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湿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5137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菌湿敷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菌湿敷贴,包括互相贴合的防渗层、棉质吸收层,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湿敷贴边缘的自粘带,所述棉质吸收层的尺寸小于所述防渗层的尺寸,所述棉质吸收层的边缘环绕设置有防渗隔离带。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无菌湿敷贴,使用方便,大大简化了护理人员操作流程,减少了污染机会,吸收量更大,不需要频繁更换,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适于普遍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无菌湿敷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菌湿敷贴。

【背景技术】
[0002]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小儿血管细、多动、不易固定等原因,静脉输液容易发生液体外渗的情况,而患儿皮肤娇嫩,一旦有液体渗出,容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不但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而且需要立即湿敷消肿止痛。
[0003]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并没有现成的无菌湿敷用具,护士需要花费时间进行临时制作:首先,将无菌输液器包装剪成与渗出面积相仿的尺寸,然后,放置数枚无菌棉花或一片无菌纱布于剪裁好的无菌输液器包装上,在无菌棉花或纱布上倒入湿敷液,敷在渗出处,外面再以胶布缠绕。以上整个操作过程环节多、耗时长,不但容易造成污染,增加护士工作量,而且湿敷液分布不均匀,会不时流出洒到患儿身上或病床上,从而造成浪费及患儿不适。更进一步地,渗出的湿敷液不但不便于清理,而且需要每半小时更换湿敷贴,极易导致患儿不适而不愿配合,严重降低了湿敷效果。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易于使用及更换的湿敷贴,同时可有效防止湿敷液的渗出。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菌湿敷贴,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菌湿敷贴,包括互相贴合的防渗层、棉质吸收层,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湿敷贴边缘的自粘带,所述棉质吸收层的尺寸小于所述防渗层的尺寸,所述棉质吸收层的边缘环绕设置有防渗隔离带。
[0007]优选的,所述防渗隔离带为凹凸交错的棉质环。
[0008]优选的,所述防渗隔离带为防漏圈。
[0009]优选的,所述防渗层为防渗无纺布或防水弹力布。
[0010]优选的,所述湿敷贴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用于观察的通孔。
[0011]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3?4m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无菌湿敷贴,通过将防渗层、棉质吸收层相互贴合,并且在所述棉质吸收层的边缘设置有防渗隔离带,使用时,可根据患者所输药液的不同,在棉质吸收层上有针对性地倒入不同的湿敷液,然后将无菌湿敷贴固定于患者输液渗出处,不但可以有效减轻局部组织水肿,而且可有效防止湿敷液的外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无菌湿敷贴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无菌湿敷贴反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请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无菌湿敷贴,包括互相贴合的防渗层1、棉质吸收层2,以及相对设置于湿敷贴边缘的自粘带3。使用时,将棉质吸收层2贴合于患者皮肤,以快速有效地减轻局部水肿;防渗层I暴露于空气中,防止棉质吸收层2中的湿敷液渗出,避免造成污染和浪费;然后使用自粘带3进行固定,防止湿敷贴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移位,影响使用效果。
[0018]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棉质吸收层2的尺寸小于防渗层I的尺寸,由于棉质吸收层2的吸附力有限,为了防止棉质吸收层2吸收了过多的湿敷液,而使棉质吸收层2外于饱和状态,进而产生湿敷液外漏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无菌湿敷贴,在棉质吸收层2的边缘环绕设置有防渗隔离带4,即,在棉质吸收层2与防渗层I的尺寸差之间设置有防渗隔离带4,从而防止棉质吸收层2处于饱和状态后的湿敷液渗出,有效避免污染。
[0019]进一步地,防渗隔离带4为凹凸交错的棉质环,此处的凹环和凸环可以为利用棉质吸收层2所具有的弹性特质,通过加压直接在棉质吸收层2上形成,制造工艺简单。如此设置,凹环与凸环交错设置、环环相扣,可将湿敷液有效锁住,防止其渗出所造成的污染。
[0020]更进一步地,防渗隔离带4也可以为防漏圈。防漏圈环绕于棉质吸收层2的边缘,可有效防止棉质吸收层2处于饱和状态后湿敷液的渗出。此处,防漏圈的数量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以增加防渗漏效果。
[0021]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防渗层I为防渗无纺布或防水弹力布。此处,可在防渗层I上开设多个通孔以增加透气性,从而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
[0022]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湿敷贴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用于观察的通孔5,通孔的直径为3?4_。使用时,将进行静脉穿刺时产生的针眼位于通孔5处,从而使针眼暴露在有氧环境中便于观察,克服了以往湿敷时无法观察针眼处的缺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0023]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无菌湿敷贴,通过将防渗层1、棉质吸收层2相互贴合,并且在棉质吸收层2的边缘设置有防渗隔离带4,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在棉质吸收层2上有针对性地倒入不同的湿敷液,然后将无菌湿敷贴固定于患者输液渗出处,并使针眼暴露于湿敷贴的通孔5。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无菌湿敷贴,具有以下优点:
[0024]1.棉质吸收层2可以使湿敷液均匀分布,紧贴于患者输液渗出处,使其快速有效发挥作用,并且为患者带来了舒适的感受;
[0025]2.防渗隔离带4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棉质吸收层2处于饱和状态后湿敷液的渗出,避免了污染;
[0026]3.湿敷贴上通孔5的设置,使针眼暴露在有氧环境中便于观察,克服了以往湿敷时无法观察针眼处的缺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0027]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无菌湿敷贴,使用方便,大大简化了护理人员操作流程,减少了污染机会,吸收量更大,不需要频繁更换,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适于普遍推广使用。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无菌湿敷贴,包括互相贴合的防渗层、棉质吸收层,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湿敷贴边缘的自粘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质吸收层的尺寸小于所述防渗层的尺寸,所述棉质吸收层的边缘环绕设置有防渗隔离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湿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隔离带为凹凸交错的棉质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湿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隔离带为防漏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湿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为防渗无纺布或防水弹力布。
5.根据I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无菌湿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敷贴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用于观察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菌湿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3?4_。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4033602SQ20142048108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5日
【发明者】谢安慰, 钮美娥, 陈奕, 汪茜雅 申请人:苏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