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足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8082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踝足矫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踝足矫形器。所述踝足矫形器包括限制跖屈并且被设计成为用户的足下垂提供支撑的机构。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了限制跖屈的足部支撑装置。US 5,376,068 A公开了一种踝关节支承件,所述踝关节支承件包括前腿外壳和背腿外壳,前腿外壳和背腿外壳以L形状枢接在一起。该外壳通过足部背带和脚跟圈(band)被紧固至用户的脚跟。弹性拉紧带从前腿外壳的第一侧、从前腿外壳的前部分在脚背上延伸到前腿外壳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以用于将足部固定就位,从该位置,该拉紧皮带在踝的前侧上延伸到第一侧上的背腿外壳的一侧。该拉紧带对于具有严重的背屈麻痹(例如在“完全的”足下垂的情况下)的用户是相对无效的,这是因为该拉紧带仅仅以足部和小腿之间的相对大的角度而将相对大的回复力施加在足部上。

DE 202011107040 U1显示了一种矫形装置,其中,足部被支撑在鞋垫元件上,并且其中,两个弹性带或两个无弹性带在足部上从鞋垫元件的靠近足部的前部分的相对两侧交叉地延伸到装置的围绕踝设置的相对两侧。该装置设置有弹簧元件,从而所述装置可以容易地围绕踝布置。如果带是弹性的,则足部将被动态地拉起,而在无弹性带的情况下,足部将相对于小腿以预设定角度而保持相对静止。类似于上述支承的踝,该矫形装置不适于具有严重的背屈麻痹的用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踝足矫形器,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所述踝足矫形器可以实现特别相对自然的迈步以及优选更大的用户舒适度。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在使用时,用户的小腿邻接小腿外壳的细长的小腿支撑部。跖骨的至少一部分、靠近足部的球状部的区域由足部支撑部支撑。足部支撑部被配置成当跖骨(或者,矫形器或鞋子的对应的部分)不接触地面时,在迈步的至少一部分期间,支撑用户的足部。迈步的该部分覆盖了至少从“足尖离地”到达“摆动相末期”并且包括“摆动相末期”的一个期间。

在使用期间,用户的脚跟通过脚跟固定机构而定位和/或固定在小腿外壳中。在使用期间,脚跟固定机构在拐角点的方向上连续地驱动用户的脚跟,该拐角点通过足部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确定。例如,当使用直立的、L形小腿外壳时,脚跟固定机构将脚跟向下并向后推动到“L”形状的角度。这样,防止脚跟在迈步期间脚跟不与小腿外壳接触。优选地,脚跟固定机构迫使脚跟的后侧抵靠小腿支撑部的面向足部支撑部的端部,由此,脚跟基本上被防止向前移动出小腿外壳。优选地,在使用时,脚跟固定机构同时向下推动脚跟到小腿支撑部的小腿上。这样,在迈步期间,脚跟被牢固地固定抵靠小腿外壳。

足部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之间的角度α可被改变,即,角度α可以在使用期间在负载的影响下改变,从而足部支撑部可以至少部分地朝向小腿支撑部枢转以及枢转离开小腿支撑部。足部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柔性连接在一起,从而所述角度α可以在负载下(例如在用户运动时)增大或减小。

利用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足部支撑部以及其上所支撑的足部可以相对于小腿邻接抵靠的小腿支撑部以α2的角度值的角度定位。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固定地连接至足部支撑部,例如,其中,用户枢转小腿支撑部,直到角度α具有所期望的值α2,并且随后将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以这样的方式固定至小腿支撑部:足部支撑部相对于小腿支撑部偏置所期望的角度α2或至少设定在所需角度α2处。之后,弹性跖屈限制机构以这样的方式适配:它们以角度α2偏置。

在已经设定角度α2之后,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阻止了角度α2的任何进一步增大。阻止意味着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妨碍角度α的任何进一步增大,但是不会整体上防止其增大。换句话说,当超过角度值α2时,足部至少在角度α的相反方向上经受显著的力,其反对角度α的任何进一步增大。

由用户设定的角度值α2确定了何时启动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当使用期间足部支撑部相对于小腿支撑部枢转,从而角度α的值大于角度值α2时,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将延展并且弹性跖屈限制机构上的偏置将增大。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因此偏置地迫使足部支撑部,并且通过该足部支撑部,足部返回到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超过角度值α2时,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因此基本上向上并且朝向小腿支撑部拉动足部支撑部。

