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盘单元和导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023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拨盘单元和导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向孔内插入的导入装置和设置于该导入装置的拨盘单元。



背景技术:

通常,内窥镜那样的向孔内导入的导入装置例如具有:具有挠性的插入部,其为了对被检体内的病变部进行观察、处置等而被插入被检体内;以及操作部,其进行用于使该插入部在UD方向和RL方向上弯曲的操作。操作部具有用于进行UD方向的操作的UD角度旋钮和用于进行RL方向的操作的RL角度旋钮。在进行病变部的观察、处置等的情况下,能够对UD角度旋钮和RL角度旋钮进行操作而使插入部在UD方向和RL方向上弯曲。

而且,在内窥镜中存在如下的结构:使用电动机来驱动弯曲部向UD方向和RL方向的弯曲。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13-129494号说明书的内窥镜中,对于插入部的上下(UD)方向的弯曲进行手动操作,对于左右(RL)方向的弯曲能够通过电动机的驱动而进行自动操作。操作部具有用于上下(UD)方向的操作的旋钮和用于左右(RL)方向的操作的拨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29494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通常,为了维持手术人员的良好的操作性,作为操作部存在优选的大小。另一方面,需要将用于对插入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各种拨盘配置于操作部中的有限的设置空间内。因此,具有希望使拨盘周边构造小型化而提高手术人员的操作性这样的期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了操作性的拨盘单元和导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拨盘单元具有:拨盘部件,其具有轴并且能够以所述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拨盘部件的旋转量;转子,其能够与所述拨盘部件卡合而与所述拨盘部件一同旋转;第一旋转传递部件,其介于所述拨盘部件与所述转子之间,将所述拨盘部件和所述转子分离,直至所述拨盘部件的旋转角度达到第一规定角度为止,在所述拨盘部件的旋转角度超过所述第一规定角度时将所述拨盘部件的旋转传递给所述转子;以及弹性部件,其呈线圈形状,使所述转子位于该线圈形状的内侧,能够在所述转子旋转时向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所述转子施加旋转力。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提供提高了操作性的拨盘单元和导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从端面侧示出图1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的前端硬质部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位于图1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的弯曲部的内部的弯曲块、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内窥镜装置的操作部的第二拨盘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以穿过图4所示的第二拨盘单元的中心轴的面进行剖开而示出的剖视图。

图6是分解地示出图4所示的第二拨盘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不同的方向示出图6所示的分解出的第二拨盘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沿着图5所示的F8-F8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5所示的F9-F9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5所示的F10-F10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5所示的F11-F11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5所示的F12-F12线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与第二拨盘单元的旋转量对应的弯曲部朝向R方向或L方向的弯曲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装置11具有内窥镜12、光源装置13、控制装置15、送水泵等送水装置14、抽吸泵等抽吸装置16、键盘17、监视器18以及致动器部21,其中,控制装置15进行包含图像处理在内的控制。

光源装置13在控制装置15的控制下向内窥镜12的位于后述的前端硬质部22的照明透镜23供给光。送水装置14在控制装置15的控制下将储存于储水箱14A中的液体向内窥镜12的位于前端硬质部22的喷嘴24输送。抽吸装置16经由通道44从活体内抽吸液体和组织等并回收到废弃箱16A中。在控制装置15的图像处理部(未图示)中对通过内窥镜12的前端硬质部22的物镜25而拍摄得到的被检体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并显示于监视器18上。

控制装置15与内窥镜12的后述的操作部的第二拨盘单元46的检测部27连接。检测部27对第二拨盘单元46的拨盘部件28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15。控制装置15根据检测部27所检测出的旋转量而使位于操作部31的致动器部21工作,从而使弯曲部36向R方向和L方向弯曲。

如图1所示,内窥镜12具有:操作部31;通用线缆32,其将操作部31和光源装置13连结;把持部33,其与操作部31相邻;以及导入部34,其从把持部33延伸而向孔内(被检体)导入。内窥镜12是导入装置的一例。内窥镜12经由通用线缆32与控制装置15、光源装置13、送水装置14以及抽吸装置16连接。

在图1中,箭头A表示长度方向的前端方向,箭头B表示长度方向的基端方向。导入部34具有:细长的具有挠性的柔性部35、设置于该柔性部35的前端的弯曲部36以及设置于该弯曲部36的前端的前端硬质部22。

