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血管造影用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7031阅读:1033来源:国知局
磁共振血管造影用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共振血管造影用留置针,包括针头和针柄,其中,针柄的上部设置有滑槽,滑槽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滑槽上设置有推柄,推柄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滑槽与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滑槽与针柄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滑块与推柄在制造时一体成型,针柄的两侧设置有捆绑带,捆绑带的端部缝制固定连接有粘扣,捆绑带与针柄之间粘接固定。推柄呈直角梯形状,滑槽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状,针柄的厚度大于等于针头的管径。针柄的底部设置有辅助绑带,辅助绑带的两端与捆绑带上的粘扣之间粘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牢靠,针头与血管内壁夹角小,留置体外的穿刺针帖服皮肤表面,穿刺针不易产生位移。
【专利说明】磁共振血管造影用留置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磁共振血管造影用留置针。
【背景技术】:
[0002]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磁共振可以行血管造影,即显示血管,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磁共振血管造影有两种方式,一种为不用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利用血液流动与静止的血管壁及周围组织形成对比而直接显示血管(也称为直接MRA);另一种方法为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为钆制剂)(也称为CE-MRA)。直接MRA与CE-MRA各有优势。直接MRA不用对比剂,简便无创,成本低,对于显示血管非常有其实用价值,其基本原理是基于饱和效应、流入增强效应、流动去相位效应。扫描时将一个较厚容积分割成多个薄层激发,减少激发容积厚度以减少流入饱和效应,且能保证扫描容积范围,获得数层相邻层面的薄层图像,使图像清晰,血管的细微结构显示好,空间分辨力提高。CE-MRA对血管腔的显示比直接MRA更为可靠,出现血管狭窄的假象明显减少,血管狭窄程度的反映比较真实,与CTA类似,其可靠性与传统DSA血管造影非常接近。且对比剂更为安全、对比剂用量少、价格便宜等。因CE-MRA的这种优势(对血管腔的显示比直接MRA更为可靠),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广泛。
[0003]对于CE-MRA的操作,注射时需要选择较粗的静脉进行穿刺,并且一定要固定牢固,防止穿刺针(留置针)移动,然而,目前磁共振血管造影用的留置针均为普通穿刺针,其刺入静脉后使用胶布粘接在皮肤表面,时间长了之后(通常需要15-25分钟),容易造成留置针漂移,从而对血管造成伤害。为解决这种技术问题,中国专利申请2012207325195公开了一种用于磁共振静脉的穿刺针,包含有具有留置针和上侧翼和下侧翼的穿刺针本体、设置在穿刺针本体上并与被注射人的皮肤接触联接的支撑装置,增大了穿刺针本体与被注射人的皮肤接触面积,防止了穿刺针本体与静脉刺入点的删移动,因此避免了对被注射人的血管伤害。其支撑装置为托台,上侧翼和下侧翼用于刺入穿刺针,这种结构在临床操作中存在弊端如下:1、托台托高了穿刺针的尾部,使针头部位与血管内壁形成角度,更增加了刺破血管的风险(传统穿刺针的尾部平贴皮肤表面,刺破血管的风险更小),2、上侧翼和下侧翼之间的角度,使其凸出于托台,在临川操作中会因为碰触导致穿刺针产生位移。鉴于上述技术问题,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牢靠,针头与血管内壁夹角小,留置体外的穿刺针帖服皮肤表面,穿刺针不易产生位移的一种磁共振血管造影用留置针。

【发明内容】
: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牢靠,针头与血管内壁夹角小,留置体外的穿刺针帖服皮肤表面,穿刺针不易产生位移的一种磁共振血管造影用留置针。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共振血管造影用留置针,包括针头和针柄,针头的末端与点滴管之间插合连接,针头与点滴管的插合连接处的外部设置有针柄,针柄与针头之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针柄的上部设置有滑槽,滑槽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 ;滑槽上设置有推柄,推柄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滑槽与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滑槽与所述针柄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滑块与推柄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所述针柄的两侧设置有捆绑带,捆绑带的端部缝制固定连接有粘扣,所述捆绑带与所述针柄之间粘接固定。
[0006]所述推柄呈直角梯形状,滑槽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状,针柄的厚度大于等于针头的管径。
