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郁血瘀型皮痹的酊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592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肝郁血瘀型皮痹是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女性多见,病程缓慢,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皮肤有局限性的皮肤发硬,颜色黄白并有蜡样光泽,周围有淡紫色晕环等特点,发凉,灼热,瘙痒及雷诺现象,情绪易于激动。女性患者多有月经不调,可有恶心呕吐,齿龈出血,便溏或时干时稀。现代医学目前对此症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肝郁血瘀型皮痹酊剂。它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功能,治疗肝郁血瘀型皮痹效果好,能达到搽抹方便,安全有效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川芎、皂角刺、桂枝、鸡血藤、乌蛇、赤芍、川乌7种原料药构成。

本发明制剂中有关药物成分主要功能与配置。

本发明中的川芎,性味辛,温。含挥发油、生物碱、酚性成分、除魏酸等。行气活血、散风止痛。主治头痛、胸肋腹痛、寒痹筋挛、肝气郁结、痈疽疮疡、妇女经闭、月经不调。

本发明中的皂角刺,性味辛,温。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搜风、杀虫、托毒、溃痈。主治痈肿、疮毒、恶疮肿痛未溃、癣疮、胎衣不正。

本发明中的桂枝,性味辛、甘,温。含挥发油。发汗解肌,温经通脉。主治风寒表症,肩臂肢节酸痛,经闭腹痛等。

本发明中的鸡血藤,性味苦、甘,温。含鸡血藤醇。补血行血,通经络,强筋骨。主治血虚麻木瘫痪,腰膝酸痛,月经不调。

本发明中的乌蛇,性味甘。有小毒。含蛋白质,脂肪等。祛风湿、定惊痫,通经络。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麻木不仁、半身不遂、惊痈、疥癣、小儿麻痹。

本发明中的赤芍,性味苦、酸,微寒。含苯甲酸、芍药甙、淀粉、鞣质、树脂、色素等。散瘀活血、止痛、泻肝火。不治月经不调、瘀滞、腹痛、疮瘕、经闭、痈肿疮毒、胸肋 痛、日赤。

本发明中的川乌,性味大辛、大热,有毒。含乌头碱、中乌头碱等。湿中、散寒、镇痛。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手足拘挛、半身不遂、大寒腹痛。

肝郁血瘀型皮痹的病因病机多因情志抑郁,或突发的精神刺激以及其它病邪侵扰,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阻于皮肤肌肉之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而致。本发明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功能,治疗肝郁血瘀型皮痹效果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经临床应用证明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1、配方及重量比例:川芎15份、皂角刺12份、桂枝15份、鸡血藤18份、乌蛇20份、赤芍15份、川乌12份。

2、制作及使用方法:将上述原料药按比例称量配齐,用制药设备器械炮制合格,和75%酒精按比例混合浸泡制成酊液外用搽抹患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