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459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这样的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透液性的顶片、不透液性的底片、配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液性的吸收体以及用于接合顶片和吸收体的粘接剂,其中,顶片的整个面利用粘接剂与吸收体接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583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讲,吸收性物品在以伸展状态制造之后立即折叠而容纳在容器中。此时,由于用于接合顶片和吸收体的粘接剂并未充分干燥,因此,有可能因在折叠时施加的压力而使粘接剂自顶片渗出,理应自顶片立起而形成立体褶裥的防漏部与顶片接合,妨碍通过防漏部立起而形成立体褶裥。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粘接剂自顶片渗出引起的阻碍形成立体褶裥的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

透液性的顶片;

不透液性的底片;

吸液性的吸收体,其配置在所述顶片和所述底片之间;

防漏部,其能够自所述顶片立起,所述防漏部具有固定在所述顶片上的固定端部和能够与所述顶片分开的自由端部;

弹性构件,其以伸长状态安装在所述防漏部的自由端部,所述弹性构件的伸长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在所述顶片上;以及

粘接剂,其用于接合所述顶片和所述吸收体,其中,

在使所述吸收性物品伸展的状态下,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

所述顶片具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防漏部和所述吸收体这两者重叠的重叠部分,

所述重叠部分的吸收体侧表面具有未利用所述粘接剂与所述吸收体接合的非接合区域。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粘接剂自顶片渗出引起的阻碍形成立体褶裥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吸尿垫的伸展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吸尿垫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吸尿垫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吸尿垫所具有的侧部片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吸尿垫所具有的侧部片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吸尿垫所具有的顶片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顶片的吸收体侧表面上的粘接剂的涂敷图案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形成在顶片的吸收体侧表面上的非接合区域的宽度(位于非接合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粘接线之间的距离)的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吸尿垫的折叠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形成图9所示的折叠结构的过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形成图9所示的折叠结构的过程的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吸尿垫的自然状态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的吸收性物品包括:

透液性的顶片;

不透液性的底片;

吸液性的吸收体,其配置在所述顶片和所述底片之间;

防漏部,其能够自所述顶片立起,所述防漏部具有固定在所述顶片上的固定端部和能够与所述顶片分开的自由端部;

弹性构件,其以伸长状态安装在所述防漏部的自由端部,所述弹性构件的伸长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在所述顶片上;以及

粘接剂,其用于接合所述顶片和所述吸收体,其中,

在使所述吸收性物品伸展的状态下,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

所述顶片具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防漏部和所述吸收体这两者重叠的重叠部分,

所述重叠部分的吸收体侧表面具有未利用所述粘接剂与所述吸收体接合的非接合区域。

在使技术方案1的吸收性物品伸展的状态下,顶片具有在厚度方向上与防漏部和吸收体这两者重叠的重叠部分,该重叠部分的吸收体侧表面具有未利用粘接剂与吸收体接合的非接合区域。因而,技术方案1的吸收性物品即使在以伸展状态制造之后立即(即、用于接合顶片和吸收体的粘接剂充分干燥之前)被折叠,也不担心因在折叠时施加的压力而导致粘接剂自非接合区域渗出。因此,采用技术方案1的吸收性物品,能够防止由粘接剂自顶片渗出引起的顶片和防漏部接合以及由顶片和防漏部的接合引起的阻碍形成立体褶裥。

在技术方案1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2)中,所述防漏部的固定端部和自由端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吸收性物品于在所述防漏部的固定端部和自由端部之间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弯折线处向所述顶片侧弯折。

采用技术方案2的吸收性物品,在将被折叠了的吸收性物品展开时,利用因防漏部在弯折线处弯折而赋予的防漏部的习惯性弯折(日文:折り癖)使防漏部易于立起。

在技术方案2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3)中,所述非接合区域以跨所述弯折线的方式形成。

采用技术方案3的吸收性物品,粘接剂不易自折叠时最易于施加压力的弯折线处的弯折部分渗出。

在技术方案3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4)中,所述非接合区域从所述重叠部分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到另一侧的端部。

采用技术方案4的吸收性物品,由于非接合区域维持跨着弯折线的状态而从重叠部分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到另一侧的端部,因此,粘接剂不易自折叠时最易于施加压力的弯折线处的弯折部分渗出。

在技术方案3或技术方案4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5)中,所述非接合区域的宽度为所述防漏部的宽度的25%~100%。

