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移误差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563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移误差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移误差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分别通过滑动装置滑动安装于壳体内左侧端和右侧端的若干左叶片以及右叶片、分别旋合于各个左叶片以及右叶片上的丝杠Ⅰ以及丝杠Ⅱ、固定于壳体左侧以及右侧的电机Ⅰ和电机Ⅱ。读取编码器Ⅰ以及编码器Ⅱ的编码信号,与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Ⅰ或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Ⅲ跟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Ⅱ之间的间距进行比较,即可得到叶片实际移动位移量与控制系统输出的理论位移量之间的差值,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实际得到的差值进行补偿,精确可靠,解决了丝杠长期运行形成磨损导致回差过大且回差值无法精确测量的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移误差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移误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多叶准直器是一种先进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医疗设备,可配合直线加速器或钴-60机对肿瘤进行适形调强治疗,从而达到提高放射治疗增益比(即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的目的。是当今肿瘤治疗的主要设备之一。它是通过A、B两组相向排列的若干对高密度钨合金叶片替代传统的铅挡板以屏蔽射线,以相应对数之电机分别驱动叶片和叶片组,通过控制系统检测和控制叶片之位置,快速形成要求的射野形状,结合治疗机的相应动作,达到适形调强的目的。
[0003]多叶准直器作为医疗设备,对叶片位移的精度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也是多叶准直器性能的一个最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叶片位移的精度不高,则影响由叶片运动所形成的照射野的准确性(适形度),在对肿瘤放射治疗时,有可能照射到正常组织,对其造成伤害。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正常组织,达到肿瘤放射治疗的预期效果,在多叶光栅的制造和使用上,对叶片位移精度的保证非常关键。如果不能对叶片实际移动位移量进行测量则无法得知控制系统输出的理论位移量进行比较,从而就无法得知误差值。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方便得到叶片位移误差值的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移误差检测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移误差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分别通过滑动装置滑动安装于壳体内左侧端和右侧端的若干左叶片以及右叶片、分别旋合于各个左叶片以及右叶片上的丝杠I以及丝杠I1、固定于壳体左侧以及右侧的电机I和电机II,所述丝杠I以及丝杠II的头端分别与电机I和电机II的输出轴相连接,编码器I以及编码器II分别与电机I和电机II的输出轴尾端相连接,所述壳体后端正中间位置的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所述壳体前端正中间位置安装有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左右两端分别等距安装有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和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I,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左右两端分别等距安装有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和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 III。
[0007]上述滑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端若干向下凸起的滑轨以及设置于壳体下端的若干向下凹的滑槽,所述左叶片以及右叶片上端设置有与滑轨尺寸相匹配的凹槽,其下端设置有与滑槽尺寸相匹配的凸块,所述左叶片以及右叶片分别通过凹槽以及凸块滑动插装于壳体上的滑轨以及滑槽中。
[0008]上述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和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I与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之间的间距为10 Cm,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和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I与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之间的间距为10 cm。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读取编码器I以及编码器II的编码信号,与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或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I跟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之间的间距进行比较,即可得到叶片实际移动位移量与控制系统输出的理论位移量之间的差值,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实际得到的差值进行补偿,精确可靠,解决了丝杠长期运行形成磨损导致回差过大且回差值无法精确测量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叶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壳体2.左叶片3.滑轨4.滑槽5.右叶片6.丝杠I 7.丝杠II 8.电机I 9.电机II 10.编码器I 11.编码器II 12.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 13.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 14.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 15.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 16.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I 17.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I。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5]本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移误差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分别通过滑动装置滑动安装于壳体I内左侧端和右侧端的若干左叶片2以及右叶片5、分别旋合于各个左叶片2以及右叶片5上的丝杠I 6以及丝杠II 7、固定于壳体I左侧以及右侧的电机I 8和电机II 9,丝杠I 6以及丝杠II 7的头端分别与电机I 8和电机II 9的输出轴相连接,编码器I 10以及编码器II 11分别与电机I 8和电机II 9的输出轴尾端相连接,壳体I后端正中间位置的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 14,壳体I前端正中间位置安装有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 15,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 14左右两端分别等距安装有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12和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I 16,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 15左右两端分别等距安装有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 13和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I 17。首先电机I 8和电机II9驱动丝杠I 6以及丝杠II 7转动从而使各个左叶片2以及右叶片5实现开闭,当左叶片2或右叶片5分别运动到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 12和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I 16处时,其阻挡光信号,此时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 13和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I 17接收不到光信号,此位置即为左叶片2或右叶片5的初始位置,当左叶片2或右叶片5运动到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 14处是,其阻挡光信号,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 15接收不到光信号,此时读取编码器I 10以及编码器II 11的编码信号,与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12或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I 16跟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 14之间的间距进行比较,即可得到叶片实际移动位移量与控制系统输出的理论位移量之间的差值,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实际得到的差值进行补偿,精确可靠,解决了丝杠长期运行形成磨损导致回差过大且回差值无法精确测量的问题。
[0016]滑动装置可以为如下结构,其包括设置于壳体I上端若干向下凸起的滑轨3以及设置于壳体I下端的若干向下凹的滑槽4,左叶片2以及右叶片5上端设置有与滑轨3尺寸相匹配的凹槽,其下端设置有与滑槽4尺寸相匹配的凸块,左叶片2以及右叶片5分别通过凹槽以及凸块滑动插装于壳体I上的滑轨3以及滑槽4中。左叶片2以及右叶片5上下两端分别卡置于壳体I中滑动,实现了上下两端的限位固定,提高了叶片动作的稳定性。
[0017]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 12和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I 16与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 14之间的间距为10 Cm,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 13和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I 17与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 15之间的间距为10 Cm。大于10 cm会造成检测距离过长,影响效率。如果小于10 Cm就可能存在距离过小导致检测误差值过小不准确的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移误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I)、分别通过滑动装置滑动安装于壳体(I)内左侧端和右侧端的若干左叶片(2)以及右叶片(5)、分别旋合于各个左叶片(2)以及右叶片(5)上的丝杠I (6)以及丝杠II (7)、固定于壳体(I)左侧以及右侧的电机I (8)和电机II (9),所述丝杠I (6)以及丝杠II (7)的头端分别与电机I (8)和电机II (9)的输出轴相连接,编码器I (10)以及编码器II (11)分别与电机I (8)和电机II(9)的输出轴尾端相连接,所述壳体(I)后端正中间位置的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 (14),所述壳体(I)前端正中间位置安装有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 (15),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 (14)左右两端分别等距安装有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1(12)和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111(16),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 (15)左右两端分别等距安装有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 (13)和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111(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移误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壳体(I)上端若干向下凸起的滑轨(3)以及设置于壳体(I)下端的若干向下凹的滑槽(4),所述左叶片(2)以及右叶片(5)上端设置有与滑轨(3)尺寸相匹配的凹槽,其下端设置有与滑槽(4)尺寸相匹配的凸块,所述左叶片(2)以及右叶片(5)分别通过凹槽以及凸块滑动插装于壳体(I)上的滑轨(3)以及滑槽(4)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移误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 (12)和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111(16)与红外激光传感器发射端II(14)之间的间距为10cm,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 (13)和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I(17)与红外激光传感器接收端II (15)之间的间距为10cm。
【文档编号】A61N5/10GK204034060SQ20142049014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8日
【发明者】刘文江, 饶中洋, 李兴成 申请人:山东交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