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8631阅读:18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兽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的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的发展,造成的损失巨大。雏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多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大幅降低。

磺胺氯吡嗪钠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球虫药,在动物体内具有吸收快,分布广、抗菌作用强,维持时间长,且不影响宿主对球虫的免疫力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鸡球虫病的治疗。目前市场上市的单方制剂为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市场应用广阔,但是随着耐药性的增加,临床效果逐渐不佳,为满足临床应用,解决球虫病市场需求问题,急需新的球虫药组方,在磺胺氯吡嗪钠基础之上增加增效剂(甲氧苄啶或二甲氧苄啶),提升效果,适应当下养殖情况。

目前本复方制剂研究较多的主要为预混剂、口服液、混悬液、可溶性粉剂型,但预混剂混饲给药,在目前养殖业日益集中化、规模化的情况下,已不再广泛使用;而口服液、混悬液与可溶性粉相比,后者包装、运输等方面比前者更节约成本、方便稳定,更加适合畜牧行业微利时代,因此最终选择剂型为可溶性粉剂,临床中饮水集中给药,有效成分能在短时间内被机体吸收而达到药物的血药浓度,最大程度发挥药效。磺胺氯吡嗪钠水溶性好,但其增效剂甲氧苄啶及二甲氧苄啶在水中几乎不溶,两种药物水溶性差异会导致复方药物作用不均匀,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利用制剂技术开发溶解性好的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对于治疗家禽球虫病、满足国内家禽抗球虫药物市场需求都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提供其制备方法是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每100g可溶性粉由以下组分制成:磺胺氯吡嗪钠15~25g,增效剂3~5g,载体Ⅰ40~60g,载体Ⅱ2~4g,麦芽糊精5~10g,余量为无水葡萄糖;所述载体Ⅰ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或二者的混合物,载体Ⅱ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本发明的载体Ⅰ和载体Ⅱ同时使用,可显著增加可溶性药物的水溶性,更广泛用于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的临床应用。

所述增效剂为二甲氧苄啶或甲氧苄啶。

每100g可溶性粉由以下组分制成:磺胺氯吡嗪钠20g,增效剂4g,载体Ⅰ50g,载体Ⅱ4g,麦芽糊精10g,无水葡萄糖12g。

所述的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载体Ⅰ加热熔融至液态,趁热加入增效剂,搅拌10~20min,溶解,得体系A;

(2)将麦芽糊精和载体Ⅱ混匀,加入到体系A中混合,维持温度90~100℃,搅拌至体系呈均匀乳白色,且无大块颗粒物,即得体系B;

(3)将体系B平摊,在相对湿度不高于40%的环境条件下,冰水固化处理,得固体C;

(4)将固体C于室温下粉碎,过80~100目筛,得药物D;

(5)将磺胺氯吡嗪钠和无水葡萄糖粉碎,过80~100目筛后,所得筛下物与药物D混匀,即得。

步骤(1)熔融温度75~85℃。

所述的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增效剂、载体Ⅰ、载体Ⅱ和麦芽糊精混合,混合物经热熔挤出后,冷却、粉碎、过80~100目筛;

b)将磺胺氯吡嗪钠和无水葡萄糖粉碎,过80~100目筛,筛下物与步骤a)的筛下物混匀即得。

步骤a)中热熔挤出的温度为75~85℃;冷却温度为0~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双水溶性联合载体聚乙二醇-4000和/或聚乙二醇-6000与聚维酮K30配合使用,使聚乙二醇与增效剂形成聚合物并迅速分散于水中,可极大地提高产品的溶解速度;临床使用过程中可最大程度提高养殖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避免因搅拌时间过长、溶解过慢导致的用药不均问题,从而防止鸡只用药过量引起中毒或者药量不足效果较差的情况发生;且较单纯使用聚乙二醇,产品的溶解性有很大提高,对于解决日益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行业对可溶性粉剂溶解性的要求起到关键作用;

(2)本发明在磺胺氯吡嗪钠基础之上增加增效剂,提升效果,适应当下养殖情况,且增效剂和抗寄生虫药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药物用量,降低用药成本,降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浓度,相应的减少药物残留,最大程度保证人类食品安全,且联合用药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降低,耐药性大大减少,延长药物的临床有效使用周期。

(3)通过本发明工艺制备的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剂水溶性良好,充分发挥两种药物协同治疗作用,大大提高生物利用度,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4)采用双水溶性载体材料联合并通过固体分散技术可有效增加增效剂的溶解度及溶解速率,本发明采用的固体分散技术的原理在于将难溶性药物甲氧苄啶和二甲氧苄啶,通过共熔方法,使药物分散于易溶于水的载体中,从而在临床应用中大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5)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利于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 甲氧苄啶标准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实施例只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每100g可溶性粉由以下组分制成:磺胺氯吡嗪钠20g、增效剂(甲氧苄啶)4g、载体Ⅰ(聚乙二醇6000) 50g、载体Ⅱ(聚乙烯吡咯烷酮K30)4g、麦芽糊精10g、无水葡萄糖12g。

