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764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转运车本体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转运车本体的框架结构中设置有升降控制器、承重装置、滑轮组以及升降钢管,承重装置设置在升降钢管之间且承重装置分别与升降钢管活动连接,滑轮组设置在承重装置和升降钢管上方,滑轮组均与转运车本体固定,升降控制器与转运车本体固定,转运车本体和升降钢管之间设置有保险挂钩,保险挂钩与升降钢管和转运车本体连接,滑轮组上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升降钢管连接,另一端缠绕且穿过滑轮组后再跨过承重装置正上方后均与升降控制器连接。利用本实用新型,只要医工一人即可安全、可靠的完成病人的转移,不需用电,结构简单,维护、维修均很方便,达到转移、运输二合一。
【专利说明】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在各个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病人在转运,比如病人去手术室、去CT室等,需要把病人从病床上转移至运输车再送至手术室或CT室,再从运输车上将病人转移至手术台或者CT机;又或者手术后病人回病房,需要将病人从手术台上转移至运输车,再由运输车把病人送回病房,然后把病人从运输车上转移至病床等等,这样的转移过程每天都在各个医院大量上演。这其中又分为有行为能力的病人转移,以及无行为能力的病人转移,有行为能力的病人转移在此不做讨论,那些无行为能力病人的转移相当困难,目前的现状是需要3-5个人合力抱、抬才能完成此类病人的转移,对于更重的病人则需要更多的人才行,或者对于骨折病人来说,在转移过程中因为用力不均匀或动作不协调可能造成病人2次伤
_坐坐舌寸寸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只需要一个医工即可安全、可靠地完成病人的转移,达到转移、运输二合一的医疗转移运输车。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包括转运车本体,所述转运车本体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转运车本体的框架结构中设置有升降控制器、承重装置、若干个滑轮组以及两根相互平行的升降钢管,承重装置设置在升降钢管之间且承重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升降钢管活动连接,万向轮设置在承重装置下方,滑轮组均设置在承重装置和升降钢管上方,且滑轮组均与转运车本体固定,升降控制器与转运车本体固定,转运车本体和升降钢管之间设置有保险挂钩,保险挂钩的两端分别与升降钢管和转运车本体连接,滑轮组上均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升降钢管连接,另一端缠绕且穿过滑轮组后再跨过承重装置正上方后均与升降控制器连接。本技术方案是通过利用滑轮和钢丝绳的结合,改变升降钢管在转运车本体中的铅垂高度,配合承重装置来对病人进行病床和运输车之间、手术台和运输车之间等的转换,操作需要的医护人员少,不需要医护人员对病人身体进行搬动,利用机械结构来移动病人的身体,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病人转移过程中受到的痛苦,可靠性高,尤其是针对无意识的病人进行转移运输,只需要一个医工即可安全、可靠地完成病人的转移,达到转移、运输二合一的目的。
[0005]转运车本体包括两根中部弯曲的金属管,金属管弯曲处呈十字交叉且相互固定,金属管的端头部分相互平行后构成四方体框架结构,万向轮分别与金属管的端头连接,承重装置、滑轮组、保险挂钩以及升降钢管均设置在四方体框架结构内部;金属管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金属管连接,承重装置设置在加强筋之间,滑轮组的数量为四组,每一组滑轮组均包括动滑轮和定滑轮,定滑轮设置在动滑轮的正上方,钢丝绳同时穿过动滑轮和定滑轮,动滑轮靠近升降钢管,定滑轮与金属管弯曲处连接,钢丝绳缠绕且穿过对应的动滑轮和定滑轮后与升降钢管和升降控制器连接。金属管的中心弯曲,两端向着铅垂方向,两根金属管弯曲处固定形成拱形的框架结构,采用十字连接的转运车本体,结构简单、有效,两根金属管之间采用加强筋将相邻的端头外壁固定,增加转运车本体的强度,力口强筋的位置可以设置在较低位置或较高位置,可两端固定死,也可根据需要一端固定,另一端可调,每一组滑轮组含有动滑轮和定滑轮各一个,起到省力和改变钢丝绳走向的作用。
