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带有宽基部开口和特定纤维浓度的离散的三维变形部的非织造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959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非织造材料,所述非织造材料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非织造材料包括接合在一起的至少两个层,所述至少两个层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层各自包含多根纤维,其中所述非织造材料包括大致平坦的第一区域,所述非织造材料的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多个离散的一体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形成从所述非织造材料的所述第一表面向外延伸的突起部和位于所述非织造材料的所述第二表面中的开口,所述突起部由所述层中的每个层中的纤维形成,其中所述突起部包括邻近所述非织造材料的所述第一表面的基部、从所述基部在Z方向上向外延伸的相反的远侧端部、位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基部和所述远侧端部之间的侧壁和包括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侧壁和所述远侧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顶盖,其中多根纤维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基部延伸至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远侧端部并有助于形成所述突起部的侧部和顶盖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层中的一个层包括形成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层,并且所述层中的一个层包括形成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层,其中所述第一层中的纤维的一部分形成以下部分: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侧壁和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远侧端部;并且所述第二层中的纤维的一部分形成以下部分: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侧壁和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远侧端部,其中:

a)所述第二层中的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和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远侧端部中的纤维的浓度大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侧壁中的纤维的浓度;

b)所述第二层中的所述纤维中的至少一些纤维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和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远侧端部中的热点粘结部至少部分地保持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材料,其中在所述第二层中,所述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些突起部的所述侧壁基本上不含热点粘结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材料,其中所述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些突起部的顶盖部分具有至少3mm2的平面表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材料,其中所述纤维的形成所述第二层中的所述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些突起部的侧壁的所述部分在Z方向上基本上彼此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层具有在所述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些突起部的所述侧壁中的大于或等于30%的破碎纤维。

6.一种非织造材料,所述非织造材料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非织造材料包括接合在一起的至少两个层,所述至少两个层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层各自包含多根纤维,其中所述非织造材料包括大致平坦的第一区域,所述非织造材料的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多个离散的一体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形成从所述非织造材料的所述第一表面向外延伸的突起部和位于所述非织造材料的所述第二表面中的开口,所述突起部由所述层中的每个层中的纤维形成,其中所述突起部包括邻近所述非织造材料的所述第一表面的基部、从所述基部在Z方向上向外延伸的相反的远侧端部、位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基部和所述远侧端部之间的侧壁和包括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侧壁和所述远侧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顶盖,其中多根纤维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基部延伸至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远侧端部并有助于形成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侧部和所述顶盖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层中的一个层包括形成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层,并且所述层中的一个层包括形成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二层,其中形成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层中的纤维的一部分形成以下部分: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侧壁和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远侧端部;并且形成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层中的纤维的一部分形成以下部分: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侧壁和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远侧端部;其中:

a)在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一区域中和所述突起部的远侧端部中的纤维的浓度大于在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突起部的侧壁中的纤维的浓度;并且

b)所述第二层中的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和所述突起部的远侧端部中的纤维的浓度大于在所述第二层中的所述突起部的侧壁中的纤维的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织造材料,其中所述纤维的形成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突起部的远侧端部的所述部分包括热点粘结部,并且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纤维的形成所述突起部的所述部分基本上不含热点粘结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织造材料,其中所述纤维的形成所述第一层中的第一区域纤维的所述部分包括热点粘结部,并且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纤维的形成所述突起部的侧壁和所述突起部的远侧端部的所述部分基本上不含热点粘结部。

9.一种非织造材料,所述非织造材料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非织造材料包括接合在一起的至少两个层,所述至少两个层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层各自包含多根纤维,其中所述非织造材料包括大致平坦的第一区域,所述非织造材料的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多个离散的一体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形成从所述非织造材料的所述第一表面向外延伸的突起部和位于所述非织造材料的所述第二表面中的开口,所述突起部由所述层中的每个层中的纤维形成,其中所述突起部包括邻近所述非织造材料的所述第一表面的基部、从所述基部在Z方向上向外延伸的相反的远侧端部、位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基部和所述远侧端部之间的侧壁和包括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侧壁和所述远侧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顶盖,其中多根纤维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基部延伸至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远侧端部并有助于形成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侧部和所述顶盖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层中的一个层包括形成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层,并且所述层中的一个层包括形成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层,其中所述第一层中的纤维的一部分形成以下部分: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侧壁和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远侧端部;并且所述第二层中的纤维的一部分形成以下部分: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侧壁和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远侧端部;其中:

a)在所述第一层的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纤维的浓度大于在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突起部的远侧端部中的纤维的浓度;并且

b)所述第二层中的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和所述突起部的远侧端部中的纤维的浓度大于在所述第二层中的所述突起部的侧壁中的纤维的浓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织造材料,其中在所述第一层的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纤维的浓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突起部的侧壁中的纤维的浓度,并且在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突起部的侧壁中的纤维的浓度大于形成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突起部的远侧端部的纤维的浓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织造材料,其中所述纤维的形成所述层中的第一区域纤维的所述部分包括热点粘结部,所述层形成第一表面,并且所述层中的所述纤维的形成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部分基本上不含热点粘结部,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所述突起部的侧壁和所述突起部的远侧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织造材料,其中在所述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些突起部中,所述第一层中的纤维的至少一些纤维在位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侧壁和所述基部之间的过渡部处包围突起部的周边。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