其制备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

(1)将载体Ⅰ于75~85℃下加热熔融至液态,趁热加入增效剂,搅拌20min,溶解,得体系A;

(2)将麦芽糊精和载体Ⅱ混匀,加入到体系A中混合,维持温度90~100℃,搅拌30min,体系呈均匀乳白色,且无大块颗粒物,即得体系B;

(3)将体系B平摊,在相对湿度不高于40%的环境条件下,冰水固化处理4h,得白色固体C;

(4)将固体C于室温下粉碎,过100目筛,得药物D;

(5)将磺胺氯吡嗪钠和无水葡萄糖粉碎,过100目筛后,所得筛下物与药物D于三维混合机混合30min,即得。

实施例2

一种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每100g可溶性粉中的组分同实施例1。

其制备方法为,采用以下步骤:

a)将增效剂、载体Ⅰ、载体Ⅱ和麦芽糊精混合,混合物经热熔挤出后,冷却、粉碎、过100目筛;步骤a)中热熔挤出的温度为75~85℃;冷却温度为0~4℃;

b)将磺胺氯吡嗪钠和无水葡萄糖粉碎,过100目筛,筛下物与步骤a)的筛下物于三维混合机混匀即得,混匀时间为30min。

实施例3

一种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每100g可溶性粉中的组分为磺胺氯吡嗪钠15g、增效剂(二甲氧苄啶)3g、载体Ⅰ(聚乙二醇6000) 40g、载体Ⅱ(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g、麦芽糊精5g、无水葡萄糖35g。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搅拌30min,步骤(4)和步骤(5)过80目筛。

实施例4

一种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每100g可溶性粉中的组分同实施例3。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其不同之处在于,步骤a)和步骤b)过80目筛。

实施例5-12

为使说明书简要,实施例5-12以表的形式给出,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5-12每100g可溶性粉中的组分

注:实施例4-1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验证实,采用实施例25的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及性能与之相近。

1、产品及性能测试

由实施例1-12所得到的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外观为黄色或淡黄色的粉末。

取实施例1-12的样品分别进行经时稳定性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抗冷冻稳定性试验,观察本发明可溶性粉的稳定性,确认是否有变色、结块、老化等不稳定现象出现并进行水溶性检验。

1、经时试验

取实施例1-12的可溶性粉在室温自然变化条件下储藏6个月,观察结果表明,外观如初,无变色、结块、老化等情况发生,含量复检合格,水溶性检验合格,说明经时稳定性良好。

2、加速试验

将实施例1-12的可溶性粉分装于袋子中,密封之后置于温度40℃,相对湿度70%的加速箱中贮存90d,每隔30d取样观察,并对含量复检。结果表明,实施例1-11的可溶性粉热贮后检验外观如初,无变色、结块、老化等情况发生,水溶性检验合格,说明热贮稳定性良好。

3、抗冷冻稳定性

将实施例1-12的可溶性粉在冰箱中-20℃保存一周后,恢复至室温观察。结果表明,实施例1-11的可溶性粉外观如初,无变色、结块、老化等情况发生,含量复检合格,水溶性检验合格,表明抗冷冻性良好。

2、安全性测试

以实施例1制得的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药物为样品进行以下安全性试验。

安全性试验:将80只20日龄健康海兰褐雏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4组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其中对照组正常饮用自来水;试验组1饮用加有高剂量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药物的自来水(100g药溶于100L水的剂量浓度,推荐最大剂量的2倍浓度用药量)、试验组2饮用加有正常量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药物的自来水(100g药溶于200L水的剂量浓度)、试验组3饮用低剂量的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药物的自来水(100g药溶于400L水的剂量浓度,推荐最大剂量的0.5倍浓度用药量)。连续用药一周,停药后再观察一周,期间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饮食状况和活动情况等,实验结束后将鸡处死,观察其脏器的病变情况,并记录。

采用此试验方法,对其他实施例制得的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药物为样品进行安全性的试验。

结果均表明:各组鸡群活动情况和健康状态均正常,剖检后各脏器也无异常病变,各组之间无差异,这表明本发明的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安全性良好。

3、药效试验

依实施例1制备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对其进行药效试验,并以不加增效剂单方的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之间抗球虫效果差异。

试验动物:由郑州肉鸡示范场提供的1日龄AA肉仔鸡,在无球虫环境中饲养到11日龄。

试验药品: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20%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人工感染用孢子化球虫卵囊。

试验动物分组及用药见表2所示,实验结果见表3所示。

球虫感染方法:

雏鸡出壳后即于严格火焰消毒的育雏笼内饲养,其饲养密度、温度、湿度按该品种鸡的要求提供,取孢子化球虫卵囊, 置显微镜下计数定容至每1ml 10 万个孢子化卵囊。用长颈吸管取上述卵囊悬液1ml (即10 万个卵囊),经嗉囊注射感染。除不感染不给药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每只1次感染1×105个孢子化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