如图3所示,在柔性部35和弯曲部36的内部设置有沿着导入部34的长度轴并列的多个弯曲块37。而且,在弯曲块37的内侧贯穿插入有一对第一线41和一对第二线42,该一对第一线41用于使弯曲部36向U方向和与U方向相反的D方向弯曲,该一对第二线42用于使弯曲部36向R方向和与R方向相反的L方向弯曲。一对第一线41和一对第二线42在导入部34的前端侧固定于位于最前端的弯曲块37上。一对第一线41在操作部31侧固定于第一拨盘单元43的滑轮上。同样,一对第二线42在操作部31侧固定于第二拨盘单元46的滑轮上。能够通过弯曲块37、第一线41以及第二线42的作用而使弯曲部36向U方向、D方向、R方向以及L方向中的任意方向和对这些方向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方向弯曲。

如图2所示,在前端硬质部22中设置有物镜25、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44、照明透镜23以及喷嘴24,该喷嘴24能够供给用于清洗前端硬质部22的前端面的水和空气、或者抽吸活体内的液体和组织等。

如图1所示,操作部31具有:壳体45,其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为具有内部空间;第一拨盘单元43,其被设置为从壳体45突出并且能够相对于壳体45旋转;第二拨盘单元46,其被设置为从壳体45突出并且能够相对于壳体45旋转;按钮部47,其设置于壳体45;以及致动器部21,其设置于壳体45内部。

按钮部47包含第一按钮47A(送气/送水按钮)和第二按钮47B(抽吸按钮),该第一按钮47A经由喷嘴24向内窥镜12的前端硬质部22进行送气/送水,该第二按钮47B经由喷嘴24在内窥镜12的前端硬质部22处进行抽吸。

致动器部21供给用于使弯曲部36向R方向和L方向弯曲的驱动力。致动器部21例如由伺服电动机等电动机构成。致动器部21的驱动力经由设置于操作部31的内部的齿轮和滑轮等传递给一对第二线42。

第一拨盘单元43是为了不使用电动机等的驱动力而用手指的力使弯曲部36向U方向(上侧)或D方向(下侧)弯曲而设置的。第一拨盘单元43具有旋转轴51、固定于旋转轴51的一个端部的UD旋钮52以及固定于旋转轴51的另一个端部的第一滑轮。在第一拨盘单元43的第一滑轮上固定有一对第一线41。UD旋钮52呈大致星形,例如具有五个爪。当用户对第一拨盘单元43的UD旋钮52进行操作时,第一滑轮旋转而拉伸一方的第一线41并且另一方的第一线41的张紧得到松弛,弯曲部36向U方向或D方向弯曲。

第二拨盘单元46是为了通过致动器部21使弯曲部36向R方向(右侧)或L方向(左侧)弯曲而设置的。即,能够根据第二拨盘单元46的旋转角度而使弯曲部36向R方向或L方向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36实际上弯曲的角度被设定为比第二拨盘单元46(拨盘部件28)相对于中立位置旋转的角度小。

如图4至图7所示,第二拨盘单元46具有:拨盘部件28,其包含拨盘主体53和轴54;检测部27,其与拨盘部件28卡合并且检测拨盘部件28的旋转角度(旋转量);第一轴部55和第二轴部56,它们能够与拨盘部件28卡合而与拨盘部件28一同旋转;第一外壳57,其包围第一轴部55的周围;第二外壳58,其包围第二轴部56的周围;以及托架部件61,其相对于壳体45固定设置。

第二拨盘单元46还具有:第一O型环62和第二O型环63,它们介于拨盘部件28与托架部件61之间;第三O型环64,其介于托架部件61与壳体45之间;第一弹簧65,其介于第一轴部55与第一外壳57之间;第二弹簧66,其介于第二轴部56与第二外壳58之间;第一螺母67,其固定于第一轴部55;第二螺母68,其固定于第二轴部56;第三螺母71,其固定于检测部27;螺钉72,其对拨盘主体53与轴54进行固定;调节销73,其以能够进退的方式内设于轴54内部;以及多个滑动片74,它们借助调节销73而在轴54的半径方向上滑动移动。

拨盘部件28能够以轴54为中心进行旋转。拨盘主体53具有位于内侧的金属部75和位于外侧的树脂部76。拨盘部件28的轴54由金属材料形成,呈在从基部54A朝向前端部54B的中途具有阶梯部的杆状。轴54被螺钉72固定于拨盘主体53的金属部。轴54具有:空洞部分77,其设置于基部54A的内侧,沿着轴54所延伸的方向延伸;以及多个(例如,三个)贯穿孔78,它们在轴54的半径方向上延伸并与空洞部分连通。能够在轴54的空洞部分77中收纳调节销73。轴54具有:爪部81,其从前端部54B朝向检测部27突出;以及凸部82,其从基部54A朝向检测部27突出。另一方面,在检测部27的金属制的旋转轴27A上设置有缝83,爪部81能够嵌合于该缝83。