采用技术方案5的吸收性物品,由于非接合区域具有足够覆盖弯折线处的弯折部分的宽度,因此,粘接剂不易自折叠时最易于施加压力的弯折线处的弯折部分渗出。

在技术方案2~技术方案5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6)中,所述防漏部具有从所述固定端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到所述自由端部的第1片部分和在所述自由端部向所述顶片侧折回而与所述第1片部分接合的第2片部分,所述弯折线位于所述第1片部分中的、未与所述第2片部分接合的部分。

在技术方案6的吸收性物品中,由于弯折线位于第1片部分中的、未与第2片部分接合的部分即厚度相对较小的部分,因此,易于对防漏部赋予习惯性弯折。因而,采用技术方案6的吸收性物品,在将折叠了的吸收性物品展开时,利用因防漏部在弯折线处弯折而赋予的防漏部的习惯性弯折使防漏部易于立起。

在技术方案6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个技术方案(技术方案7)中,所述第2片部分的靠所述固定端部侧的端部是未与所述第1片部分接合的自由端部。

采用技术方案7的吸收性物品,利用第2片部分的自由端部阻碍被供给到顶片的液体的势头,液体不易越过利用防漏部的立起而形成的立体褶裥而漏出。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种类和用途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吸收性物品,例如能够列举出吸尿垫、一次性尿布、经期用卫生巾、卫生护垫等卫生用品,它们既可以将人作为对象,也可以将宠物等除人之外的动物作为对象。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作为吸收对象的液体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穿着者的液态排泄物(例如尿、水样便、经血等)。

以下,以吸尿垫为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吸尿垫1的伸展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吸尿垫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吸尿垫1的A-A线剖视图,图4和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吸尿垫1所具有的侧部片5a、5b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吸尿垫1所具有的顶片2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顶片2的吸收体侧表面上的粘接剂H的涂敷图案的图。另外,在图4中,为了明确顶片2相对于侧部片5a、5b的位置关系,用实线表示侧部片5a、5b,并且用假想线表示顶片2。此外,在图6中,为了明确吸收体4和侧部片5a、5b相对于顶片2的位置关系,用实线表示顶片2,并且用假想线表示吸收体4和侧部片5a、5b。此外,在图7中放大地表示顶片2。

如图1~图3所示,伸展状态下的吸尿垫1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厚度方向Z。其他的附图所示的方向X、方向Y以及方向Z分别与伸展状态下的吸尿垫1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厚度方向Z一致。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对象部分与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基准部分相比位于通过吸尿垫1的宽度方向Y的中心且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假想中心线的近端的情况下,表达为对象部分与基准部分相比位于“内侧”或者“近端”,在位于远端的情况下,表达为对象部分与基准部分相比位于“外侧”或者“远端”。此外,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对象部分与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基准部分相比位于通过吸尿垫1的长度方向X的中心且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假想中心线的近端的情况下,表达为对象部分与基准部分相比位于“内侧”或者“近端”,在位于远端的情况下,表达为对象部分与基准部分相比位于“外侧”或者“远端”。

如图1所示,伸展状态下的吸尿垫1具有在长度方向X上排列的腹侧部11、胯裆部12以及背侧部13。腹侧部11是抵接于穿着者的腹部的部分,胯裆部12是抵接于穿着者的胯裆部的部分,背侧部13是抵接于穿着者的臀部和/或背部的部分。

如图1所示,伸展状态下的吸尿垫1为长度方向X上的大致中央部分(与胯裆部12相对应的部分)缩细而成的葫芦状。因此,胯裆部12易于贴合于穿着者的胯裆。但是,吸尿垫1的形状能够在穿着者能够穿着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如图1~图3所示,吸尿垫1包括透液性的顶片2、不透液性的底片3、吸液性的吸收体4、不透液性的侧部片5a、5b以及弹性构件6a、6b。

