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持骨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84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微创持骨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微创持骨钳,包括:相铰接的左钳臂(1)、右钳臂(2)及辅助臂(3)、钳夹固定装置(4),左钳臂(1)、右钳臂(2)上端设置有喙,喙通过锁定装置固定在钳口,右钳臂(2)的另一端内侧与棘爪(5)铰链连接;其优点是:喙芯顶端为三菱形,与喙套筒顶端组成近似锥形,利于经皮微创分离软组织;喙套筒顶端成对接的大小两“V”形,喙芯及克氏针可部分钻入骨质,克氏针通过钳夹固定装置固定在辅助臂、钳臂上,利于牢固持骨,便于微创骨科特别是长管骨骨折微创手术中的持骨、牵引、复位、临时固定等操作,从而最终达到微创复位固定的目的。
【专利说明】微创持骨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创持骨钳。

【背景技术】
[0002]微创手术是当今手术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持骨钳如中心化持骨钳、多齿持骨钳、三爪持骨钳、点式持骨钳等,是在传统手术中广泛切开剥离骨折断端的基础上持骨、牵引、复位、临时固定用的器械。骨科微创特别是长管骨骨折的微创手术,要求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的情况下实行,在这种情况下,不广泛切开剥离骨折断端,传统的持骨钳根本不可能持骨,而后牵引复位临时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持骨钳不能微创持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需要广泛切开剥离骨折断端,而能经皮微创牢固把持骨折两端,牵引、复位、临时固定,从而能满足微创骨科特别是长管骨骨折微创手术中的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内的固定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创持骨钳,包括:相铰接的左钳臂、右钳臂及辅助臂、钳夹固定装置,左钳臂、右钳臂上端设置有喙,喙通过锁定装置固定在钳口,右钳臂的另一端内侧与棘爪铰链连接。
[0005]所述的左钳臂、右钳臂上半部分,即以铰接点为起点到钳口部位的垂直长度为10—25cm,左钳臂、右钳臂下半部分,即以铰接点为起到钳尾部位的垂直长度为15—25cm ;钳臂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垂直长度的比例为1.5:1?1:1.5,以上半部分能方便通过不同部位四肢软组织持骨,下半部方便手把持,臂宽为0.8——1.4cm。
[0006]所述的左钳臂、右钳臂成弧形,弧的半径为5 — 15cm ;
[0007]所述的喙其直径为2.0——8mm,根据不同部位(前臂、上臂、小腿、大腿等)喙的直径、长短设计规格不同,由喙套筒及喙芯组成,喙套筒顶端成大小两个对接的“V”形,近似于四角,喙芯顶端为三菱形,尖而不锐,与喙套筒顶端组成近似锥形;喙芯套在喙套筒中,喙套筒与喙芯之间可通过尾端的锁定装置锁定;
[0008]所述的喙与左钳臂、右钳臂之间可调,通过锁定装置实现,可调节喙的长短;
[0009]所述的喙芯形同钢针,有直径为1.5,2.0,2.5,3.0,3.5,4.0mm不同规格,相同规格的克氏针可替代,喙芯套在喙套筒中,喙套筒与喙芯之间可通过尾端的锁定装置锁定,且喙芯可部分钻入骨质;
[0010]所述辅助臂,由两个铰链在一起的半弧形臂组成,两端可固定在左钳臂、右钳臂上端;
[0011]所述钳夹固定装置,可把直径为2 — 4mm,长10 — 30cm的克氏针固定在钳臂上;所述的钳夹固定装置为一般医疗常用装置。
[0012]所述的锁定装置为一般市场上常用锁定装置;
[0013]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创持骨钳是这样实现的:
[0014]①、根据伤者不同部位,例如:大腿、小腿、上臂、前臂、等的肌肉软组织大小,选择适合大小的微创持骨钳;
[0015]②、手捏左、右钳臂的钳尾,将钳口对准骨折两端适当的位置;
[0016]③、通过喙芯顶端三菱形尖而不锐,以及喙套筒顶端组成近似锥形的结构,于钳口经皮刺入钝性分离软组织而持骨;
[0017]④、持骨后通过调节钳口上两喙套筒,使持骨后两套筒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利用锁定装置进行锁定;把持加压钳尾,牢固持骨,棘爪铰链连接锁定,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手术工作;
[0018]⑤、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牵引复位时所需的力度不同,有时需要加强持骨的牢固性,一般加强用喙芯钻入骨皮质2 — 3mm后锁定,进一步加强是把辅助臂固定在两钳口,在骨头合适的位置紧贴钳臂钻入克氏针,并用钳夹固定装置固定于钳臂、辅助臂上,最后进行下一步手术工作。