调节销73构成为前端侧的直径比基端侧的直径细的带阶梯的销。调节销73由金属材料形成。调节销73在其前端部具有用于与滑动片74抵接的锥面73A。调节销73能够根据螺钉72的紧固量而沿着轴54所延伸的方向进退。在图5中,当增加螺钉72相对于轴54的紧固量时,调节销73向图中检测部27所在的方向移动。相反当减小螺钉72的紧固量时,滑动片74借助第一O型环62的张力(恢复力、弹性力)而向轴54的半径方向内侧移动,伴随着该滑动片74的移动,调节销73向图中接近拨盘主体53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片74构成为三个。滑动片74各自嵌合于贯穿孔78中。三个滑动片74位于第一O型环62的内侧。三个滑动片74彼此具有相同的形状。滑动片74各自具有与调节销73的锥面73A抵接的斜面部74A和与第一O型环62抵接的平坦的抵接面74B。滑动片74各自由金属材料形成。

能够通过调节销73来调节滑动片74的位置。即,当在图5中调节销73向检测部27所在的方向移动时,滑动片74能够向轴54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移动。另一方面,当在图5中调节销73向拨盘主体53的方向移动时,滑动片74能够借助第一O型环62的张力而向轴54的半径方向内侧移动。通过调节滑动片74的位置,能够调节第一O型环62对于托架部件61的按压量。

检测部27例如由电位计构成,但只要是能够检测拨盘部件28的旋转量的传感器,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传感器(例如,旋转编码器等)。检测部27读取拨盘部件28的旋转角度,并检测拨盘部件28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量。

第一轴部55呈包含凸缘部分在内的圆筒形。第一轴部55具有:第一轴主体55A;第一凸缘部55B;第一孔部55C,其设置于第一凸缘部55B,供第二轴部56的销56C穿过;第二孔部55D,其设置于第一凸缘部55B,对第一弹簧65的一个端部进行固定;第一螺纹部55E,其设置于与第一凸缘部55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用于固定第一螺母67;以及第一突出片55F(参照图7、图10),其从第一凸缘部55B向第一轴部55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第一轴部55配置于第一弹簧65的线圈形状部分的内侧。

第二轴部56与第一轴部55同样地呈包含凸缘部分在内的圆筒形。第二轴部56具有:第二轴主体56A;第二凸缘部56B,其与第一凸缘部55B相抵;一对销56C,它们设置于第二凸缘部56B;第三孔部56D,其设置于第二凸缘部56B,对第二弹簧66的一个端部进行固定;第二螺纹部56E,其设置于与第二凸缘部56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用于固定第二螺母68;以及第二突出片56F(参照图6、图11),其从第二凸缘部56B向第一轴部55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通过使第二轴部56的销56C穿过第一孔部55C,第一轴部55能够与第二轴部56一体地旋转。第二轴部56配置于第二弹簧66的线圈形状部分的内侧。第一轴部55和第二轴部56是转子的一例。

第一外壳57介于拨盘部件28与第一轴部55(转子)之间。第一外壳57具有:第一圆筒部57A;第一端边57B,其从第一圆筒部57A向半径方向的内侧伸出;第一止动部57C,其从第一端边57B朝向拨盘部件28突出;第一贯穿孔57E,其设置于第一端边57B;以及第二止动部57D,其向与拨盘部件28所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第一止动部57C能够与设置于拨盘部件28的轴54上的凸部82相抵。第二止动部57D能够与第一轴部55的第一突出片55F相抵。在第一贯穿孔57E中固定有第一弹簧65的另一个端部。第一外壳57是第一旋转传递部件的一例。

第一弹簧65由所谓的右旋扭转螺旋弹簧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65以预先向收缩方向扭转120°至160°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固定于第一轴部55和第一外壳57。由此,使得第一弹簧65在与拨盘部件28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发挥的旋转力(复位到中立状态的力)增大。

