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生殖器湿疹的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955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生殖器湿疹的外用制剂



背景技术:

生殖器是男子羞于开口的部位,然而,这里的皮肤却又是一个多事的地方。生殖器作为男性隐私部位,因为生理,运动、穿着等方面原因,经常会面临潮湿、瘙痒、多汗、潮湿或发凉等异常感觉。生殖器具有一定的舒缩功能,其皮肤中有大量的汗腺,从而可以调节局部的温度,如果生殖器分泌出的汗液不能及时散发,局部温度升高,汗液分泌增加,就会感到生殖器总是湿湿的了,长期多汗潮湿的生殖器容易受产生炎症出现外阴瘙痒难忍。生殖器潮湿是慢性前列腺炎的典型症状之一,也与长期久坐,在热的环境中工作以及精索静脉曲张有关。由于生殖器皮肤皱褶较多,汗腺较多,分泌力强,空气不易流通,穿化纤等紧身内衣裤会使透气情况变得更糟。此外,具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很容易因各种刺激而过敏,并发生殖器湿疹。同时又因病变部位特殊,容易反复发作,伴有剧痒,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情绪变化大,容易产生烦躁。所以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进行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患者的信心和毅力,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生殖器湿疹的原因较复杂,过敏体质的人,精神长期紧张、情绪变化起伏较大的人易患本病;另外,患有一些疾病,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常、新陈代谢障碍的人;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也易患本病,如:生活、工作的环境潮湿,空气的湿度比较大;外界刺激,寒冷或炎热,出汗比较多,过度的搔抓等;内裤较紧,或异物磨擦,穿化纤的内裤都可以诱发生殖器湿疹。

生殖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生殖器皮肤病,俗称“绣球风”、“肾囊风”。它对称发生,常波及整个生殖器,患处奇痒,临程持久,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本病有急生、慢性之分,急性期相当于“糜烂型”,慢性期相当于“干燥型”。生殖器发生瘙痒多是以下原因:生殖器湿疹生殖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病征,病人自己感觉灼热和瘙痒。常由于用力搔抓,热水洗烫而出现急性肿胀或糜烂。此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而使皮 肤变厚、粗糙、色素沉着、股癣、生殖器皮肤出现环状红斑,上有脱屑,有剧烈的痒感。病人多同时患有足癣(俗称脚气)或手癣,并常在生殖器对侧的大腿皮肤上、臀部也有同样的病征。

生殖器湿疹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痛苦难耐的“痒”,尤其是从原本高温潮湿的环境下,脱下裤子接触较凉的温度时,更是让人不得不去抓它,许多人都无法抵抗想要抓的欲望,于是乎,越抓皮肤就一再受伤,然后皮肤就越变越厚,皮肤变厚就又想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临床上治疗这些疾病西医多采用抗过敏、镇静、激素等药物,如皮肤病平、达克宁、皮康王、皮肤病宁酊等。它们大多为西药化学成份配制,对于患病时间较短、症状较轻的患者,这些药物尚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来说,这些药物仅存在暂时的止痒作用,根本无治愈的可能。还有一部份患者在长时间反复用药后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这时就连止痒作用也会没有了。

生殖器湿疹是男性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病因复杂,除患者自身的体质、免疫能力外,还与外界的物理、化学性刺激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应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生殖器的皮肤相当敏感,如果处在高温、潮湿、透气性差的环境下,很容易产生湿疹。因此,宜穿宽松、透气、吸汗的棉质内衣,避免长期穿着紧身内裤和牛仔裤。夏季出汗多的人群应注意做好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澡,但应避免用热水烫洗及碱性肥皂,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宜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少饮酒,避免海鲜和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搔抓,以防感染或病情加重。带回的药物,要详细向患者说明用法和注意事项,如湿敷方法、涂药方法、使用时间及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

本病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局部环境:对于很多患者,特别是脑出血术后、重症糖尿病、多发性损伤、大手术等都可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特别是分解代谢增强,机体营养不良,引起免疫力低下,皮肤黏膜的屏障保护功能下降;加之高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出汗过多,生殖器处潮湿。护理缺陷:生殖器位置特殊,护理工作中大多是女性,因此,不适当的盖被致生殖器处潮湿,生殖器处皮肤清洁不彻底,不注意暴露患处均可使生殖器湿疹出现或加重。情绪因素:脑出血术后常合并语言、肢体功能障碍;重型颅脑损伤多由车祸及外伤所致,患者多焦虑、躁动;患处瘙痒,使患者心情烦躁,引起搔抓,使皮疹加重。