[0019]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创持骨钳的优点是:喙芯顶端为三菱形,与喙套筒顶端组成近似锥形,利于经皮微创分离软组织;喙套筒顶端成对接的大小两“V”形,喙芯及克氏针可部分钻入骨质,克氏针通过钳夹固定装置固定在辅助臂、钳臂上,利于牢固持骨,便于微创骨科特别是长管骨骨折微创手术中的持骨、牵引、复位、临时固定等操作,从而最终达到微创复位固定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1 ]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根据图1、图2所示:一种微创持骨钳,包括:相铰接的左钳臂1、右钳臂2及辅助臂3、钳夹固定装置4,左钳臂1、右钳臂2上端设置有喙,喙通过锁定装置固定在钳口,右钳臂2的另一端内侧与棘爪5铰链连接;
[0023]所述的左钳臂1、右钳臂2上半部分,即以铰接点为起点到钳口部位的垂直长度为10 — 25cm,左钳臂1、右钳臂2下半部分,即以铰接点为起点到钳尾部位的垂直长度为15—25cm;钳臂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垂直长度的比例为1.5:1?1:1.5,,以上半部分能方便通过不同部位四肢软组织持骨,下半部方便手把持,臂宽为0.8——1.4cm ;
[0024]所述的左钳臂1、右钳臂2成弧形,弧的半径为5 — 15cm ;
[0025]所述的喙其直径为2.0——8mm,根据不同部位(前臂、上臂、小腿、大腿等),喙的直径、长短设计规格不同,喙由喙套筒6及喙芯7组成,喙套筒6顶端成大小两个对接的“V”形,近似于四角,喙芯顶端为三菱形,尖而不锐,与喙套筒6顶端组成近似锥形;喙套筒6与喙芯7之间通过尾端的锁定装置锁定;
[0026]所述的喙与左钳臂1、右钳臂2之间可调,通过锁定装置实现,可调节喙的长短;
[0027]所述的喙芯7形同钢针,有直径为1.5,2.0,2.5,3.0,3.5,4.0mm不同规格,相同规格的克氏针可替代,喙芯7套在喙套筒6中,喙套筒6与喙芯7之间可通过尾端的锁定装置锁定,且喙芯7可部分钻入骨质;
[0028]所述辅助臂3,由两个铰链在一起的半弧形臂组成,两端可固定在左钳臂1、右钳臂2上端;
[0029]所述钳夹固定装置4,可把直径为2—4mm,长10—30cm的克氏针8固定在钳臂上;钳夹固定装置为一般医疗常用装置;
[0030]所述的锁定装置为一般市场上常用锁定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创持骨钳,包括:相铰接的左钳臂(I)、右钳臂(2)及辅助臂(3)、钳夹固定装置(4),左钳臂(I)、右钳臂(2)上端设置有喙,喙通过锁定装置固定在钳口,右钳臂(2)的另一端内侧与棘爪(5)铰链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持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钳臂(I)、右钳臂(2)上半部分,即以铰接点为起点到钳口部位的垂直长度为10 — 25cm,左钳臂(I)、右钳臂(2)下半部分,即以铰接点为起点到钳尾部位的垂直长度为15 — 25cm ;钳臂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垂直长度的比例为1.5:1?1:1.5,以上半部分能方便通过不同部位四肢软组织持骨,下半部方便手把持,臂宽为0.8—1.4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持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钳臂⑴、右钳臂(2)成弧形,弧的半径为5—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持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喙其直径为2.0——8mm,根据不同部位,喙的直径、长短设计规格不同,喙由喙套筒(6)及喙芯(7)组成,喙套筒(6)顶端成大小两个对接的“V”形,近似于四角,喙芯顶端为三菱形,尖而不锐,与喙套筒(6)顶端组成近似锥形;喙套筒(6)与喙芯(7)之间通过尾端的锁定装置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持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喙与左钳臂(I)、右钳臂(2)之间可调,通过锁定装置实现,可调节喙的长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创持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喙芯(7)形同钢针,有直径为1.5,2.0,2.5,3.0,3.5,4.0mm不同规格,相同规格的克氏针可替代,喙芯(7)套在喙套筒(6)中,喙套筒(6)与喙芯(7)之间可通过尾端的锁定装置锁定,且喙芯(7)可部分钻入骨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持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臂(3),由两个铰链在一起的半弧形臂组成,两端可固定在左钳臂(I)、右钳臂(2)上端;所述钳夹固定装置(4),可把直径为2 — 4mm,长10 — 30cm的克氏针⑶固定在钳臂上。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4133544SQ201420196741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2日
【发明者】刘文舟, 叶康铭, 陈宗涛, 左海明, 陈刚, 张小伟, 林润华 申请人:刘文舟, 叶康铭, 陈宗涛, 左海明, 陈刚, 张小伟, 林润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