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骶棘韧带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215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骶棘韧带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骶棘韧带缝合针,其包括针头、针杆和手柄,所述针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针头,针杆杆体上设有连接部件;所述手柄为前端开口的中空手柄,针杆后端插入手柄中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实现针杆与手柄的固定连接;所述针头呈圆弧形并与针杆前端的连接呈弧形过渡,针头前端形成针尖,并设有针眼。本实用新型的骶棘韧带缝合针用于阴道手术,更利于发挥这种阴式手术不开腹、手术时间短、对患者伤害小的优势,尤其使经阴道骶棘韧带缝合术能够在众多医院推广应用,受益更多患者。
【专利说明】一种骶棘韧带缝合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骶棘韧带缝合针,是一种用于阴式手术的缝合针,属于妇科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0002]阴道作为女性连接盆腔内外的天然器官,在妇科手术上具有得天独厚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来,由于妇科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妇科阴道手术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正视阴道手术的地位及培养阴道手术医生,对当前妇科手术微创化的发展及造福众多女性意义更大,因此手术指征也不断拓宽。但是,虽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已充分证实了阴道手术的优越性,这样一种理想的手术途径还远远未被广泛认同,其技术也未得到应有的推广和普及。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阴道手术也未得到应有的普及,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也不平衡。例如在美国虽有专家倡导优先选择阴道途径,但目前阴道手术在美国的全部妇科手术中也仅占30%左右,而我国除少数阴道手术开展较早、较成熟的医院外,多数医院阴道手术的比例尚不足10%。因而目前认为,盆腔情况、术者的技术和经验、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对手术的成功更为重要。
[0003]另一方面,以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为例,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妇科疾病,虽然治疗方法也较多,但经阴道实施骶棘韧带悬吊术除了能维持阴道正常解剖轴向和保留阴道功能及不影响患者性生活外,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基于这样的需求,作为阴道手术的一种,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vaginal 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1n, SSLF)是1958年由Sederl首次提出,经多次改良后,现已成为较常用的术式,成功率85%?90%,虽然临床成功率略低于经腹骶骨阴道固定术,但对受术者伤害小,且可行单侧或双侧固定,因此是临床治疗的常用手段。
[0004]临床中制约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的普及主要是阴式手术操作空间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完成手术操作,控制手术野的显露、骶棘韧带的缝合部位、深度是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术中使用辅助缝合器可以缝合操作并避免分离组织所造成的损伤和实现定位准确,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及提高治疗效果,然而其价格昂贵,难以在临床普遍使用,所以更多的治疗机构还只能采用普通的手术缝合器(缝合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的骶棘韧带缝合针,通过对针体结构的改进,用于临床手术中确保缝合操作简便、安全、快捷,利于调高手术效果。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骶棘韧带缝合针,其包括针头、针杆和手柄,所述针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针头,针杆杆体上设有连接部件;所述手柄为前端开口的中空手柄,针杆后端插入手柄中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实现针杆与手柄的固定连接;所述针头呈圆弧形并与针杆前端的连接呈弧形过渡,针头前端形成针尖,并设有针眼。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骶棘韧带缝合针方案,所述针头的圆弧直径为0.5厘米。
[0008]本实用新型的骶棘韧带缝合针,所述手柄自前端至尾端,其形状从柱状过渡为扁平状,且扁平状尾端的宽度为1-2厘米。
[0009]本实用新型的骶棘韧带缝合针,所述针杆上设置的连接部件与手柄之间为螺纹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的骶棘韧带缝合针,其中,所述针杆与手柄固定连接后的伸出长度不小于所述骶棘韧带缝合针总长度的1/3。
[0011]进一步地,所述骶棘韧带缝合针的总长度为18-22厘米。
[0012]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骶棘韧带缝合针的总长度为20厘米。
[0013]本实用新型的骶棘韧带缝合针,其中,所述针杆与针头为一体成型。
[0014]本实用新型的骶棘韧带缝合针在临床应用中非常简单、方便而易于操作,缝合骶棘韧带时通过针头前端的针尖将穿入针眼的缝合线导引到骶棘韧带一侧,通过针头的圆弧形尺寸可以掌握缝合深度(例如,针头的圆弧直径约0.5厘米,则可使深度不超过0.5厘米),缝入的缝合线用钳子拽出,针头则自原缝合线路退回,同时缝合线的另一端随着缝合针的退出而位于骶棘韧带的另一侧,将骶棘韧带两侧的缝合线进行打结即完成一针缝合。而针头与针杆的弧形过渡连接也使缝合过程不会损伤手术区组织。若缝合区组织需分离,可直接将手柄一端反过来作为分离板使用,利于手术中的处置。