顶片2是从穿着者排泄的尿能够透过的透液性片材,使从穿着者排泄的尿透过,向吸收体4转移。可用作顶片2的透液性片材优选为无纺布,更优选为纺粘型无纺布。由于纺粘型无纺布与其他的无纺布相比较厚度较小,因此,粘接剂易于发生渗出。因而,在使用纺粘型无纺布作为顶片2的情况下,吸尿垫1的作用效果(即防止由粘接剂H自顶片2渗出引起的顶片2和防漏部50a、50b接合以及由顶片2和防漏部50a、50b接合引起的阻碍形成立体褶裥的作用效果)显著。纺粘型无纺布是利用纺粘法形成织片的无纺布,例如能够通过对从喷嘴挤出加热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并使其延伸而连续的长纤维进行直接纺织,在带式输送机上收集长纤维而形成了织片之后将纤维相互间结合来制造该纺粘型无纺布。此时,作为纤维相互间的结合方法,例如能够使用利用其自身的热使纤维相互间热熔接的方法、利用压花辊使其热熔接的方法等。作为构成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能够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6-尼龙、6,6-尼龙等聚酰胺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聚酯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纤维也可以是含有两种以上热塑性树脂的复合纤维(例如芯鞘型复合纤维)。热塑性树脂纤维优选进行亲水化处理。作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亲水化处理,例如能够列举出利用表面活性剂、亲水剂等进行的处理(例如向纤维内部混炼表面活性剂、向纤维表面涂敷表面活性剂等)、等离子体加工等。从提高顶片2的隐蔽性的方面考虑,能够使顶片2含有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钙等无机填料。

能够考虑透液性、皮肤触感等适当地调整顶片2的单位面积重量、厚度等。在使用纺粘型无纺布作为顶片2的情况下,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1g/m2~30g/m2,更优选为15g/m2~25g/m2

如图1和图2所示,顶片2为矩形,顶片2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与吸尿垫1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大致一致,顶片2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与吸尿垫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相比位于内侧。但是,顶片2的形状和尺寸能够在能够发挥作为顶片的功能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如图3所示,顶片2配置在吸收体4的厚度方向Z上的一侧(图3中的上侧),顶片2的一个表面(图3中的上表面)形成皮肤侧表面,顶片2的另一个表面(图3中的下表面)形成吸收体侧表面。

底片3是从穿着者排泄的尿不能透过的不透液性片材,用于防止吸收体4所吸收、保持的尿泄漏。可用作底片3的不透液性片材例如是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合成树脂膜、无纺布和合成树脂膜的复合片材等。能够考虑不透液性等适当地调整底片3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等。为了减轻穿着时的发闷,底片3优选除了具有不透液性之外还具有透气性或透湿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底片3为长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部分(与胯裆部12相对应的部分)缩细而成的葫芦状,底片3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与吸尿垫1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大致一致,底片3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与吸尿垫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大致一致。但是,底片3的形状和尺寸能够在能够发挥作为底片的功能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如图3所示,底片3配置在吸收体4的厚度方向Z上的另一侧(图3中的下侧),底片3的一个表面(图3中的上表面)形成吸收体侧表面,底片3的另一个表面(图3中的下表面)形成穿衣侧表面。

吸收体4含有能够吸收从穿着者排泄的尿的吸收性材料,用于吸收、保持透过了顶片2的尿。作为吸收性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亲水性纤维、高吸收性聚合物等。作为亲水性纤维,例如能够列举出纤维素系纤维,作为纤维素系纤维,例如能够列举出将针叶树或阔叶树作为原料而得到的木材纸浆;对木材纸浆实施化学处理而得到的丝光化纸浆或交联纸浆;甘蔗渣、洋麻、竹、麻、棉等非木材纸浆;人造丝、原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醋酸、三乙酸酯等的半合成纤维素等。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absorbent Polymer:SAP),例如能够列举出聚丙烯酸盐系、聚砜酸盐系、无水马来酸盐系、聚丙烯酰胺系、聚乙烯醇系、聚氧化乙烯系等,但优选为聚丙烯酸盐系(特别是聚丙烯酸钠系)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吸收体4除了含有吸收性材料之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还含有能够发挥除臭性、抗菌性、吸热效果等功能的添加剂(例如银、铜、锌、二氧化硅、活性碳、硅铝酸盐化合物、沸石等)。

吸收体4例如能够包括吸收性材料层和包覆吸收性材料层的芯包层。吸收性材料层既可以是单一的层,也可以是多个层。芯包层是从穿着者排泄的尿能够透过的透液性片材。芯包层例如是形成有无纺布、织布、透液孔的合成树脂膜等,优选为无纺布、更优选为薄绵纸。

