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992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儿麻痹后遗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发病的结果造成患儿的肢体终生残疾,影响患儿的生活、生长和发育成熟,不仅造成小儿身体畸形还为小儿生活自理、学习以及进入社会造成了严重障碍,使患儿的身心各方面都受到了打击。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主要表现为肌肉麻痹和肢体瘫痪。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还表现在脚,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另外,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一般小儿麻痹症在发病两年以后留下后遗症,病情不再进展,但也不易好转,患儿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残疾状态,不会再复发小儿麻痹症。但近年来许多医学专家通过实践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指出有一部分患过小儿麻痹症现已“痊愈”的人,在患病30~40年以后病情仍可复发,出现新的类似小儿麻痹症的症状,被称为小儿麻痹后发综合征。

目前,对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主要是以西药治疗,在医疗条件较为发达的城市,人们都是到医院进行治疗,使用西药或者打针治疗,但是在医疗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由于家庭收入低、生活贫穷,费用昂贵,受到这些条件的限制,使得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终身残疾,且由于西药无法有效快速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因此若研制一种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对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对于小儿麻痹症引起的肌肉麻痹、肢体畸形、肢体瘫痪等诸多后遗症具有独特疗效,且疗效显著,易于吸收,见效较快,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批量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大叶千里光25~49份,薏苡根25~49份,小金牛草25~49份,夏天无24~48份,蔊菜23~47份,海桐皮23~47份,黄梢蛇22~46份,大绿藤21~45份,荷莲豆菜21~45份,蝉蜕21~45份和花杜仲藤10~28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大叶千里光29~45份,薏苡根29~45份,小金牛草29~45份,夏天无28~44份,蔊菜27~43份,海桐皮27~43份,黄梢蛇26~42份,大绿藤25~41份,荷莲豆菜25~41份,蝉蜕25~41份和花杜仲藤14~24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大叶千里光33~41份,薏苡根33~41份,小金牛草33~41份,夏天无32~40份,蔊菜31~39份,海桐皮31~39份,黄梢蛇30~38份,大绿藤29~37份,荷莲豆菜29~37份,蝉蜕29~37份和花杜仲藤18~25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大叶千里光37份,薏苡根37份,小金牛草37份,夏天无36份,蔊菜35份,海桐皮35份,黄梢蛇34份,大绿藤33份,荷莲豆菜33份,蝉蜕33份和花杜仲藤21份。

一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大叶千里光、薏苡根、小金牛草、蔊菜、蝉蜕和花杜仲藤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备用;

(2)将夏天无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3)将海桐皮、黄梢蛇、大绿藤和荷莲豆菜洗净,浸入5倍量的6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备用;

(4)将上述步骤(1)~(3)所制得的细粉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7%;

(5)将上述步骤(4)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3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7%;

(6)将上述步骤(5)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混合粉料质量2~3倍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后,加热浓缩至糊状,静置1小时,提取制成片剂,即得所述的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大叶千里光:味辛、微苦,性微温。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痹痛,肌腱挛缩,小儿麻痹后遗症。

薏苡根:味苦、甘,性寒;入脾、膀胱经。清热通淋,种湿杀虫。主热淋,血淋,石淋,黄疸,水肿,白带过多,脚气,风湿痹痛,蛔虫病。《滇南本草》载:“清利小便。治热淋疼痛,尿血,止血淋、玉茎疼痛,消水肿。”

小金牛草:味甘、微苦,性平。散瘀止血,化痰止咳,解毒消肿。用于咳嗽胸痛,肺结核,咳血,尿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肝炎,毒蛇咬伤。

夏天无:味苦、微辛,性温;归肝经。降压镇痉,行气止痛,活血去瘀。治高血压,偏瘫,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江西《中草药学》载:“降压止痛,行气活血。治各型高血压、偏瘫症,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

蔊菜:味甘、淡,性凉。清热解毒,镇咳利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漆疮,蛇咬伤,疔疮痈肿。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载:“清热利水,凉血解毒。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失音;肺热咳嗽,咳血;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水肿。”

海桐皮:味苦,性平;归肝、肾经。祛风湿,舒筋通络。用于风湿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各种顽癣。《海药本草》载:“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黄梢蛇:味甘、咸,性平;归肝、肾经。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症,腰腿酸痛,肢体麻木,半身炒遂,小儿麻痹症。

大绿藤:味辛,性温;归肝、脾经。舒筋活络,消肿散瘀,接骨。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四肢痹痛。

荷莲豆菜:味苦,性凉。归肝、胃、膀胱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黄疸,水肿,疟疾,惊风,风湿脚气,疮痈疖毒,小儿疳积,目翳,胬肉。《广西药植名录》载:“消炎,消肿,解毒,清热。治热疮,疮疖,痈毒,蛇伤,眼膜炎,小儿疳积及小儿哮喘。”