弹性跖屈限制机构被配置成,它们阻止角度α大于α2的过程中的运动,诚然,但是其阻止作用明显地小于弹性跖屈限制机构所起的作用。通过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实现的效果为:实现了相对自然的足部冲击。优选地,足部被迫使返回到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的程度将由于角度α增大到超过角度值α2的值而变得越来越大,从而,每次角度α增大1°,角度α的进一步增大需要更大的努力。

另外的优点是,弹性跖屈限制机构有助于动态限制角度α超过角度值α2的增大。通过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可以简单方式实现该动态限制。可以想到的是,在已经超过角度α2之后,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也部分地有助于使足部返回。类似地,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可以有助于初始阻止角度α超过角度α2

从现有技术仅仅已知包括弹性跖屈限制机构的踝足矫形器。除此之外,还有包括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的踝足矫形器。换句话说,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和弹性跖屈限制机构被视为是替选方式,并且这些替选方式的一种选择将基于医疗指示。本发明基于这样的理念:两种类型的跖屈限制机构彼此互补而非彼此的替选方式,并且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因此可以与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组合。本发明不同于现有技术在于,弹性跖屈限制机构以及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设置在踝足矫形器中,从而足部冲击(foot strike)(例如,在足下垂的情况下)将尽可能地接近于自然的足部冲击。因此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FR 2993452(A1)显示了用于使踝关节稳定的矫形装置,其包括部分坚硬的鞋底,该鞋底以直角枢转到侧向直立部。侧向直立部通过弹性带连接至鞋底,从而限制跖屈的程度。该矫形装置意于用在鞋子中并且不包括任何脚跟固定机构和足部支撑固定机构:在迈步期间鞋子将足部定位在矫形装置中。

WO 2004078076(A1)描述了一种踝支承件,该踝支承件包括鞋底,该鞋底通过棘爪布置(click arrangement)连接至脚跟稳定器。用于限制跖屈的弹性带将脚跟稳定器连接至鞋底。期间,需要鞋子将足部保持定位在踝支承件上,这是由于踝支承件本身并不设置有脚跟固定机构和足部支撑固定机构。

US 6,793,640(B1)显示了一种踝设备,所述踝设备包括具有用于鞋底的支撑部的第一本体,其正交地连接至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用于脚跟的支撑部。无弹性带将第一本体连接至第二本体以用于限制跖屈。使用踝设备需要鞋子,这是因为不使用鞋子,踝设备不能将用户的脚跟和足部定位和/或固定在矫形设备中。

US 5,700,237(A)公开了一种治疗装置,所述治疗装置包括具有腿部的L形状,其枢转地连接至足部支撑部。无弹性带在腿部和足部支撑部之间延伸以用于限制跖屈的程度。足部通过踝套和踝带而固定在L形状上。该治疗装置不意在无鞋时使用。

上述的四个文件均未显示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和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的组合。这些文件和根据本发明的踝足矫形器之间的额外的不同是配置了脚跟固定机构,其可以在鞋子中使用踝足矫形器但是也可以不带鞋子使用。该四个前述的文件仅仅描述了或与鞋子一起使用或不与鞋子一起使用的装置。

具体地说,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和弹性跖屈限制机构的结构被配置成所述机构可以限制跖屈的程度,而这不会干涉(至少未在很大程度上)角α减小到小于角度值α2的值。换句话说,角度α增大到超过角度值α2的值(所谓的跖屈)被限制,但是所述角度α的减小(其中α<α2)未被阻止。然而,可以想到的是,同样在足部背屈时,将跖屈限制装置配置成其将足部返回到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