如图1和图2所示,吸收体4为长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部分(与胯裆部12相对应的部分)缩细而成的葫芦状,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与吸尿垫1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相比位于内侧,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与吸尿垫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相比位于内侧。如图1和图2所示,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中的、缩细的部分的两端部与顶片2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相比位于内侧,其他部分的两端部与顶片2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相比位于外侧。但是,吸收体4的形状和尺寸能够在能够发挥作为吸收体的功能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如图1~图3所示,吸收体4配置在顶片2和底片3之间,其从腹侧部11通过胯裆部12延伸到背侧部13。

侧部片5a、5b是从穿着者排泄的尿不能透过的不透液性片材,其是防漏部50a、50b的形成材料。可用作侧部片5a、5b的不透液性片材例如是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合成树脂膜、无纺布和合成树脂膜的复合片材等。能够考虑不透液性等适当地调整侧部片5a、5b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等。

如图1所示,侧部片5a、5b配置在顶片2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其是与吸尿垫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部分相对应的形状。但是,侧部片5a、5b的形状能够在能够形成防漏部50a、50b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如图4所示,侧部片5a具有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510a、520a和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530a、540a,侧部片5b具有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510b、520b和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530b、540b。端部530a、530b分别是与端部540a、540b相比位于远端的远端端部,端部540a、540b分别是与端部530a、530b相比位于近端的近端端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存在将端部530a、530b称作“远端端部530a、530b”、将端部540a、540b称作“近端端部540a、540b”这样的情况。

如图1所示,侧部片5a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510a、520a和侧部片5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510b、520b与吸尿垫1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大致一致,侧部片5a、5b的远端端部530a、530b与吸尿垫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大致一致。如图1和图4所示,侧部片5a、5b的近端端部540a、540b与顶片2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和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相比位于内侧。但是,侧部片5a、5b的尺寸能够在能够形成防漏部50a、50b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如图4所示,侧部片5a具有包含远端端部530a的远端侧部分51a和包含近端端部540a的近端侧部分52a,侧部片5b具有包含远端端部530b的远端侧部分51b和包含近端端部540b的近端侧部分52b。如图4所示,侧部片5a的远端侧部分51a和近端侧部分52a之间的边界线以及侧部片5b的远端侧部分51b和近端侧部分52b之间的边界线与顶片2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一致,侧部片5a、5b以近端侧部分52a、52b覆盖顶片2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部分的皮肤侧表面的方式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侧部片5a、5b作为其一部分具有防漏部50a、50b。如图3和图4所示,防漏部50a具有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501a、502a和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503a、504a,防漏部50b具有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501b、502b和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503b、504b。防漏部50a、50b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中的端部503a、503b分别是与端部504a、504b相比位于远端的远端端部,端部504a、504b分别是与端部503a、503b相比位于近端的近端端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存在将端部503a、503b称作“远端端部503a、503b”、将端部504a、504b称作“近端端部504a、504b”这样的情况。

如图4所示,防漏部50a、50b形成为近端侧部分52a、52b的一部分,防漏部50a、50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与侧部片5a、5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相比位于内侧,防漏部50a、50b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中的远端端部503a、503b与远端侧部分51a、51b和近端侧部分52a、52b之间的边界线(顶片2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相比位于内侧,近端端部504a、504b与侧部片5a、5b的近端端部540a、540b一致。

侧部片5a、5b的近端侧部分52a、52b中的防漏部50a、50b未与顶片2的皮肤侧表面接合,但除防漏部50a、50b之外的部分(即与防漏部50a、50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501a、501b相邻的部分和与防漏部50a、50b的远端端部503a、503b相邻的部分)与顶片2的皮肤侧表面接合。因此,防漏部50a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501a、502a、防漏部50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501b、502b、以及防漏部50a、50b的远端端部503a、503b成为固定于顶片2的固定端部,另一方面,防漏部50a、50b的近端端部504a、504b成为不固定于顶片2且能够与顶片2分开的自由端部。作为侧部片5a、5b和顶片2的接合方式,例如能够列举出利用热熔型粘接剂进行的接合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存在将防漏部50a、50b的远端端部503a、503b称作“固定端部503a、503b”、将防漏部50a、50b的近端端部504a、504b称作“自由端部504a、504b”这样的情况。