临床上现在采用各种熟知中西药或其合剂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类对皮肤乃至全身会产生副作用,结果是治标不治本,得不偿失。临床上也不乏依然用某些中药医治各种皮肤病,但效果也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西医类固醇类药物对于病程较长、病 情较重的患者来说,这些药物仅存在暂时的止痒作用,根本无治愈的可能。还有一部份患者在长时间反复用药后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另外长期应用抗生素,易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导致复发率升高;没有特效的中成药。临床以中医师随病证外方作汤剂口服,以及一些中药洗剂,但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存在着可诱发耐药性、复发率高、用药不便、制剂困难等不足。临床迫切需要提供了一种见效快、副作用小、抑菌性强,止痒效果迅速的的治疗生殖器湿疹的药物,能有效解除患者的痛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生殖器湿疹的外用制剂,所述外用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五倍子10~20份,苦参10~20份,蛇床子10~20份,陈皮10~20份白花蛇舌草10~20份,紫草10~20份,白藓皮10~20份,土茯苓10~20份,败酱草10~20份,黄柏10~20份,当归10~20份,百部10~20份,青黛10~20份,黄芩10~20份,白及10~20份,防风10~20份,红花10~20份,生地10~20份,地榆10~20份。

优选地,其所述外用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可以为:五倍子10~15份,苦参10~15份,蛇床子10~15份,陈皮10~20份白花蛇舌草10~15份,紫草10~15份,白藓皮10~15份,土茯苓10~15份,败酱草10~15份,黄柏10~15份,当归10~20份,百部10~20份,青黛10~20份,黄芩10~20份,白及10~20份,防风10~20份,红花10~20份,生地10~20份,地榆10~20份。

优选地,其所述外用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还为:五倍子10~20份,苦参10~20份,蛇床子10~20份,陈皮10~20份,白花蛇舌草10~20份,紫草10~20份,白藓皮10~20份,土茯苓10~20份,败酱草10~20份,黄柏10~20份,当归10~15份,百部10~15份,青黛10~15份,黄芩10~15份,白及10~15份,防风10~15份,红花10~15份,生地10~15份,地榆10~15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生殖器湿疹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a、先将原料药切成颗粒备用;

b、再将切成颗粒的原料药放入香油中,浸泡一天;

c、先用文火加热,当原料药变成枯黄时,去渣滤清,调入蜂蜡或黄蜡,小火慢慢收膏;

d、将制的的药膏在凉水中放置24小时,去火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生殖器湿疹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外用药物为凝胶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原料药用乙醇提取;

b、再将乙醇提取后的原料药渣用水提取;

c、将上述两种提取液;浓缩;掺入基质制成凝胶剂。

所述步骤a中,可以按照所述重量份数将原料药用乙醇浸泡,后70~85 ℃热提取,所用乙醇用量为原料药的总重量的10倍量;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浓缩乙醇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的浓缩液,静置备用;

所述步骤b中,可以再将上述乙醇提取过的原料药材的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

所述步骤c中,可以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过滤,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35的滤液,回收乙醇,将所得滤液调整比重到1.06,减压得浸膏,加热至40~50℃后搅拌均匀,再加入基质,静置、凝固成胶状。

优选地,可以选自:聚山梨酯-80、三乙醇胺、丙二醇,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泊洛沙姆、聚乙二醇、羊毛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其外用药物剂型可以有:酊剂、膏剂、粉剂、散剂、坐浴剂、洗液剂、凝胶剂和喷雾剂。