[0007]所述针柄的底部设置有辅助绑带,辅助绑带的两端与捆绑带上的粘扣之间粘接固定。
[0008]针柄两端的捆绑带的总长度与辅助绑带的长度相同。
[0009]滑槽的高度为2_3mm。
[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牢靠,针头与血管内壁夹角小,留置体外的穿刺针帖服皮肤表面,穿刺针不易产生位移,具体为:
[001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辅助绑带从捆绑带的粘扣上撕下,使用推柄将针头插入到患者的静脉,然后按住推柄,将推柄从滑槽的开口处滑出并做废弃处理。接着将捆绑带缠绕患者静脉针刺处(通常为四肢上的较粗的静脉处),使捆绑带环绕肢体将针柄帖服的固定在皮肤上。最后,将辅助绑带缠绕在针刺处(即针头外部的肢体处),如此,针头处通过辅助绑带的稍微压紧(不能过紧,过紧无法注入对比剂,),针柄通过捆绑带固定,避免产生位移。且推柄的厚度大于等于针头的管径,尽量减少针头与血管内壁的角度,避免损伤血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
[0016]附图标识:
[0017]1、针头 2、粘扣 3、滑槽
[0018]4、针柄 5、捆绑带 6、推柄
[0019]7、辅助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如图1-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不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不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不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
[0021]本实用新型包括针头I和针柄4,针头I的末端与点滴管之间插合连接,针头I与点滴管的插合连接处的外部设置有针柄4,针柄4与针头I之间固定连接,其中,针柄4的上部设置有滑槽3,滑槽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 ;滑槽3上设置有推柄6,推柄6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滑槽3与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滑槽3与针柄4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滑块与推柄6在制造时一体成型,针柄4的两侧设置有捆绑带5,捆绑带5的端部缝制固定连接有粘扣2,捆绑带5与针柄4之间粘接固定。推柄6呈直角梯形状,滑槽3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状,针柄4的厚度大于等于针头I的管径。针柄4的底部设置有辅助绑带7,辅助绑带7的两端与捆绑带5上的粘扣2之间粘接固定。针柄4两端的捆绑带5的总长度与辅助绑带7的长度相同。滑槽的高度为2-3mm。
[002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牢靠,针头与血管内壁夹角小,留置体外的穿刺针帖服皮肤表面,穿刺针不易产生位移。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辅助绑带从捆绑带的粘扣上撕下,使用推柄将针头插入到患者的静脉,然后按住推柄,将推柄从滑槽的开口处滑出并做废弃处理。接着将捆绑带缠绕患者静脉针刺处(通常为四肢上的较粗的静脉处),使捆绑带环绕肢体将针柄帖服的固定在皮肤上。最后,将辅助绑带缠绕在针刺处(即针头外部的肢体处),如此,针头处通过辅助绑带的稍微压紧(不能过紧,过紧无法注入对比剂,),针柄通过捆绑带固定,避免产生位移。且推柄的厚度大于等于针头的管径,尽量减少针头与血管内壁的角度,避免损伤血管。
【权利要求】
1.一种磁共振血管造影用留置针,包括针头和针柄,针头的末端与点滴管之间插合连接,针头与点滴管的插合连接处的外部设置有针柄,针柄与针头之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的上部设置有滑槽,滑槽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 ;滑槽上设置有推柄,推柄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滑槽与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滑槽与所述针柄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滑块与推柄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所述针柄的两侧设置有捆绑带,捆绑带的端部缝制固定连接有粘扣,所述捆绑带与所述针柄之间粘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共振血管造影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柄呈直角梯形状,滑槽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状,针柄的厚度大于等于针头的管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磁共振血管造影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的底部设置有辅助绑带,辅助绑带的两端与捆绑带上的粘扣之间粘接固定。
【文档编号】A61M5/158GK203694251SQ201420040408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2日
【发明者】付晓琴 申请人:付晓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