优选地,小腿外壳是弹性的,从而其可以在角度α相对于角度α1增大或减小之后弹性返回到角度α1,角度α1位于可能的α2值的范围内,从而通过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小腿外壳可被偏置到角度α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足部支撑部根据足部的至少一部分而模制。可以想到的是,足部支撑部将支撑足部的下侧的仅仅一部分,例如留下脚趾空隙,从而提供更大的运动自由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被配置成还执行脚跟固定机构的功能。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还将足部的脚跟定位和/或固定在小腿外壳中。优选地,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以这样的方式在足部上延伸: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在足部上施加驱使脚跟抵靠小腿支撑部的下部(在使用时)的力,以及当超过角度α2时在足部上施加限制跖屈的程度的力。通过基本上无弹性的材料可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该配置,所述无弹性的材料以这样的方式在足部上延展:在使用时足部被按压到小腿支撑部中,并且当超过角度α2时,还通过提供足部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之间的无弹性连接,无弹性连接件上的张力增大。在这点上,可以想到的是,弹性跖屈限制机构有助于脚跟固定机构的功能。脚跟固定机构的功能添加到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引起了根据本发明的踝足矫形器的紧凑的实施方式,其既可以用在鞋子中也可以不用在鞋子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踝足矫形器还包括足部支撑固定机构,足部支撑固定机构例如以在足部上从足部支撑部的两侧延伸的非弹性带和弹性带形式。在使用时,当使用足部支撑固定机构时,脚垫部的前端(在使用时)可被牢固地固定至足部的下侧。足部以这样的方式被定位和/或固定至足部支撑部:在迈步期间足部支撑部基本上邻接足部的下侧。优选地,足部支撑固定机构在足部上延伸,或特别是在足部的脚背上延伸。优选地,足部支撑固定机构从足部支撑部的长的一侧延伸到足部支撑部的与长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可以想到的是,足部支撑固定机构允许足部的下侧的至少一部分在迈步的多个部分期间不接触足部支撑部,从而足部支撑部不必干扰平滑的迈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被配置成还执行足部支撑固定机构的功能。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在该情况下在足部上从足部支撑部的前部(在使用时)延伸到小腿支撑部。因此,不需要分离的足部支撑固定机构。特别是,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和弹性跖屈限制机构执行脚跟固定机构的功能以及足部支撑固定机构的功能。根据用户的需求,额外的足部支撑固定机构和/或小腿支撑固定机构可以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踝足矫形器上。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的两个或多个上述的特征组合到一个功能元件中。优选地,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在使用时还执行弹性跖屈限制机构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踝足矫形器还包括小腿支撑固定机构,通过所述小腿支撑固定机构,所述小腿支撑部的远离所述足部支撑部的端部(在使用时为上端)可以被牢固地固定至所述小腿。优选地,所述小腿支撑固定机构以基本上非弹性带的形式设置,所述非弹性带围绕所述小腿从小腿外壳的上部(在使用时)部分地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小腿支撑固定机构被配置成还执行跖屈限制装置的功能。在使用时,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和/或弹性返回机构在该情况下还沿着小腿的至少前侧延伸,从而它们被压抵小腿支撑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弹性跖屈限制机构被配置成还执行足部支撑固定机构的功能。在使用时,弹性跖屈限制机构以这样的方式在足部上延伸: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将足部按压到足部支撑部上。在简单的实施方式中,弹性跖屈限制机构以弹性袜的至少一部分的形式设置。

利用上述两个或多个功能在一个单个的元件中的组合,获得了简单且紧凑的矫形器。矫形器的多个部件的组合功能将在下文中更详尽地讨论。

优选地,所述角度值α2可被设定在80°和100°之间,优选地其为大约90°。因此,当用户直立时,踝足矫形器因此接近用户的自然姿势。可以想到的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情况,为偏置角α2设定不同的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时,所述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形成所述足部支撑部和所述小腿支撑部之间的连接件,从而当角度α超过所述角度值α2时,所述连接件将仅仅传递所述足部支撑部和所述小腿支撑部之间的力。该力有助于限制角度α(该跖屈)的任何进一步增大。在角度大于角度值α2的情况下,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变得松弛(可以这么说),从而在α<α2情况下的角运动不被阻止。这在以下的方式中是不成立的:减小足部(支撑部)和脚跟(支撑部)之间的角度,从而在迈步时、特别是在从“支撑相中期(mid stance)”到“脚跟离地”的迈步的一部分期间中的对足部的冲击期间将几乎不必被阻止,如果此种情况真会发生的话。该基本上未受阻的背屈有助于感觉自然的迈步。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时,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由足部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之间的至少一个基本上无弹性的连接件构成。在一个示例中,足部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的远离彼此的端部通过无弹性的连接件连接。无弹性的连接件优选地能够变形到这样的程度:其不会阻止足部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之间的角度的减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的在所述足部支撑部和所述小腿支撑部之间的连接件由至少一个非弹性带形成。在使用时,带的长度和可能的可调节位置确定了可调节的角度值α2。在将足部放置在矫形器中之后,用户可以将小腿支撑部相对于足部支撑部枢转到具有所期望角度值α2的角度,于是,用户将非弹性带附接至足部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从而在没有另一负载的情况下,角度值α将保持与调节后的角度值α2相等。