如图3和图5所示,侧部片5a具有从远端端部530a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到近端端部540a的第1片部分S1a和在近端端部540a向顶片2侧折回而与第1片部分S1a接合的第2片部分S2a,侧部片5b具有从远端端部530b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到近端端部540b的第1片部分S1b和在近端端部540b向顶片2侧折回而与第1片部分S1b接合的第2片部分S2b。如图3和图5所示,第2片部分S2a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中的、防漏部50a的固定端部503a侧的端部S21a和第2片部分S2b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中的、防漏部50b的固定端部503b侧的端部S21b成为未与第1片部分S1a、S1b接合的自由端部。

如图5所示,第2片部分S2a、S2b的端部S21a、S21b与防漏部50a、50b的远端端部503a、503b相比位于内侧。因而,防漏部50a具有从固定端部503a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到自由端部504a的第1片部分(第1片部分S1a的一部分)和在近端端部504a向顶片2侧折回而与第1片部分接合的第2片部分(第2片部分S2a的一部分),防漏部50b具有从固定端部503b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到自由端部504b的第1片部分(第1片部分S1b的一部分)和在近端端部504b向顶片2侧折回而与第1片部分接合的第2片部分(第2片部分S2b的一部分)。而且,形成防漏部50a、50b的第2片部分的靠固定端部503a、503b侧的端部成为未与形成防漏部50a、50b的第1片部分接合的自由端部。

如图5所示,在侧部片5a的第1片部分S1a和第2片部分S2a之间以伸长状态安装有沿着侧部片5a的近端端部540a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弹性构件6a,在侧部片5b的第1片部分S1b和第2片部分S2b之间以伸长状态安装有沿着侧部片5b的近端端部540b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弹性构件6b。弹性构件6a、6b的伸长方向与长度方向X大致一致。弹性构件6a、6b例如是截面为矩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的线状弹性构件(例如橡皮筋)、绳状弹性构件(例如平松紧带)等,作为构成弹性构件6a、6b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伸缩性聚烯烃、聚氨酯等。

如图4和图5所示,弹性构件6a的长度方向X(伸长方向)上的两端部610a、620a超过防漏部50a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501a、502a而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弹性构件6b的长度方向X(伸长方向)上的两端部610b、620b超过防漏部50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501b、502b而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而且,弹性构件6a的长度方向X(伸长方向)上的两端部610a、620a以被夹在第1片部分S1a和第2片部分S2a之间的状态固定于顶片2,弹性构件6b的长度方向X(伸长方向)上的两端部610b、620b以被夹在第1片部分S1b和第2片部分S2b之间的状态固定于顶片2。由此,防漏部50a、50b能够利用弹性构件6a、6b的收缩力自顶片2立起。另外,在防漏部50a、50b立起时,固定端部503a、503b成为基部,自由端部504a、504b与顶片2分开,朝向穿着者的皮肤侧移动。

如图3和图6所示,顶片2具有在厚度方向Z上与防漏部50a和吸收体4这两者重叠的重叠部分21a和在厚度方向Z上与防漏部50b和吸收体4这两者重叠的重叠部分21b。如图3所示,防漏部50a、50b重叠于重叠部分21a、21b的厚度方向Z上的一侧(图3中的上侧),吸收体4重叠于重叠部分21a、21b的厚度方向Z上的另一侧(图3中的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叠部分21a、21b在厚度方向Z上隔开间隔地(即以非接触状态)与防漏部50a、50b重叠,但重叠部分21a、21b也可以以接触状态与防漏部50a、50b重叠。

如图6所示,由于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中的、缩细的部分的两端部与防漏部50a、50b的固定端部503a、503b相比位于内侧,因此,防漏部50a、50b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Z上未与吸收体4重叠。因而,如图6所示,重叠部分21a、21b的尺寸比防漏部50a、50b的尺寸小一些。但是,能够与防漏部50a、50b的形状和吸收体4的形状相应地适当变更重叠部分21a、21b的尺寸。例如能够使吸收体4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中的、缩细的部分的两端部与防漏部50a、50b的固定端部503a、503b一致、或者使其与该防漏部50a、50b的固定端部503a、503b相比位于外侧,在这种情况下,重叠部分21a、21b的尺寸与防漏部50a、50b的尺寸一致。