第二外壳58介于第二轴部56(转子)与托架部件61之间。第二外壳58具有:第二圆筒部58A;第二端面58B,其从第二圆筒部58A向半径方向的内侧伸出;第三止动部58C,其从第二圆筒部58A和第二端面58B向外侧突出;第二贯穿孔58E,其设置于第二端面58B;以及第四止动部58D,其向与检测部27所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拨盘部件28所在的方向)突出。第三止动部58C能够与托架部件61的缘部87相抵。第四止动部58D能够与第二轴部56的第二突出片56F相抵。在第二贯穿孔58E中固定有第二弹簧66的另一个端部。第二外壳58是第二旋转传递部件的一例。

第二弹簧66由所谓的左旋扭转螺旋弹簧构成。与第一弹簧65同样,第二弹簧66以预先向收缩的方向扭转120°至160°而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固定于第二轴部56和第二外壳58。由此,使得第二弹簧66在与拨盘部件28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发挥的旋转力(复位到中立状态的力)增大。第一弹簧65和第二弹簧66是呈线圈形状的弹性部件的一例。

托架部件61整体上呈大致圆筒形,构成第二拨盘单元46的外壳。托架部件61包含:圆筒部61A,其能够在内侧收纳拨盘部件28的轴54的前端部、检测部27的一部分、第一轴部55、第二轴部56、第一外壳57、第二外壳58等;以及直径比圆筒部61A小的轴承部61B,其能够在内侧收纳拨盘部件28的轴54的基部54A。在圆筒部61A上设置有:第一开口部84;两个第二开口部85,它们与第一开口部84相邻设置;壁部86,其位于两个第二开口部85之间;以及缘部87,其设置于壁部86,形成与第二开口部85的边界。第二开口部85形成为面积比第一开口部84小。

第一O型环62由例如硅橡胶等构成,在轴54的基端部的周围配置于滑动片74的外侧的位置。也可以描述为第一O型环62介于托架部件61与拨盘部件28的轴54之间。如图8所示,第一O型环62因滑动片74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而直径增大,能够在拨盘部件28的轴54相对于托架部件61旋转时施加阻力。第一O型环62和滑动片74是阻力施加部的一例。

第二O型环63由例如硅橡胶等构成,位于轴54的基端部的周围。第二O型环63被设置为用于密封防水,防止从托架部件61与拨盘部件28的轴54之间的间隙浸水。

第三O型环64由例如硅橡胶等构成,设置于托架部件61的外周部以使得填埋操作部31的壳体45与托架部件61之间的间隙。第三O型环64是为了确保操作部31的壳体45与托架部件61之间的水密性而设置的。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拨盘单元46相对于中立位置的旋转角度大于360°的情况下,第一弹簧65和第二弹簧66进行作用以使得拨盘部件28返回到360°的旋转角度。

当用户为了使弯曲部36向R方向弯曲而从拨盘部件28的端面侧观察(从图4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观察)使拨盘部件28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直至相对于中立位置大致180°的位置(第一规定角度)为止仅拨盘部件28旋转(第一动作模式)。当拨盘部件28到达相对于中立位置大致180°的位置时,拨盘部件28的轴54的凸部82与第一外壳57的第一止动部57C抵接(参照图9)。另外,顺时针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例。

当从拨盘部件28的端面侧观察使上述的拨盘部件28从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大致180°的位置(第一规定角度)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拨盘部件28、第一轴部55、第二轴部56、第一外壳57、第二外壳58、第一弹簧65以及第二弹簧66一体地旋转(第二动作模式)。此时,拨盘部件28的旋转经由第一外壳57(第一旋转传递部件)传递给第一轴部55和第二轴部56(转子)。当拨盘部件28到达相对于中立位置大致360°的位置(第二规定角度)时,第二外壳58(第二旋转传递部件)的第三止动部58C与托架部件61的缘部87抵接(参照图12)。由此,限制了第二外壳58的旋转以使得第二外壳58不会进一步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此时,如图13所示,弯曲部36弯曲至相对于中立位置N向R方向倾斜了大致90°的位置P1。

当从拨盘部件28的端面侧观察使拨盘部件28从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大致360°的位置(第二规定角度)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拨盘部件28、第一轴部55、第二轴部56、第一外壳57以及第一弹簧65一体地旋转。第二外壳58不旋转。而且,由于第二弹簧66的一个端部固定于第二轴部56,另一个端部固定于第二外壳58,因此弹簧在收缩的方向上被压缩(第三动作模式)。由此,第二弹簧66在逆时针方向上对顺时针旋转的拨盘部件28施加旋转力。当抵抗着第二弹簧66的反作用力而使拨盘部件28旋转至相对于中立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大致540°的位置时,第二轴部56的第二突出片56F与第二外壳58的第四止动部58D抵接,禁止了拨盘部件28进一步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参照图11)。此时,如图13所示,弯曲部36弯曲至相对于中立位置N向R方向倾斜了大致160°的位置P2。