当在使用时角度α变得更大而达到角度值α2时,非弹性带上的张力将进一步增大,由此阻止角度α的进一步增大。优选地,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在该情况下也将开始起作用,从而进一步阻止角度的增大并且将足部返回到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这样,灯弯曲的程度被限制。非弹性带优选地能够变形到这样的程度:角度α可减小,而无任何来自带的干扰。因此,非弹性带并不妨碍背屈。

优选地,至少一个非弹性带被配置成在足部上从所述足部支撑部的一侧交叉地部分延伸到所述足部支撑部的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在使用时,非弹性带接合足部支撑部的一侧,并且在足部上延伸到足部支撑部的另一相对侧。

这样的实施方式(其紧密地邻接足部)使得可以在鞋子中使用矫形器,也可以不带鞋子使用该矫形器。该鞋子可以为矫形鞋,但是其还可以为如通常已知的鞋子。除此之外,在足部上交叉的非弹性带具有用于足部定位和/或固定在小腿外壳中的功能,例如用于将用户的足部按压/定位/固定在足部支撑部上。跖屈限制装置因此还可以用作足部支撑固定机构。对足部的该固定在矫形器不带鞋子使用时是非常有利的。

优选地,用于非弹性带的附接件设置在足部支撑部的另一侧上。例如,该附接件可以为开口、钩子或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非弹性带被配置成部分基本上平行于小腿支撑部延伸。在使用时,从该附接件开始,该至少一个非弹性带沿着小腿支撑部或在小腿支撑部上延伸。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非弹性带的第一紧固件设置在小腿支撑部的远离足部支撑部的端部,以用于实现将至少一个非弹性带可拆卸地附接至小腿支撑部,例如利用维可牢(Velcro)、钩子或其它已知的附接手段。可以想到的是,在使用时,该至少一个非弹性带并未沿着小腿支撑部而是沿着用户的胫骨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非弹性带,所述至少两个非弹性带在足部支撑部的两侧上连接至足部支撑部。所述至少两个非弹性带从足部支撑部的相对两侧(优选地在使用时靠近足部的前部分)延伸到小腿支撑部。在使用时,可以具有在足部上交叉的至少两个非弹性带。

优选地,在使用时,紧固件被设置在踝关节的两侧上,至少两个非弹性带延伸通过紧固件。例如,紧固件被配置为紧固眼状孔或紧固狭槽。从紧固件开始,至少两个非弹性带平行于小腿支撑部延伸。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非弹性带在一个端部处连接。特别地,可拆卸的附接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端部上,其可以通过用于非弹性带的第一紧固件而可拆卸地连接至小腿支撑部。包括至少两个非弹性带的该实施方式为用户提高了稳定性。该交叉的至少两个非弹性带特别地不仅提供了垂直于足部支撑部的平面的力,而且提供了侧向力(从用户的观察角度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足部的整个迈步期间,足部支撑部被配置成其紧密地邻接足部。为了提高用户舒适度,足部支撑部是柔性的。在迈步期间,足部支撑部可以变形,从而其与足部的脚底接触。足部和足部支撑部之间的该动态邻接提高了用户舒适度,特别是当矫形器不带有鞋子使用时。足部支撑部可根据足部的至少一部分而模制。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设置有后足部支撑部,所述后足部支撑部被配置成支撑足部的脚跟的下侧。这优选地为小腿外壳的部分,脚跟通过脚跟固定机构而定位和/或固定在小腿外壳上。后足部支撑部在足部支撑部的方向上基本上横向于小腿支撑部并且从小腿支撑部延伸,并且柔性地连接至小腿支撑部。在迈步期间,用户的脚跟相对于矫形器而相对静止。后足部支撑部优选地刚性地连接至小腿支撑部,以用于将足部的脚跟定位和/或固定在小腿外壳中。

