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晚期瘿瘤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070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
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晚期瘿瘤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瘿瘤是指人体颈部的囊肿或肿块,主要包括甲状腺结、节,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等;主要由于寄生生物的代谢物质引起寄主细胞的异常生长(分裂、肥大、分化),有时也由于局部组织的崩溃而形成。病程稍久即进入晚期,表现一派脾肾阳虚之象,临床上此期病人最多,病机为脾肾阳虚,寒痰凝聚,痰瘀互结,治宜温补脾肾,软坚化瘀散结。此病后期治疗,医者患者均应耐心,切勿操之过急。瘿瘤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和诊断率不断攀升,疾病严重时会压迫周围器官,容易引起饮食和呼吸困难。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然而手术后往往会出现甲状腺功能的衰退,甚至会留下永久的疤痕。专家警告:“一旦发现脖子比较肿大,诊断也确切时,不要冒然就开刀将甲状腺肿大的地方拿掉”。因为此举较容易让瘿瘤的病人提早进入甲状腺机能低下而需长期服用甲状腺素。临床医生常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肿,但疗效慢、疗程长,效果不明显。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晚期瘿瘤的中药制剂。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供一种治疗晚期瘿瘤的中药制剂,由以下优选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的:黄药子10份、夏枯草30份、黄芪10份、党参10份、白术15份、云苓25份、白芍15份、海藻15份、昆布15份、牡蛎20份、磁石25份、穿山甲5份、红枣5份、三棱12份、莪术12份、香附10份、麻黄10份、白芥子10份、制附片10份、肉桂3份、蒲公英10份、皂角刺10份、羊靥1份。本发明的药理如下:黄药子:含有黄独萜酯A(diosbulbineA)、皂甙、鞣质和淀粉。半干燥块茎含蔗糖22.5%、还原糖0.69%、淀粉2.5%、皂甙、鞣质。还含黄独素B,C与薯蓣皂甙元。【性味归经】苦、辛,凉。有小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药理作用:黄药子对缺碘所致的动物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水煎剂或醇浸物水液对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而对未孕子宫则有兴奋作用,此外有止血作用。水浸剂体外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直接抑制心肌,醇浸物水液的抑制作用较水煎剂强。夏枯草:《纲目》曰:黎居士《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本草通玄》曰: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目痛、瘰疬皆系肝症,故建神功。然久用亦防伤胃,与参、术同行,方可久服无弊。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固表,保护皮肤不溃。党参,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白术,气味甘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云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肾经,具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擅于扶正祛邪,常用于惊悸失眠、脾虚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胀满等。白芍味苦、酸,性凉。具有养血、护肝、止痛等功效。海藻苦咸,寒,具有软坚,消痰,利水,泄热的作用。昆布性寒,味咸。归肝、胃、肾经。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的功效。牡蛎的功效主要有: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磁石性味:辛咸;平;无毒,具有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的作用。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三棱、莪术、活血化瘀。香附行气。麻黄发散解肌。上述药物互相配合,使药效达到最佳。本发明药物用法与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剂量为300~500毫升。有益效果本发明药物具有扶正驱邪、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功效,对晚期瘿瘤患者治疗彻底,疗效好,无毒副作用,患者康复快,不易复发,而且治疗周期短,费用低,所选用中药原料药源丰富,便于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治疗晚期瘿瘤的中药制剂,由以下优选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的:黄药子10g、夏枯草30g、黄芪10g、党参10g、白术15g、云苓25g、白芍15g、海藻15g、昆布15g、牡蛎20g、磁石25g、穿山甲5g、红枣5g、三棱12g、莪术12g、香附10g、麻黄10g、白芥子10g、制附片10g、肉桂3g、蒲公英10g、皂角刺10g、羊靥1枚。每日一剂,剂量为300-450毫升,一般患者连续服用30~50天,中性患者连续服用3~6个月,严重患者连续服用6个月~1年。。临床资料1、一般治疗门诊及住院患者160例,确诊为晚期瘿瘤,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对照组80例,给予现有药物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治疗组中40岁以下15例,40-49岁33例,50-59岁20例,60岁以上12例;对照组中40岁以下14例,40-49岁35例,50-59岁17例,60岁以上14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病程、病情方面,基本平衡,具有可比性。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按甲状腺肿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确定诊断。3、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是在病人自愿前提下,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每日一剂,剂量为300毫升,一般患者连续服用30~50天,中性患者连续服用3~6个月,严重患者连续服用6个月~1年。对照组患者仍采用现有药物左旋甲状腺素进行长期治疗。4、疗效评定标准(以临床症状消失为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甲状腺大小正常,3个月未见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甲状腺肿块明显减小;无效:甲状腺肿块未见明显变化。5、结果与分析表1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最有效率治疗组8054(67.5%)24(30.00%)2(2.50%)97.5%对照组8034(62.5%)31(18.75%)15(18.75%)81.25%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典型病例病例一:李某,女29岁。2011年5月去医院查身体,超声所见:甲状腺左叶大小形态正常,右叶体积增大,形态饱满,腺体回声分布尚均匀,双叶见数个结节回声,左叶较大的位于中下部前侧,大小约7x5mm,边界尚清,形状规则,呈实质性略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CDFI:结节内及边缘见点状血流信号。右叶较大的位于中部,大小约22x14mm,边界清,形状规则,呈以囊性为主的混合性,内部回声不均,CDFI:血流信号不明显。颈部扫查:双侧颌下及双侧颈部见多个小淋巴结回声,边界清,内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药制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剂量为300毫升。三个月,手摸感觉结节消失,去医院超声波检查甲状腺一切正常。病例二,赵XX,女,28岁,2009年8月28日经运城市医院检查化验确诊为甲状腺炎、甲状腺肿,西药治疗3个多月疗效不显著,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剂量为400毫升;药后21天血检各项指标基本正常,95天后痊愈。病例三:唐某某,女,45岁。2011年7月22日初诊。患者因颈部肿胀伴隐痛3个月余,在外院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肿”,而以西药治疗(口服优甲乐每次25微克,每日1次;一周后改为每次50微克,每日1次),服药3个月,效果不明显而求治中医。就诊时症见:颈部肿胀,隐痛不适,畏寒时冷,夜寐欠安,大便溏薄,精神不振,面色无华,颈部肿胀,甲状腺漫肿质偏硬,无明显结节触及,轻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血清TGA-Ab↑,TPO-Ab↑,T3、T4↓,TSH↑。B超示:甲状腺左叶5.0cm×2.0cm×2.3cm,甲状腺右叶5.0cm×2.18cm×1.8cm,峡部厚0.75cm,回声不均,血流增强;辨证: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治法:温补脾肾,化痰祛瘀;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30剂,服药后诉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颈前隐痛亦已消失,局部触诊亦感甲状腺较前变软。舌淡红,苔薄白,脉平。复查甲状腺功能五项已全部在正常范围,B超示:甲状腺左叶3.54cm×1.2cm×1.56cm,甲状腺右叶4.39cm×1.36cm×0.41cm,峡部厚0.41cm。效不更方,原方续服28剂。2月后电话随访告知,自觉症状以基本消失,就近医院复查甲状腺形态,体征等均已趋正常。嘱其注意生活饮食起居,并需定期复查。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