如图7所示,在顶片2的吸收体侧表面涂敷有粘接剂H,顶片2和吸收体4利用粘接剂H接合。粘接剂H优选为热熔粘接剂。作为热熔粘接剂,例如能够列举出以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E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等橡胶系为主体、或者以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烯烃系为主体的压敏型粘接剂或者热敏型粘接剂;由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明胶等)或水溶胀性高分子(例如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钠等)构成的感水性粘接剂等。从粘接剂渗出到顶片2的皮肤侧表面时不易对穿着者赋予不适感的方面考虑,优选为与压敏型粘接剂相比粘着性相对较低的热敏型粘接剂。能够使用市面上销售的设备以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涂敷粘接剂H。粘接剂H的涂敷量(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g/m2~10g/m2,更优选为4g/m2~8g/m2。在粘接剂H的涂敷量过少时,由顶片2和吸收体4的接合力降低引起顶片2和吸收体4易于分开,从顶片2向吸收体4的液体转移性有可能下降。因而,粘接剂H的涂敷量(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g/m2以上,更优选为4g/m2以上。在粘接剂H的涂敷量过多时,无法预期与粘接剂H的涂敷量增加相称的顶片2和吸收体4的接合力增加,另一方面,粘接剂H自顶片2的渗出变显著。因而,粘接剂H的涂敷量(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0g/m2以下,更优选为8g/m2以下。粘接剂H的涂敷量(单位面积重量)是顶片2的吸收体侧表面中的、利用粘接剂H与吸收体4接合的接合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粘接剂H的量(g/m2),通过自顶片2的吸收体侧表面的面积减去后述的非接合区域22a、22b的面积来求出接合区域的面积。

如图7所示,粘接剂H形成了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独立的多条粘接线。如图7所示,粘接线为螺旋状。但是,粘接线的形状能够在能够粘接顶片2和吸收体4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作为粘接线的其他形状,例如能够列举出直线状、Ω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H形成粘接线,但粘接剂H也可以形成点状、面状等的粘接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粘接剂H以螺旋状涂敷在顶片2的吸收体侧表面,因此,在顶片2的吸收体侧表面中的、利用粘接剂H与吸收体4接合的接合区域中也存在未涂敷粘接剂H的区域,但接合区域中的、未涂敷粘接剂H的区域不包含在后述的非接合区域22a、22b中。

如图7所示,在重叠部分21a、21b的吸收体侧表面形成有未利用粘接剂H与吸收体4接合的非接合区域22a、22b。如图7所示,非接合区域22a、22b从重叠部分21a、21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一侧的端部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到另一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非接合区域22a、22b超过重叠部分21a、21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而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到顶片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但非接合区域22a、22b不必超过重叠部分21a、21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而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例如,非接合区域22a、22b既可以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到重叠部分21a、21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也可以以不到达重叠部分21a、21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的方式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

非接合区域22a、22b的宽度分别优选为防漏部50a、50b的宽度的25%~100%,更优选为50%~80%。另外,防漏部50a、50b的宽度优选为20mm~50mm,更优选为30mm~40mm。在非接合区域22a、22b的宽度相对于防漏部50a、50b的宽度的比例过小时,非接合区域22a、22b无法覆盖弯折线处的弯折部分,因此,粘接剂易于自折叠时最易于施加压力的弯折线处的弯折部分渗出。因而,非接合区域22a、22b的宽度优选为防漏部50a、50b的宽度的25%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在非接合区域22a、22b的宽度相对于防漏部50a、50b的宽度的比例过大时,由顶片2和吸收体4的接合力降低引起顶片2和吸收体4易于分开,从顶片2向吸收体4的液体转移性有可能下降。因而,非接合区域22a、22b的宽度优选为防漏部50a、50b的宽度的10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

非接合区域22a的宽度是在非接合区域22a的宽度方向Y上两侧与非接合区域22a相邻的粘接线之间的距离,非接合区域22b的宽度是在非接合区域22b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与非接合区域22b相邻的粘接线之间的距离。