足部支撑部柔性地且可移动地连接至后足部支撑部。特别地,在使用时,侧壁设置在踝关节的两侧上,所述侧壁在后腿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之间延伸。用于至少一个非弹性带的紧固件可以设置在侧壁上。侧壁、小腿支撑部和后足部支撑部因此形成了空间,至少用户的脚跟可被稳定地定位和/或固定在该空间内。该结构导致了展现了足够的柔性的牢固的矫形器柔性,以用于实现感觉自然的迈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在使用时弹性到这样的程度:当角度值α增大到超过角度值α2时,所述机构将施加驱使所述足部到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的力。随着角度α增大,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将增大的力施加在足部上,从而足部将采取增大的努力来进一步增大角度α。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因此有助于限制跖屈的程度,其可以通过提供足部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之间的弹性连接件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特别有利的是,弹性跖屈限制机构还被配置成用于将足部动态地返回至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优选地有利的是,弹性跖屈限制机构被设定成当足部与小腿成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时返回到其开始形状。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可被偏置到这样的程度:它们在角度α小于角度值α2的情况下,将在足部上施加力。来自弹性跖屈限制机构的该力有助于限制跖屈。除此之外,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可被偏置成,在角度α小于α2的情况下,它们至少部分地执行或补充用户的小腿背屈的功能,从而例如,具有足下垂的用户将能够将他的或她的足部抬起到小于α2的角度α。

非常有利的是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和弹性跖屈限制机构的互补效果,其中,当角度α变得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时,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将初始力传递在足部上以用于跖屈限制,其中随后,在角度α大于角度值α2时,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将互补力添加在足部上以用于跖屈限制,该力随着角度α增大而增大。这样,在迈步期间,施加在足部上的力有效地被矫形器吸收。

优选地,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连接至足部支撑部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在使用时在足部上交叉地延伸。所述弹性带分别接合在足部支撑部的相对两侧的一侧上,在足部的脚背上交叉地延伸。优选地,在该情况下,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在足部的前侧上延伸。

优选地,在使用时,弹性带还在小腿支撑部的相对两侧上可拆卸地连接至用于弹性带的第二紧固件,特别是在小腿支撑部的高度的一半处。可拆卸的连接件使用户根据他的或她的需要偏置弹性带。因此,用户可以设定回复力的大小和所述力起作用所在的点。

除此之外,弹性跖屈限制机构的该交叉实施方式提供了额外的稳定作用,因为除了在侧向方向上围绕轴线的力矩(moment),其能够在用户的向前方向上传递围绕轴线的力矩。

所述弹性带优选为可拆卸的,从而用户可以快速地并且容易地步入小腿外壳中,而无任何来自带的麻烦,在此之后,在简单操作中,弹性带可被设定到所需偏置中。

优选地,小腿外壳在前侧处打开,从而用户可以快速地步入外壳中,并且从外壳中步出。特别地,在所述步入和步出期间,小腿外壳的任何部分都不沿着小腿的前侧(胫骨)和足部延伸。为了可以将小腿快速地定位和/或固定在矫形器中,可以想到的是,小腿外壳的两侧上的侧部被配置成邻接小腿的侧面。所述侧部特别地邻接小腿,用于将其定位和/或固定在小腿外壳中。在小腿已经被定位和/或固定在小腿外壳中之后,小腿可以优选地通过简单闭合足部支撑固定机构、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和/或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而固定在矫形器中,其特别地被配置成优选地至少部分地沿着小腿的前侧和足部延伸。

在紧凑的实施方式中,非弹性带至少部分地执行足部支撑固定机构以及脚跟固定机构的功能。优选地,非弹性带还有助于足部支撑固定机构的功能。因此,非弹性带交叉地设置在足部上,例如,并且将足部定位和固定在足部支撑部上。除此之外,非弹性带迫使脚跟进入到其在小腿外壳中的位置中,并且因此形成脚跟固定机构。弹性带和非弹性带一起形成根据本发明的跖屈限制装置。各个方面因此提供了所期望的效果。当组合时,多个方面可以彼此加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踝足矫形器还包括内翻限制装置,所述内翻限制装置用于防止足部向内(从用户的观察角度观看)扭转。除此之外,所述踝足矫形器还可以包括外翻限制装置,所述外翻限制装置用于防止足部向外(从用户的观察角度观看)扭转。因此,用户的稳定性由于足部的扭转被防止而得以提高。同样,这些功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可能作为已经提到方面的额外的功能或与其组合执行。

优选地,所述跖屈限制装置执行所述内翻限制装置和/或所述外翻限制装置的功能。所述跖屈限制装置的交叉带例如可以在横向(从用户的观察角度)方向(左手方向)采取倾斜力矩。因为所述跖屈限制装置在足部上从足部支撑部的左手侧倾斜地延伸到踝的右手侧,所以所述跖屈限制装置在足部的纵向方向上(向前方向)和足部的横向方向上(左右方向)上均包括有效的杠杆臂(可以这么说)。所述跖屈限制装置因此提高了在向前方向和在横向方向上的用户的稳定性。

