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针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1698阅读:1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针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针头,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经外周静脉输液的静脉留置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新型针头,包括针芯、针管,针管具有主孔一个、侧孔一个。侧孔位于针芯斜面侧所对应的针管处,距主孔处不少于3mm,侧孔面积不超过主孔面积。不仅在针管主孔贴近血管壁或贴近静脉瓣所致输液不通畅的情况下,能通过侧孔输液,从而有效保障了通畅输液,而且在主孔通畅的情况下,主孔和侧孔同时输液,减小液体流出道局部阻力,提高了输液速度。在同等条件下,比同等型号其他静脉留置针能达到更大流速,从而不必为了满足临床上一定的流速要求而选用更大号的留置针,降低了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针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民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以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由于住院及手术病人的增加、门急诊留院观察病人的增加、病情复杂、周转率快等因素,使得输液治疗越来越广泛。
[0003]所涉静脉留置针,是一种供临床进行多次输液、输血和注射等使用的透明医用塑料器械,它免除了患者接受多次针刺的痛苦,并且能够使药效得到最快的发挥。
[0004]而在临床实践中,经外周静脉的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不通畅无疑是最令医务工作者苦恼的现象之一。它阻碍了药液及时输入患者体内,因而耽误了治疗。更凶险的的是,输液不通畅现象发生具有隐匿性一一由于患者体位和输液一侧肢体姿势的变动,使得原本通畅的输液可能会变得不通畅甚至完全停滞,而医务人员却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对于在手术室中接受手术的病人病情变化迅速,经常需要快速输液以及经静脉留置针快速给药,尤其对于危重症患者,其影响将可能是致命的。因此,静脉输液的不通畅已经成为了临床工作中的一项常见的隐患。在本已相当繁重的临床工作以外,医务人员为此付出额外的大量的精力。
[0005]为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当前的习惯主要有:习惯一:选用管径更粗的静脉留置针以减小输液不通畅发生的几率。习惯二:选取更粗的肘部静脉穿刺置管。习惯三:一旦发生输液不通畅,采取适当退管后重新辅料固定或令患者采取某种固定姿势而避免再次发生;或者开通另一条静脉代替。
[0006]但是,三种方法均不是最理想的解决措施。对于习惯一,研宄表明,留置针型号越大,所致的疼痛、肿胀、血栓性静脉炎,穿刺失败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留置时间相对缩短。因此,原则上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用小型号能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大型号。对于习惯二,肘静脉由于血管更粗、肘关节活动度更大因而留置针穿刺以及留置期间所致阻滞损伤更大,故原则上尽量选择开通手部静脉通路。对于习惯三,调整后有可能再次出现问题。
[0007]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多存在生理曲度,无论是最常见的手背正中,或是手背桡侧,以及肘静脉都因腕关节和肘关节的外形和自然屈曲位而使得静脉留置针针管在血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弯曲,以致开口贴近血管壁而影响了通畅输液,加之静脉中存在静脉瓣也可能恰好覆盖管口而同样影响了通畅输液。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很好地解决上述静脉输液不通畅的问题,从而节约医务人员精力和时间;并且避免为了保证流速而选用管径更粗的静脉留置针,导致增加疼痛、肿胀、血栓性静脉炎,穿刺失败率的发生率,缩短留置时间。
[0009]基于上述技术构想,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针头,包括针芯、针管。针管具有主孔一个、侧孔一个,其特征在于:侧孔位于针芯斜面侧所对应的针管处,距主孔处不少于3mm,侧孔正面观形状呈圆形或长轴平行于针管的椭圆形,侧孔侧面观呈弓形,端点切线与针管角度呈30°?45°,针管经侧孔中点横截面缺口占圆周的1/6?1/4,侧孔面积不超过主孔面积。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针芯为医用不锈钢制件,内有针孔,针尖呈斜面。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针管材料为具有相当弹性模量、边缘整齐无毛刺的医用塑料制件,优选为常用的聚氨酯材料。
[0013]主孔向针尖处逐渐收紧,与针芯前端紧密相贴,能流畅滑动,以便于针管置入血管。