蝉蜕:味甘,性寒;归肺、肝经。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纲目》载:“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花杜仲藤:味苦、微辛,性平。祛风通络,活血消肿,解毒。主小儿麻痹后遗症,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疮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物对于小儿麻痹症引起的肌肉麻痹、肢体畸形、肢体瘫痪等诸多后遗症具有独特疗效,且疗效显著,易于吸收,见效较快,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批量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大叶千里光45g,薏苡根45g,小金牛草45g,夏天无44g,蔊菜43g,海桐皮43g,黄梢蛇42g,大绿藤41g,荷莲豆菜41g,蝉蜕41g和花杜仲藤24g。

一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大叶千里光、薏苡根、小金牛草、蔊菜、蝉蜕和花杜仲藤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备用;

(2)将夏天无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3)将海桐皮、黄梢蛇、大绿藤和荷莲豆菜洗净,浸入5倍量的6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备用;

(4)将上述步骤(1)~(3)所制得的细粉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7%;

(5)将上述步骤(4)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10℃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30~60分钟,获得0.1~10μ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μ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7%;

(6)将上述步骤(5)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混合粉料质量2~3倍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后,加热浓缩至糊状,静置1小时,提取制成片剂,即得所述的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2片(每粒0.8g),5天为1个疗程,2~5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大叶千里光41g,薏苡根41g,小金牛草41g,夏天无40g,蔊菜39g,海桐皮39g,黄梢蛇38g,大绿藤37g,荷莲豆菜37g,蝉蜕37g和花杜仲藤25g。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大叶千里光37g,薏苡根37g,小金牛草37g,夏天无36g,蔊菜35g,海桐皮35g,黄梢蛇34g,大绿藤33g,荷莲豆菜33g,蝉蜕33g和花杜仲藤21g。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大叶千里光33g,薏苡根33g,小金牛草33g,夏天无32g,蔊菜31g,海桐皮31g,黄梢蛇30g,大绿藤29g,荷莲豆菜29g,蝉蜕29g和花杜仲藤18g。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大叶千里光29g,薏苡根29g,小金牛草29g,夏天无28g,蔊菜27g,海桐皮27g,黄梢蛇26g,大绿藤25g,荷莲豆菜25g,蝉蜕25g和花杜仲藤14g。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药物,选择确诊的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106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53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7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5岁,平均病程2年;对照组5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5岁,平均病程2年。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药物选择: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2片(每粒0.8g),5天为1个疗程,2~5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对照组使用赛普利尔,肌内注射,一日1~2支;儿童剂量酌减或遵医嘱。用注射用水稀释后使用;静脉滴注,一日1~2支,用15%或10%葡萄糖溶液250ml稀释后缓慢滴注,儿童剂量酌减或遵医嘱。

三、疗效判断:

治愈:肌肉、关节疼痛以及肢体瘫痪和肌肉萎缩等症状全部消失,理化检测各项指标均为正常。

显效:上述症状明显缓解,理化检测各项指标明显改善。

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理化检测各项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通过治疗后上述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四、治疗结果: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五、典型病例:

1、魏某,女,5岁,天津汉沽区人。患者母亲介绍,该儿患病已有多周,用过几种方法治疗,治疗效果不佳,越来越感到严重,开始体温略高,不想饮食,时有腹泻,出汗不止,过后全身软弱,四肢疼痛,行走困难,经检查确诊为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医生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

2、潘某,男,3岁,黑龙江大庆人。患儿曾患小儿麻痹症,经治疗后,左腿肌肉萎缩较严重,有比较严重程度上的坡脚,但可站立和自行行走,长途步行稍远会有些痛,使用过西药治疗未见起色,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减轻,服用3个疗效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3、夏某,女,1岁,吉林辽源人。患儿病初有发热、头痛、多汗、全身不适、便秘或腹泻等症,在热退后,则出现不规则、不对称的肌体瘫痪,以下肢瘫痪最多,在一年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一年后仍无恢复则留下瘫痪后遗症,出现肢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活动受限制,肢体常出现细、软、凉和各种畸形,经医生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4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肢体恢复正常。

4、姜某,男,4岁,安徽铜陵人。患儿3岁时发饶过一次,烧退后发现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扶之不能站立,眼球内斜视,经诊断为小儿麻痹后遗症,医生推荐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3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肢体恢复如常。

5、钟某,女,8岁,山东枣庄人。患儿因小时曾患过小儿麻痹症,后轻度头痛、头晕、恶心去医院检查,检查留下了后遗症,服用过多种药治疗,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经人推荐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服用4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6、戴某,男,10岁,上海奉贤区人。患儿因患小儿麻痹症后,出现右侧小腿走路外偏,左腿也略受影响,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小儿麻痹后遗症,医生推荐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3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腿部功能恢复正常,1年后随访无复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