当从拨盘部件28的端面侧观察使拨盘部件28在相对于中立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大致360~540°的范围内旋转的状态下用户将手指从拨盘部件28处拿开时,拨盘部件28借助第二弹簧66的反作用力而返回到相对于中立位置旋转了大致360°的位置。如图13所示,弯曲部36借助该拨盘部件28的复位作用而返回到相对于中立位置N向R方向倾斜了大致90°的位置P1。在要想进一步使弯曲部36彻底返回到中立位置N的情况下,用户能够通过使拨盘部件28在从拨盘部件28的端面方向观察时逆时针旋转而使弯曲部36返回到中立位置N。

相反,当用户为了使弯曲部36向L方向弯曲而从拨盘部件28侧观察使拨盘部件28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直至相对于中立位置大致180°的位置(第一规定角度)为止仅拨盘部件28旋转(第四动作模式)。当拨盘部件28到达相对于中立位置大致180°的位置时,拨盘部件28的轴54的凸部82与第一外壳57的第一止动部57C抵接(参照图9)。另外,逆时针方向是与上述的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一方向的一例。

当从拨盘部件28的端面侧观察使上述的拨盘部件28从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大致180°的位置(第一规定角度)进一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拨盘部件28、第一轴部55、第二轴部56、第一外壳57、第二外壳58、第一弹簧65以及第二弹簧66一体地旋转(第五动作模式)。此时,拨盘部件28的旋转经由第一外壳57(第一旋转传递部件)传递给第一轴部55和第二轴部56(转子)。而且,当拨盘部件28到达相对于中立位置大致360°的位置时,第二外壳58(第二旋转传递部件)的第三止动部58C与托架部件61的缘部87抵接(参照图12)。由此,限制了第二外壳58的旋转以使得第二外壳58不会进一步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此时,如图13所示,弯曲部36弯曲至相对于中立位置N向L方向倾斜了大致90°的位置P3。

当从拨盘部件28侧观察使拨盘部件28从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大致360°的位置进一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拨盘部件28和第一外壳57一体地旋转。此时,第一轴部55和第二轴部56的旋转被第二外壳58的第四止动部58D限制,因此不会旋转。

而且,由于第一弹簧65的一个端部固定于第一轴部55,另一个端部固定于第一外壳57,因此弹簧在收缩的方向上被压缩(第六动作模式)。由此,第一弹簧65在顺时针方向上对逆时针旋转的拨盘部件28施加旋转力。当抵抗着第一弹簧65的反作用力而使拨盘部件28旋转至相对于中立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大致540°的位置时,第一外壳57的第二止动部57D与第一轴部55的第一突出片55F抵接(参照图10)。此时,如图13所示,弯曲部36弯曲至相对于中立位置N向L方向倾斜了大致160°的位置P4。

当从拨盘部件28侧观察使拨盘部件28在相对于中立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大致360~540°的范围内旋转的状态下用户将手指从拨盘部件28处拿开时,拨盘部件28借助第一弹簧65的反作用力返回到相对于中立位置旋转了大致360°的位置。如图13所示,弯曲部36借助该拨盘部件28的复位作用而返回到相对于中立位置N向R方向倾斜了大致90°的位置P3。

另外,从位置P1到位置P3的范围是在通常的使用形式下频繁使用的范围。即,作为用户的医生多数情况下在相对于中立位置N向两侧大致90°的范围内进行孔内的目视确认或活检、或者使处置器具或检查器具穿过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44而进行处理或检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位置P1到位置P3的范围内,不作用有第一弹簧65和第二弹簧66的反作用力,使得以规定的角度弯曲的弯曲部36保持当前的角度。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拨盘单元具有:拨盘部件28,其具有轴54并且能够以轴54为中心进行旋转;检测部27,其检测拨盘部件28的旋转量;转子,其能够与拨盘部件28卡合而与拨盘部件28一同旋转;第一旋转传递部件,其介于拨盘部件28与上述转子之间,将拨盘部件28和上述转子分离,直至拨盘部件28的旋转角度达到第一规定角度为止,在拨盘部件28的旋转角度超过上述第一规定角度时将拨盘部件28的旋转传递给上述转子;以及弹性部件,其呈线圈形状,使上述转子位于该线圈形状的内侧,能够在上述转子旋转时向与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对上述转子施加旋转力。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在弹性部件的线圈形状部分的内侧配置转子,因此与单独地配置弹性部件与转子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设置空间,而使拨盘单元小型化。并且,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一旋转传递部件仅在拨盘部件28的旋转角度超过第一规定角度的情况下使转子旋转并且弹性部件对转子施加相反方向的旋转力,因此能够在拨盘部件28的旋转角度不超过第一规定角度的情况下不对转子施加相反方向的旋转力。由此,能够在拨盘部件28的旋转角度中保持不施加弹性部件的旋转力的范围。由此,能够将该拨盘单元有效地应用于要想在如下的用途中使用的情况:在拨盘部件28的旋转角度不超过第一规定角度的范围中,将拨盘部件28保持在当前的位置,在超过第一规定的角度情况下,使拨盘单元返回至第一规定角度。