图8是用于说明粘接线之间的距离的图。如图8所示,粘接线HL1和粘接线HL2之间的距离D12作为通过粘接线HL1上的点中的位于最靠粘接线HL2侧的点且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假想直线TL1与通过粘接线HL2上的点中的位于最靠粘接线HL1侧的点且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假想直线TL2之间的距离来测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粘接线HL2侧的粘接线HL1的拐点(图8中的黑点)均相当于粘接线HL1上的点中的位于最靠粘接线HL2侧的点,假想直线TL1相当于在这些拐点与粘接线HL1相切的切线。此外,位于粘接线HL1侧的粘接线HL2的拐点(图8中的黑点)均相当于粘接线HL2上的点中的位于最靠粘接线HL1侧的点,假想直线TL2相当于在这些拐点与粘接线HL2相切的切线。基于图8的说明涉及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粘接线之间的距离,但该说明也能够应用于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粘接线之间的距离。即,虽省略图示,但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粘接线HL3和粘接线HL4之间的距离D34作为通过粘接线HL3上的点中的位于最靠粘接线HL4侧的点且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假想直线TL3与通过粘接线HL4上的点中的位于最靠粘接线HL3侧的点且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假想直线TL4之间的距离来测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非接合区域22a、22b从重叠部分21a、21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一侧的端部连续到另一侧的端部,但也可以被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1个或两个以上粘接线截断。此外,也可以在非接合区域22a、22b内存在点状的粘接部。

能够按照常用方法来制造吸尿垫1。吸尿垫1在以伸展状态制造之后立即(即用于接合顶片2和吸收体4的粘接剂充分干燥之前)折叠,以维持着折叠结构的状态容纳在容器中。容器例如是由塑料膜等包装材料构成的袋状成形品。

图9是表示吸尿垫1的折叠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0和图11是用于说明形成图9所示的折叠结构的过程的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通过将伸展状态的吸尿垫1在弯折线L1、弯折线L2、弯折线L3以及弯折线L4处依次向顶片2侧弯折而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折叠结构。各弯折线处的向顶片2侧的弯折是指各弯折线隐藏在内侧的弯折(所谓的谷折)的意思。

如图10所示,弯折线L1在防漏部50a的远端端部503a和近端端部504a之间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弯折线L2在防漏部50b的远端端部503b和近端端部504b之间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

图10中虽未详细地表示,但通过参照其他的附图可明确,非接合区域22a以跨弯折线L1的方式形成,非接合区域22b以跨弯折线L2的方式形成。而且,非接合区域22a维持跨着弯折线L1的状态而从重叠部分21a的长度方向X上的一侧的端部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到另一侧的端部,非接合区域22b维持跨着弯折线L2的状态而从重叠部分21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一侧的端部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到另一侧的端部。

图10中虽未详细地表示,但通过参照其他的附图可明确,弯折线L1位于第1片部分S1a中的、未与第2片部分S2a接合的部分(未与第2片部分S2a重叠的部分),弯折线L2位于第1片部分S1b中的、未与第2片部分S2b接合的部分(未与第2片部分S2b重叠的部分)。

如图11所示,弯折线L3在腹侧部11和胯裆部12之间的边界附近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弯折线L4在背侧部13和胯裆部12之间的边界附近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折线L2处的弯折在弯折线L1处的弯折之后实施,但也可以在弯折线L1处的弯折之前实施。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折线L4处的弯折在弯折线L3处的弯折之后实施,但也可以在弯折线L3处的弯折之前实施。

图12是吸尿垫1的自然状态下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在折叠了的吸尿垫1展开时,利用弹性构件6a、6b的收缩力使腹侧部11和背侧部13抬起而吸尿垫1弯曲,随之,防漏部50a、50b自顶片2立起,利用防漏部50a、50b的立起形成立体褶裥部。在防漏部50a、50b立起时,固定端部503a、503b成为基部,自由端部504a、504b与顶片2分开,朝向穿着者的皮肤侧移动。通过使收缩的弹性构件6a、6b在长度方向X上再次伸长,如图12所示那样弯曲着的吸尿垫1能够伸展。在使吸尿垫1伸展时,顶片2和防漏部50a、50b变得大致平坦而在厚度方向Z上重叠。

吸尿垫1以顶片2位于穿着者的皮肤侧、底片3位于穿着者的穿衣侧的方式被穿着。从穿着者排泄的尿被供给到顶片2,透过顶片2而转移到吸收体4,由吸收体4吸收、保持。此时,利用通过防漏部50a、50b立起而形成的立体褶裥防止被供给到顶片2的尿泄漏,利用底片3防止吸收体4所吸收、保持的尿泄漏。