[0006]承重装置包括三块承重板,三块承重板均设置在两根升降钢管之间,三块承重板相互平行且设置在同一平面中,承重板上设置有铆钉孔,铆钉孔中设置有活动挂钩,活动挂钩的一端穿过铆钉孔与承重板固定,另一端套合在升降钢管上与升降钢管固定;所述承重板中设置在同一块承重板同一端的活动挂钩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活动挂钩之间的中心处设置有限位器,限位器固定在升降钢管上。限位器有四个,分别位于三块承重板中设置在两端的承重板上的活动挂钩之间,通过限制活动挂钩的移动从而达到限制三块承重板之间的位置过近或过远。活动挂钩共有12个,能够在升降钢管上滑动,每一块承重板的两端各两个,勾住承重板承载病人的重量。每一块承重板上的铆钉孔都是四个,对称设置在承重板两端,用于勾住对应位置的活动挂钩。
[0007]承重板为软质板或硬质板;所述硬质板的正上方设置有防坠带,防坠带的两端分别穿过设置在硬质板两端的铆钉孔中且与承重板固定。软质板可以是优先采用帆布或尼龙制成,此时铆钉孔需要安装一个金属环,避免与活动挂钩钩住时对帆布或尼龙造成撕裂,硬质板优先采用金属钢板或硬质塑料材料,硬质板适用于骨折病人,防止病人放上后承重板变形太大,造成病人二次伤害,在采用硬质板时在硬质板上配合设置防坠带来对病人进行固定,避免在运输时病人出现移位等问题。承重帆布或钢板方便铺垫、方便抽取、方便清洗、方便消毒杀菌。
[0008]所述升降控制器包括升降摇柄安装板,升降摇柄安装板与转运车本体的侧壁固定,升降摇柄安装板正上方设置有转向滑轮安装板,转向滑轮安装板与转运车本体的侧壁固定,升降摇柄安装板上设置有摇柄,升降摇柄安装板和转向滑轮安装板之间设置有转向滑轮,转向滑轮与转向滑轮安装板连接,钢丝绳一端依次缠绕且穿过动滑轮、定滑轮和转向滑轮后缠绕且固定在摇柄上,转运车本体的侧壁固定有锁止环,锁止环设置在升降摇柄安装板的正下方或正下方且靠近升降摇柄安装板,锁止环能够套在摇柄上。转向滑轮安装板是用于安装固定转向滑轮,升降摇柄安装板是用于安装摇柄,摇柄穿过升降摇柄安装板后外壁上套合一个线圈结构,钢丝绳缠绕在线圈结构上,转动摇柄就能够将钢丝绳进行拉动收紧,从而控制升降钢管的高度变化,对病人进行升降。锁止环用于锁定摇柄,当病人升降到合适高度后,将锁止环套在摇柄上,利用锁止环的固定位置进行位置锁定,来保证病人不下坠。转向滑轮有四个,用于改变钢丝绳的走向,每一组滑轮组上的钢丝绳穿过对应的转向滑轮后与摇柄上的线圈固定,所有的滑轮组都是同步运动的,这样才能使得两根升降钢管保持同步移动。
[0009]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1、病人的转移,无需外人帮助,只要医工一人即可安全、可靠的完成,即使是面对骨折病人,也可轻松解决;
[0011]2、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用电,结构简单,维护、维修均很方便,还可以实现运输车的功能,达到转移、运输二合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硬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软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
[0015]图4是转运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一万向轮;2—转运车本体;3—加强筋;4一升降钢管;5—柳钉孔;6-1—承重帆布a ;6~2一7承重帆布b ;6~3一承重帆布c ;7一保险挂钩;
8—活动挂钩;9一限位器;10 —防坠带;11 一钢丝绳;12—滑轮组;13—转向滑轮安装板;14一转向滑轮;15—升降摇柄安装板;16—摇柄;17—锁止环;18_1—钢板a ;18-2一钢板b ;18_3—钢板c ;19一病床;20—金属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图2所示,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包括转运车本体2,所述转运车本体2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1,转运车本体2的框架结构中设置有升降控制器、承重装置、若干个滑轮组12以及两根相互平行的升降钢管4,承重装置设置在升降钢管4之间且承重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升降钢管4活动连接,万向轮I设置在承重装置下方,滑轮组12均设置在承重装置和升降钢管4上方,且滑轮组12均与转运车本体2固定,升降控制器与转运车本体2固定,转运车本体2和升降钢管4之间设置有保险挂钩7,保险挂钩7的两端分别与升降钢管4和转运车本体2连接,滑轮组12上均缠绕有钢丝绳11,钢丝绳11 一端与升降钢管4连接,另一端缠绕且穿过滑轮组12后再跨过承重装置正上方后均与升降控制器连接。从图1中可以看出,通过升降控制器连接的钢丝绳来控制升降钢管4升降,病人放置在承重装置上,滑轮组配合使得升降过程省力,转运车本体2的宽度与门的宽度、病床19的宽度相配合,方便能够顺利将转运车本体2套在病床19上,并且从病房中移出,病人的转移,无需外人帮助,只要医工一人即可安全、可靠的完成,即使是面对骨折病人,也可轻松解决。