本发明采用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托毒生肌的药物成份,经皮肤透入体内,增强治疗作用,提高了疗效。采用中药煎剂湿敷,或制成膏剂使用能吸收渗液,改善局部经络运行,药力直达皮损患处,加速皮损愈合。本发明能够使皮肤血管收缩,血行缓慢,新陈代谢减低,抑制渗出并有效缓解瘙痒,使药液直接渗透至皮损处,使皮损加速愈合,达到治疗效果。因此,本发明在减轻生殖器潮红、渗液、肿胀等方面,以及减少复发,加快痊愈方面,均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生殖器湿疹是生殖器最常见的皮肤病,属于过敏反应,也是男子常见的性器官皮肤病,不是性传播性疾病。它俗称“绣球风”、“胞漏疮”等。十分顽固,患者常因搔抓、不适当刺激引起疼痛或继发感染。生殖器湿疹的原因此较复杂,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过敏体质的人,精神长期紧张、情绪变化起伏较大的人易患本病;另外,患有一些疾病,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常、新陈代谢障碍的人,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也易患本病。外部的因素包括:生活、工作的环境潮湿,空气的湿度比较大;外界刺激,寒冷或炎热,出汗比较多,过度的搔抓等;内裤较紧,或异物摩擦,穿化纤的内裤都可以诱发生殖器湿疹。

生殖器湿疹中医一般分为虚实两种:实者多因湿热下注。由于平素嗜食辛辣肥甘,或生殖器潮湿,汗液浸润,内裤摩擦而致。生殖器可见丘疹、小疮、脓疮,搔破后出现糜烂渗出、结痂等变化,生殖器皮肤红赤、灼痛,虚证多由急性期转变而来,生殖器皮肤增厚,粗糙如草,颜色发黑,瘙痒难忍。对实证的治疗宜清热利湿,虚证则应养血润肤。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诸久疮者,内热外虚,为风湿所乘,则头面身体皆生疮”。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补充了饮食不当,内生湿热之病因。《灵枢·决气》中记载:“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合皮毛,其 荣毛也。”故肺气虚时则皮肤失去滋养而致干燥无光泽、毛发枯槁,甚则湿疹。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湿疹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指肺脾气虚,“标实”是指风、湿、热三邪为患,据此采用“内外同治”之法。

生殖器湿疹患者初起时,因为该部位属于隐私疾病难以启齿,产生羞涩心理,可能会延误治疗和护理。在查房时,要及时耐心询问,宣传医学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诱导他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晚期时患者因为病程长,反复发作。由于本病缠绵难愈,且一般病人羞于启齿,常在夜晚觉得剧烈瘙痒,影响休息,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紧张,缺乏耐心,甚至发脾气不配合治疗护理,此时为心理护理的最佳时机。一方面要根据病情及时会诊、协商,改进治疗护理方案;另一方面要耐心地对待患者要加强谈心安慰,既来之则安之。正视疾病规律,积极配合,坚定信心,预防患者长时间心理困扰,引起心源性疾患。

生殖器湿疹虽非重症,但其特殊的发病部位,患者在发病初期存在着羞怯心理,不敢去医院就诊而自行买药治疗,由于用药不当,导致病情加重,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而且造成了严重的思想负担,因此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生殖器湿疹多与情绪有关,患者常因疾病部位的特殊、敏感而讳疾忌医,延误病情,加之对疾病认识不清,易出现羞怯、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故进行心理疏导前,要准确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职业特点、性格特点、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注意运用亲切诚恳、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和态度,端庄稳重的举止,以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赢得患者的信赖,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精神负担,营造起一个平和健康的心理环境,以利于疾病恢复。加强生活空间的通风。盖被薄厚适中,以不出汗为度,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内衣,勤更换床单被罩。潮湿型生殖器湿疹盖被悬空,干燥型有薄痂或鳞屑,勿搔抓或去鳞屑。

方中苦参又名山槐子,性寒,味苦,入心、脾、肾三经,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苦参在抗病毒、抗菌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并有降低细菌含量的功能,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黄柏,苦寒,清热燥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有明显抗菌作用;白花蛇舌草、紫草,白藓皮苦寒,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配伍黄柏加强除湿止痒的功效;蛇床子、土茯苓、五倍子能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白及清热解毒,养血活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修复萎缩粘膜,增强粘膜抗损伤能力,使局部炎症消失,红花当归,止痒生肌;诸药配伍,乘热熏洗生殖器,使局部症状缓解最终治愈。