[0014]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能广泛应用在目前各品牌和型号留置针上,很好地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构想,在两方面改进目前留置针的不足。第一:在主孔贴近血管壁或贴近静脉瓣所致输液不通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侧孔输液,从而有效保障了通畅输液。第二:在主孔通畅的情况下,主孔和侧孔同时输液,减小液体流出道局部阻力,提高了输液速度。在同等条件下,比同等型号其他静脉留置针能达到更大流速,从而不必为了满足临床上一定的流速要求而选用更大号的留置针,降低了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针管经侧孔中点横截面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针管置入血管后,主孔贴壁时);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针管置入血管后,主孔顶在静脉瓣时);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针管置入血管后,主孔贴壁且顶在静脉瓣时);
[0021]图7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针管置入血管后,输液通畅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一种典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3所示。
[0023]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针头,包括针芯1、针管
2。针管具有主孔2-1—个、侧孔2-2—个。侧孔2-2位于针尖1-2斜面侧所对应的针管2处,距主孔2-1处不少于3mm。侧孔2_2正面观形状呈圆形或长轴平行于针管2的椭圆形。侧孔2-2侧面观呈弓形,端点切线与针管2角度呈30°?45°。侧孔2-2中心处缺口仅占圆周的1/6?1/4。侧孔2_2面积不超过主孔2_1面积。
[0024]针芯I为医用不锈钢制件,内有针孔1-1,针尖1-2呈斜面。
[0025]针管2材料为具有相当弹性模量、边缘整齐无毛刺的医用塑料制件,优选为常用的聚氨酯材料。
[0026]主孔向针尖1-2处逐渐收紧,与针芯I前端紧密相贴,能流畅滑动。主孔2-1 口径与当前市面上留置针标准型号一致。
[0027]本实用新型能广泛应用在目前各品牌和型号留置针上,操作方式与临床上现行的方式相同。由于侧孔2-2位于针芯斜面侧所对应的针管处,端点切线与针管2角度呈30°?45°,该角度使针管2基本呈流线型,并不增加置管难度和失败率。由于侧孔2-2提高了流速,从而所选用的较小型号的留置针也有利于置管的成功。
[0028]如图4?6所示,在最常见的手背正中浅静脉、手背桡侧浅静脉以及肘静脉穿刺部位,由于常常存在一定的生理曲度,主孔2-1贴近血管壁3或贴近静脉瓣4所致输液不通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侧孔2-2通畅输液,从而有效保障了通畅输液。针管2在弯曲状态下由于其结构呈圆管型、具有相当弹性模量,并且经侧孔2-2中点针管2横截面缺口仅占圆周的1/6?1/4,故仍能保持均匀的弯曲状态,不容易造成打折扭曲甚至断裂。
[0029]如图7所示,当血管壁3较直且主孔2-1前端无静脉瓣阻挡时,针管的主孔2-1和侧孔2-2同时输液,减小液体流出道局部阻力,提高了输液速度,从而不必为了满足临床上一定的流速要求而选用更大号的留置针,降低了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0030]此外,本实用新型优选应用于带侧翼的静脉留置针能达到最佳效果。由于外周血管经常呈弯曲状态,带侧翼的留置针能限制针管在血管内旋转,使侧孔2-2始终位于弯曲状态下不易贴壁的针管小弯侧5,而非易贴壁的针管大弯侧6,最大程度保障了通畅输液,并防止侧孔2-2边缘对血管壁的划伤。
[0031]本实用新型试用效果确切,很好的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初衷。
[00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做出适当变形和改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针头,包括针芯、针管,针管具有主孔一个、侧孔一个,其特征在于:侧孔位于针芯斜面侧所对应的针管处,距主孔处不少于3mm,侧孔正面观形状呈圆形或长轴平行于针管的椭圆形,侧孔侧面观呈弓形,端点切线与针管角度呈30°?45°,针管经侧孔中点横截面缺口占圆周的1/6?1/4,侧孔面积不超过主孔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针头,其特征在于:针芯为医用不锈钢制件,内有针孔,针尖呈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针头,其特征在于:针管材料为具有相当弹性模量、边缘整齐无毛刺的医用塑料制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针头,其特征在于:针管主孔向针尖处逐渐收紧,与针芯前端紧密相贴,能流畅滑动。
【文档编号】A61M5/158GK204233531SQ201420396830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高超 申请人:高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