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疾病的擦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094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疾病的擦剂。



背景技术: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属于性传播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发现,尖锐湿疣的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HPV 属于DNA 病毒,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易生存增殖,故男女的外生殖器是最易感染的部位。其唯一宿主是人体皮肤及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展迅速,研究证实尖锐湿疣与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掌跖疣等,同为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引起。尖锐湿疣的典型症状是淡红或污红色粟状大小赘生物,形态如丘疹状、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性质细嫩、顶端稍尖,无痛痒感,渐渐长大或增多。赘生物基底稍宽或有带,表面有颗粒,表面湿润或有出血,在颗粒间常集中有脓液,散发腐臭气味,搔抓后可继发化脓,在中医上属于“千日疮”范畴。《灵枢·经脉》篇有“疵目”、“千日疮”、“枯筋箭”之称。中医认为,尖锐湿疣的发病主要是湿热邪毒外侵以及正虚邪恋所致。由于房事不洁或间接接触污秽之物品,湿热淫毒从外侵人外阴皮肤粘膜,导致肝经郁热,气血不和,湿热毒邪搏结而成疣体。湿毒为阴邪,其性粘滞,缠绵难去。同时更易于耗伤正气,致肌体正气难复,使疾病

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如此而为尖锐湿疣难以根治之原因。

尖锐湿疣近年来有流行趋势。但目前尚无比较满意的特异性药物,一般常用抗病毒及抗肿瘤药物,如疱疹净、阿糖胞甘等,均有复发情况。局部外用5- 氟脲嘧啶,其毒性及对局部皮肤黏膜刺激性较大,采用激光和冷冻尽管有效率较高,但受条件及操作者手法限制,亦不能普遍应用,复发率也较高。

淋病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疾病第二位。淋球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离开人体不易生存,一般消毒剂容易将其杀灭。淋病多发生于性活跃的青年男女。近年来世界淋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国自1975年以后,淋病又死灰复然,病人逐年呈直线增多,是性病主要发病病种。近几年随着梅毒病例的大幅上升,淋病病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淋病仍为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需重点防治的乙类传染病。

苦参:【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临床应用】用量4.5~9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治疗滴虫性阴道炎。【药理研究】煎剂及其中所含苦参碱给家兔口服或注射,皆可产生利尿作用;煎剂在试管中高浓度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水浸液在体外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醇浸膏在体外有抗滴虫作用;苦参碱注射于家兔,发现中枢神经麻痹现象,同时发生痉挛,终则呼吸停止而死。注射于青蛙,初呈兴奋,继则麻痹,呼吸变为缓慢而不规则,最后发生痉挛,以致呼吸停止而死,其痉挛的发作可能起因于脊髓反射的亢进。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0.4克/千克。有正性肌力作用,剂量过大则心脏出现自发性收缩及兴奋性降低;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增加灌流量;可拮抗咖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可平喘、抗过敏;抑制免疫系统;升高白细胞;抗肿瘤、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增强小鼠小肠的推进功能,保护胃黏膜损伤等。有毒。【化学成分】主要含多种生物碱,右旋苦参碱、左旋臭豆碱、苦参碱、槐定碱、苦参素、苦参查耳酮醇、木犀草素- 7-葡萄糖苷、1,8-桉叶素、伞形花内酯、右旋槐花醇等成分。

冰片【性味归经】性寒,味辛、苦。归心经、脾经、肺经。【功效与作用】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属开窍药。【临床应用】用量0.03~0.1克。外用适量。用治热闭神昏、痰热内闭、暑热卒厥、小儿惊风及各种疮痈肿痛、溃后不敛、烫火伤、咽喉肿痛、喉痹、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药理研究】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抗炎、抗菌、抗生育作用,能与其他药物如四甲基吡嗪、水杨酸发生相互作用。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具有轻微的刺激作用,有一定的止痛和防腐作用;服后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中枢发挥作用;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与戊巴比妥产生协同作用,并能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较高浓度的冰片(0.5%)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对中、晚期妊娠小鼠有引产作用。

叶下珠【性味归经】性寒,味微苦。归肝经、脾经。【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止泻,平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水肿可用至60~ 90克),煎服;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用治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儿疳积、眼角膜炎、黄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伤。治疗肠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可单用本品50克,煎服;也可配合老鹳草50克同用。在治疗夜盲症时,可用鲜草50~100克,加鸭肝2~3个同炖汤,熟后食鸭肝及汤。【主要成分】含槲皮素、紫云英苷、槲皮苷、异皮槲皮苷、芸香苷、没食子酸鞣质、蛋白质、糖类、抗坏血酸、三萜等成分。经动物实验证明,本品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具有保护肝细胞及提高细胞免疫力功能。在比较筛选不同植物抗HBV活性发现,本品体外抗HBV表现最优秀。试验证实了本品具有明显的抑制HBV-DNA和DNA聚合酶活性,能够抑制2.2.15细胞株HBSAG和HBEAG的表达,其抑制活性呈剂量依赖关系。