吸尿垫1基于其结构能够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吸尿垫1包括:透液性的顶片2;不透液性的底片3;吸液性的吸收体4,其配置在顶片2和底片3之间;防漏部50a,其能够自顶片2立起,该防漏部50a具有固定在顶片2上的固定端部503a和能够与顶片2分开的自由端部504a;防漏部50b,其能够自顶片2立起,该防漏部50b具有固定在顶片2上的固定端部503b和能够与顶片2分开的自由端部504b;弹性构件6a,其以伸长状态安装在防漏部50a的自由端部504a,该弹性构件6a的伸长方向上的两端部610a、620a固定在顶片2上;弹性构件6b,其以伸长状态安装在防漏部50b的自由端部504b,该弹性构件6b的伸长方向上的两端部610b、620b固定在顶片2上;以及粘接剂H,其用于接合顶片2和吸收体4。而且,在使吸尿垫1伸展了的状态下,吸尿垫1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厚度方向Z,顶片2具有在厚度方向Z上与防漏部50a和吸收体4这两者重叠的重叠部分21a和在厚度方向Z上与防漏部50b和吸收体4这两者重叠的重叠部分21b,重叠部分21a、21b的吸收体侧表面具有未利用粘接剂H与吸收体4接合的非接合区域22a、22b。因而,吸尿垫1即使在以伸展状态制造之后立即(即用于接合顶片2和吸收体4的粘接剂H充分干燥之前)折叠,也不担心因折叠时施加的压力导致粘接剂H自非接合区域22a、22b渗出。因此,采用吸尿垫1,能够防止由粘接剂H自顶片2渗出引起的顶片2和防漏部50a、50b接合以及由顶片2和防漏部50a、50b接合引起的阻碍形成立体褶裥。

采用吸尿垫1于在防漏部50a的固定端部503a和自由端部504a之间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弯折线L1处向顶片2侧弯折、并且于在防漏部50b的固定端部503b和自由端部504b之间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弯折线L2处向顶片2侧弯折的实施方式,在将吸尿垫1展开时,利用通过防漏部50a、50b在弯折线L1、L2处弯折而赋予的防漏部50a、50b的习惯性弯折使防漏部50a、50b易于立起。

在吸尿垫1中,采用非接合区域22a、22b以跨弯折线L1、L2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能够防止粘接剂H自折叠时最易于施加压力的弯折线L1、L2处的弯折部分渗出。

在吸尿垫1中,采用接合区域22a、22b以维持跨着弯折线L1、L2的状态而从重叠部分21a、22a的长度方向X上的一侧的端部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到另一侧的端部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粘接剂H自折叠时最易于施加压力的弯折线L1、L2处的弯折部分渗出。

在吸尿垫1中,采用非接合区域22a、22b的宽度为防漏部50a、50b的宽度的25%~100%的实施方式,由于非接合区域22a、22b具有足够覆盖弯折线L1、L2处的弯折部分的宽度,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粘接剂H自折叠时最易于施加压力的弯折线L1、L2处的弯折部分渗出。

在吸尿垫1中,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即:防漏部50a具有从固定端部503a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到自由端部504a的第1片部分和在自由端部504a向顶片2侧折回而与第1片部分接合的第2片部分,防漏部50b具有从固定端部503b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到自由端部504b的第1片部分和在自由端部504b向顶片2侧折回而与第1片部分接合的第2片部分,弯折线L1位于形成防漏部50a的第1片部分中的、未与第2片部分接合的部分,弯折线L2位于形成防漏部50b形成的第1片部分中的、未与第2片部分接合的部分,弯折线L1、L2位于形成防漏部50a、50b的第1片部分中的、未与第2片部分接合的部分即厚度相对较小的部分,因此,易于对防漏部50a、50b赋予习惯性弯折。因而,在将折叠了的吸尿垫展开时,利用通过防漏部50a、50b在弯折线L1、L2处弯折而赋予的防漏部50a、50b的习惯性弯折易于使防漏部50a、50b立起。

在吸尿垫1中,采用形成防漏部50a、50b的第2片部分的固定端部504a、504b侧的端部是未与形成防漏部50a、50b的第1片部分接合的自由端部的实施方式,利用第2片部分的自由端部阻碍被供给到顶片2的尿的势头,尿不易越过利用防漏部50a、50b的立起来形成的立体褶裥而漏出。

附图标记说明

1、吸尿垫(吸收性物品的一个例子);2、顶片;21a、21b、重叠部分;22a、22b、非接合区域;3、底片;4、吸收体;5a、5b、侧部片;50a、50b、防漏部;503a、503b、防漏部的固定端部;504a、504b、防漏部的自由端部;6a、6b、弹性构件;H、粘接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