[0020]实施例2:
[0021]如图1、图4所示,转运车本体包括两根中部弯曲的金属管20,金属管20弯曲处呈十字交叉且相互固定,金属管20的端头部分相互平行后构成四方体框架结构,转运车本体2的宽窄可以通过调整两根金属管20连接处的螺栓进行调节并固定,万向轮I分别与金属管20的端头连接,承重装置、滑轮组12、保险挂钩7以及升降钢管4均设置在四方体框架结构内部;金属管20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加强筋3的两端分别与金属管20连接,承重装置设置在加强筋3之间,滑轮组12的数量为四组,每一组滑轮组12均包括动滑轮和定滑轮,定滑轮设置在动滑轮的正上方,钢丝绳11同时穿过动滑轮和定滑轮,动滑轮靠近升降钢管4,定滑轮与金属管20弯曲处连接,钢丝绳11缠绕且穿过对应的动滑轮和定滑轮后与升降钢管4和升降控制器连接。升降控制器包括升降摇柄安装板15,升降摇柄安装板15与转运车本体2的侧壁固定,升降摇柄安装板15正上方设置有转向滑轮安装板13,转向滑轮安装板13与转运车本体2的侧壁固定,升降摇柄安装板15上设置有摇柄16,升降摇柄安装板15和转向滑轮安装板13之间设置有转向滑轮14,转向滑轮14与转向滑轮安装板13连接,钢丝绳11 一端依次缠绕且穿过动滑轮、定滑轮和转向滑轮14后缠绕且固定在摇柄16上,转运车本体2的侧壁固定有锁止环17,锁止环17设置在升降摇柄安装板15的正下方或正上方,锁止环17能够套在摇柄16上。承重装置包括三块承重板,三块承重板均设置在两根升降钢管4之间,三块承重板相互平行且设置在同一平面中,承重板上设置有铆钉孔5,铆钉孔5中设置有活动挂钩8,活动挂钩8的一端穿过铆钉孔5与承重板固定,另一端套合在升降钢管4上与升降钢管4固定。承重板中设置在同一块承重板同一端的活动挂钩8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活动挂钩8之间的中心处设置有限位器9,限位器9固定在升降钢管4上。承重板优先采用钢板。钢板的正上方设置有防坠带10,防坠带10的两端分别穿过设置在钢板两端的铆钉孔5中且与承重板固定。为方便描述,将三块钢板分别命名为钢板a6-l、钢板b6-2、钢板c6-3,钢板a6-l、钢板b6-2、钢板c6-3依次平行且设置在同一平面中,并且都通过铆钉孔5来与套在升降钢管4上的活动挂钩8固定,这种承重板适合骨折或者其他受伤严重且不能被挤压的病人使用,避免承重板变形导致骨头或者伤口受到挤压造成二次伤害,同时与防坠带10配合使用将病人固定在钢板上,防止病人移动。
[0022]实施例3:
[0023]如图2所示,实施例3的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承重板为软质板,优先采用承重帆布。为方便描述,将三块承重帆布分别命名为承重帆布al8_l、承重帆布b 18-2、承重帆布c 18-3,承重帆布al8-l、承重帆布bl8-2、承重帆布cl8_3依次平行且设置在同一平面中,并且都通过铆钉孔5来与套在升降钢管4上的活动挂钩8固定,这种承重板对于没有特殊要求的病人使用,利用病人的自重将承重板下压变形,不需要采用防坠带10来固定,能够承受病人的重量同时将病人位置固定而不会掉落。
[0024]如图2、图3所示,将转运车本体2推至病人的病房,取下3张承重帆布,将承重帆布C18-3置于病人头肩下来承受头部及躯干的重量,承重帆布bl8-2置于病人臀部下来承受躯干及臀部重量,承重帆布al8-l置于病人双脚下来承受大腿及双脚重量,以上步骤宜轻柔进行,以一个医工之力,可以轻松的完成;移动转运车本体2骑于病床19上,摇动升降手柄16,放下升降钢管4至病床,将3张承重帆布两端的金属铆钉孔5分别用活动挂钩8钩住,再将转运车本体2上的4个保险挂钩7钩住升降钢管4来确保升降钢管4不会下滑或下坠。摇动升降手柄16升起2根升降钢管4,此处滑轮组12发挥了省力的作用,升降钢管4升起带动承重帆布及其上的病人一并上升,当病人上升至高于病床19两端的挡板时用锁止环17套住摇柄16防止升降钢管4及病人下坠,从病床上移出转运车本体2。由于2根升降钢管4形成的担架宽度只有70厘米左右宽,通过4个保险挂钩7的长度确定,可以调节,转运车本体2的宽度也只有I米左右,仅比病床宽3-5厘米,长度在1.6米至1.8米之间,因此转运车可以方便的从病房移出,前往手术室或者CT室。出了病房以后,解除摇柄16的锁止,放下升降钢管4直至病人的重量由4个保险挂钩7承担为止,此时所有钢丝绳11及滑轮组12均不受力。
[0025]到了手术室,转动升降摇柄16使升降钢管4上升,至可取下4个保险挂钩7时停止,用锁止环17锁定摇柄16防止病人下坠。取下4个保险挂钩7,将转运车本体2骑于手术台上,解除摇柄16的锁定,慢慢放下升降钢管4直至病人躺在手术台上,取下12个活动挂钩8,将3张承重帆布逐一从病人体下抽出,重新装回转运车,至此,完成病人从病房至手术台上的转运。病人从手术台至病房或者从病房至CT室等的操作参照以上步骤执行。