蛇床子【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肾经。【功效与作用】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属杀虫止痒药,也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撒、调敷。用治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药理研究】抗心律失常;抑制心脏;降血压;性激素样作用;抗真菌,杀虫、滴虫及杀精;祛痰和平喘;局部麻醉;抗变态反应,抗诱变作用;延缓衰老;影响血浆前列腺胞素和内环核苷酸的代谢;抑制平滑肌收缩;防治骨质疏松;有镇静催眠等作用。【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蒎稀、异缬草酸龙脑酯、欧芹酚甲醚、二氢欧山芹醇、佛手柑内酯、蛇床子素、异茴芹素等。另含台莰烯、异欧前胡素、哥伦比亚内酯、乙酸龙脑酯、柠檬烯,3-谷固醇等成分。

白矾【药材性状】不规则块状或粒状,无色或淡黄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常披有白色细粉。质硬而脆,易砸碎,断面显玻璃样光泽。断口不平坦。气微,味酸,微甘而极涩。【性味归经】性寒,味涩、酸。有小毒。归肺经、脾经、肝经、大肠经。【功效与作用】祛痰燥湿、解毒杀虫、止血止泻、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临床应用】用量1~3克,研末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吹喉,或调敷,或化水洗漱。用治痰饮中风、癫痫、喉痹、疥疮湿疮、痈疽肿毒、水火烫伤、口舌生疮、烂弦风眼、耵耳流脓、鼻中息肉、痔疮、崩漏、衄血、外伤出血、久泻久痢、带下阴痒、脱肛、子宫下垂、便血、湿疹、疥癣。【主要成分】主含含水硫酸铝钾。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异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福氏及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淋病双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表皮癣菌、毛霉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本品有明显抑制阴道毛滴虫作用。此外,还具有利胆和止血作用。

虎耳草【药材性状】新鲜全草紫红色或墨绿色,干品为棕红色。全体有毛。根茎段具细须根。匍匐茎细长如线。叶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圆形或肾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具长叶柄,聚生于茎基或节部。花茎顶端有圆锥花序。蒴果卵圆形。无臭,味微苦。【性味归经】性寒,味微苦。归肺经、胃经。【功效与作用】祛风、清热、清血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临床应用】用量10~15克,煎汤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洗;鲜用捣敷;或绞汁滴耳及涂布。用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药理研究】对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具有强心、利尿作用;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体外实验未发现抑制作用。【化学成分】含槲皮苷、槲皮素、5-葡萄糖苷、岩白菜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琥珀酸、甲级延胡索酸、绿原酸、槲皮苷、熊果粉苷及挥发油等成分。

鸡眼草【性味归经】性凉,味苦。归胃经、大肠经。【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用治感冒发热、暑湿吐泻、痢疾、湿热黄疸、热淋、白浊。【主要成分】含芹菜素、槲皮素和各类苷类化合物。茎叶含有染料木素、异母荆素等。水浸剂在体外对4种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无抗菌作用,仅醇浸液对弗氏痢疾杆菌显示微弱作用。5%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乌蔹莓【药材性状】草黄色,全株光滑无毛;根粗壮,浅褐色,横切面可见皮部约占1/2,射线明显;茎具纵棱,节间膨大,有与叶对生的卷须。掌状复叶,小叶片5枚,呈鸟爪状排列,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异型后可见中间l枚最大,侧生者各2枚着生于同一小叶柄上,小叶片椭圆状卵形至长卵形,边缘具疏钝齿。伞房花状聚伞花序腋生;花细小,径4~5毫米。气微,昧苦、酸。【性味归经】性寒,味苦、酸。归心经、肝经、胃经。【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临床应用】用量9~15克;外用适量,常用鲜品捣烂外敷。用治痈肿、疔疮、痄腮、丹毒等热毒疮疡症;湿热流注经络之风湿骨痛;湿热壅滞之黄疸、痢疾及尿血、白浊等症。【药理研究】抗病毒、抗炎、解热;抗菌;具有抗凝血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水煎液(30毫克/毫升)在试管内能抑制钩端螺旋体的生长。【化学成分】含阿聚糖、黏液质、黄酮类、酚类、樟脑、香桧烯、δ-荜澄茄醇、α-松油醇、乌蔹色苷等成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疾病的擦剂,依据本发明的配方生产出来的擦剂可以有效治疗外阴疾病,尤其是对尖锐湿疣、淋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本发明的有效成分均来自纯天然的中草药,安全无刺激,无任何副作用,可以快速根治尖锐湿疣、淋病,具有疗程短、不复发的优点,市场前景极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疾病的擦剂,所述擦剂的主要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乌蔹莓30-38份、鸡眼草25-29份、虎耳草18-26份、叶下珠18-26份、紫草15-17份、木贼10-13份、红花5-8份、白矾3-5份、冰片3-5份、苦参20-28份、蛇床子15-18份、黄柏15-18份、当归10-13份、苍术6-8份。

优选的,所述擦剂的主要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乌蔹莓35份、鸡眼草27份、虎耳草22份、叶下珠22份、紫草16份、木贼12份、红花6份、白矾4份、冰片4份、苦参24份、蛇床子16份、黄柏17份、当归12份、苍术7份。