蛇床子性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主治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生殖器湿疹,是妇科外用良药。《本草经疏》载:蛇床子,味苦平;《别录》 辛甘无毒;今详其气味,当必兼温燥,阳也。故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恶疮。《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服热,男子阴强,令人有子。盖以舌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润肾,甘能益脾,故能除妇人男子一切虚寒湿所生病。寒湿既除,则病去,性能益阳,故能已疾,而又有补益也。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中国药典》载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

苦参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生殖器湿疹,常与黄柏结合使用,是治疗阴道炎的外用妇科良药。

白花蛇舌草又叫蛇舌草、二叶、竹叶菜、蛇利草。味微苦,甘,寒。入胃、大肠、小肠经,苦寒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等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一般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痛、肠痈腹痛、毒蛇咬伤,也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是拔毒祛湿的良药。

败酱草性味苦平,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的功效。能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入胃、大肠、肝经。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功能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鲜皮、地肤子、苦参、苍术等配伍同用。

紫草性寒,味甘、咸。归心、肝经。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真菌性皮肤病、水火烫伤。清热凉血,用于麻疹,热病癍疹,真菌性皮肤病,尿血,血淋,血痢,疮疡,解丹毒。《本草正义》载:紫草,气味苦寒,而色紫入血,故清理血分之热。古以治脏腑之热结,后人则专治痘疡,而兼疗癍疹,皆凉血清热之正旨。

白藓皮性寒,味苦。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真菌性皮肤病、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常配合苦参、地肤子等药同用。《本草原始》载其:″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五倍子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伤寒、副伤 寒、痢疾、炭疽、白喉、绿脓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五倍子除鞣酸外尚含有其他抗菌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皮部,五倍子心的煎剂无抗菌作用。五倍子煎剂对接种于鸡胚的流感甲型PR8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酸有关。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及肺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菌作用不是由于鞣酸的酸性,而是因其对蛋白有凝固作用;经乙醚提出鞣质后的五倍子液仍有抗菌作用。

白及性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神农本草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本草纲目》:“气味(根)苦、平、无毒。

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遍热也,黄疸、肠僻、泄痢,皆湿热胜之病也,析其本,则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人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渍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黄芩有抗变态反应及抗炎作用:黄芩所含黄芩甙与黄芩素能明显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小肠与离体气管对抗原所产生的过敏性收缩反应,对豚鼠与小鼠的被动全身性变态反应以及豚鼠被动性皮肤变态反应,黄芩甙与黄芩素亦有抑制作用。黄芩有解热作用,多数试验证明,黄芩的有效成份黄芩甙元有解热作用。黄芩有解毒作用,黄芩甙有明显的解毒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在β-葡萄糖醛酸甙酶的作用下,黄芩甙分解出葡萄糖醛酸,并与多种毒物结合所致。黄芩甙10毫克能提高士的宁的LD 50达2.5倍,并且使四氯化碳中毒小鼠的肝糖原含量增多。

青黛:性寒味成,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之功效。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抑菌作用:色胺酮经抗真菌试验,为抗皮肤病真菌的活性成分,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癣、石膏样小孢子菌、紫色癣菌、石膏样癣菌、红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5μg/ml。、《本草经疏》:“青黛,解毒除热,固其所长,古方多有用之于诸血证者,使非血分实热,而病生于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虚上炎,发为吐衄咯唾等证,用之非宜。血得寒则凝,凝则寒热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矣。

百部性味甘、苦,微温。归肺经。主治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 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骚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蔓生百部与其他品种百部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对蚊蝇幼虫、头虱、衣虱及臭虫等均有杀灭作用,醇浸剂较水浸剂的效力为大.百部乙醇浸出物的50%蒸馏水混悬液接触阴虱数分钟即可将其杀死,水浸液则无效.用70%的乙醇浸出液杀头虱和阴虱的效力比DDT和除虫菊强.高浓度百部在体外有杀死鼠蛲虫的作用。《本草拾遗》:火炙浸酒空腹饮,去虫蚕咬,兼疥癣疮。

红花活血通经,散淤止痛,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试验:15只大鼠分为3组,分别ipll00mg/kg红花黄色素、氢化可的松20mg/kg和生理盐水。给药后30分钟,于左右足跖部sc2.5%甲醛溶液0.05ml致炎,致炎后1.3.5.7.24小时,用于分尺测量大鼠足肿厚度,并与致炎前的足肿厚度比较,计算各药物组不同时间的足肿胀率。结果红花黄色素对甲醛性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O.001)。