表2 试验动物分组及用药

注:Ⅰ组增效剂为甲氧苄啶;Ⅱ组增效剂为二甲氧卞啶

给药方法及试验步骤:

雏鸡饲养至11 日龄,逐只称重,戴脚号,随机分组,并调整各组体重基本相等。感染前48 小时,将各种受试药物分别加入相应组饮水中,直至试验结束。人工感染后死亡的鸡,随机称重、剖检,记录。盲肠内容物以McMasters 法计数每1 g 盲肠内容物中的卵囊数(OPG)。试验期间,随时观察并记录鸡群精神、食欲、粪便及死亡情况。

抗球虫效果评定

按农业部《实验临床试验技术规范》(试行) 的标准计算抗球虫指数(ACI) 以判定药效。判定标准为ACI > 180 为高效,160~180 为中效,< 160 为低效,< 120 为无效。

表3 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及对照用药临床药效

由表3可知:磺胺氯吡嗪钠药物对球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加入增效剂的复方磺胺氯吡嗪钠比单纯的磺胺氯吡嗪钠防治效果要更好,可以定义为高效抗球虫药,更加适合目前养殖环境中球虫耐性性日益严重的情况。且增效剂甲氧苄啶制备的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较二甲氧苄啶抗球虫指数略高,分析原因可能为TMP作用机制与DVD相同,但是后者强度较弱,且DVD体内吸收少,因而对寄生在肠粘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球虫的作用较差,导致临床表现较差。除此之外,DVD生产成本较高,参考市场价为240-250元/KG,而TMP价格在150-160/KG,DVD劣势逐渐显现。因此本发明优选增效剂甲氧苄啶。

4、溶解性试验

工艺中联合载体配合使用制备的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与单一载体聚乙二醇对本品水溶性的影响。

按照下表4中所示的组分分别制备样品1、2、3、4,其中样品1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样品2参照实施例2,样品3、4分别采用单一载体即聚乙二醇4000、6000,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

表4 水溶性对比试验

溶解度测定方法

精密称取50mgTMP对照品于25ml容量瓶中,加稀醋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得TMP对照品溶液。量取2ml上述TMP对照品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过滤,配制成浓度为0.04mg/ml的TMP溶液,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稀醋酸作为空白溶剂,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同时称取适量PEG600和PVP-K30,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

分别精密量取以上TMP对照品溶液0.1、0.5、1.0、1.5、2.0、2.5ml置于5个100ml容量瓶中,用稀醋酸稀释至刻度,得到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以稀醋酸为空白,在271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试验结果见表5和图1。

表5 甲氧苄啶标准曲线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TMP在271nm处有最大吸收值,且辅料PEG6000、PVP-K30、稀醋酸在271nm处均无紫外吸收,对TMP测定无影响。TMP浓度在0.002~0.05 mg/mL范围内,其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称取过量固体分散体于50ml容量瓶中,在25±2℃下,加入蒸馏水震荡至充分溶解,得到过饱和溶液,过滤,精密量取滤液1ml于100ml容量瓶中,蒸馏水稀释至刻度,以蒸馏水作为空白溶剂,在271nm测定吸光度。由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固体分散体溶解度。

根据上述试验测定溶解度,具体结果列于表6。

表6 溶解度对比结果

结果表明,样品1和样品2在两种不同的制备方法之下,溶解度差异不大,样品3和样品4在缺少载体聚维酮K30的情况下,采用单载体制备,所得的固体分散体与联合载体相比,溶解性明显降低,不能满足可溶性粉剂的临床应用。因此,在制备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时,聚乙二醇和聚维酮K30的联合使用是保证溶解性关键因素。

5、溶解速率试验

工艺中联合载体配合使用制备的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与单一载体聚乙二醇对本品溶解速度的影响。

根据以上试验中样品溶解度结果,分别称取样品1、2、3、4 各9.0g(可全部溶解),在水中溶解,考察全部溶解所需要的时间。试验结果列于表7。

表7 溶解速度对比结果

由以上结果可知,采用联合载体工艺制备样品1和样品2全部溶解所需时间差异不大,样品3和样品4在缺少载体聚维酮K30的情况下,采用单载体制备,所得的固体分散体与联合载体相比,溶解时间明显延长。因当前我国家禽业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鸡场规模大多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以上,产品的溶解时间是养殖场很看重的因素,产品溶解速度慢会直接影响本产品在临床的应用。因此,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缩短药品溶解的时间,可提升养殖场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且可有效避免因搅拌时间过长、溶解过慢导致的用药不均问题,从而防止鸡只用药过量引起中毒或者药量不足效果较差的情况发生。

可见,在制备复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时,聚乙二醇和聚维酮K30的联合使用是保证溶解性、快速溶解及生物利用度高的关键因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