特别地,所述跖屈限制装置的交叉的非弹性带的一者形成了内翻限制装置,并且交叉的非弹性带的另一者形成了外翻限制装置。以上述方式,非弹性带抵消了内翻和/或外翻。外翻限制装置和/或内翻限制装置因此可以容易地由所述跖屈限制装置构成。另外可以想到的是,所述内翻限制装置和/或所述外翻限制装置与所述跖屈限制装置分离地设置。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足部支撑固定机构、脚跟固定机构、小腿支撑固定机构、弹性和/或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可以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小腿外壳,以用于实现快速且简单地附接至小腿外壳。优选地,该附接件包括维可牢、纽扣或钩子,从而附接件在所述小腿支撑部上的位置是可调节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开口靠近足部支撑部而设置在用于足部的至少脚跟的小腿支撑部中,从而提供将小腿外壳到用户的脚跟的紧密的邻接。因为设置了开口,所以与根据本发明的矫形器适配的小腿将相对较灵活地用在标准鞋子中。脚跟固定机构同样可以使根据本发明的踝足矫形器不带鞋子而使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时,小腿支撑固定机构包括在小腿支撑部的上侧上的小腿带,所述小腿带围绕小腿基本上水平地延伸,从而小腿可被以快速且简单的方式固定抵靠小腿支撑部。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在下文中将更详尽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处于用于容纳小腿的打开位置中的踝足矫形器的透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踝足矫形器的在其使用期间的透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踝足矫形器的侧视图,其中,角度α小于角度值α2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踝足矫形器的后侧的透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踝足矫形器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其中,非弹性带布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踝足矫形器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其中,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设置在足部支撑部的下侧。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元件尽可能地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这些元件不在每一附图中重复地介绍。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在处于用于将小腿21(未显示在图1中)容纳在小腿外壳2中的打开位置中的踝足矫形器1的透视图。足部支撑部3优选地根据用户的足部的形状而模制。足部支撑部3优选地是薄的,从而可以与鞋子(未显示)组合使用矫形器1。足部支撑部3连接至后足部支撑部5,后足部支撑部5在使用时定位在用户的足部的后部的下方。后足部支撑部5在使用时可以延伸达到小腿的后侧,但是后足部支撑部5还可以延伸达到与小腿的后侧间隔开的位置。脚跟开口8(未显示)在该情况下还在足部21a的脚跟的下侧上延伸。后足部支撑部5和足部支撑部3优选地形成一个平面,其基本上与用户的足部的脚底的形状相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足部支撑部3给至少脚趾的下侧留下空间。

在图1中,小腿支撑部7基本上垂直于足部支撑部3、从后足部支撑部5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小腿支撑部7连接至后足部支撑部5。该连接优选地为刚性连接。在使用时,侧壁9在用户的踝的两侧上设置在后足部支撑部5和小腿支撑部7之间。每一侧壁9设置有开口11。如图1所示,小腿支撑部7在向上的方向上加宽,从而,小腿支撑部7的侧部13围绕小腿21部分地延伸。从用户的观察角度看到,小腿支撑部7基本上在小腿21的后方定位,其中,小腿支撑部7的侧部13定位到小腿21的左面和右面。因此,侧壁9也可以基本上置于踝21b和/或脚跟的左面和右面。用于弹性带23的第二紧固件15设置在小腿支撑部7的侧部13的每一者上。在小腿支撑部7的后侧处,设置了用于非弹性带的第一紧固件17。用于小腿带27的第三紧固件19(其未显示在图1中,但是其位置在图4中的19处广泛地表示)设置在图1中的矫形器1的小腿支撑部7的顶部上。该用于小腿带27的第三紧固件19优选地由维可牢、纽扣、钩子或小腿带27可以延伸通过的狭槽形成。

在图1中,小腿支撑部7的上侧连接至小腿带27,小腿带27被配置成用作为小腿支撑固定机构27。小腿带27一端固定地连接至小腿支撑部7,并且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至用于小腿带27的第三紧固件19。