导入装置具有:操作部31,其具有上述的拨盘单元;能够弯曲的导入部34,其从操作部31延伸而向孔内导入;以及致动器部21,其根据检测部27所检测出的拨盘部件28的旋转量而使导入部34弯曲。

根据该结构,能够仅在拨盘部件28的旋转角度超过规定角度的情况下,使弯曲部36复位到规定的角度范围。由此,在拨盘部件28位于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时,作为用户的医生能够在保持着弯曲部36的弯曲角度的状态下进行孔内的目视确认、活检、处置或者检查。因此,即使是像上述那样通过致动器部21使弯曲部弯曲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现有的手动弯曲式的内窥镜同等的操作感,能够提高医生的使用便利性。并且,能够使拨盘单元小型化,能够实现操作部31的小型化。由此,能够提高使用导入装置的医生的操作性。

拨盘单元具有:托架部件61,其被固定设置;以及第二旋转传递部件,其介于上述转子与托架部件61之间,与上述转子一同旋转,直至拨盘部件28的旋转角度达到比上述第一规定角度大的第二规定角度为止,在拨盘部件28的旋转角度超过上述第二规定角度时与托架部件61卡合而停止,经由上述弹性部件在与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超过上述第二规定角度而旋转的拨盘部件28施加旋转力。

根据该结构,第二旋转传递部件使弹性部件不进行作用直至拨盘部件28超过第一规定角度而达到第二规定角度为止,在拨盘部件28旋转至超过第二规定角度时使弹性部件产生旋转力。因此,在拨盘部件28的旋转角度中,能够实现在相对于中立位置达到第二规定角度之前不施加弹性部件的旋转力的范围。由此,能够将该拨盘单元有效地活用于希望在不超过第二规定角度的范围中将拨盘部件28保持在当前的位置的情况。

在弹性部件预先进行了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使上述转子位于该线圈形状的内侧,以使得增大施加给上述转子的在与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旋转力。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强弹性部件的旋转力,能够防止因在转子与第一旋转传递部件之间以及转子与第二旋转传递部件之间作用的摩擦力等而导致无法得到期望的恢复力的情况。

拨盘单元具有阻力施加部,该阻力施加部介于托架部件61与拨盘部件28的轴54之间,能够对旋转的拨盘部件28的轴54施加阻力。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阻力施加部来降低拨盘部件28的旋转速度,能够防止拨盘部件28借助弹性部件的旋转力(恢复力)顺势返回到最初的位置。

上述弹性部件具有:第一弹簧65,其介于上述第一旋转传递部件与上述转子之间,并且在上述转子沿第一方向旋转时向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旋转力;以及第二弹簧66,其介于上述转子与上述第二旋转传递部件之间,并且在上述转子沿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向与上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旋转力。因此,能够与转子的两个不同的旋转方向对应地配置两个弹簧,与以一个弹簧实现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弹簧的耐久性并且能够对转子适当地施加用于使转子向中立方向返回的恢复力。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该主旨的范围内实施适当变形。并且,也可以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来构成一个内窥镜装置。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内窥镜作为导入装置的一例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导入装置的其他例子中包含不存在照明光学系统和观察光学系统的装置,该照明光学系统包含光源装置和前端硬质部的照明透镜等,该观察光学系统包含图像摄影装置、监视器以及前端硬质部的物镜等。

标号说明

11:内窥镜装置;21:致动器部;28:拨盘部件;31:操作部;34:导入部;46:第二拨盘单元;55:第一轴部;56:第二轴部;57:第一外壳;58:第二外壳;61:托架部件;62:第一O型环;65:第一弹簧;66:第二弹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