制备方法:将乌蔹莓、鸡眼草、虎耳草、叶下珠、紫草、木贼、红花、苦参、蛇床子、黄柏、当归、苍术分别经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得提取物,混合均匀,得混合提取物;将白矾、冰片分别研磨,过200目筛后加入混合提取物中,混合均匀,得中药组合物;在中药组合物中加入相应的辅料按常规技术制成擦剂,即得所述用于治疗外阴疾病的擦剂。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本发明制得的用于治疗外阴疾病的擦剂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去毒生肌、消肿敛疮的功效,依据本发明的配方生产出来的擦剂可以有效治疗外阴疾病,尤其是对尖锐湿疣、淋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本发明的有效成分均来自纯天然的中草药,安全无刺激,无任何副作用,可以快速根治尖锐湿疣、淋病,具有疗程短、不复发的优点,市场前景极大。

本发明的擦剂可快速渗入疣体下部及周围皮肤内层,杀死表皮、真皮、粘膜细胞核中的病毒,并在皮肤表面形成强效保护层,防止病毒侵入,深层滋养皮肤,激发身体免疫力,防止复发。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排脓生肌、活血化瘀止痒、软坚散结消疣、扶正祛邪固本、健脾利湿补气等功效,适用于有柄型和无柄型尖锐湿疣。

本发明的擦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淋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疾病的擦剂,所述擦剂的主要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乌蔹莓30份、鸡眼草25份、虎耳草18份、叶下珠18份、紫草15份、木贼10份、红花5份、白矾3份、冰片3份、苦参20份、蛇床子15份、黄柏15份、当归10份、苍术6份。

制备方法:将乌蔹莓、鸡眼草、虎耳草、叶下珠、紫草、木贼、红花、苦参、蛇床子、黄柏、当归、苍术分别经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得提取物,混合均匀,得混合提取物;将白矾、冰片分别研磨,过200目筛后加入混合提取物中,混合均匀,得中药组合物;在中药组合物中加入相应的辅料按常规技术制成擦剂,即得所述用于治疗外阴疾病的擦剂。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疾病的擦剂,所述擦剂的主要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乌蔹莓35份、鸡眼草27份、虎耳草22份、叶下珠22份、紫草16份、木贼12份、红花6份、白矾4份、冰片4份、苦参24份、蛇床子16份、黄柏17份、当归12份、苍术7份。

制备方法:将乌蔹莓、鸡眼草、虎耳草、叶下珠、紫草、木贼、红花、苦参、蛇床子、黄柏、当归、苍术分别经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得提取物,混合均匀,得混合提取物;将白矾、冰片分别研磨,过200目筛后加入混合提取物中,混合均匀,得中药组合物;在中药组合物中加入相应的辅料按常规技术制成擦剂,即得所述用于治疗外阴疾病的擦剂。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外阴疾病的擦剂,所述擦剂的主要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乌蔹莓38份、鸡眼草29份、虎耳草26份、叶下珠26份、紫草17份、木贼13份、红花8份、白矾5份、冰片5份、苦参28份、蛇床子18份、黄柏18份、当归13份、苍术8份。

制备方法:将乌蔹莓、鸡眼草、虎耳草、叶下珠、紫草、木贼、红花、苦参、蛇床子、黄柏、当归、苍术分别经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得提取物,混合均匀,得混合提取物;将白矾、冰片分别研磨,过200目筛后加入混合提取物中,混合均匀,得中药组合物;在中药组合物中加入相应的辅料按常规技术制成擦剂,即得所述用于治疗外阴疾病的擦剂。

体外抗菌实验: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实验时取分别装有8.9ml,含硫乙醇培养基,淋球菌培养基或霉菌培养基的试管若干支,每管分别加入按两倍稀释法稀释成一系列浓度的本实施例2的擦剂1ml和稀释菌液0.1ml,菌液浓度为104CFU/ml。置37℃培养24h,无细菌生长管的药物浓度即为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本发明(临床用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25ml(药液)/ml,对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125ml(药液)/ml。

表1 抑菌试验结果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擦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淋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试验

为了更好的验证本发明的疗效,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3制得的擦剂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对外阴疾病的疗效。

叶某,女,28 岁。尖锐湿疣重症患者。2013 年10 月广州某医院确诊,病症为小阴唇内侧、后联合,阴道口多处赘生物,宫颈有两处突起。经过电灼、迪苏针、龙珠软膏等治疗,复发,转北京某医院续治均无好转。2015 年3 月使用本制剂,治疗第13天疣体开始脱落,治疗第28天疣体大部分脱落,治疗第42天疣体完全脱落皮肤光滑如常。

林某,女,26 岁。尖锐湿疣重症患者。2014年10月确诊,经激光治疗及白介素等抗病毒治疗,仅数日便再复发,2015 年8 月使用本制剂,治疗第18天疣体开始脱落,服药治疗第44天疣体大部分脱落,服药治疗第52天疣体完全脱落皮肤光滑如常。

张某,女,33岁。淋病重症患者。使用本制剂35天后治愈。

6个月后对成功治愈的100例尖锐湿疣患者和100例淋病患者进行回访,未见复发病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