防风归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本草经疏》: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其云主目无所见者,因中风邪,故不见也。烦满者,因风邪客于胸中,故烦满也。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祛风燥湿,故主痹也。发散之药,焉可久服,其曰轻身,亦湿去耳。《别录》云,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痼疾,子似胡荽而大,调食用之香而疗风更优也。

生地:生地也叫生地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鲜地黄和生地黄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鲜地黄清热生津,可以止血和凉血,经常是用于热病伤阴,吐血、咽喉肿痛、舌绛烦渴、发斑发疹以及衄热等病症。相对于鲜地黄,生地黄是凉血清热,也可以生津,还可以养阴,多用于治疗阴虚内热、骨蒸劳热、舌绛烦渴、发斑发疹等问题。生地性寒,功能为滋阴补肾。不只生津止渴和凉血清热,还对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便秘等有作用,凡是血分有热伤阴的人,都可以经常服用。

地榆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

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 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

本发明外用膏剂:

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比将五倍子1000g,苦参1000g,蛇床子1000g,陈皮1500g,白花蛇舌草1000g,紫草1000g,白藓皮1000g,土茯苓1000g,败酱草1000g,黄柏1000g,当归1000g,百部1000g,青黛1000g,黄芩1000g,白及1000g,防风1000g,红花1000g,生地1000g,地榆1000g,按配比混合,先将原料药切成颗粒备用;再将切成颗粒的原料药放入香油中,浸泡一天,先用文火加热,当原料药变成枯黄时,去渣滤清,调入蜂蜡或黄蜡,小火慢慢收膏;将制的的药膏在凉水中放置24小时,去火毒。

蜂蜡为蜜蜂分泌的蜡,具有收涩、敛疮、生肌、止痛的功能,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等,抑制局部组织炎症,促进组织细胞生长,加速溃疡皮肤的愈合。药理试验证明蜂蜡提取液对幼虫芽孢杆菌、蜂窝杆菌具有平行的抗菌作用。蜂蜡常用作中成药的赋型剂及外用油膏的基质。蜂蜡作为软膏剂的基质入药能调节软硬度,提高药物的释放与吸收。在本发明的中药软膏剂中,蜂蜡在发挥收敛、生肌止痛药效的同时,也充当基质的作用。

本发明凝胶剂的制备方法:将五倍子1500g,苦参1500g,蛇床子1500g,陈皮1500g,白花蛇舌草1500g,紫草1500g,白藓皮1500g,土茯苓1500g,败酱草1500g,黄柏1500g,当归1500g,百部1500g,青黛1500g,黄芩1500g,白及1500g,防风1500g,红花1500g,生地1500g,地榆1500g,切碎加入到多功能提取罐内,加入水浸泡30~40分钟,煎煮两次,每次30~45分钟,将两次煎煮液合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静置沉淀24~48小时;吸取上清液,加热至40~50℃后搅拌均匀,在常压下浓缩成重量份数比为500份的浓缩溶液,加入基质,静置、凝固成胶状。所述基质选自:聚山梨酯-80、三乙醇胺、丙二醇,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泊洛沙姆、聚乙二醇、羊毛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般所用基质可为: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羊毛脂、聚乙二醇,药细粉与基质的配比为1∶2~1∶4,优选为1∶3,或采用泊洛沙姆poloxamer作为基质,其已被广泛用作栓剂的亲水性基质,具有以下优点:比其他基质的溶解度柔和、快速,载药量也较高。

本发明粉剂的制备方法:

将五倍子1500g,苦参1500g,蛇床子1500g,陈皮1500g,白花蛇舌草1500g,紫草1500g,白藓皮1500g,土茯苓1500g,败酱草1500g,黄柏1500g, 当归1500g,百部1500g,青黛1500g,黄芩1500g,白及1500g,防风1500g,红花1500g,生地1500g,地榆1500g放入乙醇中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提取液静静置备用;再将药渣加水煎煮2次,每次1-2小时,将煎煮液混合;然后将上述提取液混合后,加热浓缩成糊状,干燥成粉末,使用时刻直接涂抹于患处,或加温水花开成洗剂,每日浸泡。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