[0015]本实用新型的骶棘韧带缝合针通过针杆与手柄的设计改进,将针头固定在针杆前端,针眼设在针尖区域,只要针尖穿过待缝合组织,即可将缝合线带到另一侧,并配合针杆和手柄方便术者的把持和操作,无需使用缝合辅助器,操作更方便和易于控制,而针头的弧形设置还便于控制缝合深度。该骶棘韧带缝合针结构科学实用,使临床上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缝合操作更具有了简单、安全、快捷等优点,而且无需使用辅助缝合器,利用该缝合针在缝合骶棘韧带这个狭小的空间中起到了真正的穿针引线的作用,使用骶棘韧带缝合针也为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增加了成功的保证,更利于这类对患者治疗有益的阴道手术在临床的推广。
[0016]附图简述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骶棘韧带缝合针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8]图2是图1实施例中装有连接部的针杆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骶棘韧带缝合针,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骶棘韧带缝合针包括针头3、针杆I和手柄2,针杆I的前端弧形过渡地固定连接所述针头3,针杆杆体上设有连接部件11 ;手柄2为前端开口的中空手柄,针杆I后端自该开口插入手柄2中并通过连接部件11实现针杆与手柄的固定连接;针头3呈圆弧形,前端形成针尖31并设有能使缝合线穿入的针眼(图中未显示)。本实施例中,针杆I与针头3为一体成型,并同时在针尖31区域形成针眼。针头3固定在针杆I前端,手术中更利于控制和操作,可以是不锈钢材质或缝合针常用的其它材质。
[0021]用于手术时,将针杆I的后端插入手柄2的前端开口中,通过连接部11进行二者的固定,即成为可使用的骶棘韧带缝合针。缝合前,先将缝合线(图中未示)的一端穿入针头前端的针眼,然后利用针尖31穿过骶棘韧带从骶棘韧带另一侧穿出而送出缝合线,利用钳子将针头带过来的缝合线拽出,此时将针头3原路退回,就可以对骶棘韧带两侧的缝合线进行打结,完成一针的缝合。由于针头3与针杆I的连接成弧形过渡,在缝合手术中不会对患者的缝合组织造成伤害,而针头3本身是一段圆弧,借助针尖穿设缝合组织时的缝合深度基本上就是该针头的圆弧直径,从而利于控制。本实施例中,针头3的圆弧直径为0.5厘米,恰好满足常规的缝合深度要求,而针头上的针眼以能穿过妇科缝合手术的常用的缝合线,例如2-0#缝合线。
[0022]手柄2的作用之一是利于手术者的握持操作,所以手柄的尺寸和形状以利于操作为宜;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手柄2的形状可以是自前端21至尾端22,从柱状过渡为扁平状,且扁平状尾端的宽度为1-2厘米。手柄2设置成尾端扁平状,在利于握持操作的同时,还兼具了剥离器的功能,即,手术中如发现需缝合区域的组织粘连不宜缝合,可将缝合针反过来,利用手柄2的扁平尾端分离阴道间隙组织,从而更清楚地暴露骶棘韧带以利于固定缝合。
[0023]出于方便握持和在阴道内有限空间的操作,本实用新型的骶棘韧带缝合针可以具有与常规缝合针基本相同的长度,即,所述骶棘韧带缝合针的总长度一般为18-22厘米,例如20厘米左右。
[0024]本实用新型的骶棘韧带缝合针是由针杆I与手柄2固接组成,二者之间可以采用任何可拆卸方式连接,例如连接部件与手柄的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等。本实施例中,所述针杆I上设置的连接部件11可以是一个能与手柄前端21的端口相配合的外螺纹连接件,手柄2的前端口则设置内螺纹;针杆I与连接件11之间为可滑动连接,在插入手柄前将连接部件11调整到适当的位置,组装后缝合针可以具有适当的针杆长度,以便于同时满足缝合针总长度和针杆长度的需要。一般情况下,组装后针杆I从手柄伸出的长度应不小于骶棘韧带缝合针总长度的1/3。
[0025]总之,本实用新型的骶棘韧带缝合针结构科学实用,用于阴道手术,更利于发挥这种阴式手术不开腹、手术时间短、对患者伤害小的优势,尤其使经阴道骶棘韧带缝合术能够在众多医院推广应用,受益于更多患者。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骶棘韧带缝合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针头、针杆和手柄,所述针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针头,针杆杆体上设有连接部件;所述手柄为前端开口的中空手柄,针杆后端插入手柄中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实现针杆与手柄的固定连接;所述针头呈圆弧形并与针杆前端的连接呈弧形过渡,针头前端形成针尖,并设有针眼;所述手柄自前端至尾端,其形状从柱状过渡为扁平状,且扁平状尾端的宽度为1-2厘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骶棘韧带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的圆弧直径为0.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骶棘韧带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上设置的连接部件与手柄之间为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骶棘韧带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与手柄固定连接后的伸出长度不小于所述骶棘韧带缝合针总长度的1/3。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骶棘韧带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骶棘韧带缝合针的总长度为18-22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骶棘韧带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骶棘韧带缝合针的总长度为20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骶棘韧带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与针头为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A61B17/06GK204072193SQ201420159555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日
【发明者】黄晓春, 陈进红, 张顺仓, 李东红, 梁军, 赵健, 杨继, 安旭琢, 李欢, 高雪, 段海霞 申请人:西安市第四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