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拔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2553阅读:2063来源:国知局
自动拔罐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拔罐器。



背景技术:

在中医临床医疗当中,拔罐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现有技术的拔罐器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将酒精棉在罐体内燃烧一会后迅速将罐体贴合患者皮肤,一种是将罐体与患者皮肤贴合后使用注射器将罐体内空气抽出。前者操作复杂繁琐,对医生的操作要求高。后者操作相对简单一些,但也很难掌握拔罐吸力强度,小了容易脱落,大了会损伤皮肤。从而给医务人员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新型自动拔罐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罐体和抽气泵,即在罐体上设有排气空腔,排气空腔内设有抽气泵,抽气泵一侧设有排气扇,排气空腔上侧设有单向气阀,单向气阀外侧设有固定端,固定端一侧设有排气气嘴,排气气嘴与单向气阀连通,罐体两侧设有手指凹槽,手指凹槽内设有抽气泵控制开关,罐体前侧设有固定凹糟,固定凹糟内设有报警扩音提示器,罐体一侧设有电源凹糟,电源凹糟内设有可充电电源,可充电电源一侧设有充电插槽,电源凹槽一侧设有活动盖板,活动盖板上设有开闭控制开关,活动盖板一侧设有电源电量显示灯,电源凹槽上侧设有抽气泵电源导线,抽气泵电源导线与抽气泵和抽气泵控制开关连接,电源凹糟一侧设有报警扩音提示器电源导线,报警扩音提示器导线与报警扩音提示器连接,报警扩音提示器导线一侧设有分支控制导线,分支控制导线一侧设有金属控制触点,金属控制触点外侧设有固定通道,固定通道内设有竖直顶杆,竖直顶杆下侧设有标准水平挡板,罐体下侧设有罐口,罐口外侧设有保护软胶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排气空腔,3—抽气泵,4—排气扇,5—单向气阀,6—固定端,7—排气气嘴,8—手指凹糟,9—抽气泵控制开关,10—固定凹糟,11—报警扩音提示器,12—电源凹糟,13—可充电电源,14—充电插槽,15—活动盖板,16—开闭控制开关,17—电源电量显示灯,18—抽气泵电源导线,19—报警扩音提示器电源导线,20—分支控制导线,21—金属控制触点,22—固定通道,23—竖直顶杆,24—标准水平挡板,25—罐口, 26—保护软胶膜,27—绝缘罐壁,28—空气聚拢,29—防尘塞。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罐体1和抽气泵3,罐体1上设有排气空腔2,排气空腔2内设有抽气泵3,抽气泵3一侧设有排气扇4, 排气空腔2上侧设有单向气阀5,单向气阀5外侧设有固定端6,国定端6一侧设有排气气嘴7,排气气嘴7与单向气阀5连通,罐体1两侧设有手指凹槽8,手指凹槽8内设有抽气泵控制开关9,罐体1前侧设有固定凹槽10,固定凹槽10内设有报警扩音提示器11,罐体1一侧设有电源凹槽12,电源凹槽12内设有可充电电源13,可充电电源13一侧设有充电插槽14,电源凹槽12一侧设有活动盖板15,活动盖板15上设有开闭控制开关16,活动益板15一侧设有电源电量显示灯17,电源凹槽12上侧设有抽气泵电源导线18,抽气泵电源导线18与抽气泵3和抽气泵控制开关9连接,电源凹槽12一侧设有报警扩音提示器电源导线19,报警扩音提示器导线19与报警扩音提示器11连接,报警扩音提示器导线19一侧设有分支控制导线20,分支控制导线20一侧设有金属控制触点21,金属控制触点21外侧设有固定通道22,固定通道22内设有竖直顶杆23,竖直顶杆23下侧设有标准水平挡板24,,罐体1下侧设有罐口25, 罐口25外侧设有保护软胶膜26。使用拔罐时,将罐口25贴住患者皮肤,按住抽气泵控制开关9,该装置吸住患者皮肤后,松开抽气泵控制开关9,患者皮肤因压力作用逐渐隆起,标准水平挡板24升起,带动竖直顶杆23顶起金属控制触点21使其闭合,报警扩音提示器11通电发出警报提示,便可收起该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