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瘀凝结型酒渣鼻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7229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血瘀凝结型酒渣鼻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血瘀凝结型酒渣鼻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酒渣鼻是一种发生于面部中央,主要以鼻尖部、鼻翼为主,其次为颊部、前额,以红斑、丘瘆、毛细血管扩张为主特征的慢性皮肤病,皮损对称分布,常并发痤疮及脂溢性皮炎。酒渣鼻对人的寿命、内脏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其主要危害是严重影响患者的形象容貌,最重要的是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目前西医对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治疗也主要是以控制炎症为主,而中医主张从根源上治疗,且讲宄辨证施治,治疗时多根据证型遣方用药。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血瘀凝结型酒渣鼻的中药组合物。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血瘀凝结型酒渣鼻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桃仁8-12份、红花8-12份、归尾10-14份、川芎8-12份、生地13-18份、赤芍8_12份、金银花13-18份、黄芩8-12份、夏枯草13-18份、大黄2-4份、陈皮4_8份、制半夏8_12份、柴胡4_8份、香附8-12份、郁金8-12份、佛手8-12份、三七4_8份、白术8_12份、茯苓13-18份、山药13-18份、荆芥8-12份、防风8-12份、炙甘草4_8份。
[0005]优选地,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桃仁10份、红花10份、归尾12份、川;10份、生地15份、赤芍10份、金银花15份、黄芩10份、夏枯草15份、大黄3份、陈皮6份、制半夏10份、柴胡6份、香附10份、郁金10份、佛手10份、三七6份、白术10份、茯苓15份、山药15份、荆芥10份、防风10份、炙甘草6份。
[0006]本发明原料药可按常规方法制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以接受的剂型。
[0007]本发明发明人认为血瘀凝结型酒渣鼻的病因机理为:肝郁气滞,情志内伤,郁久化火,循经上行,加之感受风毒之邪,风火毒蕴结肌肤发为酒渣鼻。治宜疏肝理气,开郁祛痰,活血化瘀,解毒散结。
[0008]本发明药理: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归尾、川芎养血活血;生地、赤芍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活血袪瘀;金银花、黄芩清热解毒;夏枯草清热泻火,散结消肿;大黄攻积导滞,泻火解毒,活血祛瘀;陈皮、制半夏燥湿化痰;柴胡、香附、郁金、佛手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三七活血化瘀;白术、茯苓、山药健脾补中,利水渗湿;荆芥、防风祛风止痒;炙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0009]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诸药配伍科学合理,共奏疏肝理气、开郁祛痰、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之功效,主治肝郁气滞、血瘀凝结型酒渣鼻,疗效确切,有效率高,复发率小,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
处方:桃仁10g、红花10g、归尾12g、川芎10g、生地15g、赤芍10g、金银花15g、黄芩10g、夏枯草15g、大黄3g、陈皮6g、制半夏10g、柴胡6g、香附10g、郁金10g、佛手10g、三七6g、白术10g、云苳(即云南产茯苳,下同)15g、山药15g、荆芥10g、防风10g、炙甘草6go
[0011]
实施例2
处方:桃仁8g、红花8g、归尾10g、川芎8g、生地13g、赤芍8g、金银花13g、黄芩8g、夏枯草13g、大黄2g、陈皮4g、制半夏8g、柴胡4g、香附8g、郁金8g、佛手8g、三七4g、白术8g、云苓13g、山药13g、荆芥8g、防风8g、炙甘草4g。
[0012]
实施例3
处方:桃仁12g、红花12g、归尾14g、川芎12g、生地18g、赤芍12g、金银花18g、黄芩12g、夏枯草18g、大黄4g、陈皮8g、制半夏12g、柴胡8g、香附12g、郁金12g、佛手12g、三七8g、白术12g、云苳18g、山药18g、荆芥12g、防风12g、炙甘草8g。
[0013]
