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温灸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温灸器,其包括外壳、置于外壳中的电路板及与电路板连接的硅胶加热片,外壳上设有固定结构;其中:在外壳固定结构的正中央及加热片的中央设有一贯穿外壳的针孔,此针孔恰供针灸针穿过下针。则温灸器在使用时,艾绒通过产品加热板进行加热的药效和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穴位,能让用户在进行艾灸灸法治疗的同时可以进行针灸灸法治疗,使其同时发挥针灸和艾灸的作用,满足用户同时进行艾灸灸法治疗和针灸针法治疗的要求,从而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温灸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艾灸施灸的装置,尤指一种带针灸功能的多功能温灸器。
【背景技术】
[0002]针灸是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而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
[0003]传统艾灸疗法以人工为主,但是人工方式不但不易掌握施灸距离,也无法进行自我施灸,为此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施灸产品。但是市场上的电子温灸器仅具有艾灸灸法治疗,无法同时进行针灸针法治疗,目前如需要进行艾灸灸法治疗和针灸针法治疗需分开单独进行,对用户来说既繁琐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针灸功能的多功能温灸器,其可实现在施艾灸的同时进行针灸的治疗。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6]—种多功能温灸器,其包括外壳、置于外壳中的电路板及与电路板连接的娃胶加热片,外壳上设有固定结构;其中:在外壳固定结构的正中央及加热片的中央设有一贯穿外壳的针孔,此针孔恰供针灸针穿过下针。
[0007]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与温灸器固定带配合的凸扣,此凸扣上亦同时设有针孔。
[0008]所述固定结构为设置在外壳下部的上下开放的容置槽。
[0009]所述外壳由底座及上盖扣合而成,固定结构为设置在底座上的上下开放的容置槽。
[0010]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上设置供针灸针下针的针孔,则温灸器在使用时,艾绒通过产品加热板进行加热的药效和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穴位,能让用户在进行艾灸灸法治疗的同时可以进行针灸灸法治疗,使其同时发挥针灸和艾灸的作用,满足用户同时进行艾灸灸法治疗和针灸针法治疗的要求,从而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实施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实施示意图。
[0015]图中:
[0016]I外壳11底座 12上盖 13容置槽
[0017]14针孔2针灸针 3凸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多功能温灸器,该温灸器包括外壳1、置于外壳I中的电路板及与电路板连接的硅胶加热片。其中:
[0020]所述的外壳I可由底座11及上盖12扣合而成,其内设有固定结构用以固定艾草制成的艾柱、艾片之类的制品,或者其他类保健品、药品等熏灸品。本实施例则为艾柱。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结构为设置在外壳I下部的上下开放的容置槽13,该容置槽13可以设置在底座11上。
[0021]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
[0022]在外壳I固定结构的正中央及加热片的中央设有一贯穿外壳I的针孔14,此针孔14恰供针灸针2穿过下针。
[0023]如若在外壳I的顶部设有与温灸器固定带配合的凸扣3,则此凸扣3上亦同时设有此针孔14。
[002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I上设置供针灸针2下针的针孔14,则本实用新型的温灸器在使用时,艾绒通过产品加热板进行加热的药效和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穴位,能让用户在进行艾灸灸法治疗的同时可以进行针灸灸法治疗,使其同时发挥针灸和艾灸的作用,满足用户同时进行艾灸灸法治疗和针灸针法治疗的要求,从而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温灸器,其包括外壳、置于外壳中的电路板及与电路板连接的硅胶加热片,外壳上设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固定结构的正中央及加热片的中央设有一贯穿外壳的针孔,此针孔恰供针灸针穿过下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与温灸器固定带配合的凸扣,此凸扣上亦同时设有针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设置在外壳下部的上下开放的容置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温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底座及上盖扣合而成,固定结构为设置在底座上的上下开放的容置槽。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4106552SQ201420492024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崔全诚 申请人:厦门鑫森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