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572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包括血管钳本体,血管钳本体包括铰接连接的两钳臂,位于两钳臂一端的指圈以及位于两钳臂另一端弯曲设置的钳头,两钳头闭合时相互接触的内侧表面分别沿长度方向对应设有凹槽,两凹槽均平行于钳头的走向设置以形成贯通两钳头的弧形孔道。当使用血管钳常规分离大血管周围组织,合闭的钳头尖部绕过血管出现在血管对侧时,选择顺行或逆行将套带引导条椭圆形端穿入血管钳内的孔道的一开口中,然后从另一端开口处伸出,此时可将套带一端套入该椭圆形端中,回拉套带引导条使套带穿过孔道,最终使得套带能够通过孔道到达血管对侧位置,然后打开钳头并退出血管钳,即可完成血管套带操作,操作方便,且整个血管钳结构简单。
【专利说明】—种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大血管(动、静脉)手术时分离套带的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血管钳。

【背景技术】
[0002]心脏,大血管手术中,常需要大血管(动、静脉)的套带牵拉,由于大血管(如腔静脉,主动脉等)常位于身体深部,手术操作空间狭小,周围结缔组织致密,并且邻近多个重要脏器或生理结构,过多的分离大血管周围组织,不但操作困难,操作时间长,有损伤周围重要脏器或生理结构的可能,而且有血管破裂大出血的风险。常规手术器械目前只能完全游离大血管背面组织,将血管钳绕过血管将套带从游离间隙拉出,抽拉时套带直接与血管周围组织磨擦有加重损伤的可能。大部分血管套带的目的是临时阻断或牵引作用,不需要过多的游离血管周围组织,因此,迫切需要有一种装置使外科医师在有限的手术空间中,方便有效地完成大血管套带操作,为手术提供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血管钳常规分离大血管周围组织后,套带引导条与套带能够通过血管钳内的孔道方便有效地完成大血管(动、静脉)套带操,为手术提供方便,且结构简单,可反复使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包括血管钳本体,所述血管钳本体包括铰接连接的两钳臂,位于两钳臂一端的指圈以及位于两钳臂另一端弯曲设置的钳头,所述两钳头闭合时相互接触的内侧表面分别沿长度方向对应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平行于所述钳头走向设置以形成贯通所述两钳头的孔道。
[0006]所述孔道的第一开口位于所述钳头头端所在的平面处,所述孔道的第二开口临近所述两钳臂铰接处设置。
[0007]所述凹槽为C型槽。
[0008]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所述半圆的半径为0.3cm至0.4cm。
[0009]所述钳头的长度为7cm至9cm,所述弯曲设置钳头对应的圆心角取值范围为100度至130度。
[0010]所述钳臂长度为钳头长度的2至2.5倍。
[0011]所述两钳头内侧的边缘对应设有互相吻合的凹凸齿槽。
[0012]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在钳头内表面沿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凹槽,两钳头闭合后,可在钳头整体内部形成一贯穿钳头的孔道,当使用血管钳常规分离大血管周围组织,由于钳头为弧形,可以垂直于血管纵轴小范围钝性分离,当合闭的钳头尖部绕过血管出现在血管对侧时,可根据手术时具体情况,选择顺行或逆行将套带引导条椭圆形端穿入血管钳内的孔道的一开口中,然后椭圆形端从孔道的另一端开口处伸出,此时,可将套带一端套入套带引导条椭圆形端中,回拉套带引导条使套带穿过孔道,最终使得套带能够通过孔道到达血管对侧位置,然后打开钳头并退出血管钳,即可完成血管套带操作。
[0014]通过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可有效解降低现有手术器械进行血管分离套带时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且整个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0017]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钳头的纵向剖视图。
