]典型病例举例:
[0108]1、韩某,男,16岁,学生,江苏无锡人。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围疼痛,伴恶心,疼痛逐渐移至右下腹部,固定移,自觉疼痛较前加重,伴有发热,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I个疗程后,身体逐渐康复,疼痛等症状消失,继续服用2个疗程,身体恢复健康。随访至今未复发。
[0109]2、腾某,女,24岁,实习生,宁夏银川人。患者右下腹阵发性胀痛,伴有恶心、呕吐,无发热、咳嗽、腹泻症状。被确诊为左髋急性阑尾炎。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3个疗程后,疼痛消失,身体痊愈,未再复发。
[0110]3、郭某,女,31岁,会计,辽宁鞍山人。患者脐周围疼痛,后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有压痛,反跳痛,被我院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3个疗程后,病情痊愈,随访未复发。
[0111]4、言某,男,42岁,建筑工人,河北秦皇岛人。患者在路边吃饭后出现腹部不适,呈阵发性并伴有恶心,吃过药物后无明显好转,后有下腹疼痛难忍,压痛,被我院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身体恢复正常。
[0112]5、元某,女,49岁,司机,安徽安庆人。患者因下腹部疼痛伴发热入院。腹痛呈持续性,偶有阵发性加重,不向其他部位放射。病后不久有少许畏寒,后期出现发热,伴恶心,但无呕吐。小便短黄,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身体恢复正常,活动自如。随访至今未复发。
[0113]6、游某,男,55岁,广东江门人。患者空腹持续右上腹疼痛,加重并停止排便排气,伴胸闷、憋气。发病来恶心,未吐,无腹泻,行走困难,后来我院发现为急性阑尾炎,服用本发明2个疗程后,疼痛等症状消失,精力旺盛。随访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白药子57?87份半边莲56?86份斑鸠菊54?84份落葵53?83份 八仙草51?81份大血藤49?79份繁缕47?77份地耳草45?75份 芙蓉叶43?73份剪刀股42?72份毛蕊花41?71份菥蓂40?70份 肿节风38?68份头巾草36?66份马齿苋34?64份苦菜31?6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白药子80份半边莲79份斑鸠菊77份落葵76份 八仙草74份大血藤72份繁缕70份地耳草68份 芙蓉叶66份剪刀股65份毛蕊花64份菥蓂63份 肿节风61份头巾草59份马齿苋57份苦菜5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白药子73份半边莲72份斑鸠菊70份落葵69份 八仙草67份大血藤65份繁缕63份地耳草61份 芙蓉叶59份剪刀股58份毛蕊花57份菥蓂56份 肿节风54份头巾草52份马齿苋50份苦菜47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白药子66份半边莲65份斑鸠菊63份落葵62份 八仙草60份大血藤58份繁缕56份地耳草54份 芙蓉叶52份剪刀股51份毛蕊花50份菥蓂49份 肿节风47份头巾草44份马齿苋42份苦菜40份。
5.—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白药子、斑鸠菊、大血藤和肿节风去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酒精溶液,浸泡5?6小时后,加热煮沸回流提取3?4小时,再次加入6?8倍量酒精溶液,加热煮沸回流提取2?3小时,最后,加入4?6倍量酒精溶液,加热煮沸回流提取I?2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12?1.15的稠膏,备用; (2)将半边莲、繁缕、芙蓉叶和马齿苋去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 (3)将落葵、八仙草和头巾草去杂质,洗净,微波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4)将地耳草、剪刀股、毛蕊花、菥蓂和苦菜把加醋液与水少许,拌匀,稍焖,用文火炒不粘手为度,取出烘干,研末,过140目细粉,备用; (5 )将上述步骤(I)所制得的稠膏、步骤(2 )所制得的滤液以及步骤(3 )、步骤(4 )所制得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制成片剂,即为所述的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
【文档编号】A61K36/80GK104474108SQ201410758699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1日
【发明者】吕桂兰 申请人:吕桂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