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481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



背景技术:

鳞屑型脚气好发于脚掌、脚腹侧或足跖部。脚气皮损以明显的小片状鳞屑为主,伴有稀疏而较为干燥小水疱,有时发展至手足背部,呈弧行或环状附于皮损的边缘。鳞屑型脚气为无水疱及脓疱,一般也不会发生糜烂,与其它型脚气最大的不同点是很少引起瘙痒。病变多位于手掌、手指、足跟、足跖及足旁,常对称成片,有时严重发展后尚可波及整个足和手足背部。

近年来,市场上存在的治疗脚气的现有药物如达克宁、脚气灵、足爽粉之类的膏剂、擦剂、喷剂产品,只是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并且具有疗程长、易复发、使用麻烦等缺点;有些药剂还含有激素成分,对皮肤毒副作用大,容易给人体造成诸多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不良反应,并且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所述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苍耳子3-18份,郁李仁5-12份,炙甘草3-16份,苦楝子5-12份,五倍子3-12份,败酱草5-12份,红花3-10份,地骨皮3-12份,黄连5-16份,食盐1-3份,韭菜2-9份,苦参3-12份,葱白4-14份,白矾3-10份,沉香3-10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苍耳子8-16份,郁李仁5-10份,炙甘草3-8份,苦楝子5-12份,五倍子4-10份,败酱草5-9份,红花4-10份,地骨皮6-12份,黄连6-12份,食盐1-3份,韭菜2-6份,苦参4-8份,葱白7-14份,白矾5-9份,沉香3-7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苍耳子10份,郁李仁6份,炙甘草6份,苦楝子9份,五倍子6份,败酱草5份,红花9份,地骨皮11份,黄连8份,食盐1份,韭菜3份,苦参5份,葱白10份,白矾6份,沉香5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苍耳子9份,郁李仁8份,炙甘草4份,苦楝子8份,五倍子6份,败酱草7份,红花7份,地骨皮8份,黄连12份,食盐2份,韭菜5份,苦参6份,葱白11份,白矾7份,沉香3份。

所述的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25-3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60-6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成品中药液。

(4)、将步骤(3)中的成品中药液自然冷却后,瓶装。

本发明所用的中药原料的药性及功效如下:

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鼻渊,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症。

郁李仁:性平,味辛、苦、甘;主治:润燥滑肠,下气,利水;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具有润燥滑肠,下气行滞,利水消肿的功效。

炙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苦楝子:理气、止痛、清湿热、驱虫;治疥癣、冻疮、行气止痛、杀虫、脘腹胁肋疼痛、疝痛、虫积腹痛、头癣等。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败酱草:味辛、苦;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

地骨皮:味苦,寒;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食盐:杀菌消毒,护齿,美容,清洁皮肤,去污,医疗。

韭菜:温中行气,散瘀,解毒;主治:肾虚阳痿,里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疮,痈疮肿毒,漆疮,跌打损伤。

苦参: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葱白: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通达阳气的功效;用于外感风寒,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脉微,厥逆,腹泻;外敷治疗疮痈疔毒。

白矾: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用止血,止泻,化痰;主治:中风,癫痫,喉痹,疥癣湿疮,痈疽肿毒,水火烫伤,口舌生疮,烂弦风眼,聤耳流脓,鼻中息肉,疮痔疼痛,崩漏,衄血,损伤出血,久泻玖痢,带下阴痒,脱肛,子宫下垂等。

沉香:味辛、苦,性微温;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该中药专门是针对鳞屑型脚气的发病机理配制而成,其能够散风清热,凉血清火,调血行气,并对鳞屑型脚气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所述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苍耳子10份,郁李仁6份,炙甘草6份,苦楝子9份,五倍子6份,败酱草5份,红花9份,地骨皮11份,黄连8份,食盐1份,韭菜3份,苦参5份,葱白10份,白矾6份,沉香5份。

所述的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25-3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60-6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成品中药液。

(4)、将步骤(3)中的成品中药液自然冷却后,瓶装。

用量及用法:将该中药液与40-50℃温水按1:5的比例混合,足浴30-40分钟分钟左右,每日一次,12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所述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苍耳子9份,郁李仁8份,炙甘草4份,苦楝子8份,五倍子6份,败酱草7份,红花7份,地骨皮8份,黄连12份,食盐2份,韭菜5份,苦参6份,葱白11份,白矾7份,沉香3份。

所述的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25-3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60-6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成品中药液。

(4)、将步骤(3)中的成品中药液自然冷却后,瓶装。

用量及用法:将该中药液与40-50℃温水按1:5的比例混合,足浴30-40分钟分钟左右,每日一次,12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所述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苍耳子13份,郁李仁7份,炙甘草9份,苦楝子11份,五倍子8份,败酱草6份,红花9份,地骨皮7份,黄连12份,食盐1.5份,韭菜5份,苦参9份,葱白11份,白矾5份,沉香4份。

所述的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25-3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60-6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成品中药液。

(4)、将步骤(3)中的成品中药液自然冷却后,瓶装。

用量及用法:将该中药液与40-50℃温水按1:5的比例混合,足浴30-40分钟分钟左右,每日一次,12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

实施例四:

一种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所述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苍耳子12份,郁李仁5份,炙甘草6份,苦楝子8份,五倍子8份,败酱草7份,红花7份,地骨皮9份,黄连15份,食盐2份,韭菜7份,苦参7份,葱白9份,白矾6份,沉香6份。

所述的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25-3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60-6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成品中药液。

(4)、将步骤(3)中的成品中药液自然冷却后,瓶装。

用量及用法:该中药液与40-50℃温水按1:5的比例混合,足浴30-40分钟分钟左右,每日一次,12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

实施例五:

一种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所述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苍耳子9份,郁李仁6份,炙甘草4份,苦楝子10份,五倍子5份,败酱草5份,红花9份,地骨皮8份,黄连9份,食盐2份,韭菜4份,苦参5份,葱白11份,白矾5份,沉香6份。

所述的治疗鳞屑型脚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25-3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60-6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成品中药液。

(4)、将步骤(3)中的成品中药液自然冷却后,瓶装。

用量及用法:该中药液与40-50℃温水按1:5的比例混合,足浴30-40分钟分钟左右,每日一次,12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郝某,男,39岁,缝纫工;患有脚气十年多,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足背部和足底部出现小片状鳞屑以及干燥小水疱;在冬季,常可发生皲裂,疼痛难忍;曾使用西药反复将其治愈,但容易复发,无法根除;使用本发明中药进行治疗,连续使用两个疗程,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继续使用一个疗程,脚气彻底被治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2:唐某,女,24岁,高校学生;患有脚气两年,脚足底部出现小片状鳞屑,并伴有稀疏而较为干燥小水疱。使用西药治疗效果差,无法根治;连续使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继续使用一个疗程,脚气彻底被治愈,至今未复发。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