非弹性带25靠近足部支撑部3的前侧而附接至足部支撑部3的两侧(从用户的观察角度看到,左手侧和右手侧)。每一非弹性带25从其到足部支撑部3的附接件延伸到侧壁9中的开口11,其位于足部支撑部3的与该到足部支撑部3的附接件相对的侧面上。换句话说,一个非弹性带25从其在足部支撑部3的左手侧上的附接件延伸到足部支撑部3的右手侧上的开口11,同时,另一非弹性带25从右手附接件延伸到左手开口11。在一些点处,非弹性带25彼此交叉。非弹性带25还延伸通过开口11,在开口11后方,非弹性带25在它们的端部处连接在一起。非弹性带25的连接端部可以连接至用于非弹性带25的第一紧固件17。

在非弹性带25的附接件和小腿支撑部7之间、特别是在非弹性带25的附接部和后足部支撑部5之间,两个弹性带23在足部支撑部3的相对两侧上从足部支撑部3延伸。一个弹性带23连接至足部支撑部3的左手侧,而另一弹性带23连接至足部支撑部3的右手侧。弹性带23可以连接至弹性带紧固件15。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使用时的踝足矫形器1的透视图。小腿21置于小腿外壳2中,从而小腿21的后侧紧密地邻接小腿支撑部7。足部21a安置于足部支撑部3上,其中足部21a的后部定位在后足部支撑部5上。足部21的脚跟和踝21b的一部分被侧壁9部分地包住。

小腿带27围绕小腿21而基本上水平地延伸。在图2中,小腿带27一端被固定至小腿支撑部7,而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至用于小腿带27的第三紧固件19,这例如通过维可牢来连接。小腿带27在用于小腿带27的第三紧固件19上的位置可被调节,以在变化的小腿21的周向尺寸时实现紧密的邻接。

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两个非弹性带25在到足部支撑部3的附接件和开口11之间、在足部21上交叉地延伸。从开口11开始,非弹性带25沿着小腿支撑部7的后侧向上延伸到用于非弹性带25的第一紧固件17。例如,通过维可牢、钩子或其它已知的附接手段,该非弹性带25可拆卸地连接至用于非弹性带25的第一紧固件17。

非弹性带25形成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每一非弹性带25可被连接至用于小腿支撑部7的非弹性带25的第一紧固件17,从而在非弹性带25上将有张力。小腿支撑部7上的调节位置和因此限定的非弹性带25的长度确定了足部支撑部3和小腿支撑部7之间的角度α的角度值α2。通过将非弹性带25附接在小腿外壳上的较高位置处,将增大所述带25上的偏置。在被附接至小腿支撑部7之后,非弹性带25有效地阻止了角度α的增大,其增大已知为跖屈。在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处,非弹性带能够补偿在置于地面上的足部上所施加的相对大的作用力。通过改变非弹性带25的紧固件在小腿支撑部17上的位置,可以调节角度值α2。在使用时,较低的位置优选地导致了角度值α2的增大。

非弹性带25并不阻止角度α的减小。当足部支撑部3朝向小腿支撑部7枢转时,从非弹性带25释放张力。非弹性带25然后变松弛(可以这么说),从而足部支撑部3可以在小腿支撑部7的方向上枢转而不被阻止。踝21b的背屈因此不被矫形器1阻止。穿戴根据本发明的矫形器1的用户仍然可以自由地向前移动他的或她的膝盖,从而迈步将感觉很自然。除此之外,用户因此可以更容易地例如从椅子站起来。

在使用时,非弹性带25在足部21a上延伸,由此将足部21a定位和/或固定在足部支撑部3上。非弹性带25因此还形成足部支撑固定机构,通过所述足部支撑固定机构,足部支撑部3的远离小腿支撑部的端部可被置于与足部21a紧密地邻接。

非弹性带25还形成脚跟固定机构。在迈步过程中,非弹性带25将足部21a定位和固定在小腿外壳2中,这样在迈步过程中非弹性带25刚好本身到足部21a。用户因此具有运动自由度,而不会失去足部21a在小腿外壳2中的位置。除此之外,可以想到的是,当角度α超过角度值α2时,非弹性带25有助于将足部返回到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在这点上,可以使用小腿外壳2的形状保持性能。当小腿外壳2在角度α增大超过角度值α2的情况下变形时,小腿外壳2将对抗变形运动而施加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可以通过非弹性带25传递至足部21a,用于驱使足部21a回到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