实施例1-3处方药按下述方法制成汤剂:以上述处方为一剂,每日一剂,称取上述处方中的原料药,将原料药混合后转入砂锅中,用手将药摊平,然后加入高出药面3?4厘米的水,浸泡30min后,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min,去渣留汁,分两次早晚服用,30天为一疗程。
[0014]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共收治120例患者,其中男49例,女71例,年龄18-50岁,病程3-10年。
[0015]2、诊断标准
①鼻端部形成紫红色结节,结节突起,毛细血管扩张显著,毛囊口明显扩大,可挤压出白色粘稠皮脂分泌物,颏部、眉间或两耳可有类似损害,但较轻。②舌质红,苔薄黄,脉滑。
[0016]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皮损全部消失。
[0017]好转:皮损消退30 %以上。
[0018]无效:皮损无改善或消退不足30%。
[0019]4、治疗方法
采用实施例1处方并计为一剂,每日一剂,称取处方中的原料药,将原料药混合后转入砂锅中,用手将药摊平,然后加入高出药面3?4厘米的水,浸泡30min后,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min,去渣留汁,分两次早晚服用,3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统计结果。
[0020]5、统计结果
治愈83例,好转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为91.7%ο
[0021]典型病例:
孟某,男,47岁。2013年8月9日初诊。
[0022]主诉及现病史:鼻部紫红色结节及脓疱4年。患者4年前患酒渣鼻,曾用中西医药治疗,内服及外用,未控制住发展,终成鼻赘,随来诊求治。
[0023]诊见:鼻头部皮肤紫红色结节,结节突起,毛细血管扩张,伴有脓疱,舌质红,苔薄黄,脉滑。
[0024]中医诊断:酒渣鼻。
[0025]辨证:肝郁气滞,风毒蕴肤,痰瘀互结。
[0026]治法:疏肝理气,开郁祛痰,活血化瘀,解毒散结。
[0027]方药:实施例1处方并计为一剂,每日I剂,称取处方中的原料药,将原料药混合后转入砂锅中,用手将药摊平,然后加入高出药面3?4厘米的水,浸泡30min后,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min,去渣留汁,分两次早晚服用。
[0028]二诊:上方服用15天后,脓疱已消,潮红渐消退,结节变小,守方继用。
[0029]三诊:上方又服用15天后,扩张的毛细血管回缩,潮红斑消退,结节状突起变平,脓疱消失。
[0030]随访I年,未见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血瘀凝结型酒渣鼻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桃仁8-12份、红花8-12份、归尾10-14份、川芎8-12份、生地13-18份、赤芍8-12份、金银花13-18份、黄芩8-12份、夏枯草13-18份、大黄2-4份、陈皮4-8份、制半夏8-12份、柴胡4-8份、香附8-12份、郁金8-12份、佛手8_12份、三七4_8份、白术8_12份、茯苓13-18份、山药13-18份、荆芥8-12份、防风8-12份、炙甘草4_8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血瘀凝结型酒渣鼻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桃仁10份、红花10份、归尾12份、川;10份、生地15份、赤芍10份、金银花15份、黄芩10份、夏枯草15份、大黄3份、陈皮6份、制半夏10份、柴胡6份、香附10份、郁金10份、佛手10份、三七6份、白术10份、茯苓15份、山药15份、荆芥10份、防风10份、炙甘草6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治疗血瘀凝结型酒渣鼻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桃仁8-12份、红花8-12份、归尾10-14份、川芎8-12份、生地13-18份、赤芍8-12份、金银花13-18份、黄芩8-12份、夏枯草13-18份、大黄2-4份、陈皮4-8份、制半夏8-12份、柴胡4-8份、香附8-12份、郁金8-12份、佛手8-12份、三七4-8份、白术8-12份、茯苓13-18份、山药13-18份、荆芥8-12份、防风8-12份、炙甘草4-8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诸药配伍科学合理,共奏疏肝理气、开郁祛痰、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之功效,主治肝郁气滞、血瘀凝结型酒渣鼻,疗效确切,有效率高,复发率小,无毒副作用。
【IPC分类】A61K36-9066, A61P11-02
【公开号】CN104587385
【申请号】CN201510006242
【发明人】辛怡静
【申请人】辛怡静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