[0018]图4是套带引导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包括血管钳本体,血管钳本体包括铰接连接的两钳臂1,位于两钳臂I 一端的指圈5以及位于两钳臂另一端弯曲设置的钳头3,两钳头3内侧分别沿长轴方向对应设有凹槽4,凹槽4平行于其所在的钳头3的走向设置,从而当两钳头3闭合时,两凹槽4可组成贯通两钳头3的弧形孔道。该弧形孔道的一开口位于钳头头端所在的平面处,同时,由于凹槽4的长度稍小于钳头长度设置,故凹槽4的另一开口临近两钳臂铰接处,且该开口的方向朝上设置,此外,如图3所示,两钳头3在内侧边缘即在凹槽外部还有一宽度为0.05cm可互相吻合的凹凸齿槽6,从而可保证两钳头3之间稳定闭合。
[0021]当钳头闭合时,两钳头的内侧接触,位于钳头内侧的两凹槽4组成一沿长轴方向贯通钳头3的孔道,当使用血管钳常规分离大血管周围组织,由于钳头为弧形,可以垂直于血管纵轴小范围钝性分离,当合闭的钳头尖部绕过血管出现在血管对侧时,可根据手术时具体情况,选择顺行或逆行将套带引导条的椭圆形端穿入血管钳内的孔道的一开口中,椭圆形端并从孔道的另一端开口处伸出,此时,可将套带一端套入套带引导条椭圆形端中,回拉套带引导条使套带穿过孔道,最终使得套带能够通过孔道到达血管对侧位置,然后退出血管钳,即可完成血管套带的操作。
[0022]凹槽4可为C型槽等内侧表面光滑的凹槽,从而可便于套带引导条以及套带在由凹槽4所组成的孔道中顺利穿行。凹槽4优选是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两凹槽4组成圆形孔道,该圆形孔道的直径可为0.6cm-0.8cm。钳头3的长度可根据实际血管直径确定,一般的钳头3长度为7cm-9cm,钳头3对应的圆心角取值范围为100度-130度,钳头3对应的弦长度不小于5cm设置,钳臂I的长度为钳头3长度的2-2.5倍。
[0023]图1所示实施例中,钳头内表面C形凹槽截面为半圆形,该圆形孔道的直径大小为0.7cm,如图4所示,套带引导条2是直径0.2cm的圆柱形结构,其长度为28cm-30cm,制作材料为医用塑料,套带引导条2的一端为形状可变椭圆形端7,该椭圆形端7长径为1.5cm-2.0cm,短径0.6cm_0.8cm,套带引导条2的另一端为圆形手持环8,其直径2.0cm,可套入手指,套带引导条。
[0024]手术时,应用钳头3常规分离大血管周围组织,利用钳头3弧形特点,可以垂直于血管纵轴小范围钝性分离,当钳头3尖部绕过血管出现在血管对侧时,可根据手术时具体情况,选择顺行或逆行将套带引导条2椭圆形端穿入血管套带钳的圆形孔道,并从另一端伸出,将套带一端套入套带引导条椭圆形结构中,回拉套带引导条使套带穿过孔道,退出套带钳,完成血管套带,从而可有效解降低现有手术器械进行血管分离套带时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且整个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0025]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包括血管钳本体,所述血管钳本体包括铰接连接的两钳臂,位于两钳臂一端的指圈以及位于两钳臂另一端弯曲设置的钳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钳头闭合时相互接触的内侧表面分别沿长度方向对应设有凹槽,所述两凹槽均平行于所述钳头的走向设置以形成贯通所述两钳头的弧形孔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孔道的一开口位于所述钳头头端所在的平面处,所述弧形孔道的另一开口临近所述两钳臂的铰接处设置且开口方向朝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C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所述半圆的半径为0.3cm至0.4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的长度为7cm至9cm,所述弯曲设置钳头对应的圆心角取值范围为100度至13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臂长度为钳头长度的2至2.5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设套带的血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钳头内侧的边缘对应设有互相吻合的凹凸齿槽。
【文档编号】A61B17/28GK204049737SQ201420492240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张杨杨, 葛文, 刘武新, 郑翔翔 申请人:张杨杨, 葛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