如图2所示,两个弹性带23布置在非弹性带25和足部21a上。弹性带23附接至足部支撑部3的相对两侧,一个弹性带23在足部支撑部3的左手侧,而另一弹性带23在足部支撑部的右手侧。弹性带3分别从它们的到足部支撑部3的附接件而延伸到足部支撑部3的相对侧,即,一个弹性带23从左到右,而另一弹性带23从右到左。弹性带23布置在非弹性带25上。

弹性带23形成弹性跖屈限制机构。如图2所示,弹性带23在脚背上交叉。弹性带23而且可以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二紧固件15和在小腿支撑部7的侧部13上的弹性带23,例如通过维可牢、纽扣、钩子或其它已知的附接手段。通过调节连接到用于弹性带23的第二紧固件15的位置,弹性带23因此可被偏置到所期望的值。如有期望,弹性带将足部返回到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的相对的力的强度因此可由用户本身来调节。

当超过角度值α2时,弹性带23将足部21a返回到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在使用时,弹性带23形成足部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7之间的弹性连接。当角度α增大超过预定角度值(其可以等于α2)时,弹性带23将延展到这样的程度:施加迫使足部支撑部3和小腿支撑部7朝向彼此的力。该力使足部21a返回到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随着角度α增大,该力将由于弹带23进一步延展而变得更强。弹性带23因此形成这样的弹性跖屈限制机构,该机构用于实现足部21a的平滑冲击和将足部21a动态地返回到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在基本上等于角度值α2的角度α处,足部处于图2中所示的足部21a的位置,其中,在图2中,角度值α2大约为90°。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踝足矫形器的侧视图,其中,足部支撑部3相对于后足部支撑部5弯曲。足部支撑部5基本上与图3中的竖直方向成一角度,其中,图3中,该角度小于α2,也就是大约45°。

当脚跟置于地面上时,足部21将经受向下的“拍击”力矩。当行走时,用户首先将其脚跟置于地面上,保持足部21a远离地面。“步态周期”的该阶段被称为“首次触地期”。在触摸到地面时,足部经受大约7倍于用户体重大小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导致了力在足部21a上的力矩,引起了足部在用户的横向方向上围绕轴线枢转,该轴线位于踝21b中或靠近踝21b。该杠杆效果迫使足部21a“拍击”。具有足下垂的用户不能够承担这些力。

根据本发明的非弹性带25能够承担大约7倍于体重的初始拍击的至少很大部分。另外弹性带23在较小的程度上有助于承担该“拍击”,并且除此之外还将足部动态地返回至中间位置。因此,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矫形器1时,迈步将从感受到看起来都更自然。除此之外,根据本发明的矫形器1导致了能量节约的迈步。

图3显示了足部支撑部3的柔性,该柔性在迈步期间使足部支撑部3紧密地邻接足部21。足部支撑部3被配置成其可以变形,以便连续地适配足部的脚底的形状,而这不会给用户带来任何不适。

根据本发明的矫形器1还有助于减小内翻和外翻(足部21a的侧向扭转)。因为,非弹性带25从足部支撑部的一侧延伸到足部支撑部3的另一侧,它们能够吸收(take up)内翻运动和/或外翻运动。例如,当左足21a在所谓的内翻运动中向内扭转时,连接至足部支撑部3的左手侧的至少非弹性带25上的张力将增大。通过将与内翻运动相反的倾斜运动传递至足部支撑部3,该非弹性带25因此限制了扭转的程度。非弹性带25因此提高了用户的稳定性。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矫形器1的后侧。脚跟开口8设置在小腿支撑部7中。开口8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卵形形状,从而提供了使小腿外壳2适当地邻接抵靠用户的脚跟。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踝足矫形器1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其中,非弹性带125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布置。每一非弹性带125从其到足部支撑部3的附接件沿着足部21a的一侧延伸到用于非弹性带25的第一紧固件17。附接至足部支撑部3的左手侧的非弹性带125沿着足部21a的左手侧并且在足部21a的左手侧上延伸到用于非弹性带25的第一紧固件17。

弹性跖屈限制机构123被配置为足部21a的紧密配合的包络部123。包络部123例如为弹性袜,其连接至小腿外壳2。包络部123经由包络部123的前侧上的可再闭合的闭合件可接近足部21a。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踝足矫形器200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其中,非弹性跖屈限制机构225设置在足部支撑部的下侧下方。刚性板225横向于小腿支撑部7、在足部支撑部3下方向前延伸。板225刚性到这样的程度:其可以阻止足部支撑部3枢转超出角度α2

在前述中,已经参照几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到,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替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所寻求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