[0026]利用本实用新型,在对病人的转移过程中,无需外人帮助,只要医工一人即可安全、可靠的完成,即使是面对骨折病人,也可轻松解决;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用电,结构简单,维护、维修均很方便,还可以实现运输车的功能,达到转移、运输二合一。
[0027]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车本体(2),所述转运车本体(2)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1),转运车本体(2)的框架结构中设置有升降控制器、承重装置、若干个滑轮组(12)以及两根相互平行的升降钢管(4),承重装置设置在升降钢管(4)之间且承重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升降钢管(4)活动连接,万向轮(I)设置在承重装置下方,滑轮组(12)均设置在承重装置和升降钢管(4)上方,且滑轮组(12)均与转运车本体(2)固定,升降控制器与转运车本体(2 )固定,转运车本体(2 )和升降钢管(4 )之间设置有保险挂钩(7 ),保险挂钩(7)的两端分别与升降钢管(4)和转运车本体(2)连接,滑轮组(12)上均缠绕有钢丝绳(11 ),钢丝绳(11) 一端与升降钢管(4)连接,另一端缠绕且穿过滑轮组(12)后再跨过承重装置正上方后均与升降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车本体(2)包括两根中部弯曲的金属管(20),金属管(20)弯曲处呈十字交叉且相互固定,金属管(20)的端头部分相互平行后构成四方体框架结构,万向轮(I)分别与金属管(20)的端头连接,承重装置、滑轮组(12)、保险挂钩(7)以及升降钢管(4)均设置在四方体框架结构内部;金属管(20)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加强筋(3)的两端分别与金属管(20)连接,承重装置设置在加强筋(3)之间,滑轮组(12)的数量为四组,每一组滑轮组(12)均包括动滑轮和定滑轮,定滑轮设置在动滑轮的正上方,钢丝绳(11)同时穿过动滑轮和定滑轮,动滑轮靠近升降钢管(4),定滑轮与金属管(20)弯曲处连接,钢丝绳(11)缠绕且穿过对应的动滑轮和定滑轮后与升降钢管(4)和升降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器包括升降摇柄安装板(15),升降摇柄安装板(15)与转运车本体(2)的侧壁固定,升降摇柄安装板(15)正上方设置有转向滑轮安装板(13),转向滑轮安装板(13)与转运车本体(2)的侧壁固定,升降摇柄安装板(15)上设置有摇柄(16),升降摇柄安装板(15)和转向滑轮安装板(13)之间设置有转向滑轮(14),转向滑轮(14)与转向滑轮安装板(13)连接,钢丝绳(11) 一端依次缠绕且穿过动滑轮、定滑轮和转向滑轮(14)后缠绕且固定在摇柄(16)上,转运车本体(2)的侧壁固定有锁止环(17),锁止环(17)设置在升降摇柄安装板(15)的正下方或正上方,锁止环(17)能够套在摇柄(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装置包括三块承重板,三块承重板均设置在两根升降钢管(4)之间,三块承重板相互平行且设置在同一平面中,承重板上设置有铆钉孔(5),铆钉孔(5)中设置有活动挂钩(8),活动挂钩(8)的一端穿过铆钉孔(5)与承重板固定,另一端套合在升降钢管(4)上与升降钢管(4)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中设置在同一块承重板同一端的活动挂钩(8)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活动挂钩(8)之间的中心处设置有限位器(9),限位器(9)固定在升降钢管(4)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为软质板或硬质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医疗转移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板的正上方设置有防坠带(10),防坠带(10)的两端分别穿过设置在硬质板两端的铆钉孔(5)中且与承重板固定。
【文档编号】A61G1/04GK203852497SQ201420295808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5日
【发明者】王波 申请人:王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